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觉得我年龄是一个卖点吧,另外,现在不是两国友好吗,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他们便产生了这个念头。”
“是,我想起了,中美建交好几年了,不过出国可要花不少钱啊。”曹书记说道,他也不担心,不就是父子两出一个国吗,是父子两,不是一大家子,有李默奶奶、母亲,与弟弟妹妹,他们往哪叛逃去?
不能怪曹书记,提到了外国,这时几乎大部分领导第一个念头,就是此人会不会叛逃。
“曹书记,费用由他们出了。”
“那好。”
“曹书记,麻烦你尽一点心,还记得我说过有山珍海味吗?”
“记得,记得,”曹书记眼睛立即放起光亮。
“知道南方有一个特区吗?”
“你是说深圳?”
“嗯,这是一个开头,往后去,会普遍性地放开,但问题是政策放开了,没有外商进来。不过我若是在哪边认识更多的人,以后会不会带几个外商过来?当然,现在不行,得等政策进一步放开后。以我们公社的人口,不用多,两三个中型企业,整个公社经济就带动了。”
“原来是这个啊,难怪你不肯说。”
“曹书记,你说是不是山珍海?我的说企业,不是我们镇上的企业,最少比酒厂大上好几倍的企业。”
曹书记哆嗦了,若是有这样的两三家企业,那等于是重建一个曹镇。
“曹书记,别激动,恐怕还要等好几年。”
“是啊,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尽快将签证手续办好。”
“那就谢谢了。”李默说,有乔治施压还不行的,特别是护照这一关,若是地方政府不买账,还真不大好办。但有了曹书记在边上帮助,护照这一关办理起来,难度降低许多了。
李默也不是忽悠,他的资金早晚是要带回国内,什么时候带,还得看政策。
而且弄不好……将是惊人的资金,不要重塑一个镇,说不定能重塑一个小城市。不过得要看了,就像闯关一般,一关一关地顺利闯过去,才可能办得到。
这回道路不泥泞了,三人顺利回到李家。
“小默,你怎么回来了?”李默母亲诧异地问:“还有外国人……”
李默母亲好不容易弄懂,别看有的人是中国人的血统,但他们不算中国人,而是外国人。
“大姐,我也是中国人。”王翻译说。
“王先生,别拿我妈开玩笑,你是中国人?为何到中国来,要带美国护照?”李默拍了拍王翻译的肩膀说。
“他不是中国人,这中国话说得蛮顺溜的。”李默母亲说:“快,快请屋子坐。”
屋里还有两个客人,李默认识,是山区的一个亲戚。这个山区不是普通人想的那个山区,整个巢市地区,多以圩区、平原地区为主,山很少,不过曹镇后面有一条山脉,叫太湖山,为什么以湖命名呢,以前太湖山南边,包括柳叶圩在内,都是湖荡子,宋朝圈湖为圩后,各个湖荡子才渐渐消失。
长达近百里,有山脉了,两边自然有坡度,有一些几十米高的连绵小土坡区,有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势高亢的平原区,圩区百姓将北面这片缺少的高亢平原与土坡区域,统称为山区。
解释清楚一点,这个山区不是有山的地区,而是地势比较高的缺水地区……
两家究竟是什么亲戚,李默一直没有弄清楚,似乎是从外婆哪边叙起来的,也就是外婆的娘家人,只要未出五服(五代以内的亲戚),就不算太疏的亲戚。李默记得前世,两家也偶尔有走动,不频繁,但也不太疏远。
今年夏天,他儿子要结婚,娘家要求他家盖房子,“山区”,地比较贫瘠,出产少,缺钱,李默开学前,这个表舅带着外婆来借钱……外婆挺不好意思的,不过李家谁最大,不是李默父亲,也不是李默奶奶,而是李默的老妈,老妈娘家亲戚缺钱用了,那必然借了。
然后借了四百块钱给他家。
李默很客气地喊了一声:“表姨,表婶。”
这个称呼在曹镇一带比较通用,表舅也是表姨,若是喊表舅,反而这个表舅会蒙头。
“小默啊,”表舅表婶也客气地喊道,他们也知道李广平这个儿子不简单,千万不能将他当成小孩子。
李广平去杀鸡,李默替王翻译与乔治倒茶,然后就听出表舅过来的原因。
表舅儿子结婚了,表舅【创建和谐家园】后面欠了一【创建和谐家园】的债,不能不还哉。表舅母无意中搭上了一条线,她有一个远房亲戚去了京都做保姆,管吃管住,每个月能有近二十块钱工资。如果节约一点,一年除来回路费,也能挣上两百块钱,但现在表舅家分文皆无了,想向李家再借几十块钱路费。
母亲也是好心,说我不是不借给你,为了两百块钱,你人生地不熟,跑到京都干吗?不值得。
李默却陷入沉思。
这也是一段著名的历史,往大里说,这代表着中部省份以后的尴尬,也不仅是领导不作为,而是政策不向这些省份倾斜,领导们也没有办法。
落在一个省里,则代表着这个省的耻辱,以及这个省的落后贫穷。
往小里说,从现在开始,曹镇周边许多地区的妇人,为了摆脱贫困,纷纷向京都进军,做人家的保姆,前世的曹镇地区也是如此,十户人家,最少有一户人家有妇女或姑娘,到了京都做过人家的保姆。
她们开启了一个时代,叫晚省小保姆时代……
可能京都有些百姓对这个名词同样十分熟悉,在他们眼里,大多数保姆是好的,也有极少数保姆是恶劣的。
其实也可以反之。
在这些保姆眼里,许多京都人是好的,但也有极个别坏的,若是帮佣了这样的人家,那比过去地主家的长工还要悲催。其实这些保姆同样有着自己的老人,自己的孩子,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自己的孩子,自家的家人,服侍别人的孩子与老人。
因此在李默眼里的政治是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
地区与地区不平等,城市、郊区与真正的农村不平等,平原与山区不平等,缘海与内陆不平等,富人与穷人不平等,官员与百姓不平等,再加上一个户口本制度,若大的国家里,实际无形中割开了一道道深深的鸿沟。往事不要回首了……想要上去,努力吧!至少越往后去,这些鸿沟越来越浅。
------------
第九十三章 丑龙
李默母亲与表舅母说着当地话,说得又快,连王翻译都听不懂。
李默却在脑海里想着,山区怎么办?
在他带动下,可能未来曹镇走上另一条道路了,前世的曹镇与“山区”一个样,有穷的,有富的,富的都是在外面找到了门路,才使一家人变得富裕,与当地发展关系不是太大。
即便圩区,后来的经济发展,也就那么一回事。有一家外企,是RB人开的一个小型拖鞋厂,雇了一些妇女在里面上班。因为规模小,RB人没有过来,缺少监督与看管,当地的妇女便将整捆整捆拖鞋往厂房外偷。从民族情结上,李默不是太排斥,但从素质上,李默不赞同。当然,这么做的后果,那个小拖鞋厂也休想有效益了。
但是不当如此。
为什么呢?
想一想,这里的地形临近长江,边上有大河,后面有铁路,公路也发达,上达省城,下达鸠城,东南便是庞大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只要稍稍带动一下,便能将经济发展起来。
李默想的是,如果在这个时代与政策下,在表舅家的“山区”将生活变好。
方法是有的,可想一想却是枉然。
沾到山,则会有许多荒废的小丘陵,可以种一些观赏树木,但现在发展这个,太超前。
种木材能派上用场,等不及。
果树也是如此,并且这两样,前期投入太大,非是表舅能办得到的。
“山区”缺水,许多地方只能种一些耐旱作物,比如红薯,表舅一来李家,便会带来几十斤红薯,或是红薯干。这两样不大好卖了,不过还能加工成另一样东西,那就是红薯粉丝。
材料不用担心的,当地许多百姓都种着大量红薯,关健这沾到了办厂,不提成本了,还有机械,手续,以及销路……主要就是办厂!即便李默过去,眼下也不想沾到厂房二字。
其实在这十年内,准确地说,是九年零五个月,李默都不大想在国内发展民营企业,尽管几年后,他手中可能会有大量资金,因为政策在不断地反反复复,弄不好就会躺枪。
要不要过几年与总设计师来一次对话……
李默想到这里,忽然为自己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而乐了起来。
他想了半天,无解,没有插言了。
不提种蔬菜,蔬菜更需要沃土,贫瘠的土壤还想能种好蔬菜吗?或者像鲁省那个万元户,利用大量的空间,发展养猪,养两三头猪容易,但大规模养猪更是一个技术活,弄不好来一个猪瘟,猪就死光了。
其实顺着他的想法推下去,也变得简单,想要百姓好,还需要上面努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百姓推销,另外派技术员下来进行技术指导……毕竟曹镇这里的地形真的不错,搞不出来没办法,只要搞出来了,绝对不愁销路的。
可李默能说服县里那一个领导?
李默母亲劝不住,只好借了几十块钱给表舅。
她还是不甘心,问李默:“小默,你问一问美国人,他们一年能挣多少钱?”
李默真的问了,不用乔治回答,王翻译答道:“我们美国人均年收入大约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李默母亲吓着了,她在李默带动下,也知道美元很值钱,几乎相当于两块钱,那就是一个人一年得挣两万块钱。
李默心中冷笑,确实,美国今年人均收入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但几十年后呢。准确地说,今年美国统计出来的人均年收入是9143美元,但到了2014年人均年收入55200美元,不错啊,涨了近六倍。但有没有想过另一个名词,通货膨胀,将通货膨胀扣掉,这几十年美国人收入的增涨……那就呵呵,呵呵了。
当然,比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仍高得多,中国2014年只有7380美元,相差了七倍多。但对比现在呢,官方统计出来的数据是277块钱,用年底官方汇率,整相差了近七十倍。若是以李默心中合理的汇率,也就是外汇补贴的实际汇率,可能相差了一百二十倍!也就是在这几十年内,追赶了这么多。就算将物价上涨因素扣除,中国人均收入增涨的速度,也最少在美国增涨速度的七倍以上。但考虑到物价因素,美国收入现在还会那么刺眼么?
“怎么这么多?”
“妈,人家钱挣得多,物价也高,一斤蔬菜能卖几块钱一斤,几十块钱一斤。”
“那还差不多。”
“李默,不能这么说……”
“王先生,你就别打击我妈脆弱的心灵了,”李默用英语说了一句。
王翻译摇头笑。
“你怎么回来了?”
李默看了一眼表舅与表舅母,心想,反正他们也不懂什么,便将那两本书拿出来,说:“爸,妈,这就是我出的书,分为精装本与简装本出的,一共上下两册。”
李广平夫妇与奶奶一起翻看着。
“这是什么东西?”李广平好奇地问。
实际李默买的资料书上也有许多恐龙方面的书籍,但他不识字,也不会翻看儿子的书。
“爸,它叫恐龙。”
“这么丑也叫龙啊?”
“它不是中国人传说中的龙,而是一个远古生物,地球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前的动物,人们将它命名为恐龙。有的很小,只有几斤重,有的很大,有的超过了一百吨(乌因库尔阿根廷龙和地震龙),有的吃素,也就是吃草或树叶,有的吃荤,也就是吃其他的动物与恐龙。你就将它们看成现在放大的动物就是了。”
“一百吨重?”
“现在地球上也有,最大的鲸鱼能重两百吨,不稀奇。”
“你这本书就说的是恐龙啊。”
“嗯。”
“为什么这么厚?”
李默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想了想说:“爸,我这是一篇幻想小说,讲的是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将这些远古怪兽克隆出来,放在一个小岛上,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克隆你懂吗?若是以后拍成电影,我带你去看电影去。”
“还拍电影?”是表舅问的。
“表姨,我是说假如。爸,是这样的,这本书印出来了,按照合同,我得去美国哪边替他们宣传,所以你得陪着我去。”
“我出国……我才不去呢。”李广平哆嗦地说。
“你不去,我们就违反人家合同了,说不定人家告我们,我们得陪人家几十万,几百万块钱,你能陪得起吗?不就是出一个国吗,你不想看看年收入一万美元的国家是什么样子?”
“可我听不懂啊?”
“王翻译,不管你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我想请你替我办一件事,我爸去了美国后,你能否继续替他当翻译,当然,我会给报酬的,对了,别灌输一些中国不好的道理,否则我爸反感,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李默用英语对王翻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