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当老子是傻瓜啊。”
就是知道了,李默也要说一说的。
大棚蔬菜挣几个钱,大家无所谓了。若是知道是几十万,红眼的人就多了,说不定有人动起坏心思,将来有许多穷人,现在穷人更多,特别这一两年内,治安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爸,你还不走啊?”
“走什么……我还有心情钓甲鱼去吗?”李广平喝道,他一颗心真乱掉了。
“爸,前几年,家里太苦,我让你钓黑鱼钓甲鱼,又兴大棚蔬菜,虽然苦,但家里必须将这一难关熬过来,没有这些挣的钱,我买不到资料书,也上不起一中……不要小看了一中,若不是一中英语老师教我,我这本书还没有这么快,至少人家来了,我不能用口语与他们交流。”
“是啊,开学后,我去感谢人家。”
“不用你感谢,现在最好低调地学习,等高考结束了,我一道感谢。爸,记住,必须给我一个安静的环境。另外我想说的是,有了这个钱,有的就别瞎折腾了,你自己不怕苦,想死得快……”
啪!
不是李广平打的,是李默老妈打的。
“妈,别打,我换一个说法,爸,你不顾自己身体健康,但至于要将妈与奶奶也拖下水么?”
以前李广平是想不开的,要挣钱啊,一家人不苦行吗?
但现在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如他晚上拼命地钓黑鱼甲鱼,就算白天不休息吧,多少会耽搁白天的劳动,李默老妈与奶奶确实也拖累下去。
“那以后怎么办啦?”
“凉伴,甲鱼与黑鱼不钓了,当真一直保持着不充足的睡眠,对你身体有好处啊?至于农活与大棚蔬菜,你看着办吧。”
农村人,是闲不住的,特别是李广平这样的汉子。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默有一个姑奶,她是李默爷爷的堂妹,就在渡口村,也就是李默爷爷饿死的那个村子。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考上大学,后来颇有出息,在鄂省江市军区医院里当了一个大领导,几年后提为大校级别,最后提为少将级别,然后退休。
按照曹镇称喟,李默同样称呼为大表姨,也就是大表姨夫,他将李默的姑奶接了过去,呆了一个月,他老妈在城里呆不下去,种种的规矩,种种的不习惯,大儿子,你孝心我领了,看到你有出息,老娘也开心了,但你得让我回去。
李默这个大表姨被吵得受不了,只好将她送了回来。再到李默这个小表姨,为了供大哥读书,他没有读书,大哥对他这个小弟很是愧疚,也将小表姨接了过去,弟弟就好喝几杯,他特地将人家送给他的几千块钱一瓶的洋酒给他弟弟喝。
李默这个小表姨一口喝吐掉了,什么几千块钱一瓶酒,还不如我们曹镇粮液。李默大表婶就问大表姨,你们曹镇粮液多少钱一瓶啊?她意思是难道曹镇粮液是茅台级别的酒吗?不然小叔子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哉。
大表姨只好答道,最好的一块几毛钱一瓶。
大表婶阴着脸不说话,小表姨看到脸色了,说起来他大哥能上去,还是沾了这个大表婶的光,大表婶的老子是军区的一个重要的领导人,真正的将军。
小表姨识趣,大哥,俺回去吧,在你这呆着实在不舒服。一是腰杆子与李广平一样,都是英雄好汉硬骨头,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二是确实不习惯。这两件事还没有发生,也快了。
别看李默以后越来越有出息,但弄不好,他姑奶与小表姨的故事,就在自己父母身上发生了。你们不是穷怕了吗,从明年起,你们要钱给你们钱,要房子替你们盖房子。
余下的,你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只要口风严实一点,不要让宵小觊觎就行。
李广平还有些茫然。
两个弟弟在摇篮里醒了,哇哇地哭,一个人醒了,另外一个人肯定也被闹醒了。李默母亲跑过去哄他们,李默在边上捏着他们的小脸蛋说:“小三,小四,还是你们命好啊,等你们长大开始记事时,就可以过上锦衣玉食般的生活。”
“沾你大哥的光,还不是应当的。”
“那是。”李默自豪地说,前世他想照顾好弟弟妹妹,以及姑夫家两个小老表,可是没有能力。这一世,终于让他做到了!
李默又跑到篮子前,将猪肝从针钓上拿下来,扔给那只老猫吃。
怎么着,按照篇数来分摊,这只老猫还替他挣了五块钱稿费。
李广平叹息道:“六毛钱呢。”
“六毛钱,重要吗,真的重要吗?”
李默不问还好,一问李广平心更乱。
…………
李广平等钱,但这一回不是相信了,因为合同都签过了,自己还按了手印,虽然他看不懂合同,反正英文合同与汉语合同对于他来说,一个样,都看不懂!
不过农村人的心理,钱落袋为安,到了自己口袋里,才能算是自己挣的钱。
矮脚鸡哪边开始宣传造势,他们花了大价钱,在《纽约每日新闻》上花了一个大版面,登载了一篇图文并茂的长篇文章,不是《【创建和谐家园】》,后者更严谨一点,未看到李默本人,不会同意矮脚鸡刊登的。
这篇文章叫《蛮荒之地开出了一朵最美丽的玫瑰花》。
如果李默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大怒,俺们中国不过暂时性地沉睡了两三百年,就成了蛮荒之地?几百年前,你们还是夷人呢,见到中国人都必须要下跪的。
文章主要就是乔治捉刀的,在他眼里,中国一行,不亚于蛮荒一行,到处都落后,几乎没有看到一丝亮点。
他略夸张了一点,造势嘛,不夸张那成么?这样一写,李默的事迹会更让人感动。而且我夸张了么?有照片做证明。接下来又夸李默的才华,不仅小说写得好,画也画得不错。
李默在这本书里配上了三十二幅插图,正面是有关故事情节的插画,反面则是各种恐龙图案,下面附注着这种恐龙的简介,画得确实不错,让矮脚鸡图书公司里的美工不停地称赞。
最后才附注了这本书的相关简介。
《纽约每日新闻》没有《【创建和谐家园】》影响力大,销量也不及之,但销量也不小,在美国各种报纸里能排到前五位。
随着中美建交,许多美国人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十分好奇,并且在舆论的鼓吹下,大家对中国印象也不恶,现在关系甜蜜到什么地步呢,美国都准备将最先进的雄猫战斗机卖给中国,可是中国没有钱买,买了也养不起。至于巴统的什么,滚远去吧。
所以李默说某人或某些人是罪人,他们最少使中国减少了三年平安发展的好时机,至少老布什对中国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以后西方国家打压中国找到了一条理由。
这种政治环境下,李默的年龄,李默的事迹,外加李默那篇自己写着肉麻,但确实是会让人很感动的前言……
------------
第八十三章 税
李默开始用心写暑假作业。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别看李默分心太多,如果廖全宝心态不好,弄不好以后反被李默丢在后面。但也不好说,这个小家伙在学习上确实有天赋。
县里也听到了,刘秘书亲自来到李默家询问。
李默轻描淡写地回答,就是一本英文小说,并不比他那本作文集出色多少,没什么。
刘秘书继续问东问西,李默故伎重演,又再次说真的没什么,学习才是重要的,感谢领导的关心,但因为这件事到处宣传,自己又沾沾自喜,必会成为第二个伤仲永。
还真说服了刘秘书,刘秘书回去后将李默原话说了一遍,县里领导也就没有再下来,在他们心中,还以为李默写了一本童话类的小说,运气好被美国哪边看中,这才同意了出版。
酷热散去了一点。
李默一大家子正在吃中饭,李强忽然跑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声地说:“广平,你家发财了。”
“发什么财?”
“你儿子的稿费到了信用社,一万多块钱。”李强说完,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李默。一万多块钱,在这时候无疑是一笔巨款,想一想到了明年,县里的记者还满县地找万元户呢。
他们找的那个万元户是万元户么?
不过弄不好于得财还会被树立为万元户,他家孩子多,地多,劳力多,所以这两年大棚蔬菜面积越种越多。但这个万元户的风险性比于得财前世养了几千只鸭子风险性要小得多。
李广平让李强坐下,李强说出了具体情况。
美国哪边的订金是寄到李默给的账号,也就是李广平存折上的账号。中间肯定转了好几道手续,究竟转了几道手续,李默是不可能知道的,然后转到镇信用社的账号上。
这时肯定没有银行卡了,珠海的长城卡也要到大后年才会出来,钱到了账,户主必须带着户口本与存折到银行办理相关变更手续。信用社的人看到李广平户头上忽然多了这么多钱,有点担心,来到大队,让大队的人通知李广平到银行办理手续,顺便问了一下情况。
大队几个干部前两天开会时,还在猜测美帝会给李默多少稿费呢,一听,便知道这笔钱的来历。
原来是稿费啊,信用社的人啧啧称奇后,也就回去了。
李默在边上听了,却皱起眉头。
李强走后,李默说道:“爸,我们下午去将钱取出来,明天到巢市办一个账号……存折。”
存折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账号,但对李广平来说,账号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存折……
“为什么到巢市办存折?”
“爸,不用多久,家里面等着烦吧。”
信用社就是银行,这时候银行也有相关的保密措施,这个收支能随便对其他人说吗?
“烦……”李广平立即醒悟过来,马上借钱的人就会踏破自家门坎。到时候自己借还是不借?不借得罪人,借,不是借,而是给。明年儿子一旦真地将那栋大房子盖起来,你家都盖起这么漂亮的大房子,还好意思向我们要这一两百块钱?
李广平心地不恶,真到了这一步,他也不乐意啊。
李默心地更不恶,甚至略有些利他主义的倾向。手中经济好起来,帮助一下血亲,或者急需要帮助的人,他还是很乐意的,说不定他心中还感到很自豪。一万多块钱就是散出去也不算什么,可散得越多,借的人越多,得罪的人反而更多。现在农村子女多,亲连亲、亲攀亲,一旦攀起来,整个柳叶圩的人都是亲戚。
这问题还不严重,严重的是以后,一旦自家真实财产曝光,说不定就会引起宵小觊觎。
父子两商议了一会,转就转吧。
两人带着户口本,来到信用社。
信用社的人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一个女同志拿李默打趣:“你就是那个卖甲鱼的神童啊,有没有骗我们?我买了好多甲鱼给儿子吃,我儿子读书也没有变聪明。”
李默心情不好,也不作声。
父子两办手续,看着到账的数额,李广平奇怪地问:“儿子,你不是说汇率升到了一比一点九几了吗?”
李默也奇怪地问:“同志,美国哪边汇来的是一万美元,按理说有一万九千几百块钱,怎么变成了一万五千几百块钱?”
“是这样的,县里面扣了税。”信用社主任立即将税条拿了过来。
按汇率,他的实际收入是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块钱,这是不可能的,钱是从矮脚鸡所在银行账号转过来的,在哪边就开始克扣手续费。中间有没有经过其他银行,李默不清楚,到中国第一站就是中行,再由中行折成人民币转向信用社,过一个银行就得扣掉一部分手续费。因此国家越偏僻越落后,中转的次数相对也会增加,扣掉的手续费也必须相对很高。
前后扣掉了五百多块钱,不算多,李默也弄不清楚经过哪些银行,又分别扣掉了多少。
可到了一个李默没有想到的环节,个人所得税!
80年中国就推出了个人所得税法规条令,以月收入计算,超过平均月工资的二十倍(800元)起征,但这个法令存在着许多漏洞。
后来不断地修改,月收入也不断地调整,到了2011年以月收入3500块钱起征。但这款法令依然不完善,问一问那些扑街的写手吧,他们书扑得不成样了,每月稿费收入不足一千块钱,照样被税务部门扣掉了相关的税赋。
这笔钱一路转过来,先转到县行,县里开始扣税了。
按照法律规定,中国人在外国赚的钱,会在外国纳税,如果这个税超过中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则不再中国交税。如果不足,就要将这个税补足。比如李默按照收入应纳一万块钱税,在美国交了一万二,不用在中国再交税了,如果在美国交了八千,钱到国内后,还得补交两千块钱。
也有一些减免政策,李默这笔收入肯定不在这些政策之内,但还有重要的一条,李默挣的是美元,不纳税大家不算账,一纳税,外汇补贴也得要算上!
80年的这款个人所得税法令,李默真的不清楚,但凭借现在的外汇补贴,也不用纳税了,李默是个人的,若是单位,这个补贴不仅将税赋抹去,说不定国家还会倒贴。
这笔钱转到了县里,不知D县税务局怎么算的,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扣掉了两千多块钱,实际到账的数字只有一万五千一百几十块钱。
真的不能怪李默自私,现在人民币虽坚挺,但有汇率这么坚挺么?只要将美元带回国内,在没有任何外汇补贴下,等于什么税也纳了,甚至远远超过。
按照法规来,也不能随便扣,至少得核实一下李默在美国哪边有没有纳税,又纳了多少税。
信用社主任奇怪地反问:“种田这点可怜的收入,还要交农业税呢,你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稿费,难道不交税吗?”
两者能好相比吗?过了一会,李默才叹息一声。
纳就纳吧,反正肉烂在锅里,没有让外人吃,只能说这是法令与税赋制度不完善的产物。
李默也不说什么了,只提出一个要求,我们要将钱取出来。
“你家取这么多钱干吗?”黄主任紧张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