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档一九七八》-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默去了学校。

      今天会有一堂重要的课,音乐课。

      结果让他很失望,音乐老师是一个中年妇女,声音也好,也讲了一些乐理知识,只是淡淡说了说,随后带着大家唱歌。

      这是成绩制度的产物。

      虽置了音乐、美术与体育课,到了一中,即便是音乐老师,也有一些水平的,但学校并不重视。甚至上体育音乐课,自学其他课程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几门主课成绩好就行了。

      不但学不到什么真正的音乐知识,李默还发现了一条,那就是想学习音乐,自己手中必须有乐器,学习来的乐理知识,再与乐器结合,才能渐渐掌握到一些音乐的窍门。

      他不是想当音乐家,而是装逼的,装逼也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为了给赚钱时减少麻烦。

      那么这个乐器供选择的就很少了,琵琶不行,没有一个大男人抱着琵琶弹的,二胡也不行,暂时还不能让外国人接受,吉他太俗气,包括古筝都不够雅,真正能选择的乐器,一古琴,二钢琴,钢琴太贵,古琴想学习,更需要好老师。

      “是要搬走了,”李默心想,苏伯夫妇喜安静,对李默当然是好事了,可以安心地创作,但他练习乐器,则会打扰老两口。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苏伯老两口对他太好了……怎么说他与廖学霸是对立的二人呢。都是傲,但一个是自以为是,凌架于别人头上的傲,喜欢虐别人的。一个是对自身有着极强要求的傲,喜欢虐自己的。两人眼下都是班上的学霸,但都是极端的性格。

      他这个搬走,不是重新找一家房子租,而是计划着在巢市买一套房子,当然,这个还早,恐怕要到明年下半年了。

      到了上体育课的时候,美术音乐课不重视了,更不用说体育课。说好的德智体美劳呢?当真啊??

      其实体育课几乎就成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打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女孩子踢毽子。

      对体育李默也不关注,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他每天从苏伯家走到学校,下午放学后再走回去,上晚自习再回学校,一天两趟,两千五百米,已经是最好的运动。

      像往常一样,李默准备继续誊写小说,比他想象的晚了半年,也不能再晚了。

      廖学霸找上门来。

      “李默,咱们打一个羽毛球。”

      廖全宝确实是有傲气的本钱,长得高高大大,学习成绩拨尖,无论篮球还是羽毛球打得都很好,而且就是本市人,从穿着上看,不及郭白甜家,但也不差。

      这样的人成长起来,性格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有一条,以后必然会受女孩子欢迎。

      为什么找李默打羽毛球呢。

      李默能打好羽毛球,勉强能打起来,但与廖全宝打,那会被虐得遍得找不到大牙的。

      主要原因,这两个人是极端,也是班上的典型人物,成绩都好,一个是班长,一是个学习委员,一是高大帅,一个天才儿童。别以为廖全宝更受欢迎,他虽帅,成绩虽好,可那屁性格,一般人还真忍受不了,当然,也有一些巴结他的人。

      李默虽小,但这算什么,人家越小才证明人家越聪明,李默要强是对自己要强,对他人一直很温和讲礼貌的,或者说懂人情世故,班上有那个同学及他。

      因此李默同样有着不少的拥趸,并且十八名女生最少有十二名女生是支持李默的。还有一条,在班上小考分数,最与廖全宝接近的就是李默,虽然廖全宝高了一分,这一分高得可不简单,不亚于二百分以下的十分,可李默岁数小啊,整小了两岁零九个月,凭借这一条,就能让廖全宝哑口无言。

      对这些虚名李默是不介意了,否则他将他的事迹一一拿出来,廖全宝也会怂了。但廖全宝十分在乎,这不是找李默打羽毛球,而是找场子……

      ------------

      第六十五章 稿费(上)

      对付廖全宝太简单了,李默最怕的就是动拳头,一拳打来,脑袋再灵光也不管用啊,所以才有了那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廖全宝是尖子生,不会打架的。

      李默来到体育老师赵老师面前说:“赵老师,廖全宝要与你打羽毛球,决一胜负。”

      赵乐师乐呵了:“真的假的?”

      “李默,你撒谎,赵老师不是的,我找李默打羽毛球,那敢与你打啊。”与赵老师打羽毛球,那不是纯找虐吗?

      李默来到廖全宝面前,比划了自己,比划了廖全宝,再比划了赵老师。

      行了。

      赵老师与廖全宝体重的差距,并不比廖全宝与赵默体重差距大多少。

      “廖全宝,你有一颗强者之心,何谓强者之心,不惧怕强大的对手。吃柿子,专门挑软的吃,那叫强者吗?”

      “那你不也一样。”

      “一样吗?你看我什么时间争强好胜过,再看看你,就像一只大公鸡,谁不顺眼就啄谁。哦,原来连大公鸡也不如。”

      赵老师听明白了,班上这两个尖子生在闹矛盾呢。适当的竞争是好事,不和就不好了,他劝道:“你们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应当要团结起来。羽毛球打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成绩。”

      你是体育老师唉……好吧,各个学校几乎都是这样。

      “那好,我们就比成绩。”

      比成绩,李默也不怕,但何苦来哉。确实,想要压下廖学霸的成绩,十分地不容易,就是压下去又如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默又比划了两人的身高,然后碎碎念:“你是城市人,父母识字,上过幼儿园没有……你不回答,说明你上过。我呢,是农村人,父母不识字,整个镇也没有一个幼儿园。”

      “你从小学一年级读起,小学是基础,基础打得牢。我六岁读书,直接跳到了三年级,只读了三年,基础打得不牢。”

      “我们呢,都在迅速长身体的时候,智商也在这时候迅速成长着。你比我大了两岁,对了,月份也比我大,我是快到阳历年才出生的,月份就不算了,至少有两年智商的差异。”

      “不说了,不管有什么差异,都要努力学习。”赵老师好笑地打断了李默的比较,不然,李默还能数出五六条差距出来,反正你廖全宝在学习上,还是欺负弱小。

      廖全宝差一点气得吐血。

      不久,廖全宝又被再次打击到了。

      班主任让各个学生上交一毛二分钱买一本作文书。

      也很正常,学校除了布置作业外,也时常让学生购买一些复习辅导资料,想要学习好,除了注意听讲外,那就是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

      几天后,这篇作文书发放到各个学生手中。

      各个学生翻开后,脸上都露出古怪的神情,语文老师陆老师站在讲台上乐呵呵地看着大家的反应。

      它就是李默的作文集。

      名字就叫《守护》,不过封面图案不是圩埂,而是一对中年夫妇的背影,张开臂膀,前面有两个小孩子在欢快地跑着。

      反正李默作文里的守护含义很模糊,也可以这么解读。

      下面一行小字:本年度最佳中小学生作文读物。然后是作者名字:李默。

      中国人口多,重名的不要太多,学生看到封面时,也没有太注意,不过还有扉页呢,上面有了有关李默的一些简短介绍,包括年龄,家庭地址,余下就是成绩好,听话,并且小考成绩在全县第一,现在巢市一中初一读书。

      这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出版社的领导隐约地能感到李默的岁数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因此突出了李默的年龄。可因为思想没有扭转过来,也只有这样了,不但没有派人来采访,连一个照片也没有。

      那为什么要出版呢,除了年龄,打动他们的就是内容,主要也是内容。

      出版社还刻意请了专家于每一篇作文后做了点评,前面还写了一篇长长的前言:《贵在真实》。

      几个老师带走的作文很多,不可能一一出版了,只择出其中比较优秀的八十几篇作文,包括两篇《守护》,结集出版。

      但无论是择出来的,还是淘汰下去的,都是李默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语言加工。就像这两篇《守护》,有真实的曹镇曹河,有真实的曹镇历史,最后一句,才能打动人心。

      再如里面的一篇《希望》,先写几户人家种植大棚蔬菜,花了多少成本,整天的担心,最后写到收获,一大群乡亲看着蔬菜挑上了船,几人撑着三艘木船,无声无息地驶入昏蒙蒙的月光里,渐渐地消失在月光的尽头,哪尽头之处有两个字,叫希望。

      一般文章结尾有两种方法收尾,比如《落花生》: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这种方法叫徐徐结尾法,就像一块石头掉在水里,荡起了波浪,波浪终有结束时候,结束了,余波仍在袅袅荡漾。

      还有一种方法,比如《白杨礼赞》: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叫总结式的收尾,【创建和谐家园】时戛然而止。

      李默多用后一种方法收尾,但与现在的文章不同,他的收尾没有多少口号,虽是总结式的收尾,可是比较内敛含蓄。当然,这也是时代的产物,八十年代之前的文章,一半是口号文章。到了九十年代后,李默这种收尾方法则不那么惊艳了。

      现在才是81年,出版社几个编辑每每看到这些收尾时,都会一次又一次地起鸡皮疙瘩,然后感慨古书上记载的神童果然不夸张,李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好例子。

      不但编辑,点评的专家也一样,一遇到这些收尾,总会在点评里大夸特夸。

      还有一篇作文:《妖怪猫》。

      这是李默家养的一只猫,嘴太馋了,不但偷家里的荤菜吃,也偷邻居家的荤食,包括猪油。李大光家猪油被它偷了两回,李大光无奈,将猪油罐子吊在屋梁上,结果发现这只猫爬到他家屋梁上,后腿吊在梁柱上,身体倒悬着,将头伸到猪油罐里偷吃猪油。这只猫弄得整个村子怨声载道,李广平气得不给饭给它吃了。

      而且李广平想要打死它,毕竟李家太单薄,村子恨的人多,不能为一只猫与其他人家交恶,当然,这一节李默不会写到作文里。他只写了父亲准备打死它,然后找猫。

      李默父母在塘边就看到一幕,李家不给饭给它吃,这只猫也有办法,将尾巴放在水里,小鱼弄不清楚,上来啄,它尾巴一甩,将小鱼带到岸上,一顿美食就有了。

      李母苦笑,这只猫成妖怪了,不能打,虽然是偷嘴,反过来想一想,它抓老鼠也很厉害的,自从养了它后,家里再也听不到老鼠一声动静。

      李默就用童趣的手法,将这只馋嘴猫种种写了出来,写到母亲的议论,然后来上一句收尾。花猫继续啃着小鱼,又用不屑的眼睛看着爸与妈,那意思是说,只有你们人类才聪明吗,我们喵星人也有聪明猫嘀。

      喵星人一词让李默提前弄了出来,但这篇作文则变得生趣活泼。

      因此专家在这个前言里呼吁,各个学生想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创建和谐家园】实的事、人、物。

      不讲写李默这种文化散文吧,尽管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不论哪一处都有许多历史题材可选择……但每一个学生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不少,就说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得发生多少有趣,或者值得写的事件。

      只要观察到了,将它们写出来,就会出现一篇不错的作文。而不是胡乱构造,根本都没有发生的事,能写好吗?当真个个都是小作家?

      确实,大多数学生都对作文感到头痛,那怕是廖全宝,作文同样扣掉了两分。

      李默看完了前言,觉得专家的话也不是很全面。

      就像李默自己刻意注意观察了吗?那有这个时间。当然,他作文里所写的,基本都是真实的,为什么就是这偶尔的观察,足以支撑起他写出来一篇又一篇的作文?

      其根源不是观察,而是语言组织能力。

      想写好作文还有两条,一是抽空看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二就是记日记,不一定要每天记日记,三四天记上一回,不论长短,但必须是真实发生的。

      这样三四年后,作文就能写好了。

      想要学习好或作文好,还是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方法,有技巧,但主要的还是两个词:刻苦、勤奋!

      陆老师说道:“在作文上,你们要向李默同学学习,回去看,将这本作文集看一看,看看李默是如何写作文的,另外,每人必须写两篇读后感。”

      小胖扭过头看廖全宝……

      廖全宝立即低下脑袋,暗暗握紧了拳头,憋啊,花钱买李默写的作文,还要看李默作文再写两篇读后感,他能甘心么?

      但李默有些傻眼,站起来问:“陆老师,难道我也要写读后感吗?”

      ------------

      第六十六章 稿费(中)

      “你嘛,你的作业就是写一篇关于我们市一中的作文,必须要达到你那篇长篇《守护》的高度。”陆老师说。

      “达到那篇的高度?”李默迟疑了一下。

      不要小看了那两篇《守护》,要知道前世李默看了多少书,不但对历史熟悉,对国学也熟悉,同时还看了许多博杂的书籍,虽然不精,他的知识面真的很博啊。

      这是几十年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之作。

      换其他中学生来写,真写不出来,有可能一些有才情的中学生比他写得好,比他的文字更优美,但绝对写不出那种味。

      “嗯。”

      李默是想做好学生的,老师要求了,不能拒绝的,他又迟疑了一下,郑重地说:“我对家乡历史了解比较多,所以写了那篇《守护》,想要达到那样的高度,学校必须提供我丰富的资料,不然我真写不出来。”

      那是作文吗?

      那叫文化散文,可以说它们代表着十五年后中国散文界的最高成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9: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