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至于其他同学的成绩更差,往往平均两门课分数还达不到一百分,及格能成为六成学生的奢念。
毕竟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乡村小学,教育水平就那样了。
两门课达到了一百九十七分,不是高分,而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分数,在教育水平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这分数甚至在全县也能位居第一。
更不要说李默的年龄以及“自学成才”。
当时改出来这个分数时,几个老师一起欢呼着:“捡到宝了。”“捡到宝了!”
李默神情很平静,让他参加高中考试,恐怕成绩会很差,所学的基本都忘记了。
让他参加初中考试,能勉强凑合,但绝对考不出来好成绩。
至于小学,二年级与五年级有区别吗?
只要给他一两个月复习时间,即便到五年级去考试,成绩也不会差。
一群“大同学”一个个瞪大眼睛,滴溜溜地看着李默这个小布点。
…………
李默做着暑假作业,虽然简单,两本暑假作业想做完,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其实做这个暑假作业,对他根本没有帮助。不过必须得做的,而且在这几年,也必须做一个好学生。
不然老师稍稍对父母提一提,老师是好心了,可他们不知道李家的情况,那么李默必然会被父母惨揍一顿。
父母的皮带、竹条、木棍、拳头,成了李默前世一生的阴影,即便成年后,李默能理解父母良苦用心了,也不能忘怀……
但也不是父母亲一个人,也不是这个年代,那怕二十年三十年后,那些学生高考没有考好,一个个站在楼顶上跳水,当真是他们心理素质差,当真是他们父母没有责任?
当然,不是严爱不好,溺爱过头了同样是坏事。
其实简单,两个词就可以了:分寸、尺度!外向的适度加压,性格内向的适度减压。
不过与父母能沟通吗?
还是老实一点吧。
母亲回来问:“真考了。”
父亲点头,他们的性格,是从来不喜欢夸奖子女的。
但也有办法对付,李默说道:“考了第一名,学校还给了我一张奖状,下半年我就要上三年级了。”
奖状让父亲贴在墙上了,母亲站在奖状下面看着,虽然她不识字,脸上也有些欢喜,一会问:“三年级,是不是太小了。”
父亲还是不说话。
“不小,不小,科大有一个少年班,里面的大学生只有十二三岁,十三四岁。”
“这么小的大学生啊。”
“人家才是真正的天才。”
“可是南岗小学很远哪。”
“没关系,学校边上有一个养老院,我早上带着锅巴,中午不回来了,给他们几个钱,讨一碗开水,一天一个来回,就不远了。”
母亲沉思。
主意行,可人家都是孤寡老人,活得更不容易,不能占他们的便宜,讨开水是要给钱的,可得给多少钱?
李默心中暗笑,知道金钱的压力,那就好。怎么办呢,开门见山行不通,那就来一个曲径通幽吧。毕竟这是一九七八,父母胆子小,到了明年一切就好了……
------------
第六章
第二天李默到镇上菜市买了二两猪肝。
回到家后,李默匆匆忙忙地将它切成小长条丁,穿在甲鱼钓的锈花针上,再将甲鱼钓子装在蓝子里,向后面出发了。
后面有几条大长沟,属于李潭村的,塘湾生产队也有一些沟塘,但父母在哪边劳动呢,未看到收获之前,若是让父母发现,自己准得悲催。
来到大沟边上,李默放下蓝子,团起泥巴包着线头,将线头扔到塘中间。傍晚时再将尼龙线顺着钓桩的桠口绕着收起来,放在蓝子里就结束了。或者不收,将线头收起来,换上猪肝重新扔到水里,若是猪肝没有被小鱼小虾啄掉,连猪肝都不用换。到下半夜,将它们收起来,这样收获会更大。不过李默岁数小,家里又没有手电筒,就是有,李广平夫妇也不可能让他下半夜在水边乱跑。
其实钓甲鱼是一个辛苦活。
它不像钓鱼,坐在哪里不动弹,需要很多钓子,为了节约成本,每张钓子需间隔一百来米。就像李默这次准备了五十多张钓子,仅是在水边一放一收,就得走十二三里路。
前世小时候,李默父亲李广平更辛苦,上午做事,下午出发,早晨回来。因为钓的人多起来了,不得不提高钓子的数量,往往要带一百张钓子出去,走到二三十里地外去钓甲鱼黑鱼,也就是在这十几个小时内,来来【创建和谐家园】得走上六十多里路!
不过这时候人真的能吃苦。
田里有人在劳动。
李庄村就是从李潭村搬下来,头顶着一个李。
看到李默在下钓子,有人好奇地问。
在这近十年间还好了,往后去,各个沟塘都被人承包了。有人讲道理不问,毕竟黑鱼是吃小鱼的,至于甲鱼冬天藏在泥底,寻常方法也抓不到。但不讲道理的,将所有鱼钓一起没收。还有的人贪婪,将自己从其他鱼塘里钓来的甲鱼黑鱼也“没收”了。
李默记得那年他一晚上钓了四十多斤的黑鱼,高兴哪,结果两个人从油菜田里窜出来,大喝一声,你凭什么偷俺家的鱼。吵了半天,才给了李默两条最小的黑鱼。
到了这时候,没办法钓下去了。不久李默毕业,在城里开始飘泊,然后对农村越来越陌生……
几十张钓子下完回来,已经是晌午时分。
小妹吵着要吃乌桑果,也就是桑葚。
“乌桑果还没有熟呢。”
“熟了,红了。”小妹噘着嘴巴说。
村子现在只有一株桑树,位于村子最后面李义家的塘边上,有好几十年历史,一人都抱不过来。
李默带着小妹来到李义家后面,抑起头看着这株大桑树。
大多数乌桑果还没有熟,星星点点的洒落在碧叶间,不过有极少数乌桑果开始半红半紫,又是在树上面的。
“竹杠敲不到啊。”
“我要吃嘛,我要吃嘛。”
这是一个极度缺乏物质生活的年代,小孩子都嘴馋,李默前世也嘴馋,实际大人都嘴馋,只是他们毅志力强,能控得住。
李默继续看着大树,说:“小妹,你回家拿一个篮子与晾衣绳子过来。”
“好来。”小妹回到家中,拿了一个竹篮子与一捆晾衣绳子,又跑到这棵大桑树下。
这株桑树很是高大,主干又粗,滑溜溜的不容易抓,直到六七米高处才出现了树桠,前世小时候李默一次没有爬上去。到了能爬上去的时候,曹镇所在的柳叶圩破掉了(于湖泽中圈堤便是圩,春夏秋三季圩外河水往往比圩内高,有时候河水冲垮圩堤,圩内所有田地会倾刻间淹成湖泽,这叫破圩),这棵桑树也淹死了。
不过现在的李默,无疑会许多爬树的技巧。
他将绳子搭在肩膀上,向手心吐了吐唾沫,抱着树向上爬去。
爬到树顶上,李默抱着树枝,将篮子用绳子提上去,开始摘成熟的乌桑果。
小妹嘴角滴着口水,大声叫着:“哥哥真厉害,哥哥真厉害。”
李义的妻子听到了,从家中跑了出来,大声喊:“小默子,危险啦,快下来。”
实际呢,李默有贫血症,以及其他原因,反正身体不好啦,便导致李默有轻微的恐高症。站在这里,离地面已经有【创建和谐家园】米高了,李默虽在摘乌桑果,为了自身的安全,也用一只手死死抱着树枝,绝对不可能掉下来的。不过李义妻子也是好心,万一出事呢?
“大妈,我马上下来。”李默说道。
不过李义老婆这一吼,李默父母也听到了,他们从屋中跑出来,李广平拿起竹条,向李默身上抽了起来。
李默也不吭声。
他父母亲也是好心,但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悲伤的童年……”李默心中无语地想到。
酷热的下午到来,真热啊,即便将小桌子放在树荫下写作业,李默身上还不住地滴着汗珠,时不时地有汗珠滴在作业本上。
“再忍几年吧。”
太阳渐渐西下。
李默找了一个蛇皮袋子,提着篮子出去收钓子。
收钓子也快,不过钓子钓到甲鱼那就慢了。就这么一根尼龙线,得万分小心,不然就能扯断掉了。首先得站在水边,这是第一难,因为有雨季,防止庄稼被水淹没,一般沟埂离水面很高,得小心地顺着沟埂滑下去,再将甲鱼提上来。
另外甲鱼吃痛,会拖着尼龙线到处挣扎,有时候绞在浓密的水草上,有时候绞在掉落在沟塘的枯树枝上,特别是往后去,大伙都开始养鱼了,害怕有人用渔网偷鱼,还故意伐了许多大树枝,坠在沟塘里。
那就要下水、游泳、潜水,慢慢顺着线头,将甲鱼理出来。前世有一次,李默钓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桑根蛇,学名叫赤链蛇,绞在树枝上了,站在岸上是看不到的,李默潜下水理啊理,一把抓住了这条桑根蛇,让他恶心的大半天。
但现在还好,一般沟塘里枯树枝不多,因为经常捞淤泥,连带着水草也捞了上来,水草也不稠密。
前后钓了四只甲鱼,都是站在水边上,就抓上来了。
李默一手提着装满钓子的篮子,一手背着装着四只甲鱼的蛇皮袋回到家中,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
“你跑到哪去了!”李广平拿着竹条子喝问。
李默脸色陌然,平淡地说:“我钓甲鱼了。”
当然,这时候李广平肯定不知道钓甲鱼的意义,一竹条子抽下来,同时又说道:“不好好做作业,钓什么甲鱼。”
“做作业是干嘛的?是不是为了成绩好?想成绩好仅仅是做作业就能实现吗?要看很多书,要做很多复习题,要买许多作业本,要买许多笔,家中有没有这个钱?”
好了,李广平提着竹条的手垂了下去。
------------
第七章 推销
“它真的能卖钱吗?”李广平狐疑地问。
甲鱼与乌龟很相似,不过乌龟有光滑的腹部,有美丽花纹的龟壳,至于甲鱼,如果对它陌生则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了。
现在也没得卖,至少李默上街时在菜市上没有看到有人卖。
因此这成了李默第二个任务,价格定位!
记得父亲是1980年从河东那边学来的技术,才开始卖的时候,几乎与猪肉价格差不多,第二年涨上来了,是一块五毛钱一斤。能记得这么清楚的原因是那一年李默在读小学四年级,一只甲鱼在稻田里爬,李默捡了上来,整整三斤八两重,卖了五块多钱。不过七两重以下的甲鱼又不值钱了,只有几毛钱一斤。
但这时候责任田已经实施了两年,农村情况也渐渐改善,包括物价也略略开始上涨,如猪肉价,涨到了一斤一块钱左右。
至于在78年能一斤能卖多少钱,还真的不好说。
或者贱卖,比猪肉还便宜,李默自己也不甘心,这可是真正的野生的没有什么污染的甲鱼!
若贵卖,大家能不能接受?
父子两来到菜市。
菜市上有人卖鱼,不过是渔业大队的。
有人卖菜,但是生产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