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档一九七八》-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一张奖状,一个脸盆,情就还掉了。

      ------------

      第五十二章 手术

      李默有了第一个粉丝,不是他班上的同学。

      李默考得这么好,李广平还照样揍,从塘湾传了出去,更要命的现在农村家长都相信棍棒教育法,于是一个个打孩子都打得更狠,考了第二名也得打,因为分数差得太远。这种情况下,除了痛恨嫉妒外,怎么可能成为粉丝呢?

      李默的粉丝是六斤。

      经过李默劝说,他父亲终于不参加开会了,也准备买船。

      六斤听闻后,立即赶到李家问情况,为什么好好的买船?要知道现在一艘船,即便水泥船也得两三百块钱,在农村算是一个绝对的大家伙。

      李默怎么说?难道说几年后柳叶圩会破圩?

      或者算明年夏初的账?

      李默含含糊糊地没有多说,但六斤听出来了,是李默的建议,跟着李默走吧。

      也不怪他相信李默,公社干部找到李家,想树立一个万元户,实际论收入,不是李广平家收入最多,而是六斤,大棚蔬菜照种不误,贩黄蟮的收入是超过李广平钓黑鱼甲鱼收入的。今年收入差距更大,因为他家劳力多,又增加了大棚蔬菜面积。除非六斤结婚分家,一家变成了两家,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两人一道去了D县那个船厂才刚刚建设,不过想买船得先付订金,付了订金后才会替你造船。李广平与六斤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对,付了订金,过了两个月后,喊来乡亲帮忙,得从船厂拖到河里,渡过曹河,还要翻一道高大的圩埂,进入内圩大沟,则可以到家了。

      船不是太大,一吨半。实际前世塘湾后来打造的船更小,只有一吨,但放在一户人家足够用了。船大了,成本高,撑起来也慢。

      也就是用一根长竹竿顺着沟岸撑着它跑,也可以摇橹,但摇橹是一个技术活,不会摇,摇一会儿手就能磨起血泡来。

      还有一种更小的船,叫幺盆。

      用木板镶嵌而成,外面包着铁箍,这个便宜,而且也轻,不足二十斤,一个半大的孩子就可以扛着它跑。

      但载重量也小,三百斤,而且刁钻。如果不会,只要上去了,准得翻掉。

      前世李默翻过,还在大冬天载人弄翻过一次,李家那年在荡沟,也就是让李默换掉的那块田边上搭了一个棚子养老鹅,农村沟塘多,塘湾村一个妇女要李默用幺盆载她过沟,省路。

      李默那时候也不大,以为她是大人了,肯定没关系的。结果那妇女一上幺盆,不知道她在后面怎么弄的,两人一起翻到大沟里。幸好两人都会水,李默爬上岸,冻得七死八活,跑到被褥里爬不起来了,一大群老鹅没有人看管,开心了,张开翅膀大叫着游到沟对岸,将人家的油菜吃了好一大片。第二天,对岸村子好几个妇女跑过来,隔着大沟,指着李默鹅棚大骂。李默躲在鹅棚里不敢出来,捂着耳朵拼命地小声念叼,我听不到,我听不到……

      还有于得财家的小儿子,在李庄后面大沟放鸭,那年县里请了外地人来柳叶圩,协助乡里挑圩埂,有一个人走错了路,只要走错那会很糟糕的,圩心各个大沟也没有一个桥,他越兜越远,于是请于得财小儿子用幺盆载他过去。两人到了沟中心,也一下子翻掉了,那人水性还不大好,一下子掉到近十米深的沟中心,人整蒙掉了,一把将于得财的小儿子抓住,差一点两人全部被淹死。喝了许多水,于得财的小儿子上了岸,脸都吓白了。

      也就是这种小小船是水乡产物,虽小,作用不小,可以下网捕鱼,可以养鸭养鹅,可以摘菱角,但不懂的人,千万别上去,水性不好的人更别要上去。

      李默家有一个幺盆,是李广平从河东带过来的。偶尔李广平会下个网捉几条鱼回来,但是为了卖的,不是为了家中吃的,除非死了卖不掉,家里才拿它们打一个牙祭。

      种李子的人吃不起李子,想吃只能吃卖不掉的烂李子……这是现在多数农村人最好的写照。

      船到了家,李广平十分开心,不管怎么说,家里又多了一个大家伙。

      李默也开心,重生以来,自己在前几年能做的,基本都做了下去。

      冬天就渐渐到了,家家户户还在忙。

      就连李大富原来想做最后的武士,坚持原则不动摇,但看到家家户户都在种大棚蔬菜,甚至塘湾周边地区几个村庄也有三四十户人家在种,他也忍不住了,种了几分田。原则重要,钱同样也重要啊。

      李实布与李强更忙。

      李默讲的那些录音经农科站的几名技术员修改后,文皱皱的,老百姓看得吃力。公社便请他们去周边村庄辅助。这也是功劳,弄不好会到大队里当干部的。

      还真没有妄想,明年冬天两人就继续进入大队,各自当了一个小领导。

      有时候两人也弄不懂,便来问李默。这正是李默让他们三人问的原因,他们对李广平父子都不错,至少不会产生恶心,那么多少会考虑到影不影响到李默的“学习”。否则一窝蜂来问,李默什么也甭想写了。

      李家情况也渐渐转好了,既然不打算盖房子,李广平也不那么太吝啬了,治办了几件家俱,还替李默治办了合身的衣服,虽然个子长高后,又要换衣服,这不是有两个弟弟嘛,几年后两个弟弟又能穿了……

      这天上午放学,李默正在教室里画画。

      于青梅姐弟说过,她妈问,李默也随便地回答,我以后想当画家。

      想当画家,现在就得学习画画了,并且成绩一直未掉,还能说什么?

      忽然间他感到肚子一阵阵绞痛。

      “糟!”

      “青梅、青泉,你们赶紧回去,喊我爸妈过来,我要上医院。”

      姐弟两搞不清,匆匆忙忙地回去,将李广平喊来。

      李默说道:“我得了阑尾炎,要去巢市做手术。”

      “你胡说什么?”

      在村农一听到手术两字,那无疑天塌了。前世时,这一年,但不在这时,而是在夏天,李默得了阑尾炎。李广平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反正儿子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将李默背到陈医生家。陈医生给了两个建议,一到巢市去做手术,二放在他家慢慢冶疗。李广平选择了后者。

      一个月后,陈医生还真的将李默治好了。

      但问题两年后,李默又再次发作,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治好。这一次确实是真治好了,以至李默前世,【创建和谐家园】后面始终保留着那根没用的器官。

      留不留这个器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到陈医生家,弄不好还会二次发作。这次至少耽搁一个月时间躺在陈医生家天天挂吊水了,后年还得要动手术。

      “爸,你不相信我?”

      也不是李广平不相信他,隔着一道河,其他人不知道李默小时候的表现,就连李庄人都不清楚,李默去参加考试前才搬来几个月时间,也许这时李默就很聪明,只是大家未注意。

      但李广平不同,看着儿子长大的,他有时候很是弄不懂,难道就如儿子所说的那个王安石的神童老乡,忽然开窍就开窍了。

      “小默,你不能也医术也懂?”

      “阑尾炎,常见的病,有什么不懂的,但我这是急性阑尾炎,快点带我去巢市吧。”

      不是人人都会得阑尾炎的,李广平就没有得过,或者说他得了,是轻微的,根本就没有看过医生。不过看着儿子痛苦的表情,连额外头的汗都冒出来了,应当很痛的,他急忙地说:“没有车子。”

      “上光岗,拦车子。”

      曹镇到县城,鸠城到巢市的十字路口,就是光岗。

      哪里有许多到巢市的车子。

      李广平匆匆跑到郑老师家打了一声招呼,一是请假,二是请他向家里传达一下消息,背着李默上了三轮车。这时候李默痛得更厉害,他这个实际年龄是不会哭的,但腰得都痛得佝偻起来。

      父子两来到巢市,已经临近黄昏,幸好医生还没有下班,其实这只是一个小手术,迅速替李默做了手术。

      第二天,李默从病床上爬起来,隔着窗户,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

      虽然曹镇眼下属于巢市管辖,但李默前世还真对巢市不大了解,也来过,只是经过,浮光掠影般就走了。然而弄不好,可能会在这个城市呆上六年时光……

      ------------

      第五十三章 外婆

      只是小手术,但在农村只要沾到手术二字,那就是超级大事了。许多亲戚与同村的乡亲们送来许多慰问的礼物,手头宽裕一点的一包红糖,据说红糖对伤口有恢复作用……还有一袋麦乳精,搭配一些其他礼物。

      手头紧张的,则送二十个鸡蛋。

      塘湾四个小村子家家户户都送了,可能有人不情愿吧,但害怕别人说闲话,至少没有李默,你现在就不能种植大棚蔬菜,只好也送了。

      李默也正好,用这个理由来逃课。不然真的不大好说,毕竟又大了一岁,棉袄棉裤现在也合身了,再不上学则说不过去。

      当然,呆在家里面写东西之余,他还是抽空自学了一番,虽然吕校长剖解了,但如果成绩掉得太多,还会挨上板条炒肉丝,李默也不能让成绩掉下去。别看小学,它确实是在打基础的。基础牢固,再加上自己前世还能记起来的一些知识,那么到了初中后,成绩依然会在学校名列前茅,尽管可能是重点中学。

      这一年李默的成绩确实没有让李广平失望,李广平不失望了,学校老师更不会失望。

      年关将近,李默来到自家蔬菜大棚观看。

      李大友说:“小默,你认了干娘,也不过去拜年。”

      李广平说:“他们在石头城,太远。”

      能拜年,但不一定非得要拜年,那怕是舅舅,就像李默今年不打算拜一家亲戚的年,将时间节余出来。

      至于石头城的干爹干娘,也不仅是太远,主要是现在家里条件依然比较差,可能在农村算是渐渐好起来的人家,但离乐家还是差得太远。

      干爹干娘是好心,送手表送收音机,但李默不习惯,也十分地不自在。

      这一点他的干爹基本猜中了,在气节上,李默达不到朱自清的高度,但略有那么一点味道。什么味道呢,就是我能给你好处,给你恩惠,但你千万不能给我好处给我恩惠,我落难了,都不需要人来同情!

      这不是较真吗?

      还真有点较真与犯傻,否则以李默的才干智慧勤劳,他前世也不会过得那么苦逼。重生以来,要稍稍好一点,不过总体上“骨气”不减当年,这股傻劲涔入到李家血脉里了。李广平是如此,李默爷爷也是如此,当年他饿得受不了,只想带着妻子与两个孩子往干省逃,其实求一下亲戚,当然那时候亲戚也不可能给予多少帮助,但稍稍救济一下,将元气吊住,也不会饿死。

      干娘对他的好处李默是记住的,也不是不去看,而是想好起来以后再去看……不是同类的人,如果知道李默的想法,能活活气得咽死。

      “广平,今年与去年不同啊,这么多蔬菜呢。”

      与李广平父子相比,李大友正好成了与李家性格相反的人物。

      前段时间,李大友时常跑来问,李默也淡淡答了几句。

      李默一下田,李大友就将李默拖到他家大棚前,再反复地问。李默无奈,只好随便说了几句,立即回家。

      李大友的老婆秀婶十分不开心,说李默如何傲气,如何地不认乡亲,被李实布老婆顶了一句:“人家有没有欠你家的,人家要不要学习?”

      都说得那么清楚了,我要学习!

      整个塘湾村几十户人家全部种了大棚蔬菜,个个天天跑上门来问,李默还要不要学习与写东西了?

      但能说李大友多坏吗?

      实际再好的人也生过歹心,再坏的人也生过善念。因此佛家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一只魔鬼。

      不能将人物脸谱化。

      李大友更不能算是坏人,只能说他是一个自私的人,我种了大棚蔬菜,并且投入了这么多钱下去,不能出意外。

      至于会不会影响到李默,不是我家的儿子,管他!但不是有心想坑害李默的学习,不是种植大棚蔬菜,他也不会打扰李默的学习。

      眼下还是这个道理。

      大棚蔬菜收入一是产量,产量最重要的便是种植技术,二是销路,真担心哪。至于李默到石头城有什么难度或者有什么考虑,他是不想的。

      就是想明白了,也认为李默想法是【创建和谐家园】,人活一世,能不求人吗?人家是石头城的领导,求人家有什么可耻的?况且还认了干亲。

      李默也不气,他淡淡说了一句:“阿姨,你放心吧,这是蔬菜,家家户户必须要吃的,我也让公社领导安排人去其他大城市洽谈,不会卖不掉,若是卖不掉或者对方压价,到时候我再出面不迟。而且阿姨,你想一想,我也要快小考了。考得好,能上市中县中,考得不好只能上镇中或公社的中学。一个好的学校对我会有何帮助?”

      言外之意也就是李实布老婆的那句话,我要学习,我没有欠你。当真为了你家多挣上几百块钱,耽搁我一生?

      只是李默说得极其委婉。

      李大友悻悻地不说话。

      李默也无所谓,闹也就闹在这一年,明年他走了,找谁去!

      春节到来,李默没有出去拜年。

      小考确实快到来了,李广平夫妇也不让他外出耽搁“学习”。

      但大年初一,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小客人。

      姑夫家的小表妹带着礼物来拜年,她还小,与小妹一般大,过年虚岁才七岁,而且姑夫家离李默家比李默家离舅舅家更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