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指的是李默刚将那张报纸带回来的时候养猪,这时候勉强就可以宰杀。直到李默在谷场上与大伙“开会”,塘湾生产队养猪的人多起来,李家才养了猪,耽搁了两个来月时间,现在来不及杀。
李默又捂脑袋,又转不过弯了。
“拖到明年三月,家家户户插秧,要不要请人帮忙?那时候猪肉好不好卖?这时候杀猪与那时候杀猪有什么区别?想腌肉,买上两刀回来腌就是了,家里又不缺这个钱。”
“那是家里的钱吗?是贷款。”
五千块钱贷款,九户人家分,一家五百五十块五,李广平又从银保、于得贵、陈篾匠三家匀来三百块钱贷款,再加上他手中的现金,家中经济确实比较宽裕了,尽管大棚蔬菜用了不小的花费。
不过在李广平心里面,他是欠了国家钱的,还是八百多块钱。八百多块,想一想去年李家的家产吧。
“爸,只是暂时欠着,蔬菜收上来了,也就还了。”
“不是没有收上来吗?”
“爸,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就算种庄稼,那么可怜的一点收入,还有种子化肥农药成本吧。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你认为可不可能?或者这样吧,你睡在地上,说不定从天下掉下来一块金砖。”
“你,”李广平举起巴掌,又要开打,不过手伸到空中,又落了下来。
责任田后,李大富是很失落了,失去了手中的权利,也失去了许多福利。
但随着儿子的成长,李广平同样也感到了深深的失落。
李默暂时没有察觉,就是察觉了,难不成他对父亲说,老子,你难道还吃儿子的味?没出息,要开打,有出息,难道也要开打?
好吧,不管什么都不能过头,包括这个自尊心。
期末考试到了,不久李默拿到成绩单。
现在变成三门课了,数学还是一百分,语文又升了回来,九十八分,自然也是九十八分。
李广平问:“第二名是多少分?”
“二百三十九吧。”
“差了五十七分……怎么与你差这么多?”
“也没有差多少,这不是多了一门课吗。不过爸,我也不能保证这成绩,在小学时,大约可能会产生三五分的浮动。到了初中后,虽然功课多了,恐怕没有一门功课能考成满分了。”
“我知道了。”李广平不自然地说。
“跟我去菜田。”
父子两来到大棚里,一个寒冬下来,也有极少数菜苗冻死,不过各类蔬菜都准备了预备的菜苗,补上即可。现在没关系了,因为1979年有一个闰月,到李默拿到成绩单时,虽还是在大寒里面,但论“九天”都到了五九末。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创建和谐家园】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实际到了五九,气温已经开始暗暗回升,也就是大棚蔬菜应当没事了。看着蔬菜的长势,李广平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然不仅是他家的损失,其他八户人家也是儿子鼓动才种植的。不指望成功能让大家感谢吧,万一失败,全是儿子的责任。
李默无言,当然,寒温确实是大棚蔬菜最大的困难之一,但困难不仅是寒温,还有病虫害,特别是这种温室湿润的小空间,病虫害更严重。即便气温,还有一个倒春寒呢。
李清照词句写得优美:乍暖还寒时刻。
放在大棚蔬菜上,弄不好就是乍喜大哭时刻。因为收获在望,掉以轻心,好了,蔬菜一起冻坏掉,一家人马上从笑变哭。
但现在李默也没有多说,春天有收获时,那时候这些困难,这些注意事项,则会全部一一说出来。
除夕到了,李广平说道:“不知明年过年会是什么辰光。”
他只听着儿子忽悠,但庄稼他懂,蔬菜真的不懂啊,况且是这种反季蔬菜。若真的如儿子所说,一家人日子确实会迅速变好。但若有半点差错,就会糟,特别那几百块钱贷款,这段时间一直让他难受着。
李默安慰道:“爸,你闻到了什么?这是春天的味道。”
李广平会不会吃他这一套文艺腔调?啪,一巴掌打在他头上。
------------
第四十三章 压岁钱
大年初一,李默继续拜舅舅家的年。
李广平这个冬末的动静可不小,舅舅也听到了,他问怎么回事?
李默说了说。
“真的能赚到钱?”
“今年成本有点大,到明年就好了,首先毛竹竹弓薄膜的,明年不用买了,薄膜太贵……”薄膜属于化工产品,与后世相比,性价比不高,不过李默舅舅是听不出来的。除了薄膜,还有一些工具,以及其他一些开支,比如说草帘子,一个来月后将它们堆起来,秋后则可以随着生石灰下大田,不会浪费多少,但去年就得买,否则家里没有这么多稻草。七七八八的,要悬差不少钱。
“明年利润会更大,具体能赚多少,我也不确定,毕竟在曹镇是首创了,没有借鉴对象。得看其收成与面积,与最终的销售价格。但想,一年两三千块钱能赚到吧。”
“这么多……”
“小默子,教教你大舅。”
“舅母,不是不教,为什么我要弄这个互助组。有了它,确实会有许多方便,省却了不少麻烦。有了它,公社里会更加照顾,毕竟大集体刚刚结束,一些领导对大集体多少有些感情。我爸不识字,必须依附在这个互助组上,才能投资这份产业。还有一个原因,它最终是往石头城销售的,必须找汽车运输,得付给人家运费吧?一千斤也是拉,一万斤也是拉。拉一千斤仅是运费就会亏本了,必须要几家合伙,那么一次性摘菜,产量才能接近一万斤,将运输成本省下来。”
前世李默父子两一直犹豫不决的也与这一条有关。
A县那边形成产业规模了,大菜贩自动上门收购。曹镇这边没有人弄,自家种植了,难道为了一千斤菜,雇汽车去大城市批发?
说明李广平脑子还没有转过来,李默那时还在读书,同样没有开窍,否则像现在这样,没有菜贩子上门,几家合伙起来,可以直接雇汽车去大城市批发市场自己批发。
就这么简单的一道弯子,当时将父子两卡了起来。
到了舅舅这边,会更加复杂,因为舅舅高傲,村子虽大,可他在村子里人缘极差,合伙啊,能有几个人真心与他合伙?
李默有时候到了舅舅,又想到了父亲,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默又说道:“大舅,还有,我们哪边虽离公路远,可圩大,有水路相通,你们这边圩小,没有发达的水路,离公路又远,即便蔬菜成熟,如何装上汽车?难道像交粮税那样用拖拉机拉?且不说蔬菜娇贵,经过拖拉机颠覆后,会产生大量撞伤。我就说春天时,雨水多,你们村上马路的大路有几天能做到干路面,方便拖拉机往来?”
整个八十年代,离镇子远,或者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多数依然很落后,尽管实施了责任田。
舅舅眼中黯然。
李默心中慨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得好听,可面对着贫困,有几个人能做到继续高昂起骄傲的脑袋?那怕是高傲的舅舅。”
再过几年吧,自己计划如果成功了,看看自己能不能像三表姐那样,帮一帮这些亲戚,不管怎么说,都是真正的血亲。
…………
“小老姨,小老婶,新年好。”大年初二,青梅姐弟两提着礼物来拜年。
不过不要多想。
于得贵夫妇两绝对没有其他的想法。
李广平夫妇也没有其他的想法,李默同样不会有其他想法。
就是在李默带动下,于青梅成绩越来越好,这是表示感谢了,顶多说是一种很郑重的感谢。即便没有李默的功劳,在前世,在兰花死之前两家关系也一直不错。再说,按照风俗,大年初二是女婿拜岳父年,而不是媳妇拜公公婆婆年。
“坐,坐,四凤,你考了多少分。”李母问。
“一百七十二分,第一名……不过没有小默子考得好。”于青梅说到最后,声音小了下去。
李默的成绩,无疑是在南岗小学一百多名学生面前,竖起了一座大山,无论是第二名,还是第一名,都统统压得透不过气来。也不是没有好处,极个别肯上进的,终于有了一个可供追赶的目标。
其实这个成绩,在教育落后的南岗小学,真的很不错了。但因为有了儿子成绩在,李广平夫妇同样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家来拜年了,不管是不是小孩子,都要招待的。
李母拿出点心,也就是茶叶蛋,甜糕,花生米,与炒米糖,沾了花生米,饴糖放得多一点,那就是相当高级的炒米糖了。
就是这些普通的东西,在小孩子眼中,也是极好的零食。
姐弟两吃了一些,跑到李默小房间玩,于青梅又翻起李默的书,然后着恼。
我又大了一岁唉,为什么还是看不懂。
她真是想得太多了……
成绩不行,就用压岁钱来比吧。
于青梅骄傲地说:“小默子,我爸给了我一块钱压岁钱。”
李默乐了。
他忽然想起前世网络上流传的十九个笑话。
家长:压岁钱我给你存着。
小学老师,你跟我说实话,我不告诉你家长。
初中老师:这节课体育老师有事不上了。
高中老师:我就占你们一分钟。
学习好的同学:这次又没考好。
老师和家长: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
女生:其实你人很好,就是我们不太适合。
女生:我们还是可以当朋友的。
男生:就想抱着你睡觉,我绝对不动手动脚。
太太:(出门前化妆时)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老公:(一面盯着别的女生)她哪有你漂亮?
食品包装: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售货员:我真的不挣你钱,我这是按进价卖的。
你人来就好了嘛,还带什么礼物嘛。
街边小店:跳楼大甩卖。
见到久别的同学,存下各自的号码:有空常联系。
饭店服务员:您要的菜马上就好。
老板上台前说:下面我简单的说两句。
改天请你吃饭!
第一个大笑话就是这个压岁钱。
李默差一点想摸她的头说:“傻丫头,这个钱是你的吗?”
他转过头问于青泉:“小泉,你爸给了你多少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