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冬生挠了挠头一脸尴尬地道:“说实话,我现在也搞不清楚,孙县令收了钱,让我们自己圈占,光整个台北地区,无主的荒地就有五十多万亩。但这些地都缺乏水利措施,要想改造成良田,最起码需要两到三年。我们现在正按照你说的,开挖沟渠,用雨水冲洗土地,低洼处用蒸汽抽水机排水。现在我们的抽水机还缺很多,希望能补充一些。”

      ¡¡¡¡¡°ÎÒÏëÍ·Á½Ä꣬¿ÉÒÔÖÖµã´ó¶¹ÜÙÞ£·ÊÌΪÁËÌá¸ßÀûÓÃÂÊ£¬ÎÒÃÇũҵ²¿×¼±¸½¨Ò»×ùÅ£ÑòÑøÖ³³¡¡£µ±È»ÕâÐèÒªÏÈÆÚ×ʽ𡣡±

        “可以,我批准了!”一想起后世的兴化牛肉还有东台山羊,董书恒的胃就不自觉地接管了大脑。

        “另外,舅舅记得招募一些种桑养蚕、种植棉花的老手。我们以后会在苏北大批量的种植棉花、桑树,发展棉纺织业和缫丝业。”董书恒补充道。

        送走了农业部长陈冬生。董书恒又找来了船运公司经理刘大海。

        “刘叔,这次出征,船队要随行运输辎重。你们可能也要面临一些危险。发匪可是有水军的。”

        “董事长,在咱大清的地面上跑船就没有不危险的,水面上经常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许多船队都是亦商亦匪。所以船上都会带上家伙。”

        “不不不,你们原来这些远远不够,这次我让刘总经理去上海,联系美国人的修船厂,帮你们的船改造一下,装上五磅小炮,另外船舷再用铁板加固一下。你们准备好后,直接到高邮与我汇合,记得从靖江去上海,不能走运河,那里发匪活跃。”

      第九章 团丁出世惊天地

        四月十五日,天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路边杂田中的油菜花,争相开放,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上午时分,县衙差役上报,北门外来了一只大军,孙知县赶紧坐着轿子来到北城门上。这时董府的管事来报,说是自家团丁路过准备西去协缴发匪。这才让孙知县放下心来。这时许多百姓也聚到北门外看热闹。

        随着队伍越来越近,整齐的跑步声传来。人群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这种整齐的步伐声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路人甲:“看,他们穿的是啥衣服,还有那帽子,从来没见过。”

        路人乙:“那花花绿绿的,像个叫花子一样,好好的衣服为啥染成那个样子?”

        路人丙:“可是看起来好精神啊,大丈夫当如是!”

      ¡¡¡¡Â·È˶¡:¡°ËûÃǼçÉϱ³µÄÊÇ»ð殺ɣ¡Õâ»ð梁󤣬¸úÄñ沈»Ïñ°¡£¿¡±

        路人戊:“看他们身后的被子叠得好整齐啊,像块砖头一样。”

        路人己:“快听,他们唱歌了,一群大老爷们儿唱歌。快听听唱的什么?”

        只听见行进的队伍跑步改齐步,踩着步伐唱起了铿锵有力的歌声:

        “这是王者之师啊!”一位老学究躲在人群中小心地说道。

        “呵呵,这个董二倒是有几分见识,配得上做我鲍有志的朋友。”一位锦袍青年站在人群中说道。此人身高一米八几,站在那里如鹤立鸡群,看起来就像富家子弟,却又给人几分落寞的感觉。

        “啪”的一声,一只景德镇的青花瓷花瓶摔的粉碎,这花瓶卖给洋人至少能值十量银子。黄家别院之中,黄浩正在对着一帮子家丁大发雷霆。

        “刘斌,我给了你那么多银子,让你去买火枪,你说你买的枪呢!这么多钱,就买了一堆破鸟铳,你是来糊弄本少爷的吗?”

        原来黄家这次也要组织团练,黄老爷就把这件大事交给了自己最疼爱的三儿子,希望让他历练一下。结果黄浩拿出两万两银子让手下刘斌去买火枪。这家伙去了苏州城,花天酒地一翻,又去了赌场碰碰运气。结果……当然是输了。还好这家伙及时收手,剩了五千多两银子,只能在苏州城买了五百多把二手的鸟铳(估计是清军士兵偷卖的)。然后,黄家的团丁在训练第一天就炸膛了十几把枪,当场炸伤多人。

        这下新招募的团丁不干了,要闹着离开。黄浩好一翻安抚许诺,才将事情压了下去。团丁不敢用鸟铳,只能换上长矛大刀,总不能让团丁空手战发匪。黄家雇佣的团丁头目以前在镖局干,人称大刀王五,使着一手好刀法,本就对火铳不屑于顾。拍着胸脯保证会将团丁训练好。

        本来也就这样了,可是,看到了董书恒的团丁队伍,黄浩莫名地妒火中烧。他董家要家世没家世,要背景没背景,那董书恒凭什么那么嚣张。等着,看爷我不整死你,你那双胞胎妹妹是我的,你的丫鬟也是我的。对着手下一通火气,黄浩心中好受多了。又吩咐人备车,他要赶往盐道张巡检府上。

        兴化县城,盐道张巡检府上。黄浩见到了张梦龙。

        “张兄,你不知道那董书恒有多嚣张,公然把团丁拉到东台县城之外耀武扬威,我看他的团丁数量绝对不止500,这是公要造反啊。”黄浩咬牙切齿地挑拨道。他现在对董书恒是置之死地而后快。

        “放心黄老弟,这个董书恒蹦跶不了几天了,让他那么积极,到时候发匪会帮我们将他灭掉。就连江宁城的八旗军都被发匪旦夕灭掉,灭他几百小小的团练还不是轻而易举。”

        张梦龙阴窃窃地说道:“巡抚兵槽的李公与我家有些交情,到时候我们打点一下,让巡抚衙门把那董书恒派到最危险的地方,这就叫借刀杀人,岂不快哉!”

        “哈哈哈……”黄浩大笑一声道:“张兄高明啊!痛快,真是痛快!张兄,这打点自然是我黄家来出,不能让兄破费。”

        “黄老弟,这样,巡抚大人正在征集军费,如果你能拿出五万两捐资,我相信不光此事能成,黄老弟甚至可以拿到一个千总的官身。”

        “好,干了,就依张兄所言!”黄浩咬咬牙道。如果有个官身他还是有把握说服老爷子出这笔钱,毕竟有个官身对家族生意也多有臂助。

        两个人狼狈为奸之际,董书恒正在东台城外与家人道别。陈夫人还有慧儿眼看着要忍不住泪水。

        董书恒在一旁佯装严肃道:“母亲,大军出征万万不可哭泣,不吉利。况且孩儿就是去打酱油的,咳咳……是去给官军打杂的,没有危险。”

        陈夫人闻言赶紧忍住眼泪,一旁的慧儿也是偷偷拭了拭眼睛。

        今天的董书恒也是一身迷彩短打装扮,器宇不凡,英气逼人。束着的腰带上,左右各挂着一把柯尔特【创建和谐家园】。他没有给自己专门做一身将帅的服饰,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怕死。要知道现在还流行斩将夺旗那一套。他身旁站着十五名大汉,一水的德莱塞。

        奇怪的是,旁边还有一个五人小组。有两个团丁拉着一个装着轮子的大圆桶。朋友们,这可不是加特林,那家伙还是过于复杂,董书恒不是物理老师也不是机械博士,做警察的时候只玩过【创建和谐家园】和喷子。

        现在摆在这儿的这个东西是历史上名声不显的蒙蒂格尼式机枪,这种枪类似于我们明朝的一窝蜂。本质上是一种排放枪,其将37 根枪管置于一个圆筒中,子弹则装在圆形枪机闭锁块上的37 个小孔中。

        【创建和谐家园】把装好子弹的闭锁块放在枪身后端的缺口处,再推动一个杠杆,将闭锁块向前推,完成闭锁,此时子弹正好跟每个枪管对正。然后【创建和谐家园】转动位于后方的一个摇杆,击发装置就将这37 颗子弹逐一击发,一圈转完正好所有子弹都击发。

        打完子弹后,再用另一个装好子弹的闭锁块,如此循环,形成比较猛烈的火力。

        五人小组,两名拖枪的团丁,一人为射手,一人为换弹手。一名团丁负责背五个闭锁块,战斗时还负责填装闭锁块。还有两名团丁负责背负弹药,同时还是副射手和副装弹手。

        这挺机枪是董书恒画出图纸,让兵工厂制造的。其实它的技术难度并不高,基本上就是并联的来复枪,弹药可以用德莱塞的铜壳定装弹。这次董书恒带在身边也是为了以防万一,毕竟它一分钟可以倾泻出三百发子弹。

        扬州城中,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端坐在大堂之上,这里是扬州知府衙门。年初时曾立昌随林凤祥兵不血刃拿下扬州,林凤祥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北伐主将之一,这扬州的守备就由曾立昌出任,他也被天王认命为夏官又副丞相。

        想他曾立昌一个泥腿子出身,早年在老家参加太平军,后来成为林凤祥麾下一员,跟随林凤祥占领了扬州城,林凤祥成为扬州主将时他只是一名检点。现在他也是一城之主。他现在意气风发,目空一切。清狗只不过是一群胆小鬼,琦善的江北大营建了这么久,也只敢远远地监视扬州城。看样子林帅北伐必然摧枯拉朽,天国灭清指日可待。

        最近他又征集了一千多名美女,价值300万两金银财宝。这批财货送给天王还有东王,想来自己又可以再进一步。

        话说太平军刚刚进入扬州的时候,按照与开城投降士绅百姓的约定,确实是秋毫无犯。但是随着江北大营的建立,以及天京城立足稳定。天平天国一帮高层逐渐转变了自己的阶级立场。他们变得跟清廷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王府建立,一次就用掉了几百万两白银,更是从民间征集了五千侍女。东王府有样学样,其他诸王亦是如此。洪秀权在自己广西老兄弟里封了一堆的王。光王府就建了一大堆。另外丞相更是一大堆,还冠以春夏秋冬,这是生怕名称不够用啊!

        扬州富庶,又是未经战火就占领了。在天京一帮子大老爷的眼中就是一块大肥肉啊。于是扬州城当初那帮子带路党只能感叹:“太平军不讲武德啊!”

        琦善江北大营建立以来,曾立昌先是强行把所有的男女分开管理,领所有男丁上城守城。女性则编入女营。要知道,扬州这种人文荟萃之地,民风最是保守,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跳井【创建和谐家园】,甚至导致扬州城中中,井水不可饮得地步。太平军此举无疑是引起了众怒。

        有人甚至怀念清廷,在清廷统治下,毕竟还能用钱解决问题啊。太平军这帮广西老根本就是一群土匪啊。

      第十章 行军高邮终相见

        扬州城的情况,董书恒自然还不知道。在这个没有电报、电话的时代,传递信息基本还是要靠腿跑。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就比人跑的快一点点。

        此时,董书恒正和自己的队伍行进在去往高邮的路上。从东台到高邮一共九十多公里。中间水网密布,还好董书恒他们光明正大地走大路,不需要遇水搭桥。

        此次行军董书恒想考验一下他队伍的行军能力。

      ¡¡¡¡Ò»ÌõÍÁ·±ÊÖ±´©¹ý½ð»ÆÉ«µÄÓͲËÌÉìÏòÔ¶·½¡£ÕâÀïÊÇÑïÖݸ®ÐË»¯µØ½ç£¬Ò»ÈºÒÂÉÀñÜñÚµÄÅ©ÃñÕýÔÚÂÌÓÍÓ͵ÄÂóÌïÀï×··Ê¡£

        突然,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跑步声。许多人停下了手里的农活,抬头望去。只见一支穿着花花绿绿的军队沿着大路跑了过来。这只军队身上挂着、背着,满满当当都是东西。关键是这么多东西还不影响他们按照一个相同的节奏向前跑动。

        整支队伍的人很多,队伍很长,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踩到到旁边的农田。

        “乖乖,他们背的都是火枪吧,难道是京城派来缴匪的大军?哦,不对,那面红旗上秀的好像是“淮海团练”。咦?没听说过啊!”一位乡绅看到了嘀咕道。

        董书恒此时就在队伍当中,为了做好表率,鼓舞士气,他徒步跟着队伍一起行军。此时的董书恒再也没有平时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模样。汗水夹杂着路上扬起的灰尘,在他白皙的脸上画出一条条沟壑。头上的辫子也已经被汗水浸湿,一滴滴汗水顺着辫尖流下。这让平时颇爱干净的董书恒着实有些忍受不了,他现在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洗个热水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

        不过,当他看到身旁的团丁比他多出几十斤的负重,还在咬牙坚持时,董书恒只能坚持下去。

        “哎!做主角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等到老子队伍上万就不用这样冲在前面做榜样了。”

        再看看身旁的团丁,哪怕是受过后世大量神剧熏陶的董书恒也还是不得不感叹:“真是一群好兵啊!”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按照原计划,要赶到高邮城外扎营,才算完成此次急行军,而此时从早上到现在已经完成了四十余公里,近一半的路程。董书恒看了一下怀表。对着司号员下达了原地休息半小时的指令。两声短粗的哨声响起。长长的队伍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各连连长听到哨声正在对团丁下达指令。

        “一连,全体都有,原地稍息,时间半小时。”

        “二连……”

        ……

        士兵们纷纷坐在道路两边的杂草垫上,拿出自己的水壶,喝上一口自己带来的凉白开。有的士兵就着口中的水咬上一口压缩饼干,顿时浓浓的麦粉香味在口中弥漫开开。

        丁力被分外二营三连一班,他吃着手里的压缩饼干,心里想:“要是爹娘,弟弟妹妹还有媳妇儿都能每天吃上这样的饼干,那该多好啊!不管怎么样,下次回家一定要带一点回去,大不了自己在军中省着点吃。”

        这时他撇到董事长在向自己走来。他赶紧收起手中的食物和水,一个立定敬礼。

        “董事长好,二营三连一班团丁丁力正在休息进餐。”

        “辛苦了,请继续!”董书恒回了一个礼说道。

        在几个普鲁士人还有自己训练大纲的双重作用下,他的团丁至少在军容和规矩上冠绝大清。这一点尤为让董书恒满意。他其实有一些强迫症,就喜欢这种整齐一致的感觉。

        高邮湖南侧有个半岛深深的扎入湖中,名字叫乔家尖,本来有一个村子。只不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村子被一群水匪占据,为首的匪头名叫赖善成,此人胆大心狠,本来也是运河上跑船的,偶尔也会打劫跑单的货船,而且此人每次都是劫财灭口,手段毒辣,也因此他这么多年都没有被官府通缉。

        扬州被太平军占领后,他纠集几十艘船,近千号人盘踞在高邮湖活动,一面四面打劫,一面吸纳流民青壮,隐隐有做大之势。此时赖善成坐在乔家尖乔家大院的正厅之中,前后各有一个小娘在帮他揉肩捏腿,好不惬意。

        趁着扬州之乱,赖善成一帮贼匪着实抢了不少小娘子,最好的当然自己留着。要说这扬州小娘子就是水灵,还会侍候人。而且,赖善成发现通过给弟兄们发女人,让自己的手下对他更加忠心。

        赖善成也是有大志向的人,他并不满足做土匪的现状。现在,他准备做件大事情,立下投名状,就去投长毛。据说长毛有个大官也姓赖,说不定还能攀上亲戚。也许,自己到了那边还能弄个大将军当当呢!

        话说,老赖也是走运,有个自称是黄家管事的人找上自己。这个黄家以前跟自己有些交情,自己还帮着黄家做过几趟黑活呢。

        这次黄家找上自己也是大方,出手就是五千两,让自己去灭了一帮刚到高邮的董家团丁。老赖不管黄家的目的是什么,他打算接下这笔活。其一是这批团练都是新手,战斗力肯定不强,自己手下一帮老兄弟可都是见过血的。其二,这批团练是去协防扬州的,如果吃下,正好可以作为投靠太平军的投名状。

        老赖召集了几个大头目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派几个兄弟去高邮城周边打探一下,主要是看看这帮团练什么时候到。

        高邮城挨着高邮湖东岸而建,与扬州城隔湖相望,这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也算是一个上等大县。

      ¡¡¡¡´Ëʱ£¬Ï¦ÑôÎ÷Ï£¬ÂäÈÕµÄÓàêÍÈ÷ÔÚºþÃæÉÏ£¬²¨¹âôÔôԵĺþÃæ·Â·ðÆÌÉÏÁËÒ»²ã½ðÉ«µÄÁÛÆ¬¡£

        魏玉珍站在城门高高的望楼之上,身穿一身鹅黄色的对襟旗袍,头戴步摇。今天她没有看西边湖面上的落日美景。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东方被夜幕侵蚀的大地。她想起前几天,姓董的那小子给自己写的一首词,这家伙明明是个商贾,还学人家舞文弄墨。不过这词写的倒是不错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她在嘴中轻轻哼到,不觉已是面色潮红。

        “小姐,又犯花痴了!”旁边的莺儿小声嘀咕道。

        董书恒此时真的是连陪美女约会的力气都没了。手下的团丁还好,毕竟什么苦都吃过,至少现在能吃饱穿暖。他一个公子哥,虽然最近也加强了自己的锻炼。但是这一路下来,让他感觉自己的骨头架子都要散了。为了避免误会,董书恒把队伍放到了高邮城东面的卸甲镇。跟镇上通了文书之后,队伍就在城外扎下大营。安营扎寨的事情自不必董书恒亲自过问。他把团丁指挥交给刘青南之后,就带着一个警卫班进了镇子。他现在只想做一件事——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难得睡了个早觉,董书恒一大早就自然醒了。简单洗漱一下,换了身普通的士子青衫。带着几个乔装好的警卫,就进了高邮城。

        高邮城显然比东台要繁华得多,毕竟紧挨着扬州。扬州被占领后许多大户都跑到了高邮,也让这里出现了反常的繁荣景象。

        董书恒找了一家卖包子的店铺。到了高邮,总要尝一下这里小笼包。董书恒前世高三那一年,基本上每天早上一笼扬州包子。扬州包子的肉馅中加了糖,吃起来特别鲜。他一口气点了十笼包子,喊来随从的警卫一起吃,每人又要了碗豆腐花。一个饱嗝打出来,喉咙里满满的都是豆香味。

        董书恒穿越的第一大目标就是要把各地小吃吃个遍,看看经过百年发展,这些名吃变了味没有。以后他还想去尝尝新疆的烤包子,哈萨克的马肠,俄罗斯的大列巴……

        顺便看看没加滤镜的烤馕西施,面包西施……

        吃完早饭,他要去办一件家事。妹妹董书云和董书梅被自己三娘带到娘家,已经有些时日。他这次过来就是让人接妹妹回东台。毕竟高邮临近扬州也不是很安全。

        三夫人白氏出自高邮的一个中等商户之家,因为之前黄家的事情,和董书恒之间还有过节。

        白家,一大早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门房开门看到了一个俊俏的少年郎。门房并不认识董书恒,等董书恒自报家门,门房这才去报告主家。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中年人名叫白青,是三夫人的兄长。只见他身穿长衫,方脸无须,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气,是个地道的商人。明知道董书恒和三夫人之间的过节还能够做到如此,可见其为人圆滑。

        白青和董书恒聊了一会儿就令人引着董书恒去三夫人所住的院子。

        穿过一个花门,董书恒远远的看到两个少女在廊下绣花,这孪生姐妹想必就是自己的妹妹了。

        “二哥?快看,是二哥来了!”看到有人进来,其中一个女孩说着就跳起来向着董书恒跑去。

        “你是书云吗?”董书恒抬手挡住差点跳进自己怀中的女孩。

        “哎呀,二哥,我是书梅,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啊?”董书梅娇嗔道,显然这个书梅性子活泼跳动。

        这时候另外一个女孩含笑看过来,微微一礼道:“二哥好。”然后对着妹妹严肃道:“妹妹,还不站好,在二哥面前一点礼数都没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6: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