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吴大人,我们一起去逛逛这个园子吧!”董书恒邀请到。
“下官荣幸之至。”
两人一起向园子里走去,彭玉麟和李存训跟在后面。
“董大人,下官听说大人准备在扬州新开一个大型市场,不知道上海的商人、洋行可否去置办商埠?”
“这当然没问题,吴大人手上还有生意吗?”
“下官已经不管生意上的事,但是下官的族兄还管着一家洋行,做些贸易贴补家用。”
“哦,吴大人无需多虑,运河市场主要是为了保障京中的物资供应。这件事是琦善大人提出来的,长毛现在在镇江截断运河南段,京城的物资一时吃紧,我等作为臣子要为皇上分忧啊!”
董书恒听出来了,吴键彰这是怕董书恒另起炉灶,用扬州取代上海直接与洋人贸易,那样子就会侵害他们这些买办的利益。
董书恒严重怀疑吴键彰这个官不是自己捐的,而是十三行集体帮他捧上去的,为的就是控制上海的对外贸易。
无论是中国商人还是洋人,进出口货物都要走他们的洋行倒一下手。洋行什么不做就能赚取大量的利润。
其实最让董书恒厌恶的是这些十三行商人是【创建和谐家园】贸易的最终推手。英国人不可能把【创建和谐家园】直接卖到中国的内陆。他们都是用大船将【创建和谐家园】运到近海。然后,这些买办商人利用一种速度极快的走私船,将【创建和谐家园】运到岸上再行分销。
另外,贩卖华工的活动跟他们也脱不了关系。
一定程度上说,这些买办比洋人更加可恶。
“董大人对朝廷真是忠心可嘉呀。”
“董大人,听说您筹建了长江水师,不知大人是否能派水师保护东南的沿海商路?近几年,浙江沿海的海盗逐渐增多,国内走近海的商船经常被劫持。”
这个事儿应该是真的,这些买办大多是广东商人,他们拥有沿海大部分的近海船队。由于洋人的轮船越来越多,原来的一些小型近海商船都失去了生计,许多人在近海成了海盗。洋人的海船大多都有武力保护,他们一般不敢去动。近海的中国商船则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这对于严重依赖贸易的买办极为不利,他们手中的货物大都要由沿海的中式商船从各地运来。
“吴大人,本官其实很愿意帮你这个忙。但是本官手中那点长江水师的力量还要防着长毛顺江而下,而且长江水师多是舢板小艇,也不适合海上航行。”
“这……”吴键彰一脸的失望。
“吴大人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董大人还请明示!”
“吴大人可以修书琦善大人,言说海盗猖獗之事,请琦善大人【创建和谐家园】,奏请陛下下旨筹办南洋水师。有了这个名分,我们就可以找洋人买军舰办水师了,今后无论是护航还是海上缉私缴匪就都不会无兵可用了。当然,办水师的钱总督府会出大部分。”董书恒说的这个大部分其实是自己出,另外的意思是你们广东商人也要出一部分。
“多谢董大人指点,琦善大人那边还要董大人多多美言几句。”吴键彰一直认为董书恒是琦善的人。琦善才是董书恒所做事情的幕后主使。要知道没有后台,以董书恒的年龄是没办法身居高位的。
董书恒知道这件事情从琦善那里往上面转一圈之后肯定会落到自己头上,吴键彰是个文官不可能让他去建水师。
之所以要拉上吴键彰联名,是为了让这件事情看起来更加的合理。同时,朝廷拿不出办水师的银两,肯定要下放一些权力抵冲,比如说从海关关税中拿出一部分。
今天和吴键彰的谈话,基本上划清楚了两大利益集团的势力。以董书恒为首的江北实业集团跟广东十三行为核心的买办集团之间暂时达成了妥协。
扬州的大市场暂时不会直接涉及到对外贸易,对洋人的贸易依然还是要从上海转口。保证了买办的利益。
另外,董书恒要堵住长毛不往下游发展,确保苏松安全。
在出口货物的定价权方面,买办同意让淮海集团和长江集团参与进去。相当于让渡了一部分定价权。另外,苏松地区将会每年筹措50万银元军费给淮海军。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董书恒的心中早已经酝酿好了如何对付这帮子买办。
说起来还是董书恒的胜面更大一些,董书恒手中的产业很多都是内销产业,同时董书恒还掌握着内河的物流线路。另外他还有扬州盐商强大的财力支持,长江银行的存款将近一亿银元,这些钱大部分是扬州的大商人存的,都是稳定的长期存款,随时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应急。
现在董书恒急需一只海上的舰队,即使只是在近海游弋也可以。
他手中的护卫舰队没有个一年半载是别想形成战斗力。而且这只在建的护卫舰队是自己手中的秘密大杀器,轻易不会拿出来示人的。
如果这次能够把南洋水师的名分拿下来,那么自己就可以先跟洋人购买一只小规模的二手舰队,聘请一些教官,为以后舰队的扩张做好人才储备。
在董书恒的规划中南洋水师就是未来海军的一个过渡产品。未来的华夏至少要有三支舰队,才能够保障海疆的安全。当然这些都还是后话。
送走了吴键彰。董书恒叫来了刘青北。刘青北是董书恒在租界的联络人。他拿着琦善的全权证书已经和洋人约好谈判时间。
董书恒让刘青北分别约了英法美的公使。他准备与他们分别谈判,而不是让他们坐到一起。那样子自己就成了一对三,这样的谈判对自己十分不利。
“总统,今天我们先和英国人谈。我已经和文翰公使联系好了。”
“这样,你跟雪琴还有存训跟我一起过去。”
……
和平酒楼,文翰带着他的助手在一队英国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这里。
“你好,公使先生,见到你很高兴。”董书恒向文翰伸出了手。
“哦,您就是那位董将军吧,没想到您那么年轻!”文翰也伸出手跟董书恒紧紧握在一起。
“公使先生,我们总督大人十分重视您的照会,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重要的商业伙伴。”董书恒说道。
“很高兴总督大人能够派董将军来跟我们商谈,我感觉我们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
“董大人,女王陛下非常希望能够扩大与清国的贸易。但是你知道,每年我们在中国销售的棉布还不如印度,要知道你们的人口可是多得多。”文翰开门见山地说道。
“文翰先生,您不能只看棉布,要知道我们今年从英国购买的机械、钢铁、船舶的花费比往年翻了几倍,您不能只考虑纺织厂主的利益啊!”
“而且,您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自己纺织土布。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洋布。”
“将军,不得不说您的解释很合理。”
“那么我们来说下一个议题,我们希望能够开放长江,至少要开放长江中游的武汉作为贸易口岸。另外,我们还希望能够扩大上海租界的面积,现在租界里面实在是太拥挤了。”文翰接着说道。
“文翰先生,您应该知道,我国的长江流域还有很多掌握在叛乱分子手中。这时候谈开放长江可不是合适的时候。至于上海的租界问题,我们可以慢慢谈,这个需要我们朝廷的批准。”
“文翰先生,不得不说,您不能把英国的对外贸易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您是否记得上次跟贵国购买商船的事。”
“哦,我想起来了,您说的是军舰的事儿?刘跟我说过这事情,难道您可以定下来这件事吗?”
“当然,我可以做主,事实上我可是把银子都带过来了。只是不知道,公使大人做得了军火贸易的主吗?”
“这个完全没问题,而且我们有现成的军舰。”
法国的新式铁甲舰研制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英国的步伐慢了一步,但是英国的造船业底子在那里。皇家海军已经提出了新的造舰需求。新式战舰将是全装甲结构。这意味着以前的木质战舰都将会被淘汰。所以这个时候文翰要是能够卖出一部分旧式战舰,无疑是大功一件。
第七十二章 铁路和电报
“公使先生,我们准备从贵国购买四艘巡航舰,六艘轻巡舰。不知道是否可以。”董书恒试探着问道。
“将军阁下,请恕我直言,您这样太小家子气了。您应该购买战列舰,只有拥有74门以上火炮的战列舰才能够参加海上战列线对决。它们才是海战的主角。”文翰还是想让董书恒购买又贵又笨的木质战列舰。
董书恒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废话,这玩意再过几年,我一颗鱼雷就收走一艘。这一艘战列舰的价格快要顶上四艘巡航舰了。
“公使先生,我们根本没人能够操纵那么庞大的战列舰,而且以我们的财政状况也买不起这样的战列舰,现在购买的这些战舰用来剿灭海盗足够了。希望您能够谅解!”
“哦,将军阁下,我能够理解您,事实上您已经是我见过的最开明的清国官员了。”
“公使先生,另外,我希望能够雇佣一些贵国的海军军官来做我们舰队的军官,毕竟大英帝国的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当然,我们会支付相应的报酬。”
“这个完全没问题。”文翰很痛快地答应了。他很满意董书恒的解释。这说明清国没有挑战英国海上地位的企图。而且英国也希望中国沿海的海盗越少越好。至于派遣军官,这不仅能够收到一笔不菲的培训费用,还能够让英国海军的影响渗入到清国的水师之中。
最后董书恒与文翰商定了。200万银元购买一支由4艘巡航舰以及6艘轻巡舰组成的小型舰队,这个费用包含250名军官以及专业水手组成的教官团为期一年的培训费用。
这只是两人之间的第一笔生意。
“公使先生,贵国对于修建铁路是否有兴趣?”
文翰的眼睛一亮,铁路可是大生意啊。
“当然将军阁下,要知道我们英国的铁路技术是最成熟的。”
“是这样的,我们总督大人准备修建一条徐州到浦口的铁路。”
“这个没问题,我们英国完全可以承接下来。”
“但是公使先生,我们没有办法一次性付清价款,所以这条铁路会分期付款,不知道贵国能够接受。”
“哦,将军阁下,我没办法现在就给你答复,不过我想这些细节应该交给专业的商业团队去讨论。”
最后两人商定由刘青北代表中方同公使馆的商务参赞查尔斯一起商定铁路的细节。
董书恒的意思是由英国方面作为技术承包商,施工人员可以由中方来出,铁轨也可以由徐州的钢铁厂制造。利用美国进口的设备进行了技术升级之后,徐州钢铁厂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合格的铁轨。
文翰今天很满意,暂时不再纠结于修约这种事情。他们这种海外的公使一般任期都不会太长。为什么每个公使到了中国都要搞点事情?实际上他们也是为了有拿得出手的成绩,让他们回到伦敦后的述职更加的好看。
有了这两笔订单,文翰的这个任期基本上就说的过去了。
送走了文翰董书恒会见了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董书恒向布尔布隆表达了对拿破仑三世的敬佩。夸赞了法国在铁甲舰研制方面的卓越成就。并以200万银元的价格从法国订购两艘3000吨级的铁甲巡洋舰。
布尔布隆为自己能够获得这样的大单感到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董书恒派遣工人参与军舰建造的要求。
董书恒表示会对江苏境内的天主教堂给予必要的保护。同时将每年派遣至少200名留学生到法国留学。
两人另外又签订了一些机器设备的购买意向书。
送走了布尔布隆,董书恒长舒了一口气。这两家一打发就是400万银元没有了,还不包括铁路的投入。即使是使用了廉价的劳动力加上自产的铁轨,每公里的成本也不会低于上万银元。
最后,董书恒会见了美国公使马沙利。其实马沙利的任期已经要到了,所以这次换约事件,他才会叫的那么欢。
因为约翰·塞纳已经跟马沙利打了招呼,马沙利对董书恒是异常的热情。
“尊敬的将军阁下,我想您已经获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
“很高兴见到你,马沙利先生,听说你就要回美国了,恭喜你可以回家了。我听说有许多华工被贩卖到美国西部,我希望公使先生能够推动保护他们的权益。”
董书恒的话让马沙利一脸的尴尬,但是他现在又不敢得罪董书恒,他的政绩可全押在董书恒的身上了。
“将军阁下,我相信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不法行为,他们会受到美利坚的法律制裁。”
“公使先生,我已经委托了塞纳先生,希望公使先生回国之后也能够帮助推动保护华工法案的出台。”
“作为感谢,公使先生,我们将修建一条覆盖江苏全境的电报线路,而这笔业务,我将交给贵国来完成。”
马沙利听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有了这笔订单,他回国之后必然会更上一层楼,而且依靠自己的关系,他的家族也会在这笔业务中大赚一笔。
送走了马沙利,董书恒才算真正完成了自己的这次破交任务。
……
“总统,我看您跟三国公使不是都谈的蛮好的嘛,可是您为什么看起来好像不开心。”
“雪琴,我虽然是花钱买东西,可是那些东西中有好多,我们本来是不需要买的,再等个两年,我们自己也能够造。这就是弱国外交,处处都要妥协,这次我不花钱跟他们买东西,下次他们就会开着军舰来抢了。”
“现在我们买了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也能够暂时稳住列强。之前,他们吵着要换约,按照朝廷的一贯作法,肯定是不予理睬,这件事情吵到最后一定是以战争收尾。到时候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哎……大人说的对,清廷的人到现在还没认清形势,真是记吃不记打。”彭玉麟叹息道。
“雪琴,我估计再过半个多月我们的小型舰队就能凑齐了,英国在远东的军舰有上百艘,很容易就能挑到合适的。到时候我会调老刘到南洋水师。”
“你到时候去长江水师,我准备让你组织收复镇江的战役。到时候陆军以及水师陆战队都会和你们一起行动。而你将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
“总统,雪琴定当全力以赴。只是总统,雪琴毕竟初来乍到,唯恐军中多有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