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总统!”吴俊超看着董书恒,目光坚定地说道。

        “总统,雪琴也会跟您一起努力!”彭玉麟也坚决地说道。

        董书恒的两艘炮艇就这样在两艘英国军舰的监视下,在自己国家的内河航道上,穿过外滩租界,到达了上海县城。

        刘青北带着一众上海本地士绅商人簇拥着一名官员在码头等候。

        “下官袁祖德恭候提督大人大驾光临。”

        众人看到董书恒都是一阵吃惊,好年轻的官员。

        因为准备接收苏南,董书恒派人对江南几府的官员都有过调查。这个袁祖德能够在上海这么重要的地方任职,能力还是有的。不过很多人评价他是满清的张汤,这是说他执法过于严酷。

        不过,董书恒觉得袁祖德如此,跟上海的环境有关系。上海周边现在可以说是现在满清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大量的流动人口势必会滋生不稳定因素。小刀会起义为什么会在上海发生,很大一方面就是这个原因。

        对袁祖德这个人,董书恒还准备再考察一下,并不想直接把他撇下不管。

        “袁大人请起,不必客气,大家都起来。”董书恒对众人说道。

        董书恒这才走到刘青北面前。说道:“青北哥,让你在上海辛苦了。”众人心中一凛,这个刘青北这么受看重。

        “董大人,有请移步和平酒楼,城中士绅希望能为大人接风洗尘。”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大叔,刘青北赶忙介绍一下。

        “哦,原来是杨掌柜,经常听青北提起您,说您是沪上义商。”董书恒赶紧打了个招呼,怎么说也是刘青北的老丈人,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哎呀,大人真是过誉了。”杨坊心中乐开了花,董书恒这是给足了自己面子。要知道董书恒是什么人。

        手握淮海公司、淮海军两大利器,据说新崛起的长江银行也是他的。最关键的是他现在身兼两江总督府南洋商务谈判全权大使的差使,这可是捏着沪上商人的命运。多少人搭杆子都攀不上。

        “好吧,大家都别站在这里了。袁大人请,我们今天一起痛饮几杯。”

        一行人向上海县城走去,为了董书恒的安全,行动局局长郑剑在处理好了福建的事情之后也赶到了上海,甚至连中华精武会的会长申毅都混到了一帮子士绅商人之中,精武会的主要力量就在上海,作为上海最大的武馆的话事人,申毅自然是有资格参加这次聚会的。

        精武会创办以后,特战队的扩张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申先生在江湖上的名号本就很响,现在创办了精武会,让武林中人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因此引来了大量的武林中人投入会中,会员的数量井喷式的增长。

        当然这要依赖董书恒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大部分的武林中人都不富裕,精武会要招揽他们首先得养活人家。所以,精武会基本上一直是处于亏本状态,但是他为董书恒收获了大量人才。

        申先生是自己一步暗棋,所以刚才在江边码头,董书恒没有专门打招呼。

        与这些富商士绅吃饭,基本上说的是一些场面话,大家看重了淮海军的实力,希望能够得到淮海军的保护,自然是好话说尽。

        但是现在董书恒还不准备把淮海军拉到上海周边,这样会极大地【创建和谐家园】盘踞上海的列强。

        但是董书恒已经保证会在常州建立大营,挡住太平军东去的道路。给在做的诸位吃了一颗定心丸。

        宴会散后,袁祖德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众人离去后单独面见了董书恒,话里话外表示愿意投效巡抚魏大人,以魏大人马首是瞻。

        对于袁的投靠,董书恒并不感到意外。聪明人都看得出来现在的江苏是谁说的算。

        董书恒对于袁的投效也是乐于接受。毕竟此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实干派。袁祖德还向董书恒报告了小刀会的事情。原来他已经发现的端倪,并且还在城内征集了一队团练,但是力量过于薄弱。

        董书恒也是知道小刀会的事情,上海的“坦克”和“白玫瑰”一直盯着这件事。

        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小刀会将会在近期起义。董书恒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成功,那么获利最大的肯定是租界的列强。上海现在就像一颗钉子一样,证明上海还是在清政府管辖之下,一旦小刀会占领上海,列强就有了出兵上海县城的理由,那么海关还有上海都将落入列强的手中。

        即使以后要回来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第七十章 凶手得逞

        董书恒最后还是答应了给高祖德500把火枪,并且让自己的警卫连长苏霆带上十名士兵在上海县团练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守备团。这个守备团名义上归上海县管辖,军饷全部由上海县支付,不足的装备需要上海县购买。在淮海军内的番号是守备207团。

        牛杰接任苏霆担任新的警卫连连长。另外提拔原来的二排长王严担任副连长。

        几个月时间,董书恒的警卫连换了好几任连长。不是董书恒任人唯亲。实际上警卫连整日跟着董书恒,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军校。在路上没事的时候,董书恒就会给这些身边的战士讲述一些自己知道的战术思想。

        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董书恒前世从杂志电视上学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是自己在警队的时候学到的。

        加上警卫连本身就是从军中选拔的精英。因此董书恒不可能一直把他们困在身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董书恒来到这个世界后一直缺乏安全感。

        这些警卫连的士兵跟自己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当然,把他们不断地输出到军中担任骨干,也可以确保军队对自己绝对的忠诚。

        送走袁祖德,董书恒对身边的彭玉麟问道:“雪琴,你觉得这个袁祖德如何?”

        “此人是个干吏,但是他的心机深沉,属下难以揣度。”

        “只要他是个聪明人就好,聪明人总是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像蠢人那样不按常理出牌。”董书恒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一会儿,彭玉麟也回客房去休息了。杨坊专门把豫园腾出了一个大院子给董书恒休息。

        这个院子房间很多,周围已经被警卫还有内卫保护的水泄不通。

        不一会儿,全身黑衣的郑剑在李村训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我说郑局长你这身行头不错哈,看起来像是夜行服啊!”

        郑剑抽了抽嘴,算是笑过了。这家伙平时看起来有点像个面瘫,气质上像是一个冷血的刺客。

        “总统说笑了,幸不辱命,福建的事情办好了。不过,深夜打扰您,是因为有一个会内之人想要见您。”

        不一会儿,一个十七八的青年人被带了进来。这个青年看起来虽然很年轻,但是长得五大三粗,身高接近一米九,穿着一身短装,胳膊上面的肌肉隆起,让人觉得他能一下子举起一头大象。

        “属下苏松分舵潘启亮,拜见舵主。”

        “快快请起!启亮如何会在上海县城的?”

        潘启亮看了看旁边的郑剑,然后说道:“回舵主的话,我家一直居住在上海附近,启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起义失败被清军杀害了。启亮自幼习武就是为了能够推翻满清,为父亲报仇。”

        “一年前,刘丽川首领在上海组织小刀会准备起义。我那时候响应他,在城内组织了一个庙帮,准备在起义的时候内外呼应。之前袁知县组织民团的时候,我准备混进去,可是不知为何被他看出来了,还好我打死不承认,这才被放了出来。”

        “前几天郑堂主告诉了我会内的变动以及舵主的大计划。这才知道自己差点坏了舵主的大事。还请舵主赎罪!”潘启亮躬身请罪道。

        潘启亮其实也听说过董书恒的事迹,没想到此人竟然是自己的舵主。想到舵主现在打入清廷内部身居高位依然隐忍不动,必然是所图甚大。再想想他们就为了一个上海县城,搞出那么大的动静,真是高下立判。

        “启亮,这不怪你,你小小年纪就能继承父志,也是好样大的。启亮,你们要知道在上海起事,正中了洋人的下怀,所以这次我不得不阻止。”

        “舵主,您说的我能够明白,我从小在上海这里长大,知道洋人一直想要扩大租界的地盘和权益。但是我这边收手了,刘丽川首领那边可不一定会收手。”

        “这样,启亮,给你一个任务。你陪着郑局长去找一下刘首领,看看能不能说服他到别人的地方起事。福建、浙江那边清军的实力都不强,在上海起事,除非他能够把洋人的租界打下来,不然不会过得胜利,反而会为洋人做了嫁衣。告诉刘统领,他要是愿意到浙江、福建发展,我会出十万银元,500支火枪支援他。”

        “舵主,您给的条件很优厚了,启亮愿意一试。”潘启亮听到董书恒张口就开出这么丰厚的条件,不由得感到吃惊,这舵主得多有财力啊!看样子自己是跟对人了。

        潘启亮这小伙子,董书恒很喜欢,这人年纪轻轻就阅历丰富,人也聪明伶俐,更是一身的战力雄厚。稍加点播,以后就是一员战将。

        送走了潘启亮,董书恒把郑剑暂时留住,详细地问了一下他关于厦门那件事情的经过。

        厦门这件事情,董书恒基本上没有参与。全程交给了情报司去做。

        郑剑他们到福建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福建各地的小刀会起义。于是情报司的人就假借小刀会的名义在厦门周围收复了许多帮会以及一些失业的渔民和水手。

        季明山找娄志刚调了一个特战中队。其他的人都是行动局以为骨干的当地人。行动局中许多人本来就是天地会出身,对于发动会党起义这种事情十分在行。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特战队摸开了厦门港城的城门。行动局队员率领的起义大军随即打入城内,城内一片混乱。各家洋行都有护卫保卫,如果一家家打下去,必然会损失巨大。

        不过情报司早就已经摸清楚了三个目标的位置。在行动局的引导下,和记洋行很快就被打下来了,起义的队伍把洋行内搜刮一空。

        贾南德拉·马拉和卡伦·埃文斯被从家里像小猪仔一样抓了出来。

        起义的队伍把所有被囚困的华工全部放了出来,这些人也没法回家,索性加入起义的队伍。

        几个小时后,起义的队伍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在各个小头目的指挥下开始向港口集结。

        奇怪的是这只起义的队伍,没有到处在城内杀人放火。那些躲在洋行内的洋人,担惊受怕了一个晚上,却没有等来预料之中的进攻,这才渐渐放下心来。

        起义大军退出城内,来到码头,迅速进攻占领了一些洋人海船。控制了船上的水手,把抢到的东西,还有解救的人员全部都装到船上。

        然后在起义军中的水手、渔民的帮助下,协同那些投降的船上的水手。他们把船开进了大洋,向北浩浩荡荡而去。他们的目的地是盐城港。

        ……

        这次发生在厦门的小刀会起义是福建发生的众多起义之一,不过这次起义发生得突然,结束得也快。城内只有几家洋行被抢劫,还有两个洋人失踪。另外关押在监狱中的所有罪犯以及洋行的所有华工也都逃跑了。

        其他的损失微乎其微。洋人想要找当地官府发飙,可是那个县令却被起义军杀了。

        泉州府新派下来的官员,只得答应洋人可以在城内少量的驻军。这件事情就此打住,接下来就是四处追击逃跑的起义军。

        为此浙闽总督王懿德加大了剿灭各地会匪作乱的力度,并且上书朝廷宽恕各地地方官缴匪不力的罪名,酌请各地方官戴罪立功。这一招收效奇大,加上各地的起义都是当地会党自行为之,没有统一的领导。最后,浙闽地区的起义渐渐偃旗息鼓。

        ……

        “总统,这些人足有三四千人,到底该怎么安排呢?我担心会泄露消息。”

        “那两个人沉入大海就好了。让他们去为葬身大海的华工谢罪。”

        “剩下的洋人全部送进矿山。起义军和华工先在盐城修整一段时间,进行思想改造。先安排在农场工作、训练,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让他们选择回乡还是参军。”

        第二天上午,郑剑在潘启亮的带领下找到了藏在上海城外的刘丽川头领。

        同为天地会一个系统。大家谈起来比较容易。

        刘丽川本身就理亏,到江苏来发动起义,本身就是越界之举。要是别人来找自己谈,他肯定会把人轰出去。

        但是今天来找自己的是竟然是天地会的人,自己不能不顾及会中的规矩。

        在两人的劝说以及董书恒许诺的物资打动之下,刘丽川同意了将起义转移到浙江。

        但是,刘丽川同时也表示小刀会的组成混杂,自己的决定也不能够完全支配他人。比如上海本地的林阿福就肯定不会跟随自己转移。

        “这个没问题,我们会解决,但是希望刘统领到时候不要在意。”郑剑阴沉着脸说道。

        刘丽川点头同意,这些人不算自己的人,愿意参加起义也都有自己得私心。刘丽川不会去管这些人,他只会带走自己的嫡系。有了江苏天地会许诺的500火枪以及10万银元自己到哪儿不能拉出一支队伍?

        苏松太道道台吴键彰正在火急火燎地往上海赶。他一听到董书恒到达上海的消息就立马往上海赶。这个吴键彰在朝廷里也是挂上号的。不是因为他道台的官职,而是因为他管着上海江海关。

        这可是现在清廷的钱袋子,吴键彰能够做到这个位置,那是花了大价钱,当然朝廷里肯定有人保他。只是不知道他的后台是谁?

      第七十一章 南洋水师

        董书恒是在第二天中午见到了吴键彰,这个人身材瘦瘦高高,长着尖尖的下巴,一对小眼睛,却显得极为精明。

        他出身贫寒,很小就在广州十三行充当仆役。乖巧勤快,善揣摸洋人心意,英语流利,颇受洋商器重。

        遂积累资金,与外商贸易,逐渐致富。并开设了同顺行,跻身于十三行行商之列。

        第一次【创建和谐家园】战争吴健彰凭着经营茶叶贸易,积累巨资,并投资旗昌洋行,成为该行七大股东之一。

        约道光二十五年,吴健彰结束广州的生意到上海,经营茶叶贸易、典当业等,成为上海滩的大买办。吴积累巨资后,不断纳钱捐官,道光二十七年以白银五十万两,捐得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上海海关)监督的肥职。

        吴键彰所代表的是以广东十三行为核心的买办商人的利益。他们所追求的是不断地扩大和洋人的贸易活动。这些人的利益更多的是和洋人捆绑在一起。他们对于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董书恒知道这个人并不好打交道。跟这样的人说话最好直接一些,因为你跟他拐弯抹角,他会比你拐的更弯,搞到最后就是啥也谈不成。

        “董大人好,董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吴大人辛苦了,让您大老远的跑过来,应该是晚辈去拜见前辈才是。”

        “哎……董大人说的是哪里话,董大人抗击长毛,屡立奇功,保我江苏平安,日理万机,劳苦功高。”

        ……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0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