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次和约翰·塞纳的会面,双方都非常满意,可谓是宾主尽欢。

        两人从中饭谈到了晚饭。慧儿坐在那儿听得都不耐烦了。这洋鬼子除了长相有些不同以外,真的没啥稀罕可看的了,而且还讲的中文。

        两人终于谈好了。约翰要在东台住一晚,第二天就要回上海,他得赶紧和总部联系,船只横穿太平洋还得一个月时间呢!

        ……

        董书恒也回到了家中,对慧儿一翻表扬,让慧儿丫头心中乐开了花。

        “少爷带着自己出席正式场合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啊!”丫头在心中想到。

        董书恒刚坐到书房中,李存训就过来了。

        “本来不想打扰您的,可是刚刚海门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来了一支南洋的华人船队,这只船队是王代表路过南洋的时候联络的新加坡华人家族派过来的,王代表好像和他们签订了协议。,另外还有南洋兰芳国的代表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对方派来的船队规模很大,人也很多。”

        “第二件事,之前安排的水师新炮艇入列仪式已经快要在靖江准备好了,你需要出席一下。”

        “第三件事,西园先生已经赶到东台了,同行的刘总经理以及西园先生的一些学生。”

        “哎……”董书恒揉了揉太阳穴,事情还真多。

        “等西园先生他们吃好晚餐,我去见他们,就在接待他们的客栈好了。”

        “明天先去海门见一下新加坡华人,毕竟人家远道而来。后天我直接从海门去靖江。”董书恒吩咐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李存训接令出去安排出行事宜。

        董书恒则做下来,规划起下一步的动作。

        南洋在他的计划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当然他不会仅仅依靠当前的南洋华人,事实上他们世代居住南洋,已经形成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他的计划中【创建和谐家园】垦殖才是核心。

        他现在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不断地【创建和谐家园】对当地进行渗透。

        而列强殖民南洋,基本上依靠当地的土著以及华人,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是自己的机会,但是必须想办法拉拢当地的华人,取得他们的支持。

        淮海军的水师现在即将拥有十艘内河炮艇,可以说在长江沿线,淮军的水师基本上堪称无敌。可以吊打太平军,但是董书恒现在还不能那么做。他封锁了长江,那么太平军就真的被困死了,失去了腾挪的空间,这可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淮海军的水师以后将以在长江沿线护航为主。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炸沉你。

        正想着,忽然一双小手按到了自己的头上,一根青葱玉指轻轻地按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让他似乎进入了空冥状态。

        说实话,自己接触的女孩,他还是最喜欢跟慧儿在一起,可能是因为慧儿最了解自己。

        他轻轻地抓起慧儿的手……

        这时敲门声响起,李存训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那边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可以过去了!”

        慧儿赶紧去帮董书恒取来外套穿上,帮他整理了一下着装。

        到了客栈,董书恒终于又看到了许久未见的西园先生。

        东台也是西园先生的故乡,可是先生连老宅都没回,就直奔自己这里,可见西园先生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西园先生,好久不见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董书恒极为尊重,见到老先生后,董书恒赶紧上前行礼。

        “刘叔,让您辛苦跑一趟了。”刘明远听了连连摆手。自己现在虽然比以前累了些,但是心情舒畅了许多,两个儿子跟着董书恒也都出息了,自己只能在这个位子上再多干几年,发挥一下余热,报答少爷。

        “恩,书恒贤侄,不用客套,我们赶紧说说正事吧。老朽一把老骨头要不是为了能够完成这件大事,早就驾鹤西去了。”冯老先生笑着说道,“我身后这几个是这次进入水利学院的学生,他们几个基础都已经很好,所以我这次带着出来历练一下。

        “在下杜辉,苏州人士。”为首的一个大龄青年首先站出来自我介绍道。

        后面的几人也都做了自我介绍……

        董书恒一一和各位握手问好。这些学子能够被西园先生带出来,显然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

        “西园先生,几天前传来消息,黄河河南段又决堤了,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这次水灾必然造成大量流民。我准备尽收河南百万流民,来完成我们这次“一纵三横”水利工程。一纵就是海堤工程,重新修缮范公堤,尤其是在各条河流的入海口修建水闸,避免海水倒灌的事情再发生。三横是治理淮河、黄河(现在的黄河还没有改道,还是从江苏入海),新建一条苏北灌溉总渠,联通洪泽湖与大海,解决洪泽湖水患,增加一块新的灌溉区。”

        听了董书恒的简单介绍,冯道利的眼中满是憧憬,这几条方案他已经在脑中过了无数遍,甚至多此实地进行了测量。

        “西园先生,人和钱您都不用担心。刘叔,公司那边要成立一个苏北水利工程总项目组,后面半年公司的资金要先紧着水利工程,各处农场仓库的储备粮要陆续调运道工地。这次工程要实行分段施工,分段管理,个别的工程可以分包给当地的一些大族来做,但是一定要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存训,等会儿传令徐州的协响办还有驻军做好流民的接收中转工作,所有进入苏北的流民都要经过集中检疫隔离消毒,传令各地要做好防疫工作……”董书恒嘟嘟嘟说了一大堆。

        西园先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是这次工程的总负责人,晚上还要加班带着学生们做分段规划。淮海公司只是帮助他们打下手,做好后勤工作。董书恒安排好之后就回去休息了,明天早上,他还要早起去海门。

        第二天一早,董书恒收拾好行装向海门方向打马而去。

        海门港与上海隔江相望,往来方便。在董书恒的规划中,这里是江北地区对接东南,琉球、南洋的海上门户。

        北面的海州港主要是作为军港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易港口。当然以后在山东站稳之后,董书恒会把军港移到胶州湾。

        海门港与海州港一南一北,构成江北地区的对外商贸窗口。

        海门港在原有的渔港基础上扩建而成。原来靠近渔港只有一个围绕鱼市聚集而成的小集镇。而现在围绕着港口一座新的港城正在形成,各色各样商行、客栈、酒楼拔地而起。

        码头上全是忙碌的码头工人,新城有一个警察局负责港口新城的治安。穿着藏青色制服的警察,背着老式的来复枪在港口巡逻,看着他们整齐的队列就知道不好惹。

        现在警察总署在各地设立的警察局已经陆续运转了起来。这些警察都是异地任职,纵向管理,只向上级警察局负责,以前差役欺压百姓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董书恒一行人径直来到了淮海公司设立在此处的港务局办公楼。在一个大的接待室内,这次过来的各家南洋家族代表已经在此等候。

        “四叔,你说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猜一定是一位睿智的老者,不然怎么有那么高的地位。你看福建广东沿海的那些县令都是老头子呢!”

        一众新加坡华人代表中,一个二十不到的小伙子向一个中年人问道。这个年轻人名叫吴鑫,是新家坡吴家的子弟。曾经去英国游学过几年,颇有才华,是这批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这时一个年轻人在几名护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大家看到港口接待他们的淮海公司的员工起身鼓掌,也都跟着鼓掌。

        各位家族代表都感到非常震惊,从来没有在清廷见到过这么年轻的大官。

        “大家好,我就是董书恒,欢迎诸位海外游子回家!”董书恒说道,“诸位这次来苏北是对我董书恒的信任,而我也绝对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底下再次传来了掌声。致完了欢迎辞,董书恒在小会议室与各大家族派来的话事人以及西婆罗洲兰芳国的代表召开了一次小规模的闭门会议。

        会议内容外面的人都不知道,只知道几位话事、代表人从小会议室出来的时候脸色兴奋得通红。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淮海军支持南洋华人争取政治权利,帮助南洋华人秘密训练军队。

        淮海军向南洋兰芳国派遣军事教导团,帮助兰芳国建设常备军,以抵御荷兰人的入侵。

        南洋个各大家族帮助淮海军在南洋秘密武装垦殖。兰芳国同意淮海军在兰芳国势力范围内建设农场,开发矿山。

        经济上,淮海军管辖范围内,南洋华人可自由入境经商,欢迎南洋华人在淮海军势力范围内投资办厂。

        通过这次会议,董书恒终于开启了自己在南洋的布局。

      第六十六章 完人彭玉麟

        南洋的各位代表这次除了和董书恒确定协议,还要完成贸易活动。

        按照王韬的建议,南洋的华人运来了大量的稻米、矿石、木材、橡胶,这些都是董书恒紧缺的物资,淮海公司自然全部吃下。船队回去的时候带回了大量淮海公司、长江公司生产的棉布、丝绸、茶叶、铁器、机械、各种加工食品、小商品……

        这些东西他们带回去还能再赚一笔,可以说跟董书恒做交易,对南洋的华人是非常有利的。

        兰芳国还购买了1000多把老式来复枪。回程的船上还有农垦公司外派的两千名职工及其家眷,这些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淮海军的民兵。他们将在南洋华人的掩护下,在南洋购地建立农场,开设矿山,作为隐形的武装扎根当地。

        另外还有军校二期毕业的50名军官团将随行去兰芳国,帮助兰芳训练军队。当然董书恒不会白白帮助兰芳国,作为交换,淮海军在兰芳国有垦荒和探矿的权利。大家都知道淮海军的农场都是半军事化的单位。

        新加坡华人家族这次还送来了一百多名族中精英,这些人的见识比国内的学子要广很多。董书恒根据他们自己的特长以及喜好,将20多人安排进了陆军学堂,还有30多人进了行政学院培训,准备安排进各级行政部门,剩下的人大多进了淮海公司还有长江集团,另外有20几人选择进入了淮海书院继续学习深造。

        接下来的几天,这些南洋来的客人将会在专人的带领下,参观江北的工业区、淮海书院,陆军学堂……然后他们就会带着采办好的货物返回南洋。

        ……

        董书恒在海门逗留了一天,视察了这里的港口建设情况,以及防御设施的情况,驻守这里的是守备206团,团长杜超群。

        “超群,如果敌人驾驶着军舰,攻击港口,你会怎么办?”站在港口的防御工事旁,董书恒向杜超群问道。

        “属下会带着弟兄们守着工事,跟敌人死磕到底,敌人要想登陆港口除非踏着我的尸体过去。”杜超群拍着胸脯说道。

        董书恒相信杜超群赴死的决心,但是不同意他这种不科学的打法。

        “超群,以你们现在的工事,本就挡不住舰炮的攻击,你没见过英法的战列舰,一艘战舰上就有上百门火炮,而且舰炮的口径都非常的大,在舰炮的饱和攻击之下,我们的步兵工事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董书恒看向杜超群继续说道:“超群,打仗不能蛮干,弟兄们信任我们把身家性命交给我们,我们得对他们还有他们的家人负责人,我们不怕牺牲,但是也要尽量避免牺牲。”

        说着,杜超群底下了头,不知怎么的,总统的话看似是在批评自己,可是听了之后,他的心中隐隐有一股暖意。

        “是,总统,超群考虑不周。”

        “这不能怪你,你对英法列强的海军还不大了解。对付舰队必须要有要塞堡垒,安装重型火炮才行。”

        “看到那个高地了吗?回头我让施工队依托那座小山修建一个要塞,给你们配上重炮,要是有外敌来袭,你们可以依托要塞阻击敌人,实在抵挡不住的时候,就通过预留的通道撤出到舰炮攻击距离以外。把敌人调到岸上依托预设阵地,层层抵抗消耗敌人,等待援军到达后包围消灭他们。”董书生说道。

        旁边的李存训则用碳笔将董书恒刚才话中的命令内容给记了下来,回头做成正式的命令文件,再让董书恒签字。这时董书恒和他约定好的一种方式,省的董书恒专门再给他下命令,也能有效防止出现遗漏的事儿。

        董书恒又在杜超群的陪同下视察了守备团的建设情况。按照当初的规划,守备团有2000人的编制。其中有两个步兵营,一个炮营下辖10门75毫米加农炮以及8门50毫米榴弹炮。另外每个步兵营还有一个机炮排拥有3门60毫米迫击炮、2个50毫米掷弹筒。还有一个骑兵连和一个团属警卫连、工兵连。

        206团所防卫的海门、通州地区各级民兵组织也已经建立了起来,民兵的指挥官由守备团下派。确保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淮海军的掌控之中。平时各个城镇由民兵的人轮流守卫。守备团主要控制住关键部位、战略要地。

        “总统,水师派过来接您的炮艇已经到了,我们准备过去吧!”李存训过来报告道。

        就在董书恒准备出发之前,突然来了两个访客。这两人一个是气宇轩扬的中年男子、一个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这老人董书恒非常熟悉,正是魏源身边的长随,魏玉珍总是喊他田叔。

        “咦?田叔。您老人家怎么来了?”董书恒上前行礼问道。

        “这位是彭先生,我们大人知道你忙,一时赶不回去,让我陪彭先生来找你。”田叔说着看了看身边的中年男子,同时把一封魏源的信递了过去。

        那中年男子此时正在好奇地打量着董书恒。董书恒扫了一眼魏源写的信,抬头看去,这一看正好跟他四目相对,场上顿时一阵尴尬。

        “在下董书恒,不知彭先生来寻在下,所为何事?”还是董书恒脸皮厚,率先打破了尴尬。

        “哦,董大人请恕罪,在下只是没想到大人这么年轻。鄙人彭玉麟,字雪琴,祖籍湖南衡州,跟魏大人算是半个老乡,对魏大人的学问理念颇为认同。

        这次听闻魏大人大胜长毛,特来投奔。但是魏大人跟我说要想到军中做事得找董大人您。因此才让这位老者带着在下来叨扰董大人。”

        彭玉麟倒是彬彬有礼,看起来更像是个读书人。

        “彭玉麟?雪帅?晚清名臣?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晚清完美男人?”彭玉麟不知道,此时董书恒的心中已经炸开了锅。

        “董大人?”彭玉麟又喊了一声。

        “哦,不好意思!”董书恒这才把思绪收了回来。

        “彭先生,魏大人让田叔亲自送您过来,显然非常看中先生的才华,是董某刚才失礼了。”董书恒感觉自己现在周身一定是闪现着金光灿灿的光环。

        彭玉麟本来在衡州协标兵中担任司书。道光30年,李沅发起义,彭玉麟从衡州协标兵随往镇压。彭玉麟在此战中崭露头角,被授予蓝翎顶戴。但是他却也看到清军的【创建和谐家园】无能、凶残无德,这些人的眼中根本没有百姓,于是他辞官不就,去耒阳一家当铺做了管账先生。

        今天以来,市面上突然开始出现很多传播西学的书籍,期中魏源的书最多。他读了之后,深以为然。

        彭玉麟是个有主见的读书人,他觉得读书当以致用,他出生在安庆,青年时期随父亲回祖籍居住,可是后加家中田地被人占据,不久父亲去世,他一边打工,一边苦读,后加还要奉养外婆和姨娘。因此,他深知底层百姓之苦。

        本来他还在犹豫是不是投靠湘军曾国藩,但是听说曾国藩此人不好相处,最近听说魏源在江苏大胜长毛,升任江苏巡抚,于是他最终决定投奔同样是湖南老乡的魏源。而且据说魏源是林则徐先生的理念传人,而林老先生是自己最为佩服的人。

        然而,当他到了扬州,见到魏源才知道,魏源真的是一位谦谦君子,不过魏源更像是一位学者,而不是我能臣。

        在一番长谈之后,魏源确定彭玉麟是一个大才,于是把他拉进了复兴会的朋友圈,这样彭玉麟成了自己人。其实彭玉麟在湖南老乡的圈子里还是有些名气的,不然魏源也不敢仅仅凭借着一次谈话就把他拉进圈子里。

        既然进了圈子,很多话就能对他说了。魏源看的出来彭玉麟此人相比做学问更加擅长军略,正好自己的徒弟身边缺人,正好让他到董书恒身边效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8: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