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城北袁家花园,琦善这两天也听到了扬州城墙上的炮声。

        “来福,你说这淮海军能攻得下扬州城吗?我怎么这两天光听到发匪那边在打炮啊?董书恒那边好像都没有什么火炮吧。这扬州城城高池深的,没有火炮,他怎么攻得下啊?”来福也是琦善身边的一个家奴,为人机灵,一直跟在琦善身边。

        “回爷的话,您不是一直说这个董书恒有股子机灵劲儿嘛,您就让他去蹦跶呗。您反正还跟以前一样守着这个北大营。”

        “嗯,你说的在理,这个月的例钱董书恒送过来了吗?”

        “初一按时送过来了,都清点入库了,一水的鹰洋,还都是新的呢,整整装了五大箱子。爷,要说这个董书恒对您真是孝敬,隔三差五地就送些稀罕物件来,前几天送来的那个琉璃瓶子装的味精,听说在四九城都是千金难求呢!据说用这玩意儿做汤烧菜,不光味道鲜美,还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个来福也是收了董书恒不好好处,现在有机会自然要多为董书恒说上几句好话。

        “你今天话这么多,是不是收了人家的好处啊?”

        “奴才收到好处还不都是托了爷您的福,咱就当是爷您给的赏钱了。爷,要不我去叫戏班子的凤仙儿姑娘来给您敲敲腿。”

        “嗯,你去吧!”

        ……

        要说北大营现在为啥没有将领出来闹。毕竟攻打扬州那么多大的事情都没有他们一点事儿。一方面,琦善保证过攻下扬州,功劳会分给每一个人,另一方面,现在剩下的都是不能打的,没心气儿的,他们自己心里也有自知之明。

        最后,他们现在跟淮海公司生意做的火爆,整个北大营都要成了贸易市场,淮海公司低价给他们商品,他们让家奴士兵运回各自的老家贩卖,利润相当丰厚,淮海公司的产品都是高端货,那精盐、味精、海鲜罐头、饼干、铁器、自行车、黄包车、单卖的包着橡胶的车轮,胶底鞋、雨披、结实的机器棉布、一打就着的打火机、便宜方便的火柴……

        这些东西拉到陕西、山西、蒙古都是供不应求,一个普通的打火机在草原可以换两匹骏马。回头他们还能把当地的特产:矿产、牛羊马匹、羊毛、皮革等东西带回来再卖给淮海军。这些北大营的将军大都是世袭得来,家族在当地一般都非常有影响力,给他们运送商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们报上一个为北大营运送物资的由头,连税收都不用交。可以说大家各取所需,合作得非常愉快。

        第三天,淮军的挖掘作业终于接近了尾声,野战部队顺着战壕向前方集结。在最前方的是手拿散弹枪,身上挂满手榴弹的突击队,他们将要担当战壕的攻坚任务。

        傍晚时分,总攻开始,民兵挖开了与太平军战壕的连接处,突击队就近将手榴弹扔到对方的战壕之中,爆炸的烟尘还没散去,突击队的士兵就举着散弹枪冲进了太平军的战壕,也不等看清楚,对着战壕前方就是一通盲射。

        太平军这边也知道对方要挖了过来,许多士兵集结在一起,准备在靠近缺口的地方阻击淮海军的进攻。但是密集的队伍正好被淮海军的手榴弹炸得东倒西歪。

        等到剩下的人反应过来,淮海军散弹枪那密集的钢珠就铺面而来,在狭窄的战壕内,散弹枪的射击面几乎是毫无死角。只有少数的太平军射出了自己的子弹。大部分人在第一波攻击下就已经被消灭。

        天黑之前,淮海军已经以微小的代价拿下了太平军在扬州城墙外的壕沟防御工事。

        民兵顺着壕沟帮助炮营将36门又短又粗的臼炮部署到了太平军自己的壕沟内。这里离城墙只有不到300米的距离。臼炮的炮弹已经能够够的着扬州城墙了。

        董书恒命令炮兵对着城墙来了五发试射。360毫米口径的臼炮射出的炮弹虽然准度有点差,但是轰在城墙上的每一下都让城墙地动山摇。

        这个时候城墙上的守军开始恐慌了,他们都没有看见对方的大炮,就见到对方的炮弹从战壕内一个个飞出。城墙上的火炮发起反击,根本就打不着人家。

        这时候曾立昌开始有点后悔了,他应该早一点撤离,这样更有把握一些,还能减少无谓的牺牲。这几天,他连对手的样子都没看到,就被对方攻下了城外的战壕,现在人家的大炮都打到了自己的城墙上,偏偏自己连人家的火炮都看不到。

        他这几天已经被淮海军这种不着调的打法给弄得麻木了。他宁愿去冲击北大营那坚固的营寨也不愿意跟这帮子淮海军打仗。他甚至感觉到对方像是在羞辱自己。

        扬州府衙之内,曾立昌召集了大部分的太平军军官。

        “诸位,这几天对面淮海军的打法你们都看到了。这么打下去,我们早晚要被淮海军打败。我的意思是不如早做撤离的打算。”

        “天王的意思也是让我们能够回防天京,扬州这里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等到我们的西征和北伐胜利。扬州我们迟早还会拿回来。”

        底下的一众将领都是默不作声,虽然太平军一路转战南北,放弃的城市不在少数,但是扬州城的繁华似锦让他们多少有些舍不得。许多将领都在城内占了园子。过上了几天人上人的生活。现在让他们放弃,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那就这么决定了,各位回去准备,今夜子时向南突围。”

        曾立昌,没有告诉手下淮海军给他送了一封信。这个事情传扬出去,很有可能引起上层对自己的猜忌。

        不过他还是按照与淮海军的约定吩咐部队不得携带财物,突围时不要放火烧城。

        第四天,守了一夜城墙的青壮才发现原来监视自己的太平军都不见了。这时大家才反应过了。有聪明的赶紧去告诉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天已经大亮,董书恒终于也得到了城中的消息。这时一线部队派出联络兵前来报告:“总统,城中城门打开,有城中百姓出城请大人率领大军进城接管大局。”

        董书恒还有些意犹未尽,他的臼炮还没有发挥出作用呢。本来还想着今天白天轰塌一段城墙,震慑一下城中的太平军,没想到曾立昌的那家伙跑的那么快,还那么隐秘。

        于是董书恒命令先头部队先进入扬州城,接管城中的关键位置,维持治安。

        他自己则集结部队,他们准备搞一个入城式,给扬州父老一个好印象。

        卢家本来也是做盐商起家,是扬州的大家族。长毛攻扬州的时候他与其他几大家族都是同意犒劳长毛以求其退兵。但是有几个家族对清廷积怨太深,想要直接放太平军进城。

        卢德利本来是反对这样做的,毕竟只从太平军的口号还不能判断太平军的好坏。奈何当时城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也没有人愿意守城。

        等到太平军进城了,刚开始两个月还好,与民无犯。可是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后,曾立昌就开始在城内搞天京的一套,先是男女分馆,把所有人都控制了,然后就是没收家产。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因此许多人被太平军杀了,还有的人受不了侮辱,自己【创建和谐家园】了。

        但是卢德利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太平军在扬州呆不了太久,他一直低调隐忍着。果不其然,一天一个打扮得像家仆一样的青年男人找到了他,那人说自己是淮海军的代表。让自己帮着做一些事情……

        7月初八,突然间太平军就全撤了,那人又找到了自己让自己牵头主持一下城内的秩序,淮海军准备入城了。卢德利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会不会是前头送狼,后头进虎。

        不过城内总是要有军队守护,希望淮海军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是扬州的子弟兵吧。

        他让一些青年后生打开了城门。不一会儿一些小股的淮海军士兵进入城内,接管了城门,以及城内的关键部位。那些士兵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在执行着上级的命令,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抢劫。也没有去侵占一座民宅。

        这些士兵穿着整齐划一,行为有度,显然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卢老现在倒很想知道这支扬州的子弟兵是谁带出来的。

      第五十四章 战后扬州

        曾立昌确实遵守了约定,至少没有把粮仓里扬州百姓的口粮都带走,或者焚毁。进城的先头部队迅速控制了州府、粮仓以及各个重要路口。

        城墙上负责守城的青壮也在城内宿老的劝说下,自动上缴了武器。

        一些青壮被派出城协同民兵修缮被战壕破坏的道路。

        上午十点钟左右,董书恒率领大军从东门进入扬州城。

        他今天特地一身淮海军常服打扮。士兵们也换下了作战服,换上了常服,一个个打着武装带,精神无比。

        卢老先生带领着一帮宿老,按照迎接王师的礼仪,手中端着酒水,恭敬地站在城门口。

        董书恒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身旁是一队护卫,身后是教导团的骑兵营。他们骑着骏马,身后背着马枪。身上打着武装带,都是一水的俊小伙子。

        董书恒虽然还没有胆量让部队剪掉辫子,但是他的士兵都被要求把辫子剪短,盘在军帽里面。所以士兵们的身后不用再拖着一个辫子,不仅方便了打仗,也让士兵们显得更加精神。

        骑兵营排成四列纵队向城门走去,在离城门二十米的距离停了下来。

        董书恒下马走到一众扬州父老面前,躬身行礼。

        “小子,来晚了,让众位扬州父老受苦了。”

        “你……你是董家的二小子,书恒。”人群中一个老人激动地说道,他因为吃惊都有一些失态。此人跟董家老爷子也是商场上的朋友,看到拯救扬州的将军竟然是自己的故人之后,一时激动不已。

        “正是小子,作为我扬州子弟,让我扬州陷入虎狼之手,吾之过也。书恒愧对诸位叔伯。”

        卢德利被人打断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天不亡我扬州,让扬州出了董大人这样的贤才。老朽现在才明白,正如大人所说,淮海军是我扬州的子弟兵。我等感谢大人解救扬州百姓于水火。”

        众人也反应过来,一起向董书恒拱手致谢。

        后面就是浩浩荡荡的入城式,惊魂初定的扬州百姓站在扬州东西大道的两边,迎接淮海军入城。

        骑兵后面是一个个步兵方阵,士兵们将枪背在肩膀上,踩着整齐的步伐从大街上通过。脚步踏在扬州大街的石板路上,传出清脆的响声。

        民兵也组成了几个方阵跟着大军进城,这就是将近两万大军进城。今天上午算是让扬州的百姓大开眼界。以往大军来了大家都是尽量躲在家里,祈祷乱军不会抢到自己头上。

        从没见过有一支军队进城会让百姓来检阅的。这时才是戏文里唱的王者之师啊!

        然而让百姓们更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董书恒直接去了府衙,扬州是一座富庶的大城,因此府衙的面积很大,光是那巨大的后花园就可以媲美一般的私家园林。

        太平军在城内建立的那一套男馆、女馆制度,完全破坏了扬州城的城市生态。现在太平军突然撤出,势必会让城内的百姓举足无措,必须得立即采取措施稳住城内百姓。

        卢德利等士绅也赶到了府衙。

        董书恒让大家推选出十名德高望重,名声极佳的士绅组成了一个扬州城临时管委会,这个管委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发布政令、处理城内的【创建和谐家园】,协助即将入住的行政总署工作。

        为什么要成立一个这样的部门的,直接让【创建和谐家园】处理【创建和谐家园】不行吗?

        还真不行,因为董书恒接下来要发布一些列的政令,势必会产生大量财产上的【创建和谐家园】,必须得当地人才好处理。

        董书恒对管委会连续下了几条政令:

        “第一条,废除男馆、女馆制度,归还百姓私产。”当然这里的私产主要是指不动产,那些金银财务被太平军卷走了,当然无法归还,当然董书恒不会告诉他们这些财物大部分都被自己缴获了。

        即使想要归还也无法计算个人到底被抢走了多少。只有城内的不动产是可以计算清楚的。

        “第二条重新登记城内户籍,管委会在城内征集一批读书人,要在今天晚上之前完成户籍的统计工作,并根据户籍发还原来个人的不动产,并且按人头每人发放20斤粮食,以作为应急之用。”

        “第三条成立扬州警察局,从民兵中挑选500人担任警察,负责扬州城内的治安管理。”

        “第四条成立扬州城建设公司,每个人扬州居民都可以报名进入公司工作,并且每日领取一定的工资。公司投50万两白银进行扬州城的旧城改造,和城市修缮。”

        “第五条长江银行向扬州城内受到损失的商人提供500万两低息贷款,帮助各个工坊恢复生产。淮海机械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帮助各家工坊进行机械化改造。”

        “第六条,淮海公司投资五十万两在扬州城东,运河之畔建造一座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以繁荣扬州的商贸。”

        “第七条在扬州建造一所大型孤儿院,一座少年军校,一座大型养老院。”

        ……

        在场的扬州宿老心中激动不已,从没见过军队进城不要钱、不抢钱,还送钱帮助城市恢复建设的。

        “董大人,年纪轻轻,却有着菩萨心肠,大人必然会万家生佛,我扬州百姓万死无以报大人之恩。”

        “诸位,我也是扬州子弟,这些都是本官应该做的,接下来还要辛苦大家,把这一件件事情落实下去。时间紧迫,大家下去实施吧。”

        一条条告示被贴到了原来集中居住的男馆、女馆附近。扬州的群众沸腾了。大家从男馆、女馆走了出来,家人们团聚到了一起,相拥而泣。没有什么比全家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了,许多人此时才深刻感受到家庭的重要。

        人本来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动物。太平军的这一套男女分离制度在他们转战各地的时候,确实起到了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但是当他们立足之后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就不能够再继续沿用这种灭绝人伦的制度了。董书恒不知道,历史上再过一两年洪秀全就会废除这一制度。

        再看下面的一条条惠民政策,扬州百姓的心彻底定了下来。董书恒的名字也因此彻底烙印在每一名扬州百姓的心中。他们在心中牢牢记住董书恒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扬州地区的经济发达,百姓性格温和,文化程度在全国来说相对较高,在看到一条条通报后,主动到城中的几个点登记自己家庭信息,这次登记的信息很细致,不光有自己的情况,还有自己的特长,以及亲属关系,还包括外地的亲属信息。竟然没出现一例趁机闹事的事件。

        下午的时候,曾宪风带着行政总署的一帮工作人员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扬州城的府衙之中,他们都没想到扬州城这么快就被打下来了。而且还保存的这么完好。

        当他们看到董书恒发布的第一批政令都是赞叹不已,自己的这位总统不光会治军打仗,理政也是一把好手啊。

        董书恒将手头的政事跟曾宪风交接了一下,就赶紧去开军事会议了。

        扬州城被拿下,只是第一步,扬州这么大一个城市,周边不能没有屏障。

        临时的作战室内,一众军中将领都在。

        “诸位,我们虽然拿下了扬州城,但是战斗依然还没结束,我知道这一仗大家打的都没尽兴。但是现在能够拿下一个完整的扬州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

        “大家没经历苦战,我也就不给你们时间休息了。”

        “总统,大家都憋足了劲儿呢,您就下命令吧!”参谋长刘青南说道。各部的指挥官也都挺起胸膛。

        “好,现在命令教导团并101团向西边仪征开进,大军一直打到浦口驻扎,清除太平军在江北的一切力量。”

        “102团携一万民兵向南推进到瓜洲,在瓜洲驻扎,沿着瓜洲到运河河口位置修筑炮台。先修筑地基,等运河船队输送的建筑材料到达之后再修筑上层炮楼。二团在江边修筑防御工事,保证工程安全进行。”

        二团长一听自己的部队去修炮台,脸上顿时露出了失望之色。

        “二团,你们的任务很重,你们对面的太平军罗大纲部离你们只有一江之隔,而且战斗力强悍,还拥有水师。随时可能对你们发起攻击,你们在修筑工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修防炮工事。”

        听了董书恒这么说,二团长张杨炳春的心才放了下来,他这个团长要是捞不着仗打,底下的兵非得戳自己的脊梁骨不可。

        “扬州城的防卫工作暂时交给民兵第二纵队负责,同时第二纵队也要分出人手协助恢复城内秩序。”

        各部接到命令各自出发了,董书恒则是要去一趟北大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9: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