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刘叔,这个徐寿和华蘅芳先让他们在船厂历练一下,您关注一些,后面我要亲自见一下他们俩。”
这两个大才加盟,相当于给董书恒加了个金手指,他可得好好压榨要一下。徐寿这个科学天才要是只用来造船太屈才了,他最好的位置在书院,董书恒到时候会给他最好的实验室,最一流的团队。现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接近了尾声,以内燃机、电力、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董书恒不介意做那个率先拥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华夏想要逆势崛起就必须要提前布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就如同150年后,我们率先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伟大复兴一般。
“曾公,等到协响办站稳脚跟之后,要立即发布一些列新政,主要以下几点:一、鼓励工商业,保障工商业从业者的财产安全,完善契约制度;二、在江北范围内取消一切厘卡,商品流通中只收一次增值税;三、不允许私设武装,淮海军负责保护地方安全,一切团练武装都要通过淮海军的统一整编。四、兴办新式学校,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小学,每个县一所中学,使用【创建和谐家园】材;五、兴修水利,今年秋冬季节,修
……
第三十五章 地下战线
江北阵营的这次会议,基本上定下了未来几年的基调,同时也对过去半年的工作做了一个梳理。
淮海军陆军在新兵加入后,要进行磨合训练。各守备团以及协响办也陆续出发,不过董书恒的心中总是不踏实,就这样收了人家的权力,肯定会有一定的反弹。危险在未爆发之前是最可怕的,就如同未知的恐惧一般。
他找来了娄志刚、艾能奇,现在特战队早已拓展为特战大队,规模达到了500多人,基地设在高邮。在人力部的帮助下,小娄小艾收罗了很多江湖高手,这些人在经过了审查,并把家人搬到淮海集团的农场后,被收录进了特战大队接授严酷的训练。
当然他们的待遇也是极好的。特战队员的饷银是普通士兵的五倍,足够他们的家人过上很好的生活了。董书恒还会让他们的孩子进入学校读书。这让这些江湖人士感激涕零。要知道他们在社会上是不入流的人。中国人最讲究香火,看到自己的后代能够读书改变命运,许多人因此愿意为董书恒去赴死。
“娄大队长,有个任务给你们,你把特战大队打散,偷偷潜入我们守备部队即将进驻的城市。这次收回地方权力,可能会有一些反弹出现。我会让季明山派情报司的人跟你们配合。有些人要是敢冒头,就坚决打掉他,抄了他的家,这方面你们有经验。要是不好处理,就让军队出马,但是你们要做好军队的情报工作,问题总是在萌芽状态下最好处理。”
……
紫禁城东暖房,咸丰坐在榻上,手中捧着一本淮海书局新版的《博物新编》,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新奇的科学知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声光电等新的物理学知识。
“小德子,把这本书拿去给翰林院的翰林们看看,看看有没有谁能看得懂?”咸丰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道。不一会儿,阴影处,显出一人。
“皇爷,事情查清楚了,那本书就是江北提督董书恒写的,之前用的是笔名。另外,奴才的人在高邮还查到一些事情。”
“哦,这个董书恒不光会打仗,还懂洋务?你继续说。”咸丰玩味地说道。
“是,我们的人在高邮城外看到大量工坊,据此谋生的流民有数以万计,还有那董书恒近来大肆扩军,说是要收复扬州。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如此,怕是……”
“赫敏啊!你是朕的内臣,不用学那些外臣虚头巴脑的,你说我大清八旗还能打吗?哎……这些人除了闹饷厉害,打仗一打就散,早已经不堪用了。朕早就想编练新军,可是这些人不会同意的,他们怕新军抢了他们的饷。”
“皇爷,谁敢反对,臣去杀了就是。”看着咸丰满脸忧虑的样子,赫敏一阵心疼。自己是看着咸丰长大的,皇上外愚内秀,心思缜密,勤政好学,是个好皇帝,赫敏相信大清在他的带领下一定能实现中兴。
“杀不光的,都杀了,我大清的江山也就没了。董书恒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是人都有野心,他曾国藩就没吗?我大清入关的时候不也是凭着【创建和谐家园】平定了南方?他们都有野心,只要不齐心就不会有事。”
“听说老六最近跟曾国藩走的很近,你要照应着点。”
赫敏点头应诺,他知道皇帝对这个六弟一直都有戒心,而这个六爷也确实是心机深沉,让人不省心,涉及到皇家私事,赫敏不好置喙。他倒是想起了京城的一些新鲜事。
“皇上,最近京城开了家淮海洋货铺子,生意很火,里面颇有些新鲜物事,就是价格很贵。还有京城新开了一家车行,经营用人力拉的黄包车,据说坐着比轿子舒服,还比轿子快,一个人就能拉着跑。京中几个王爷都参了股,要不然早就给轿行给拆了,现在很多轿夫都改行拉黄包车了。”
“哦,这个不会跟很董书恒有关系吧!”
“回皇爷,正是!我们调查了一下这个董书恒,他家世代盐商,这个没问题,但是他现在仿照洋人方式开了家公司,就叫淮海公司,从洋人那里购买机器,聘用洋人技师,生产了许多新奇东西。坊间传言说他之前有一个洋人师傅。”
“哦,怪不得呢!这个董书恒倒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赫敏,你看能不能插个人在他身边,他要是个孙猴子,我们总得给他上个紧箍咒吧!”
……
上海外滩,英租界,季明山一身洋装,头戴文明帽,嘴中叼着一根香烟。身后还跟着一帮马仔,嚣张地走进了一栋大楼,里面每个碰到他的人都躬身行礼。
“山哥,山哥……”打招呼的声音不绝于耳。
上得楼上,进入自己的办公室,有两个人已经站在那里。坐到了自己的沙发椅上,季明山盯着两人问道:“是有什么新消息吗?”
底下两人一男一女,男的长得高大魁梧,名叫赵大奎,以前是上海一个小帮会的头目,在与人火拼时被季明山的救下,从此就跟着季明山混了,现在明面上负责黄包车行的事务。
女的叫孟如芳,呃……算是季明山的姘头,以前是在扬州开妓院的,太平军攻入扬州后,逃到了高邮,不知怎么就跟季明山好上了,现在在租界负责一家舞厅,当然……不是正经的那种。
这二人现在是情报司在上海的两个负责人。在董书恒的指导下,情报司在高邮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情报员训练基地,会对情报司内围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比如审讯、刺杀、测探、密码使用以及反审讯等等,董书恒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他谍战片看得多啊。至少在这个时代,他培训出来的谍报人员还是比较专业的。
比如今天这个孟如芳,她的代号叫“白玫瑰”,她的大上海舞厅,现在在上海那是家喻户晓,里面选姑娘都是按种族来分:什么“新罗婢”、“日本女忍者”、“南洋食人女”、“俄罗斯冰美人”、“西欧贵妇”,简直满足了顾客的各种想象。
也有同行想通过后台,把大上海舞厅占了,奈何人家后台更硬,凡是不长眼的大都横死街头,或者被丢进了黄浦江喂鱼。
赵大奎的代号叫“坦克”,代号很奇怪,但是是董书恒这个大老板起的,他只能接受。赵大奎本身就很能打,身边有八个手下也是狠角色,上海滩人称“八大金刚”。他的车行名字叫“兴华车行”,上海江湖人称“洋车帮”,这个车行几乎垄断了上海的地面儿,不管是租界还是上海县城,现在面上跑的都是车行的黄包车。半个月以来就跟其他帮派血拼了5场,从无敌手。
“老大,最近有一个小刀会的组织找到了我们,想邀请我们加入,我暂时拒绝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这个小刀会里面以广东帮最大,已经吸收了很多帮派,而且他们还私藏了许多兵器。我感觉这些人可能要搞件大事儿!”坦克站出来汇报到。
“你这边暂时拖住,不要主动招惹他们,但他们要是给我们来硬的,我们也要坚决反击,打疼他们。白玫瑰那边可以帮着查一下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说着看向白玫瑰。
“明山,最近从一个英国公使团的通译那里得知,4月份的时候英国公使文翰及随员密迪乐秘密访问了天京城,但是访问的具体内容不知,我这里会试着看能不能控制这个通译。”白玫瑰说道。
“嗯,情况我会向大老板反馈的,最近我要去北边一趟。这两条线,你们盯一下。”
……
徐州沛县,张家在徐州一地发展几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满清入关时,张家先祖率先投靠清军,站对了队,后来又出了好几位进士。
这些年,张家的家产越滚越大,光土地就有20多万亩。最主要是张家控制着徐州众多的矿山,家中通过冶铁赚的盆满钵满。尤其是最近半年向东台输送煤炭,更让其大赚特赚。
可是最近听说淮海军要来接管徐州,这淮海军跟那个买煤的淮海集团本来就是一家的。因此张家立马就认准了,这是淮海集团不愿意再花钱买煤,人家有军队,直接抢不就好了嘛。
不能怪张家这么想,实在是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再普遍不过了。尤其是现在外面兵荒马乱,长毛都已经打过黄河了,清廷现在对地方上的管控力非常弱,地方大族成了地方上的实际管理者。他们之间的火拼械斗时有发生,根本不会有人来管。
张家当然不会束手待毙,不管谁任职徐州都必须给张家面子。徐州城的巡防营一直都是张家的子侄在管。这一任的巡防营统领叫张勐,是张家家主张玉林的侄子。
“勐子,要是让你们巡防营去干掉这来犯的淮海军,你们办得到吗?”张玉林对他的侄子问道,今天是一个家族会议,张家的主要话事人都在。
“大伯,听说这个淮海军在南边一下子灭了五千的长毛。而且他们全部配备火枪,我们巡防营只有千把号人,根本就不够。”
“这样我们再联系其他几个家族,组织5千团练,这样我们这边是对方人数的六倍,就是堆也能堆死他们。”
张勐毕竟是正儿八经带兵的,他清楚打仗不能光看人多,还要看训练、装备、士气等很多因素。但是他不敢扫大伯的兴,这个大伯一向喜欢独断乾坤,最是霸道,他只是张家的一个旁系子弟而已,要不是巡防营是个苦差事,加上自己有些带兵的能耐,要不这个位置恐怕也轮不到自己。
张家这边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一点也不避讳。消息传的满徐州都是。
徐州城外的一家马店,住着十几个人,这些人自称是南边一个镖局的人,在这里等一批镖。看着一个个都是十分凶悍,店主不疑有他。
今天一个,游商打扮的人,找到了这群人。
“几位爷,要买盐吗?”那人问道。
“要不咸的的盐。”
这群大汉中一个领头的说道:“给我2斤3两6钱加碘盐。”
说着那游商打扮的人拿出一张纸,递给壮汉说道:“这是这次参加张家行动的家族名单,团练人数,还有他们的伏击计划。”
两匹快马离开马店,向南绝尘而去。
第三十六章 士绅的反扑
第二天,董书恒就接到了消息,现在他反而安心了不少。他把密件递给旁边的刘青南:“南哥,你怎么看?”
“哼,一帮土鸡瓦狗而已,我觉得不需要调野战部队过去,一个守备团足够吃掉他们。”刘青南不屑地说道。
“这样吧,稳妥起见,让去海州的202团先不要继续前进,赶到徐州东边的固台集,在运河东面隐蔽待命,201团乘水师战船沿运河前进,大张旗鼓地走,不然我担心这帮土老帽找不到我们,哈哈哈。”这次董书恒准备亲自走一趟,徐州在他的计划中比较重要,这里是江北地区的门户。还是未来的重工业基地,他想亲自去看看。
而且,现在扬州之战还在准备当中,各种物资需要时间储备,反正他跟琦善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多月。
华尔与其他教官已经开始培训讲武堂第二期的军官,这些军官大部分是从全军选出,少部分是各大家族推荐的优秀青年。董书恒通过华尔又聘请了一些在上海讨生活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洋人。而且通过第一期的实践,军官的培训教材也基本定下来。因此,现在军校也不需要董书恒自己天天盯着。
公司也基本上走上正轨。现在整个淮海集团,最空闲的反而要属董书恒了。他估算着这次去徐州有个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回来,不会影响到扬州这边的进展。
去徐州的201团已经在路上,水师派了淮安号带着5艘老式战船,负责运输201团。淮安号上,201团团长蔡树森站在船头,意气风发,运河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有人说他是总统近臣,加上救过总统,才混上了一个团长,这让他很不服气。虽然从连长一下子成了团长,但是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带好这个团。
他跟士兵们同吃同睡,才几天时间就能叫出大部分士兵的名字。他经常找士兵们聊天,了解士兵的思想动态。有些士兵没出过远门,对去徐州感到一片迷茫。他就跟士兵们讲徐州的历史,大家知道原来徐州是古代的天下九州之一,对于能够去徐州驻守都倍感自豪。
蔡树森之所以能跟士兵们讲这么多,不是他多有学问,而是他在出发之前托人找了很多徐州的资料。他记得总统说过,不要做没准备的事儿,不要打没准备的仗。打仗不是拼运气,而是拼准备。
正在这个时候,水师的副司令,淮安号的舰长张强走了过来。
“蔡团长,总统让人带来消息,徐州的士绅组织了五千民团还有一千巡防营,准备在运河伏击我们。总统让我们在骆马湖稍作修整,等总统到来再一起出发。”
“一群地主民团而已,正好能让弟兄们练练手,总统亲自出马也算是看得起他们。”蔡树森说道。他这么说,显然忘记了他们两个月前也只是地方团练。
第二天的中午,董书恒追上了201团,他带着警卫连,都是骑兵,速度要比坐船快多了。
“苏霆,你带着警卫连的弟兄沿着运河骑马前进,不需要快,跟上船队就行,注意保持马力。让李存训带着一个班下马,跟我上船。”他对身边新任警卫连长苏霆说道。李存训是新的副连长,他是高邮李家的子弟,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为人机灵,被董书恒收在身边锻炼。
淮安号上的指挥室内,张强、蔡树森向董书恒行了军礼,众人来到了行军地图之前。
“树森,我这次来可不是抢你的功劳。”董书恒微笑地说道,“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由你来,张副司令的船队配合你。我的警卫连也调给指挥。我这次主要是考察一下徐州的矿产资源情况,而不是来打仗的。”
“是,总统,保证完成任务。”蔡树森立正敬礼。他心里清楚,董书恒一直信任提携自己。为了报答总统的信任,自己一定要打好这一仗,绝不能辜负总统的信任。
“总统,根据我们现在手上力量,我觉得可以这样:201团负责正面吸引迎击敌人,我们尽量把敌人吸引到河边决战,这样水师的舰炮可以发挥作用。202团从上游绕到敌人后方,进行迂回包抄。敌人溃败后,由警卫连的弟兄骑马杀出,向202团方向,追击驱赶敌人。争取把这些敌人在运河边上全部歼灭……”蔡树森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全部道来。
他的计划考虑到了己方的所有优势条件,董书恒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可以补充的了:“我只补充一点,这次尽量抓俘虏,不要赶尽杀绝,这些人大多是老百姓,他们基本上也是被半强迫地拉进民团的。”
徐州城西,从沛县征募的民团在这里集结,一共有5个家族参加了张家组织的民团,毕竟张家在徐州积威已久,而那个淮海军名不见经传的。而且对这些家族,张家许诺了许多好处。
看着城外人山人海的民团,徐州知府桂中行躲在衙门里面根本就不敢出声,徐州官军大多调到北大营,他现在一个光杆司令哪边都不敢得罪。
“伯父,我们得到消息,淮海军这次到徐州一共一千人,他们坐船沿运河而来。我们最好到运河边上埋伏,等他们一上岸就上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张勐对张玉林说道。张玉林这次亲自带人过来,总指挥肯定是张玉林担任,他只能一旁建议。
“嗯,你说的有道理。现在大军都在,去把银子搬上来。我们去鼓舞一下士气。对了,你联系的那五百山东响马什么时候到?”
“伯父放心,这林大当家在道上的名声很好,为人打仗都靠谱,既然收了咱们的钱,就不会爽约的。时间地点我都已经告诉他们了,他们会自己选择时间机会出战的。”
“哈哈,好,到时候给这帮淮海军一个大大的惊喜。这帮子南方来的人,怕是都没见过骑兵,老子的两万两白银没白花。”张玉林嚣张地笑道。
将近六千人混乱地扎成一堆,就跟赶大集似的。他们按照家族分成了六个阵营。场面非常嘈杂。张玉林喊了半天,才让这帮泥腿子安静下来。
是的,他们就是一群泥腿子,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团基本上都是这些地主家的庄户,地主老财说了这次跟着出来的人每人能分到二两银子,比以前村子之间械斗好的多了,那时每人顶多分2斗米。徐州地区本就民风彪悍,各村之间,家族之间发生械斗是常有的事,而且几千人的规模也很常见,大家见怪不怪。
接着,几个大箱子被人搬了上来。箱子打开后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下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
来自闫集镇的胡三和一帮村里的同伴蹲在一起,他的手中是一把铁矛,这件兵器在他家传了几代,每次械斗的时候他都能冲锋在前,就是靠着这把铁矛。这次张家还为没兵器的人准备了兵器,毕竟他们家是炼铁的。但是胡三还是坚持用自己的铁枪。
“张家老爷说了,这次是扬州人想来抢我们徐州,俺们徐州人要同仇敌忾。俺胡三这次定要这帮扬州人看看俺徐州人的厉害。”看着那堆银子,胡三在心中暗暗想到。
银子看好了,张老爷说了,杀一个淮海军赏银五两,这得在矿上扛多少活才能赚到啊,五两银子拿到淮北铁都能买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儿了。还别说这帮地主士绅的招还真好用,顿时整个队伍气势大振,原本懒洋洋的动作也都变麻利了。
接下来,各家家丁过来分发早饭。早饭每人一大碗羊汤,一张大饼。徐州人爱喝羊汤,但是这些庄户平时哪里能喝的得起呀!羊汤虽然没啥肉,但是上面漂满了油花呢!胡椒、盐巴也放的足,让人喝了浑身舒坦,大饼有锅盖那么大,咬上去虽然有些硬,但是喝上一口羊汤一泡就软和了。
吃饱喝足,队伍被各家的头目带领着向东而去。整个队伍的速度快了很多,团丁们畅想着拿了赏钱该干点什么呢?去隔壁淮北买个安徽媳妇儿,有媳妇儿的看看能不能给家里买两亩地,或者买个驴子回来。
得益于早上的羊汤大饼,下午太阳还在西南方向的时候,民团的大部队就赶到了运河固集段。为什么民团要选择这一段伏击呢?因为这段运河离徐州最近,而且有现成的码头。淮海军要去徐州也必然会选择这一段登陆。
一个前出侦查的巡防营兵丁跑到了张玉林和张勐面前说道:“报告张老爷、张统领,运河边上发现了六艘船,五艘是大沙船,还有一艘非常大的船,样子很奇怪,上面有个大烟囱,呼呼地往外冒着黑烟。”
“他们一共有多少兵?”张玉林问道。
“应该就千把人吧,毕竟一共就六艘船。我看到他们正在下船。”那兵丁报告道。
“兵法有云,出奇制胜,让大军压上去,我们把他们推到运河里喂王八。”张玉林对身边的张勐说道,他现在整个人就是一副儒将的做派,就差手上拿个鸡毛扇子了。
张勐本来想张嘴劝上几句,看着大伯正在兴头上没敢开口。你这不看清形势就全军压上,到时候出了事情,那就是全军溃败啊!这大伯看着年纪不小,打仗竟还没自己稳重。显然,他这是把宗族械斗那一套拿过来了。
第三十七章 飞蛾扑火
徐州民团的情况淮海军这边了然于掌。论起战场侦查,淮海军绝对是整个大清最专业的。一些淮海军的侦察兵穿着碎布做成吉利服,身上插满各种伪装物,趴在民团的周围,最主要的是每个小组都配备一副望远镜,这玩意国外很容易进口,但是国内的军队配备的却不多,清军除了个别将领有之外,谁会花大钱买给底下的士兵呢?这边,侦查兵早已经把民团这边的情况报告给了董书恒跟蔡树森。
淮安号指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