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三十三章 整军备武
银行的事情都交给胡光墉这个金融天才去做,他很放心,监督的事情自有各家董事派驻的代表去操心。
离开了银行,董书恒一行来到了卸甲镇军营,这个军营现在已经建好围墙营房,再也不是原来搭着帐篷的临时军营。陆军讲武堂也临时设在这里。
今天董书恒要来参加讲武堂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典礼,授衔仪式,以及新兵入列典礼。
讲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将会成为新编各团连级以上军官。他们都是从原来的1500人中选出的表现出色,有领兵指挥天赋的人。这次也确立淮海军连级以上军官的任命必须经过军校培训或者从军校毕业这一传统。
董书恒认为军校不仅仅是教授战斗指挥技能的地方。从创建讲武堂开始,董书恒就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个时代底层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都不是很健全。同样的他们也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都很容易被塑造起来。
这第一期的毕业生可不得了,他们之中最后出了7位元帅,15位大将。这些跟随董书恒最早的人,成为了董书恒最忠诚的战斗伙伴。
“全体都有,稍息,立正……”
刘青南作为这只军官队伍的临时指挥下令道,“报告,总统制,讲武堂第一期学员应到150人,实到150人,请您指示。”
“稍息!”董书恒向刘青南回了个军礼下令道。
“这段时间,大家学习都很刻苦,你们的华尔教官跟我说了,你们是他见过的最努力的军官学员。但是我要说,你们跟世界上最强的军队还有很大差距,不是你们不够努力,而是你们学习的时间太短了,因为战争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的府城扬州城还在发匪的手中,接下来我们要把扬州夺回来。”
“夺回扬州!夺回扬州!”众人齐声喊道,接着校场的新兵也跟着喊道,一万多人,喊声震天。
“虽然第一期的培训结束了,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学习不要结束,你们要像一根钉子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去探索新的战术战技。”
……
接下来是授职授衔仪式。董书恒身后不远有一个观礼台,魏源以及高邮各大家族的代表,行政总署及预备派驻各地的协响办人员,还有淮海公司的各个高层参加了观礼,魏玉珍以及杨兮妹也在人群之中。
……
“我宣布授予刘青南淮海军陆军总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军衔上校。”
“王从志担任淮海军陆军101团团长,军衔中校。”
“杨炳春担任淮海军陆军102团团长,军衔中校。”
“蔡树森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1团团长,军衔少校。”
“王啸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2团团长,军衔少校。”
“张大彪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3团团长,军衔少校。”
“顾克利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4团团长,军衔少校。”
“王振友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5团团长,军衔少校。”
“杜超群担任淮海军陆军守备206团团长,军衔少校。”
……
这样,淮海军陆军现在一共有机动野战部队6000人,地方守备部队6000人。
这六个团将分别驻扎徐州、海州、淮安、盐城、高邮、海门。这六个守备团将会立即随同协响办的行政人员开赴地方,他们会占据自己辖区的战略要地,协同协响办,收编遣散当地原有武装。最终将会把编制扩大到 2000人规模。
野战部队将随同董书恒开赴扬州战场。
其后是一个军官就职宣誓的环节。在刘青南的带领下,所有军官宣誓道:“我志愿加入淮海军,忠于人民,忠于民族,拥护总统制的领导……”
从这群军官的嘴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地铿锵有力,就连观礼台上的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接下来所有军官归队,集结手下的士兵,组成了一个个方阵。进行最后一个环节——队列会操。
董书恒在在主席台上检阅每一个经过的方阵,仿佛通过这种方式,同士兵之间签订一个个忠诚契约。
观礼台上心情最复杂的要数杨兮妹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纪律严明的军队,原来军队也可以这么整齐干净,一万人集结在一起所爆发出来的气势比十万人都要强。与这些士兵相比,他们太平军只有悍不畏死这一点还能拿的出手。她知道扬州的太平军是必输无疑,上次她之所以随着押运队伍出发就是因为太平军准备放弃扬州了。东王准备把兵力都放在北伐和西征上。希望曾叔叔他们能够在淮海军包围扬州之前撤出去吧。
魏玉珍眼中,主席台上的董书恒,高大挺拔,气宇轩扬,英姿焕发。让她不自觉地,春心萌动,如痴如醉,这时候董书恒就是她心中的王。
一众家族代表则在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押中了宝,跟着董书恒,家族一定会飞黄腾达。
淮海军中的典礼一直进行了一个下午。之所以这么繁琐,是因为董书恒想通过这个方式增强军人的荣誉感,同时也加强他本人同军队的联系。
常州府金坛县,黄大少狼狈不堪地被关押的在俘虏营中。他的团练队伍作为炮灰武装每次都被杨文定派在最前方,最可恶的是,清军撤退的时候竟然都没通知他们。
黄三少爷因此成为了太平军的俘虏。此时蹲在俘虏营中的他正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仔细梳理过往,好像自从那次碰到了董书恒,自己就开始倒霉了。先是编练团练遇人不淑,其后家中被抢,父亲被杀,哥哥窃取家主之位。他之前一直认为一切是自己的哥哥所为,准备等自己有了实力之后回去找哥哥抢回黄家。但是现在想想,这些事情有可能是董书恒所为,因为他有这个能力。加上心中对董书恒的嫉妒,更让他认准了这点。
“董书恒,我也要让你家破人亡!”黄三少爷双目赤红,咬牙切齿地在心中默念道。
不过他现在只是一名俘虏,又如何能够去报仇呢?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长毛军官找到了他。
“你是这只团练的头目?可愿投降我天国?”那头目问道,此人是杨秀清手下一名将军,名叫刘定青。
杨秀清听闻扬州押运队被劫,妹妹杨兮妹被清军掳走后,暴跳如雷。后来探子上报,是杨文定派水师突袭的。因此他硬是从天京紧张的兵力中挤出三千人,由刘定青率领,协同罗大纲进攻常州。
刘定青和罗大纲一南一北两路向常州推进,杨文定一边占据战略要地,节节抵抗,一边从苏州后方调兵。清军南路的守军多为团练,而进攻南路的刘定青部多为太平军老卒,因此南路金坛一线最先被突破。而此时清军的南大营还是龟缩不出。
“将军,在下黄浩,愿意归附天国。”黄浩本就贪生怕死,现在又想报仇,所以干脆利索地就投降了。他现在也不怕家族被牵连,那个家族已经是他哥哥的了,他甚至都没能回去参加父亲的葬礼。他那兄长还对外人说自己不孝,只有他自己知道,只要他回去一定会被哥哥软禁起来给父亲守孝三年。
“好,只要愿意信奉天父,都是我天国的兄弟姐妹。”按照太平军的一贯做法,刘青定还派人给这些团练传教、讲道理,这样才算真正把他们收编。太平军从广西一路走来,队伍越来越大,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吸收俘虏,传教【创建和谐家园】,这些人就都会成为太平军的狂战士。
高邮城,董书恒送回了杨兮妹和魏玉珍。自己来到了淮海集团在高邮的总部。在这里他碰到了多日不见的季明山。
办公室内。
“总统制,最近我们的人发现有几个京城人来到高邮,似乎在打探《西方简史》这本书的作者。”季明山汇报道。
“哦,让他们打探好了,可以派人把消息透露给他们,就说是本总统写的。”董书恒想了想,自己的书中没什么犯忌讳的。早点让这些探子完成任务回去也好,省得节外生枝。
“太平军那边有什么消息?”董书恒又问道。
“今年四月份开始,太平军开始西征,天京城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帅战船1000余艘朔江而上,开始西征,五月攻克安庆,由湖口进江西,现在正在围攻南昌。”
“5月份,天京城派遣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等帅军2万多人,自浦口出发入安徽境,经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进入河南。6月13日占归德府(今商丘),因无船渡古黄河,遂循南岸西进,途经宁陵、睢州(今睢县)、杞县、陈留(今开封县东南)、中牟、郑州、荥阳,至汜水(今荥阳西北)、巩县(今巩义)一带,目前应该在渡河吧。最新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嗯,你做的很好,现在我们有三个方向要注意,一个是天京、一个是朝廷还有一个是上海的洋人。”说着董书恒递给了季明山一个彩绘的图纸。
季明山低头看去,这是一辆车子,有两个大大的轮子,整个车子主体就一个座椅,上面还有一个顶棚。车子前方是两根长长的扶手,前面还有一个横梁。
“总统,这是一种马车吗?”季明山问道。
“不,我把他叫黄包车,这种车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跑起来,最多可以载两名乘客,你看它采用了轴承和橡胶轮胎,所以拉起来十分省力。我们台北的机械厂已经能够造出这种车子。现在我把这个赚钱的行当送给你们情报司。”
“多谢总统关照。我们情报司穷啊,要养着那么多闲汉……”这个季明山又开始哭穷。
“打住,我还没说完,你立即到上海和北京成立黄包车行,并且利用车行为掩护把我们的情报站建好。上海那边要注意和帮会的合作,北京那边尽量不要我们自己出面,找个王公大臣合作,赚不赚钱不重要,关键要把我们的人通过车行撒过去。”
“我明白了,总统。坐这种车的大多是达官贵人,这样我们收集情报就更加容易了。而且黄包车每天走街串巷,监视的范围必然很广。”季明山搞了这么长时间情报,很容易就get到点上。
”
第三十四章 十万民兵
送走了季明山,董书恒来到了会议室,淮海集团的一众高层以及已经划给淮海军的武装部部长马宗武,还有行政总署的曾公,陆军参谋长刘青南都已经坐在了会议桌前。
董书恒从包中拿出了两本报告,一本是《农场半军事化管理计划》,另一本是《论民兵的建设》。
他让人把计划发了下去。
“陈部长,你先介绍一下农场的情况。”
“是,总统,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的农场有八十二个。主要分布在海州、盐城、东台、海门这些沿海地区,这里以前都是盐场的荒地,当地没有什么地主势力。自从盐业公司建立后采用机械化晒盐以来,原来长芦苇和茅草的土地都被我么收回改造。最近几个月我们开挖了沟渠500多里,整理出土地200多万亩。每个农场现在安置的职工家庭一般在家2000户左右,所辖耕地在3万亩左右。”
“今年夏收,所有农场大概能够收获小麦 50万担、大豆20万担、土豆100万担、红薯50万担以及70万困牧草。”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生猪出栏量大概2万头,利用海边滩涂养鸭10万只,每日产海鸭蛋6万个左右,要是把东台、盐城的滩涂都利用起来,养鸭的规模还可以再翻10倍不止,这个规模以后还可以继续增加。渔业公司大概有近海渔船500多艘。每月能够捕获海鱼5000多吨。另外还开辟了近海海带田40万亩,年产海带预计将有20万吨。”
农业部可以说是淮海集团膨胀最快的部门,尤其是其下辖的农垦公司,八十几个农场,有职工大概四五十万人了。
海带这些东西,以前是很少有人吃的,不过董书恒知道海带是好东西,做蔬菜吃口感很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提取味精和碘。
加碘盐已经在盐业公司进行实验,等到这种盐的功效被那些内陆地区的人知道后,肯定会成为一种高端盐。
味精作为一众高端调味料将作为对西方的一种拳头出口产品。要知道西方人对于香料那是情有独衷,印度洋航线基本上就是依靠香料贸易发展起来的,为了香料,西方国家甚至发动了多场战争。董书恒相信运作的好的话,味精可以买到媲美黄金的价格。
董书恒自从穿越以来就很重视农场的建设,他不准备与所有的地主为敌。他想通过农场模式的成功样板引导地主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从而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发展工业创造条件。如果中国不想走朝代更迭循环的老路就必须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后世有数据说明,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中国有四亿人口,而太平天国以后中国只剩下一亿多人口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最终又这么通过毁灭的方式来解决了,这才造就了所谓的“同光之治”。
“农业部不仅仅要扩大农垦公司的农场数量,还要注重农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我之所以要成立这么多农场而不是把地租给佃农,就是为了通过规模化种植提高效率,提升农业产量。而且我们农场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大面积地种植经济作物,提高农场土地的使用率。”
董书恒继续补充道:“农场不仅仅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还可以开办一些加工厂,解决职工就业的问题,等我们的大牲畜还有农业机械普及了,以后肯定不需要那么多农场职工直接进行农业生产。我希望每一个农场都能够作为一个核心,不仅自己发展好,还能够带动周围的农村发展。”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今天的农场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及民兵管理问题。我们的农场以后都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农场的职工即是工人,又是军人。他们平时正常生产,一有时间就要参加军事化训练。按照农场的大小,分为团级农场和营级农场。以后每个农场场长负责生产和行政管理,团长或者营长负责军事训练和领兵作战,以及农场的日常治安和防御。团级农场至少要有民兵1000人,营级农场至少要有民兵300人。农场的军官和军备由武装部统一安排,军官要定期轮换,轮换之时要通过武装部的考核。场长由农垦公司安排,同时也要定期轮换,轮换之前全部要通过审计部的审计。”
“总统,那这样岂不是要有七八万民兵了!”刘明远震惊地问道。其他人已经震惊的不敢问了。
“诸位都是我淮海的老人了,刘叔是担心我我们步子夸得太大,实在是时不我待啊。太平军的北伐部队已经渡过黄河,西征军也包围南昌,上海的洋人吵着换约,不知道啥时候就又把军舰开进长江了。我们现在这点实力能够自保吗?现在台北、高邮的工业园区渐渐形成规模,可以预见将会带来海量的利润,到时候清廷、发匪都会把我们当成肥羊。那时如何自保呢?”董书恒语重心长地说道。
众人听了都是一阵沉默,大家现在都在淮海一条船上。这艘船自然是越大越好。
“总统,你说吧,大家跟着你干,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你就现在让我跟你打到北京城,我也敢!”年轻气盛的刘青南说道。
老刘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
董书恒摇着头笑了笑:“没有那么严重,我么发展自己的,干嘛要去造反?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太平军又忙于西征和北伐,正是我们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我才说时不我待啊!”
“曾公,各个协响办也要在地方上建立民兵,由守备部队负责训练,每个县一个大队500人,每个镇子一个小队100人,这些人平时还可以配合守备团维持地方上的治安。民兵的训练执要管饭,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都由协响办从地方财政出。不能让老百姓有抵触情绪。”
“马部长,你那边要做好配合工作。民兵在关系上隶属你们武装部,要做好人员的登记管理,武器装备目前只能先用地方武库的储备,那些东西我们正规部队不会用,放在那里也是浪费,先让民兵使用。等我们火枪产量上来在行换装。”
“保证完成任务。”马宗武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说道。
这样在江北下辖的22个县又可以组织将近2万多民兵。
如果这只队伍训练好了,淮海军又将增加十万后备力量。那时候淮海军将会拥有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
今天的会议,几乎目前江北的高层都参加了,也是第一次,董书恒把自己的野心完全暴露在大家面前。
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文人,曾宪风在董书恒身上看到了一种枭雄的气质。他回味着董书恒的计划,再联想当前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都成了,那么这江北就成了董书恒的基业,有了这份基业未必不可问鼎那最高的位子,自己也有可能会成为从龙之臣,自己现在做的不就是宰辅之事吗?想到这里他的面色更加红润,仿佛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
“刘叔,以后我们淮海公司的资金全部走长江银行,你后我们交易都使用银元。还有涉外的采购,我们也使用银元支付,不能让洋人从货币上再赚我们一层利润。”董书恒对刘明远说道。
“另外刘叔,你让青北在上海设法购买海船,雇佣船长水手,尽快组建淮海海运公司。我们辖区的海州、盐城、海门都可以修建港口,有了海船我们就可以自己开展海洋贸易,不用再让洋人赚钱差价了。”董书恒继续说道,接着他看向了一遍的采购部长韩云。
“韩部长,公司最近会注入一大笔资金(之前在扬州抢的),采购部要抓紧采购我们不能制造的机械设备。另外要优先采购一批造船设备,我准备在海州城里一家造船厂专门制造远洋船只。国内的造船【创建和谐家园】庄清水会带人负责这个船厂,另外,人力部那边再去浙江、福建那边招募一批造船工人。”
“对了,刘叔,之前安排的上海那边船厂的搬迁工作怎么样了。”董书恒向刘明远问道。
“是这样的,船厂我们没有完全搬迁,如果全部迁移过来,原先的船坞就浪费了,这样新船的工期可能就要延后。在高邮这里的新船厂已经挖好了船坞,完成了地面基建,等设备一到,我让上海那边的船厂分出一部分工人过来就可以开工了。现在新造的八艘轮船由于吨位不大,跟之前的一样都是四五百吨,现在已经完成了舾装,等完成了蒸汽机的调试,就可以下水试航了。对了我们聘用了之前的美国人的技术总监刘易斯担任船厂的厂长,他在内河轮船的制造方面非常有经验。另外之前人力部在上海聘用了两个中国人,一个叫徐寿,一个叫华蘅芳,这两人老朽亲自见过,都有大匠师之才,尤其是那个徐寿,不仅手艺好,学习能力也特别强,现在我已经安排他们跟着刘易斯厂长后面做助手,相信很快他们就能独当一面。”
董书恒听到这两个名字,被惊得眼睛都瞪直了,莫非又开了王霸之气。这徐寿可是大牛人啊,上了历史教科书的。
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制造者,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者,第一位在《自然》发表文章的中国人,第一艘军舰的制造者,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格致学院的创办者,第一场科学讲座的举办者……
历史上,徐寿一个人就创造了这么多第一,绝对是一个大牛人。当然现在有一个第一被自己抢了,因为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的学校已经有了——淮海书院。
“刘叔,这个徐寿和华蘅芳先让他们在船厂历练一下,您关注一些,后面我要亲自见一下他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