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位是有壬先生,他之前任湖南布政史,现已经回到苏州任苏南团练使,数学专家,尤擅长勾股几何研究。”

        “这位康平【创建和谐家园】,杏林圣手。”

        “这位王冲千王公曾经是督造院的大匠师……”

        ……

        ……

        “这整个一个晚清科学院加工程院啊!这些人放在后世一个个都是院士级别了。”董书恒万万没想到魏源的“复兴会”原来只是一个晚清科学家协会,他本以为会是一个政治组织呢!

        董书恒起身恭敬地位各位大佬起身行礼。

        “晚辈有罪,叨扰诸位前辈出山,不得安享清闲。”

        “实在是当前朝廷羸弱、外敌环伺、内乱不止,生民困于水深火热之中。望诸位前辈能够传播学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说着又深深鞠了一躬。

        “老魏,还是董贤侄会说话。小子,说说你地具体计划吧!”年纪最大的冯道立问道。老冯显然在众人之中极有威望。

        “诸位师叔伯,我准备陆续投资100万两来成立这家书院,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的书院肯定是当前大清乃至世界一流的书院,书院下面会划分各个学院,比如文学院、哲学院、数学院、医学院、外语学院、水利学院、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农业学院……”

        “诸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领衔某个学院,每个学院设院长一人、教授、副教授、助教若干,有些学院会有专门的实验室,以方便进行研究。书院将成立一个基金会,各个学院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向这个基金会申请科研资金……”

        ……

        ……

        董书恒一口气讲了半天,把他心中对于书院的想法一股脑地讲了出来。新书院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百家【创建和谐家园】,百花齐放。

        哪怕在做的诸位都是各个领域的泰斗,也是被董书恒天马行空的办学理念还有那数额庞大的投资惊到了。

        “书恒的计划,怕是借鉴了许多洋人大学的经验吧!”魏源插话道。

        众人这才了然,要说在做的诸位谁对西洋最了解,那么非魏源莫属。

        “正是,而且这次我还会从西洋聘请一些老师加入我们的书院,还请诸位老师见谅。”

        “无妨,老夫倒是想看看这洋人学问有哪些厉害之处,能够在这些年后来居上。”

        “诸位师叔伯,自从师傅《海国图志》出版后,我们就放出要成立书院的消息。没想到反响那么大,现在已经有很多学子来到了高邮。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前成立书院。高邮湖畔的新书院,已经建好了一些房舍,可以先用起来,反正第一届招录的学生不会太多。”

        说完董书恒拿出一份手绘的彩图,这是整个书院的平面图,整个书院怕是有一个县城大小,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一座主楼,还有一些辅助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式的砖木合一式楼房,也有西方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甚至还有【创建和谐家园】样式的建筑。书院里面还有各种绿化设施,假山奇石,小桥流水,整个书院看起来就像一个园林。另外书院还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区,教师别墅区。在高邮湖畔还有一个专门的码头,供游船停靠。

        众人不禁想象在这样一个书院中研究学问的情景,忍不住陶醉其中。

        ……

        就这样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淮海书院在风景秀丽的高邮湖畔成立。复兴会的一众大佬成为了学院的老师,包括魏源也会慢慢放下一些政务,把重心转移到书院之上。

        讨论完了书院之事后,董书恒拿出地图向西园先生请教了他的苏北灌溉总渠计划以及海堤改造工程。一下子把这位冯老先生的注意全部吸引过来,这两个计划正是老先生思索多年而又没法实践的计划。现在董书恒竟然愿意出钱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先生感动得潸然泪下。

        老先生立马大包大揽下这两个项目,他手中甚至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勘测数据。在老先生保证不耽误学院之事的情况下,董书恒把这两个工程前期工作交给了老先生。

        然后他又跟康平【创建和谐家园】商量在高邮成立一家大型医馆,作为医学院学生的实践基地。

        其他几位也都要回去召集自己的学生故旧,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几位师叔伯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就撑起一个学院,总要回去找帮手。他们这些人大多也都混的不尽如人意,毕竟在八股的圈子内,他们是异类。这次能有这样一个好的落脚处,还能一展心中所学,众人皆是非常开心,干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

        书院招生的一些准备工作,会由魏源去做,魏源政务上的一些事情则交给了曾公。拿到了琦善的“尚方宝剑”董书恒现在正准备整合整个苏北的政务。他成立了一个行政总署,曾公在政务处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总署会由他负责。

        地方上则是由协响办架空那些知州、县令。等部队整编好之后,协响办就会随着守备部队下到各个州县,协响办通过军队控制府库,从而控制整个州县的衙差吏员,再通过提升他们的待遇,彻底把知县、知州架空。之前的“鸠占鹊巢”计划已经让大部分的州县官员投靠了过来。这次再加上琦善的命令,整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是很难。

        很早的时候,董书恒就命令人力部招聘了大量的师爷、小吏。这些人施政经验丰富,收入却没有保障。在董书恒开出的高薪大棒下,人力部招聘了几百个这样的人,他们被组织起来学习西学,董书恒自己也亲自上阵给这些人做培训。现在这些人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第三十二章 工业和银元

        “我有两件宝,

        军队和元宝,

        军队能打仗,

        元宝能吃饱,

        一手掌军队,

        一手握元宝,

        不管英国佬,

        还是法国佬,

        通通都打跑!

        ……”

        董书恒嘴里哼着不着调的小曲,漫步在知州府的后花园中。

        魏大小姐今天不去书局,所以董书恒赶紧过来,准备安排一次美妙的邂逅。

        “书恒,你上次同水师出去,是不是抓了个女人?”魏大小姐一上来就醋意十足地说道。

        董书恒顿时大感尴尬,邂逅变成了讯问……

        “小师妹呀,那个女长毛呢,背景有些不简单,杀了会有麻烦,还有她为了那些被虏的女孩,能跟我拼命,说明她本质不坏。咱没必要赶尽杀绝吧?”

        “谁说要杀她啦,人家有那么残暴吗?”魏玉珍小手狠狠地在董书恒胳膊上扭了一下。

        董书恒条件反射地向后一躲,显然不是第一次被这么突袭了。果真,女人只会在刚认识的时候对你温柔,实际上,每个女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只母老虎。

        “那师妹的意思是?说好了,这女人现在还不能放,至少扬州收复之前不能。”

        “我只是觉得就这么关着人家,太可怜了,之前我路过大牢,远远地看到了她。所以我想你能不能帮她换个地方。”魏玉珍低头说道。

        “这样吧,书云和书梅不是开了一个工厂嘛,在那里找个院子,平时还能给她安排点事情做打发时间。”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去。”

        “啊,不用这么急吧?”

        “哼,你一会儿说不定又去忙什么事情,我去哪里找你。”

        来到牢房,杨兮妹显然憔悴了许多,她正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看到董书恒过来,杨兮妹一如既往地投来了杀人的目光,董书恒对此见怪不怪。

        不过看到了董书恒边上的魏玉珍,她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那是一种思想独立女性的特有的自信、英气。

        “哦,介绍一下,这位是淮海书局的编辑,魏玉珍,她对你的遭遇深感同情,要我给予你应有的待遇。”董书恒煞有介事地介绍道。

        “这位姐姐,你好!”说着就面带微笑地走上前去扶起杨兮妹。

        董书恒心中那真是捏了一把汗,这万一对方要是一个挟持,自己又如何办呢,即使自己带了十几个警卫。女人尤其是感性的女人,办事就是不靠谱啊。

        杨兮妹倒是吃这一套,面对魏玉珍的时候一点都不防备。

        “杨兮妹,既然玉珍为你做保,我就不绑着你了,你要清楚在这里你也跑不出去的,还有到了时间我自然会放了你。”

        “另外,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兄长是真的关心你,这段时间,他派遣军队把杨文定打得满地找牙,杨文定连金坛都丢了。”

        杨兮妹头一扭给了董书恒一个白眼。

        “走吧,带你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姐妹。”董书恒摇摇头说道。

        杨兮妹同魏玉珍同坐一辆马车,董书恒则带着一众警卫骑马。

        董书恒心中很纳闷,为何魏玉珍比自己这个主角更有王霸之气,一上来就收复女长毛。他甚至能从马车外听到两人在说悄悄话,也不知道她们聊着些什么。

        一行人向高邮城东北而去,这里就是规划中的高邮工业园区。一座座工厂正拔地而起,受制于现在的建筑水平,这些工厂大多是联排的平房,但是为了防火,全部都是用砖石水泥建成。

        到处都是忙碌的工地,工地上的工人有的是外地跑来的流民,有的是农闲的农民。最近由于投资建设的拉动,整个高邮都比以前繁华多了,光从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酒家、客栈就能看得出来。原有的城墙已经容纳不下,董书恒干脆直接在城外进行规划,新的住宅区、商业区正在形成。考虑到以后这里会有大量的产业工人,董书恒要求每个工厂在建设的时候都要建造配套的宿舍房,作为福利分给工人。

        虽然美国的设备还没到,但是董书恒在海州建了几座土法水泥厂,产量也不低,那里是多山丘陵地貌,水泥的原材料丰富。这些水泥优先供应给台北和高邮的工业园区,极大地加快建设速度。现在高邮城外规划的新城已经用水泥做了下水管道和路面硬化了。至于新的城墙,董书恒不准备再修,靠城墙防御的时代已经要结束了。

        看到逐渐繁华起来的高邮,董书恒心想:“果真,无论什么时代,投资拉动经济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众人来到了一个由围墙围起来的厂区,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云梅刺绣厂”。一众人下车下马,杨兮妹对这个对方很是好奇,左右打量了起来。厂子的门口有士兵站岗,这是董书恒特别安排的,因为都是女工,保护措施要做好。通报了两位厂长,董书恒一行人才进入厂区。这个厂区内很大,有专门工作的场地,还有供女工休息进餐的生活区。

        “哥哥,你怎么来了,我来带你看看我们的工厂。”二妹妹董书梅先跳了过来说道。

        “嗯,我看到了,你俩打理的很好,我家妹子真厉害!”

        一行人继续往里走去,董书云过来介绍道:“哥哥,我们一共招了两千多女工,你救回来的姐妹基本上都愿意留在我们厂子做工。按照你说的要走高端路线,我们还请了洋人帮我们画图样。现在主要做的是手帕和披风,这两种产品在洋人那里很受欢迎,尤其是披风,在欧洲的伦敦和巴黎都很流行。一开始我们们就接到了许多洋行的订单。我算了一下,一件披风我们这里可以赚三两银子的利润。我们的女工计件拿工资,熟练的女工一个月可以拿到二两银子呢。”

        杨兮妹听到了这样的介绍,不禁瞪大了眼睛,他也是穷苦出身,知道这个收入,在广西绝对可以养活一大家子的人了。跟在后面的警卫心里在想以后要不要娶个刺绣厂的女工,这娶回去就是个财神爷啊。

        一众人走进了车间,车间里面很安静,只能微微听见手臂上下挥动的声音。一些年纪大些的女工在绣架前来回穿梭,时不时地检查一下质量,或者对一些新手进行指导。

        在生活区杨兮妹选了一件宿舍,她坚持要求要和那些绣娘一样住集体宿舍,董书恒也没拒绝,经过几次接触,董书恒对这个女子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过最后还是留了几名警卫专门负责监视。

        经过了这件事,董书恒准备后面的行程也把这个女人带上,他想通过这个女人与太平军建立一个联系的纽带,那么就有必要加深双边的了解。

        一行人回到了高邮城内,来到了一个坚固的建筑面前,这里以前是高邮州的府库,现在装修一新,门口摆着两个大石狮子,门旁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长江银行”四个大字。

        这就是长江银行的临时总部了,新的总部更加的高大恢宏,那才是董书恒印象中的银行的样子,只是现在还没有建好。

        一行人来到后院厢房,这里已经被打通改造成一个工厂。一个大烟囱耸立在厂房的一侧。靠近烟囱,一排两人多高的小高炉竖立在那里。许多工人正用铸铁做的锅子小心地接住高炉流出的银水,然后倒入模具中铸成银条。

        另一边是二十台小型水压机,正在哼哧哼哧地运转,只见工人把银条送到水压机下,每一次都能取五枚银币,旁边已经有整箱整箱用红纸包好的银币。

        这时曾公和胡光墉一起走了过来,他俩早已再此等候了。

        董书恒拿起几块银元在手中摸了摸,又给旁边的人,每人递了块。

        “书恒,我们这么私铸银元,万一朝廷那边怪罪下来怎么办?”一旁的魏玉珍担忧地说道。

        董书恒笑着说道:“你仔细看看这个银元。”

        众人都低头看去,只见这个银元背面是一个雄鹰的标志。

        “这个是墨西哥鹰洋,在我大清流通的非常普遍,据说许多大户都喜欢收藏这种银元。好多在中国流通的这种鹰洋都是洋人私铸的,我又如何不能呢?而且朝廷最近开始出大钱了,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在市场上大量放出银元,会不会大受欢迎呢?”

        “卑职这次是心服口服,大人这赚钱的本领小的拍马也赶不上!”一旁的胡光墉兴奋地说道。他是这方面专家,早就看出了期中的门道。

        “可是书恒,这银元也是银子做的,怎么能赚钱呢?”魏玉珍疑惑地问道,远处的杨兮妹也把耳朵伸过来,她显然也很想知道。

        “这个银元重量只有8钱8,另外铸造的时候还会加上一成的铜。但是流通的时候,它算一两银子。”说着他把银元吹了一下,然后放在耳边。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众人也都学着他的样子,果真能听到声音。

        “只有在这种配比之下,银元才会发出声音,也就是说我们的银元是可以很容易辨别出真假的。再加上我们的银元使用水压机压制而成,外表比铸造的更加光滑。让你们选的话会选谁呢?”董书恒笑着说道。

        “而且这种银元,朝廷也认的哦!”他又补充道。

        “胡经理,接下来的事情就看你的喽。”他对着旁边的胡光墉道。

        “大人请放心,小的一定将银行尽快铺开。”胡光墉说道,他感觉这就是他梦想的工作。这要是铺开了,经手嗯银子估计要以亿记。

        “大人,苏北的所有税收以后也都可以改收银元,这样就没了火耗的损失。”一旁的曾公说道,他现在是苏北的政府首脑,所以要从这个方面考虑。而且他深知满清的火耗弊端。

        一边的杨兮妹皱着眉头,她正在努力地算这一块银元兑换出去可以赚多少钱,可是越算脑子越蒙。

      第三十三章 整军备武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4: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