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诸位爱卿,这是今日下午琦善送来的报捷折子,诸位传阅一下。”咸丰帝说道。
众人传看后一起行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平灭发匪,指日可待!”
“急着召集爱卿前来,主要是为了商量封赏事宜,朕觉得这次封赏要快,要重,以鼓舞士气,争取早日收复扬州。”
“皇上圣明,依老臣之见,琦善可以钦差大臣领两江总督。琦善大人之前虽有小败,但此次大胜说明其宝刀未老。高邮知州魏源,也是老成持重,在扬州府下为官多年,可破格提拔为扬州知府,其组织团练有功,可为其加江北团练使,总领江北团练事宜。董书恒此子以布衣白身,散自家之财,忠君报国。可授其扬州守备一职,令其自募团勇,受江北大营辖制。其余诸人,可令琦善自行拟一个封赏折子。”军机领班祁寯藻说道。祁寯藻老成持重,自咸丰元年就开始担任军机大臣,深受咸丰帝信任。
“爱卿,言之有理。只是这董书恒的任命,朕觉得可以再大胆一些。可以仿江忠源之例嘛!”咸丰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祁寯藻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祁寯藻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如何不理解咸丰的意思呢!西边的曾国藩和江忠源已经做大,这个时候该在东边再扶持一只【创建和谐家园】武装与之制衡才对。
“朕以为可以授一个江北提督。就让他和魏源搭班嘛,一老一少,一文一武,相辅相成。另外把淮扬盐巡道也给魏源,打仗要花钱的,人家可是已经变卖家产了。”咸丰帝笑着说道。
“陛下,请恕臣弟无礼,这董书恒毕竟只是一白身,突然授予高位,恐军中将帅不服啊!”一旁一直未说话的奕?突然插话道。
咸丰帝的眼中闪过了一抹不快,自己的这个六弟从小就比自己聪明,自己登基后这几年,倒是低调很多,但是总是给人一种鬼里鬼气的感觉,最近听说他跟曾国藩走的很近。
“哼,朕不是没给过他们机会,打仗不行还惦记着位子,大清的官是那么好当的吗?六弟,你多虑了(言下之意,你管多了)。”咸丰帝冷哼道。
咸丰帝生气了,其他人也不敢再说什么,封赏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江北大营,琦善坐在太师椅上把玩着自己手中的玉扳指。琦善此人最是贪生怕死,他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爽利。奉命建立江北大营后,先是在河南逗留了两个多月。现在大营建成,他手下有2万5千人,可战之兵也有1万多,但是只敢堵着扬州的北门,不敢出战。
但是此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数十年,深谙为官之道,他现在就是以稳为准。
“苏成阿,你觉得这个董书恒如何?”琦善问自己的亲随道。
“大人为何问那董书恒,而不是问魏源呢?”苏成阿不解地问道。
“你还是看不明白啊,此战跟那魏源没啥关系,他只是别人推在前面的挡箭牌。”琦善调笑道。
“那大人您的奏折?”
“呵呵,这就是为官的智慧了,看透不说透。董书恒他会做人,咱也不能不识趣啊!这次老夫收了他的功劳和银子,自然把他的事办好。为官信誉很重要的,这样以后才好继续合作嘛!”
“现在有了能打仗的董书恒,位子名分都给他,打胜了,功劳有老夫一份,打败了他自己担待着。老夫只要守着这大营就好,也不用再怕胜保那个愣头青弹劾老夫了。他胜保想出击随他的便就好了。你去安排个戏班子,老夫要听戏。”
常州,江苏巡抚杨文定现在把他的驻地搬到了常州,面上说的是防发匪东去。他现在手上只有1000抚标营还有一些地方团练。同样都是团练,为何自己手下这些人就那么没用呢?
黄大少爷现在也是能在巡抚大人面前露脸的人。一方面他孝敬的足,另一方面他手下现在有一千多人团练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巡抚大人,这个董书恒原本也是应该到巡抚大人手下效力的,但是他却去投奔了江北大营,明显就是不把您放在眼中,您看要不要给他个教训?”黄浩谄媚地说道。
“教什么教,训什么训。都是为朝廷效力,何分彼此?”杨大人训斥道。总不能说我掰手腕掰不过琦善吧。这个事他只能吃个哑巴亏,董书恒现在也是上达天听的人,不是他能动的了的。
扬州府衙,曾立昌问下面的人:“那个赖善成就是之前投效的那个水匪吗?听说被一个董书恒的团练灭了?”
那下属把事情简单地讲了一下。
“这么没用啊,这种人要死了也是白死。”曾立昌说道,“东西和人都准备好了吧,抓紧时间运往天京吧。”
这段时间,董书恒主要的精力放在部队的整训上,他深知枪杆子才是自己的根本。现在,他的手下主要是没文化的盐丁流民,虽然他们被征募开始就每天学习文化,但毕竟时间不长。因此这次被提拔的连级以上军官,被董书恒组织起来开了一个军官速成班。
为此,董书恒从台北调了两个普鲁士军官,这次还有一个美国人,名字叫华尔,这是董书恒之前就叫人去找的。华尔现在在中国混得并不好,所以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淮海集团的招募。华尔毕竟在美国上过正规的军校,虽然没有毕业,但是比仅仅从部队里打拼出来的教官要专业一些。
“亲爱的华尔,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董书恒用流利的美式英语打招呼道。
“哦,尊敬的老板,你的英语真是太流利了。这让我感到意外。我在上海都没遇到过多少能讲这么流利英语的清国人。”华尔微笑地说道,和现在大多数的探险家一般,他的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年纪沧桑的得多,眼神却给人一种憨厚诚恳的感觉。
“只是,老板你想让我来当军校的教官,我很不理解,请见谅,我的意思是我做不好,实话告诉您,我是被美国文理军事学院开除的,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怎么能够做一个老师呢?”华尔继续说道。
“呵呵,华尔你不必担心,等看到了你的学生,你就不会担心了。要知两个月前他们都还是文盲。而且我只是让你去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战术指挥知识。这些都是暂时的,很快你会成为一支军队的指挥官。相信我,也许不用一年,我就要交给你一只军队。”
“真的吗?我尊敬的将军。”华尔不禁有些吃惊。
他同董书恒一起来到了军营,无论战争是否结束,战士的训练都不会停止。华尔保证自己在清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支军队。先不说他们的穿着体面、精神,他们的武器装备一点不逊色于美国的陆军。他甚至看到了现在在各大强国都只有少量装备的后装步枪。
“哦,将军,你的军队是我在清国见过最强的,真的,我向上帝发誓!”
第二十四章 返乡记
魏源也被拉过来专门讲中国古代军事发展史和兵法,要说老魏的学问真的是很杂。就这样,魏源、董书恒、华尔、两个普鲁士教官,五人组成了一个军官速成班的教师队伍。
除了正常的学习、训练。士兵们被分为五个批次轮流回家探亲。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为此董书恒给他们每人发了一身常服,这样式当然是出自董大设计师之手。说不定这种军绿色的衣服还会提前风靡全国呢!还别说军绿色的常服穿在身上,非常的贴身,让人显得特别精神。
除了衣服,这次参战的士兵每人除了饷银外还发了十两银子的补贴,立功的士兵还有额外的奖励。董书恒这次捞得不少,自己吃肉总要给弟兄们喝汤。最根本原因的是董书恒现在要塑造一个受人尊敬,并且坚决拥护自己的军人阶层。这不仅仅是通过语言的反复灌输能达到的,还要给这个阶层一定的优越感。
特殊的服装,可观的收入,这些都仅仅是开始。今后条件允许了,董书恒会增加军属待遇,比如家属可以安排进淮海集团工厂、农场做职工,子女就学拥有优先的条件等等。这些饼董书恒已经都先画给了士兵们,这次轮流放假也是为了通过他们的嘴宣传出去,正所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相信通过这波操作,一定会带动新一轮的参军热。
安排完士兵的事情,董书恒终于等来了朝廷的任命。他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接了圣旨,当然免不了要给传旨的公公包个大红包,毕竟电视里都是这么拍的嘛。
这次朝廷的封赏超出了他的期望值。江北提督,这可是一品武职,也就是说,以后江苏长江以北的兵马都是自己管了,当然江北大营除外。再加上老魏的扬州知府,最关键的是江北团练使。也就是说清廷基本上把江苏的江北部分承包给他师徒俩了。可以说,以后董书恒就可以在江北横着走。
另外魏源的盐巡道一职,也让董书恒可以放心大胆地改革苏北盐政。这块将是自己的最大财源。
升官自然要请客,还是在兰竹楼,之前的一帮士绅和老魏都在场。大家毕竟是一个整体,在一起的什么话都好放开了说。
“诸位,晚辈能有今天全靠诸位的提携。别的就不多说了,只要我董书恒一天在,就会保大家的事业蒸蒸日上。”董书恒说道,客气的话还是要讲一讲的,在做各位都是前辈。
“曾公,此次劳苦功高,此事能办下来,全靠曾公奔波。小子不才,想聘曾公屈尊担任我提督府参事,请曾公万万莫要推辞。”说着向曾宪风行了一礼。
“提督大人,折煞老朽了,这正是老朽分内之事,老朽手不能拿枪,腰不能骑马,只能做这些刀笔之事。”曾公笑道,显然对董书恒重视自己很受用。
“提督大人,老朽不辱使命,已经完成筹股之事,我们12家一共筹得白银500万两,加上您的50万两,一共550万两。这里是股东名册。”
哪怕在做的各位都是扬州顶级的大家族。突然间就筹好这么大一笔巨款,也是不禁让董书恒倒吸了一口冷气。随着这笔钱到位,董书恒的工业化计划就可以开展了。
“知府大人,您现在兼着盐运史,朝廷必然是想用苏北盐运上的银子补贴军用。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成立一个盐业公司,改进现有的晒盐技术,拓展盐的深加工,比如给盐加碘,内陆地区许多人有大脖子病,就是因为食物中缺碘,如果我们的盐能防治大脖子病,说不定还能打开北方和西北的市场。”
“另外我们可以引进一些工业设备,比如大量使用蒸汽抽水机,使用机器碎盐机。这么做一方面为了提升我们淮盐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解放现在大部分盐丁,这些人现在可是我们的兵源。事实证明盐丁兵比农民兵好用多了。”
魏源点头表示赞许。他也没问董书恒怎么知道这么多。董书恒家中可是世代盐商,他又跟洋人学过,知道一些盐业方面的知识不足为怪。
最后,众人达成共识:成立一家长江实业公司,公司的股本200万两,投资各种实业工厂。成立一家长江银行,股本300万两,这将是一家新式银行。业务范围将辐射长江流域、运河沿线。投资50万两成立一家教育基金会,用于发展基础教育。
盐运史衙门将会把整个苏北的盐场承包给淮海集团。淮海集团将成立淮盐公司运营整个苏北的盐业生产和销售。
丁力是第一批休探亲假的士兵。哦,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排长了。这次战斗中他表现优异,打中了敌人的大当家,记了一次二等功,得到了一枚银制勋章,这可是纯银打制,上面有精美的花纹,两只带着刺刀步枪交叉在一起。
勋章被他挂在胸前,反射着银光。离开家两个多月,丁力整个人的气质都有很大的变化。充足的营养,让他的身材变得更加壮实。最大的变化还是他整个人的气质,他现在变得更加自信。走路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地抬头挺胸。这种自信来自于董书恒,要知道董书恒现在是江北提督,江北最大的将军,自己也是将军手下的一名军官了。
他的背包里还有三十两银子,除了饷银外,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立功的奖励。这么多钱他们一家人以前别说看都没看过,就是想也不敢想啊!
一路行来,丁力看到了大量的河工工地,这些都是淮海农垦公司的,大量被被招募的流民在工地上劳作,他们清理荒地,开挖沟渠,不久之后这些荒地就会变成良田。现在淮海农垦公司取得了苏北荒地的开发权,也就是只要农垦开发的新田就归农垦公司所有。苏北不像苏南人口密集,这里越往东人口就越稀疏。到了兴化东台,就只剩下灶户盐丁了。
据说,新的盐运史魏大人采纳提督董书恒建议,下令取消了灶户户籍,全部改为民户,因为淮海军中多灶户出身,再以灶户管理他们,于军心不利。此举让灶户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董书恒无疑是苏北灶户的解放者。从此他们也可以拥有田地,孩子也可以读书了,不用世世代代去煮盐。
而且现在新成立了盐业公司,承担海盐的生产任务。许多老盐丁都被公司招聘,成为了职工,待遇比以前好多了,至少能让家人吃饱饭了。
丁力的家在台北地区的丁灶村,来到村口。村子里的人都在村外开荒。以前这些荒地只能长茅草芦苇,不允许种田,这些草和芦苇秋天会被灶户收割,用来作为煮盐的燃料。
现在魏大人下令,每家可以开垦五十亩荒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开始收两成的税。最让丁力高兴的是所有淮海军的家属都是免税的。
进了村子,所有看到他的村民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大力,这身官服真是帅气啊!”
“大力,听说你做了军官啦?”
“大力,听讲你一箭射杀了长毛的将军?”
……
……
面对村民的时候,丁力都会面带微笑地一一回应。总统说过:“老百姓都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可不敬之。”
来到家门口,家人已经出来迎接他了。因为早已有调皮的孩童跑到丁家报信了。
丁母看着两个月未见的儿子,有些激动:“我们家大力更加壮实了,人也出息了。感谢丁家地列祖列宗,感谢董大将军!”
丁力地媳妇顾小花躲在家人身后,低着头,略显羞涩。这时丁力地弟弟妹妹都围了过来盯着丁力地衣服还有勋章看。
丁力赶紧向父母行了大礼,军营里教他们识字的夫子也会教他们一些人伦礼仪,他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也知道忠孝不能两全。丁家父母看着两月未见的儿子,突然有点不认识的感觉。
“你还不去见见你媳妇!小花已经怀上了,走,进屋去吧!”丁母说道。
丁力拿出了几块从高邮带回来的糕点分给了围观的孩童,然后就陪着一家人向屋内走去。
回到家中,丁力拿出自己带回来的三十两银子。全家人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弟弟妹妹准备用手来摩挲几下,被丁母一巴掌打开。
“大力,咋还有这么多银子呢?”丁母小声地问道。
“哦,这是我的饷银和立功的赏银。娘,这些钱您收好了,我这次能在家休息五天,找人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下。这些银子,您该用的事后尽管用。后面的饷银我还会送回来。”丁力说道。
“小花有了身孕,多买点好的吃食,俺们总统说了以后军人的孩子可以免费到学堂读书,俺们的孩子以后必须要读书。”
小花被说得又是一阵脸红。
“等小花孩子生好了,娘亲负责带孩子,小花可以到厂里做工,军属有优先录用的权利。”
“咋当个兵,还有这么多好处啊?”丁母对此十分不解,以前谁家的儿子被拉去当兵就跟丢个人似的。
丁力也不多解释,他这次回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淮海军的政策宣传出去。
第二十五章 商业帝国
虽然朝廷的任命下来了,但是由于扬州还在太平军手中。魏源的知府衙门以及董书恒的提督衙门都还只能放在高邮城中。高邮城中的衙门着实不多,董书恒索性和魏源合署办公,住进了原来的知州府。
府衙的后花园,魏玉珍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门书。这时一只手突然从后面搭在了她的肩膀上,顿时让她大惊失色。回头一看原来是董书恒这个登徒子。这家伙自从搬进了府衙,就把这里当做自家一般到处神出鬼没,没事儿就给自己来一次恶作剧。
“你很闲吗?”魏玉珍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问道。
“咦……玉珍,你在看什么书?哎……你不要遮嘛。”董书恒伸头去看,但是魏玉珍反应比他还快,一反手就把书藏到了身后。
“喂,你不会是在看《金瓶梅》吧?”董书恒故意问道。
“你瞎说,只有你这种登徒子才会看那种书呢,我在看一本我们书局新翻译过来的书,是一个法国人写的,叫《茶花女》。”说着把书拿出了。
“我们的书局现在很闲吗,还有时间出版外国小说?”董书恒疑惑地问道,他可是对书局给予了厚望。
“你别多想,书局这段时间除了刊印《海国图志》,已经出版了十几本外国自然科学书籍,我们甚至翻译了英法的一些学校的教材。但是这些书的盈利很低,只在一些士人之间传播。为了快速传播,我们故意把这些书的定价定得很低。”魏玉珍解释道。
“后来我们有一个从上海招聘的编辑提出,可以出版一些外国人的小说增加书局的收入,国内写小说的人很少,已有的小说市面上也都有。所以就试着出版了几本外国小说。没想到反响很好,而且销售的对象也很广。像这本书就深受富家千金的喜爱。”魏玉珍继续说道。
“哦,我知道了,原来这本书是女频。但是一定要记住优先翻译出版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这些才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说着董书恒也拿出一本书。上面赫然写着《近代西方简史》,署名是独孤赏月。
这本书是董书恒根据自己的记忆以及最近收集的一些资料整理的一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一些人明白西方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列强的本质。
“这本书是你写的吗?”魏玉珍问道。
“算是吧,你拿给编辑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就近期安排出版。”董书恒说道:“我这会儿要出去一趟,你要一起吗?”
“我可以吗,会不会影响你的正事?”魏玉珍羞涩地问道。由于兵荒马乱,她最近都没怎么出去。
“没问题的,只是淮海集团的一个例会,没有外人的。”董书恒说道。
两人一起来到了兰竹楼顶层,这里已经给董书恒包了下来。淮海公司的高层在老刘的带领下一齐起身迎接董书恒,当看到董书恒的身边还有一个妙龄少女,众人也是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