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帮铁公鸡这么快就坐不住了。”魏源戏谑道,“你先回避一下,我去见见他们。”说着往中堂而去,董书恒则去往后花园。

        不一会儿,十名锦衣华服的士绅代表被领了过来。为首的是盐商何家的家主何章成。见魏源过来,众人齐齐起身相拜:“参加知州大人。”

        “众位都是我高邮德高望重之人,不知一起来找本官有何事相商啊?”魏源问道。

        “知州大人,我等听说发匪要攻打高邮,不知此事是否当真。”何章成问道。

        “确实如此。”魏源说着还把那张口供拿了出来给众人一一传看。这张口供其实有一方面就是专门为了给他们看的。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五千贼匪啊!知州大人啊,您是高邮父母官,一定要为我等做主啊。”众人看了之后,脸都白了。他们人能跑,但是产业都在高邮城中跑不掉的。而且大家都听说了发匪在扬州城所作所为,干的就他们这帮有钱人啊。

        “众位放心,我已经快马送信给琦善大人还有巡抚杨大人,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来救我高邮。贼匪来了,本官誓与高邮城共存亡!”魏源安定地说道。

        看着魏源老神自在的样子,众人愈加觉得不靠谱。指望清军怕是黄花菜都凉了。谁要你跟城共存亡啊?你个中二老头,官服都打补丁,家里也没啥财产啊!

        “知州大人啊!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这时候还是要组织团练上城协防啊。”何章成道,“大人,我等小民愿意出资募请团丁。”这是他们事先说好的,所谓破财消灾,反正这笔钱是各家商量好的分摊。这时候也没时间再跟知州虚以逶迤了。

        “可是,短时间内让我去哪里募得团丁呢?再说了团丁没有训练,缺乏兵器也无甚战力啊!”

        “这可如何是好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声交头接耳。

        这时一个老丈说道:“谁说无兵可用?”众人一起望来,只见是卸甲镇的镇长胡乃康躲在人群里说道。

        “我们卸甲镇东面现在正有一只团练大军驻扎,经老朽多日观察此军操练勤勉,每日都要跑步五公里,操练半日以上;器械精良,所有人全部装备火枪;纪律严明,在我卸甲镇外驻扎多日,对我镇民秋毫无犯,还帮着镇上铺路修桥。”

        众人一听皆是一脸不信地看着老胡。这大清的兵都是啥样子的,没点逼数吗?

        老胡,你这又是在胡侃吧!

        “咳……”一声轻咳,魏源打断道:“你说的这只团练是从东台开拔过来的,准备去巡抚杨大人账下缴匪的,只是过路而已,如何可用呢?”

        众人又是一阵失望。

        “不过,你说的此乃精兵,确实不错。哎……关键是人家不会听从本官调动啊!”

        众人的心情简直跟坐过山车一般。这年头要是能找到一支能保护自己而且还能守规矩的军队着实不容易。

        “不行,留,一定要把这支军队留下,这可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众人相视一眼,在心中想道。

        “这样,老夫就舍下面子与诸君一同前往说服对方领军之人,看对方能不能在高邮停留几日。”魏源说道。

        众人立时有了主心骨,相约下午一起去卸甲镇兵营。

      第十六章 花园之中畅未来

        高邮府衙的后花园占地不大,也就一亩见方,魏源的妻子已经去世,魏家三子一女,只有魏玉珍跟着老魏身边,其余三子皆在外为幕,这是老魏家的传家行当了,读书、做师爷、考科举。

        四月时节,花园中春意盎然,梅花已谢,桃花盛开。园中一汪小池,睡莲吐出粉红的花骨朵,各种飞虫在荷叶上飞来飞去,引来柳树上飞鸟的觊觎。池边围着一圈迎春花,开满了金灿灿的小花。花园的一角甚至还有一块菜圃。里面种着几种种时令蔬菜,打理得跟花圃一样整齐。

        董书恒独自一人走在这花园中,内心无比地安静。他走进池边的一个小竹亭坐了下来。从衣兜里拿出了一个陶制的小玩意,它有一个嘴和一个圆鼓鼓的肚子,上面有六个孔,下面有两个孔——这是董书恒在东台时找陶匠帮他做的一个陶笛。

        他把陶笛放在嘴边试了一下音,吹起一首《故乡的原风景》,六孔陶笛那悠扬的声音响起。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乐声中充满了无尽的乡愁,这个乡愁穿越了时空。自己怎么也是见义勇为,再加上自己的警察身份,也许地方政府和单位会给自己定一个烈士称号。希望前世的父母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下能够走出送走自己的阴影。

        来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他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再也不能像前世一样做个快乐的宅男,通过自己制服的更换来辨别季节的变化。

        ……

        “劈啪”一声,身后的小径上有一根树枝被人踩断。董书恒应声看去,只见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一缕绿丝绦之后,碧绿的柳条映着她鹅黄的长裙,散射出迷人的光彩,正是魏玉珍。

        她刚刚听着音乐,看到了董书恒坐在亭中。不知为何,看着正在吹奏奇怪笛子的董书恒,她呆在了原地。此时,她感到这个男人身上充满了故事,令自己那么的着迷。

        两个人四目相对,竟然都一时无语。仿佛在抓紧时间打量彼此,将对方脸上的每一个细节刻录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时两人的眼睛中不断地闪烁着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种种不同的情绪。

        “你……”两个人突然间同时开口,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但是又产生了新的尴尬场面。

        “你好,师妹!”还是董书恒率先打破了尴尬。出于某种情节他已经熟悉了“师妹”这一称呼。

        “师妹的女装可是比男装更加迷人呢!”董书恒真心说道。

        魏玉珍俏脸一红,没想到董书恒的话说的那么直接。瞪了他一眼道:“哼……你是不是早就看出来了,当初在寺庙之中为什么假装没认出我是女儿身?”

        “哎呀……师妹不要激动,假如那天我点出你是女儿身,你肯定是羞红着脸跑掉,咱们又如何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呢?”董书恒解释道。

        “你会跟我爹提亲吗?”魏玉珍突然间低头细语道,声若蚊呐。

        这突然间的转变让董书恒一时呆愣当场,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魏玉珍抬起头看着董书恒的脸。这时董书恒才郑重地对她道:“我会的,很快就会,当我觉得我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你时,就会向你爹求亲,当我跟你在一起时就不会让你再受一点点的危险。”

        “书恒,我刚才听你的曲子,充满了哀思。我相信那肯定不是凭空而来的。你能跟我分享吗?无论是悲是喜。”魏玉珍看着董书恒的眼睛说道。她本就不是一个传统矜持的女孩,就像她从未缠过的天足一般,封建传统的糟粕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烙印。

        “师妹,其实我在思念梦中的故乡,在我的那个梦中,我们推翻了满族的专治,建立了百姓当家做主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是华夏民族的一员,我们的国家像汉唐时期一般傲立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敢欺凌我们;那时候男女平等,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做工做官;所有的孩子要参加免费的义务教育;我们的军队心中只想着保卫国家、保卫百姓;我们的工人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我们的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把生意做到全世界;那时的人们出行可以开自己行驶的车子,火车三个时辰就能从南京跑到北京……”

        魏玉珍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男人,听着他的诉说。她知道董书恒所说的不是故乡而是他的理想。虽然,有很多地方听不懂,但是看着董书恒向往的眼神。她也觉得这样的未来真的很迷人。

        “书恒,我能帮你吗?帮你到达你梦中的故乡。”她温柔地说道。

        董书恒轻轻地抓住了她的手,一种柔软温暖的感觉顺着指间传来。魏玉珍就这样给他抓住,竟然没有丝毫的反抗,也没有丝毫的反感,虽然这是第一次有一个男人这样抓住她的手。

        “谢谢你,师妹!”董书恒郑重地说道。

        “师妹你有没有看过报纸?”董书恒觉得不能再暧昧下去了他担心自己把持不住,这毕竟是在老魏家的后院,他可不想给一个老头拿着菜刀追杀,于是他岔开话题道。

        “这个我知道,上海那边有洋人的报社,也有许多华人在那工作,爹爹经常会让人捎回一些洋人的报纸,我偷偷地拿来看过。”魏玉珍说道。

        “那么你知道为何师傅一直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却始终没有多少人认可他呢?”董书恒继续问道。

        这次,魏玉珍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大家没有办法接触到师傅所宣扬的思想。假如我们也有自己的报纸,有自己的书局,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思想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可我们。人多了才好办事。当支持我们的人多到一定程度,那么我们的理想就更容易实现。”

        “书恒,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可是你为什跟我说这些呢?”魏玉珍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想让你来主持这个书局。”董书恒郑重地对她说道。

        “什么?我……可是我是一个女子。”魏玉珍一脸的惊讶。

        “师妹,这可不像是你说出的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呢,而且你可是继承了师傅的衣钵。我觉得只有你可以把好这个书局的方向。当然,如果师傅同意的话,他也许会帮我们找几个帮手。但是我希望你至少是那个掌舵人。”董书恒劝道,这个家伙坏的很,跟人家女孩子说正事时还不时地揉了揉人家的手心。

        魏玉珍可能是发觉到了什么,连忙收回了自己的手。红着脸说道:“我当然没问题,但是必须得爹爹同意。”

        “什么需要我同意啊?”这时,那个熟悉的坏老头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了。只见,魏源已经走到了花园之中。

        “哦,是这样的,师傅,我与师妹在花园偶遇,于是我们商量着办个书局,把您的思想通过书籍报纸传播出去。”董书恒抢先说道,他知道魏玉珍被父亲撞见又开始害羞了。

        “哦,书恒,你说的事我们大清从来没人做过,我也知道西方的报社。而且办报出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魏源说道。他的心中对此是不抵触的,换做哪个文人不想自己的思想传播啊?

        董书恒接着说道:“钱的问题,不难解决,况且刚才不就有人要给您送钱来了。”

        “咦,这你都猜到啦!”魏源欣赏地看了董书恒一眼。

        “所以师傅,我们现在只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书局开起来肯定需要许多编辑,这些人要有一定功底,还要对我们新学有一定研究。另外一个就是朝廷的问题,朝廷不会允许底下的人操持舆论,所以我觉得应该先把书局放在我们控制的地方。当然清廷是暂时没空管这些小事。所以现在也是我们开书局的最佳时机。”董书恒详细地说道。

        “人的问题好办,我推荐两人,一人是黄立平,一人是周祥。这二人在上海的洋人报社做编辑,有经验。而且我与二人有师徒之谊,他俩算是你的师兄。至于地点可以先放在高邮,这儿至少现在还是我说的算。”

        说办就办,魏源立即写信,董书恒也派公司采购部的人到上海与二人汇合,采购相关的印刷设备。同时魏源让人在高邮城寻找修缮用作书局的场地。

        书局的名字叫淮海书局,下设一个翻译馆,除了翻译外国书籍,还能够培养外语人才。书局将主要出版魏源、龚自珍的书籍,以及翻译好的外国书籍,让国人能够通过书籍看世界。另外,书局还会出版一份周报,以后条件允许还会改为日报。周报的名字就叫《复兴报》。

        三人就在花园敲定了这件大事。魏源还是没同意魏玉珍去主持书局,最后讨价还价,只同意她偶尔去帮帮忙。

        说完这些,魏源才想起来告诉董书恒,下午士绅要到军营商谈保护高邮的事情。时间紧急,董书恒赶紧回到军中准备一下,该做的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下。

      第十七章 军营演武备战忙

        回到了军营,正值团丁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董书恒赶紧召集营连长前来开会,一番交代,总之是要大家把最好的精神状态拿出来,团丁们换上干净的备用衣服,整理好自己的内务。董书恒又让人用草人做了一个简易的实战靶场。

        午饭特意加了白菜猪肉粉条,现在毕竟条件有限,团丁也不能保证顿顿有肉的,偶尔有个肉汤就不错了。这一顿肉吃完每个人的精神状态至少上升十个点。

        接下来是午休的时间,董书恒还是让团丁像平时一般作息,没有必要搞得枕戈待旦。

        下午两点多营门外站岗的团丁来报说知州大人的仪仗过来了。董书恒连忙带着警卫班还有几个营长去迎接。中午的时候董书恒把蔡树森招了回来。老鼠已经被抓了,没有必要再让蔡树森去浪费时间,不过蔡树森一上午的时间至少证明了军营周边没有漏网之鱼。

        魏源带着一帮士绅,远远的就看到镇子外面一个整齐的营寨,营寨四周站岗放哨的团丁整齐有度。走近了才看到,这些团丁的穿戴十分的怪异,那花花绿绿的衣服,确实是毫无美感。不过每个人身上的背的火枪都是油光锃亮,显然是保养的很好。

        来到近前,董书恒已经带着迎接的队伍列队待命,董书恒上前和众人一一见礼。众人的眼睛却都是盯着周边的团丁上下打量。

        门口的几十名团丁,整齐地站成两列,身形挺拔,目不斜视。大部分背着长火枪,还有几个团丁腰间的武装带上插着一柄奇怪的短火枪,这些人的背后都插着五个带着木柄的奇怪“锤子”,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请大人和各位士绅随晚辈到营中一叙。”董书恒对着众人说道。

        军营正中一处宽敞的营帐,众人一一落座。董书恒满怀歉意地说道:“军中条件简陋,还望魏大人和众位士绅海涵。”

        “董贤侄,你可曾认得老夫?老夫当年可是和你父亲一起贩盐行商的,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时何章成说道,同样都是盐商家族,之间多少有些联系。

        “哦,原来是何世叔,请受小侄一拜。”董书恒连忙起来见礼道。

        有了这层关系,大家就可以把话说开了。

        这时魏源开口道:“书恒,我就直接跟你说了吧,今天诸位过来,主要希望你能够在高邮多留几天。我们得到消息,有一伙投靠太平军的水匪要袭击高邮,而且就在最近几日,人数大概有四五千人。”

        众人纷纷看向魏源,心中暗叫:“你这把水匪人数都告诉人家了,万一要是把人家吓跑了,怎么办?”

        “诸位长辈,说实话几千水匪,小子并不怕,一群乌合之众我手下的团丁还不会放在眼里。”董书恒回应道,“但是小子这次出征是朝廷征募,眼看着集结时间将到,失了期小子可担待不起。”

        “这可如何是好?”众人一阵交头接耳。

        “哼……只不过是一群团丁,也敢大放厥词,什么失期,我看是怕了吧!”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此人是史家的家主,作为一个大家族,史家自己就有几百团练,自然不把董书恒放在眼中。

        “哎!史家主不得无理。”这时魏源开口训斥道,众人也都向这位史家主投来了责备的目光,我们现在可是在求人办事,你丫是来砸场子的吗?。

        “众位,今天既然来我营中,晚辈也准备了些节目,招呼各位。”董书恒没有生气,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客户,自己的财神爷,客户就是上帝,谁跟上帝过不去呢?

        董书恒招呼各位走到营帐外面,在这里可以看清整个营区。然后对身边的蔡树森说:“开始紧急【创建和谐家园】!”

        蔡树森拿出哨子吹了一个长音,营内的各个营帐想起了紧急【创建和谐家园】的指令声。不到两分钟,一队队穿着同样军服的团丁排着整齐的队伍从营帐中跑了出来。他们边跑边喊着“1、2、3、4”的号子。一个个小队汇聚成一个个小方阵,最后小方阵汇成三个大方阵。

        第一个方阵教导营营长出列报告,然后是一营、二营长出列报告。最后由团长刘青南再向董书恒报告,之后刘青南下达指令:“全体都有,稍息……立正……科目,队列行进训练,实弹射击训练,手榴弹实弹训练,刺杀训练。”

        众人看得不禁眼睛都直了,这怕是比京城的神机营还要正规吧。队列训练还好,也就是比较整齐。实弹训练才是大家最想看的,众人随着队伍来到靶场,只见队伍排成了三排横阵。士兵们迅速装弹,他们用的都是定装弹药,装弹的速度很快。

        “三段齐射训练!”一声令下。

        几百米的横面立即被火药的烟气弥漫,“啪啪啪……”爆豆般的射击声传来。众人都是一惊,因为这这声音太密集,而且是一刻都不停下,子弹就像狂风暴雨一般倾泻到对面的假人身上,暴起一阵阵的草屑、木屑。要知道这可是300米的距离,弓箭手要想射中至少要150米以内。而从他们的射击频率来看,弓箭手是没有机会靠近到200米。那些拿着大刀长毛的水匪就更不用说了。

        “交替前进射击……”又是一声哨响,新的口令下达,团丁们开始以排为单位,交替前进,每前进五步进行一次射击。整个横队开始以一往无前的压迫气势向前推进。那种气势仿佛要把挡在前面的一切活物碾碎。

        到了草人五十米外,所有团丁,抽出了腰间的刺刀,熟练地装在枪口。队伍开始冲刺拼杀。只见他们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有的掩护,有的格挡,有的突刺。在这种组合之下,任何单打独斗的对手都注定要被消灭。

        最后,是手榴弹实弹训练,大概有一个连的士兵用的实弹,毕竟手榴弹本就带得不多。只见一百多枚手榴弹隔着一堵矮墙扔了出去。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矮墙外面硝烟弥漫。一众士绅终于知道这个“锤子”是干嘛的了,他妈的,原来他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五颗震天雷啊!不过这玩意比震天雷好用多了?许多人开始盘算着怎么样买点回去。

        表演结束,相当于验过货了了,一众客户那是十二分的满意。但是货只有我一家,所以我得坐地起价。

        “贤侄,不知你是如何练出这样一只强军?”何老爷问道,现在他自觉的和董书恒比较熟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0: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