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快马疾驰,二十丈的距离一闪即至,以如此速度再向前冲,恐怕一人一马都要撞死在岩壁上了,山上的人都不由惊呼一声。却见马怜儿的快马忽然一个近乎九十度的直角扭转,弃缰、摘弓、拧身、拔箭,一气呵成,动作俐落优美,看得人心旌摇头。
柳彪、杨一清和几名军中战士已忍不住高声喝彩。京城【创建和谐家园】显贵家里多少都豢养着一些鞑官儿,是招慕的蒙古勇士,他们曾见识过那些人表演昔年大元铁骑纵横天下的骑射功夫。
蒙古人骑射之术甲于天下,马怜儿驭马拔箭的功夫和那些鞑官中骑射俱佳的勇士如出一辙,由一个少女表现出来,更是透着说不出的美感。
杨凌的马车堪堪要拐过前方石崖,离开马怜儿视线的刹那,只听笃笃笃三箭齐至,射在杨凌身前一臂远的旗杆上,箭尾犹在嗡嗡作响,吓得就坐在杆下的车夫一个哆嗦,差点儿摔下车去。
马车缓行,崖前一蓬青草,已看不见山下的怜儿。三枝利箭一字形齐刷刷射在杆上,中间一支箭上,箭尾系着一缕青丝,犹在风中徐徐飞扬。
韩幼娘抚着那缕乌黑的秀发,有点儿酸溜溜地道:“相公,怜儿姐姐削发明志呢”。
杨凌在她鼻头上刮了一下,回首望着那紧钉在旗杆上的三枝利箭和一缕青丝,他不禁苦笑着想:“青丝、情丝,三箭、三年,这丫头不会象幼娘一样死心眼吧?”
ps:明晚吃酒,提前告假!如果我喝成关公时能回家,那没说的,义字当先,码字最大。如果喝成济公,那就不好意思了,疯疯颠颠的,顶多上来在书评区发发酒疯。如果我喝成周公小兄弟,咱们梦中相见吧。[db:wangzhi]
第五十三章 锦衣提督
小_说t-x-t_天/堂 “【创建和谐家园】马!哈哈哈哈,杨相公,你又输了”,刘瑾抚掌大笑,状极得意。一路无事,刘瑾时常约杨凌到他车上来下棋消磨时光,他的棋艺不甚高明,但是一发现杨凌的棋艺比他还差劲儿,居然成了棋迷,日日以蹂躏杨凌为乐。
杨凌哼了一声道:“这一局不算,我吃你的军你赖皮缓了一步,要不然只剩一马一炮无论如何不是我的对手,不行不行,重来”。
刘瑾连忙挡住他的手,得意地笑道:“风度,要有风度呐杨相公,哈哈,今天我是四局三胜了”。这未来的权奸未发迹时倒和普通人毫无二致,得意起来摇头晃脑,杨凌与他相处日久,原来的忌惮之心尽去,两人相处如同老友一般。
刘瑾说着掀开窗帘儿往外瞧了瞧,欣然道:“到了,马上就要进城了”,杨凌听了也向窗外望去,眼见暮色苍茫,前方高【创建和谐家园】严的城门已在眼前。
杨凌掀开门帘儿走了出去,立在车上观看,十六名禁军侍卫开路,城守官根本不敢阻拦,车队大模大样驶进城去,刘瑾也走出来站在旁边,双手拢在袖中笑眯眯地道:“杨相公,这便是咱大明的京师了,你看如何?”
杨凌打量这时的北京城,整个城池虽然房屋鳞立,行人如炽,可是除了远远近近的一些酒楼、以及远处勋臣功将们的府邸,所有的房屋几乎没有超过两丈高的,眺目望去,远处一片日光余晖处那片金碧辉煌的建筑自然便是皇城了。
刘瑾问道:“杨相公,可要先寻一处客栈住下?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寅时三刻,咱家在午门外引杨相公见驾”。
杨凌尚未答话,不知何时悄悄摸到跟前儿的柳彪大声道:“公子,杨老太爷已着人先赶来京城,在护国寺街买了一处宅院给公子居住,咱们是不是直接回家啊?”
杨凌和刘瑾都是一怔,刘瑾的脸色可有点不好看了,他原来以为杨凌是个穷驿丞,倒没动过捞他一笔的念头,可瞧这模样,杨家在鸡鸣还是个土财主呢,杨凌对自已一点表示也没有,可就有点不够意思了。中了举报个信儿的还给点赏钱呢,怎么我这给皇上报讯儿的还不值钱了不成?
柳彪说着从肩上摘下一个包袱放在车上,包袱一碰到车子“巴嗒”一声,看来里边的东西着实不轻,柳彪陪着笑道:“刘公公,这是出来时老太爷吩咐给您带的一点儿土特产品,公公拿回去尝个新鲜吧,乡下人家,小小礼物,实在不成敬意”。
刘瑾看那沉甸甸的包袱,估计至少也有二百两银子,顿时满脸喜色,转首向杨凌笑道:“杨相公可太客气了,皇宫大内什么都不缺,可就这乡下土产呐,还真就不多见,呵呵呵,难得你这番心思了”。
杨凌知道必是锦衣卫做下的准备,忙陪笑道:“哪里哪里,一点不上台面的东西,刘公公喜欢就好”。
刘瑾眉开眼笑地道:“喜欢,喜欢,咱家就喜欢吃点儿土特产,既然杨相公已有了去处,那咱家就回大内覆命了,明早儿咱家在午门外迎候杨相公”。
当下刘瑾喜孜孜地指挥车队径返皇城,杨凌的两辆马车拐向护国寺街。杨凌回到自已车上,幼娘隐约听到一点声音,喜孜孜地抱住他的胳膊,说道:“相公,咱家在京师有了房子了么?”
一路上,小姑娘也自有一番心思,琢磨着夫君现在是五品的锦衣卫官员,又是太子爷身边的侍读,自已言行之间可不能有所逾矩给相公丢了脸面,她听说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出门儿都是【创建和谐家园】车中的,所以进了北京城,她一直端坐在车内,连轿帘子也不敢掀,现在车子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她还不知道北京城什么样儿呢。
杨凌在她樱唇上轻轻吻了一下,说道:“嗯,想必是锦衣卫的安排”。然后附在幼娘耳边道:“今儿刚刚进城,咱家不开伙了,晚上相公陪你去逛街”。
幼娘听了神色一喜,连连点头道:“嗯嗯,幼娘还没见着儿北京城的样儿呢,真的想去见识见识呢,要是没有相公陪着,幼娘可是不敢出去了。”
杨凌吃地一笑,说道:“幼娘连【创建和谐家园】都不怕,怎么倒怕逛这京师的大街了?”。
幼娘天真地道:“相公,你不带我出去,妇道人家哪有自已随便逛街串门子的,叫人笑话了去”。
杨凌道:“你呀,咱家没那些规矩,喜欢出去就去走走,逛逛街、店铺”,杨凌说着,看着幼娘俏美的模样,心中暗想:“这要是现代,小妮子穿上t恤衫、牛仔裤,头发束成马尾,一定是个清清爽爽的漂亮小女生,和她一起看看电影、喝个咖啡,再伶牙俐齿地和奸商侃价,嘿嘿,只是如果搁在那时候,我哪有福气拥有她
幼娘见他目光炯沿地注视着自已,脸蛋儿更红了,她羞羞答答地垂下头,轻声道:“相公,咱们住在护国寺街,不知道这护国寺是不是有高僧可以可以”,她说着一时脸红似火,再也接不下去。
杨凌精神一振,顿时身上也燥热了起来。临行的前一晚杨凌好说歹说、软语温求,总算让这小妮子战战兢兢、含羞带怯地学了回月下吹箫,个中**滋味儿,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一路舟车劳顿,周围人又多,他也没敢和幼娘亲热,如今听她一说,杨凌顿时心痒痒起来,“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幼娘可是真正的小家碧玉,与她真个颠鸾倒风时,那番无边春色,可不知该是何等旖旎了。
杨凌笑得邪邪地道:“对对,今晚咱就去找个大和尚开光,然后让你好好见识见识我的小和尚”。
幼娘急道:“相公不可,那可不行,咱一定要见大和尚,小和尚才有几年道行?幼娘可不敢拿相公的性命开玩笑”。
杨凌嘴角翘了起来,神色古怪地道:“一定要见大和尚么?可是相公这小和尚不经过我的亲亲娘子开光加持、千锤百炼,怎么修得成大和尚?”
幼娘虽然稚纯,可不缺心眼儿,听出相公这话有点儿诡异,她不禁眨着俏眼,有些疑惑地望着他。杨凌笑嘻嘻地抱住幼娘,贴着她耳朵低低耳语几句,幼娘一声轻呼,忍不住又气又羞地轻轻捶打了相公两下,咬着嘴唇脸红红地白他一眼,嗔道:“相公明日要见皇帝的,需要好好歇息,幼娘今晚什么和尚都不见”。
杨凌笑道:“那怎么成?我看看外边有庙没有,今晚一定要让娘子开门揖客,迎接我的小和尚进门儿”。
韩幼娘听相公说些没羞没臊的话,身子都软了,喘呼呼地偎在他身边不敢应声儿。杨凌掀开轿帘儿,向外望去,只见车外行人来来往往,街上商铺林立,看来这条街蛮繁华的。
韩幼娘也好奇地向外张望,只见柳彪、杨一清步行走在车旁,远远的街角站着一个人,柳彪飞快地向他打了几个手势,那人点了点头,左手垂在身侧,也飞快地回了几个手势,然后转身离去。
两人的动作又快又自然,若不是韩幼娘眼尖,心思又缜密,还真的注意不到。韩幼娘好奇地回头道:“相公”,这时杨一清在外边喊道:“到家了,请公子夫人下车”。
这一打岔,韩幼娘又把话咽了回去。杨凌掀开轿帘儿,只见眼前一座四合院,门前一块空地,植着两排龙爪槐,小院子开着门儿,里边干干净净的,看起来刚刚整修不久。
韩幼娘也跳下车,满心欢喜地打量着自已的新家,天井里除了一口水井,中间还有一个花圃儿,左右是厢房,正前方是三间的青瓦房,看起来原住家也是个殷实的小户人家,不知锦衣卫怎么盘下来的。
柳彪、杨一清把行李都搬进房去,这进院落虽是刚买下不久,一应生活用具倒都齐全,省了他们不少置办采买的时间。看看天色尚早,韩幼娘开始喜勃勃地行始主妇的权利,布置起自已的新家来,一时忙得兴高彩烈,倒把上街吃饭、去庙里见大和尚的事儿抛到了脑后。
杨一清神色诡秘地凑到杨凌身边道:“大人,提督指挥使张大人听说大人已经进京,要面见您呢,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去?”。
“啊!”杨凌霍地站了起来,锦衣卫最高首脑要接见自已,他岂敢怠慢,忙和幼娘说了一声,立即在柳彪、杨一清陪同下上了大街。
杨凌已听柳一清二人说过,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并不设在北京城内,而是设在天津卫,但锦衣卫最要害部门北镇抚司却设在京城里,因此锦衣卫提督指挥一年倒有大半时间不在天津卫,而在北京城内当差。
北镇抚司设在东安城北,紧挨着东厂大门,偌大个北京城,除了皇城,也就这地方最肃静了,一拐上那条街,街上就干干净净的象狗啃过的骨头,一个人影儿都没有。
杨凌经过“东辑事厂”,好奇地向里边望了望,不知道里边的番子、档头、还有那些厂公督公们是不是真象电影里演的那样身怀绝技,可惜日色近暮,除了门前两个站岗的番子,什么人也没看到。再往前便是北镇抚司衙门,同一般的官衙也没什么两样儿,门口立着两个大石狮子,还有锦衣卫带刀侍卫站岗。
杨凌在柳、杨二人引领下进了镇抚司衙门,进了一座大厅,厅上白照壁上绘着一只下山的猛虎,猛虎栩栩如生,张牙舞爪,直欲疾扑而下。大厅内肃静雅然,柳彪、杨一清到了门口就不敢进去,自然另有锦衣卫军官将他请了进去,杨凌在厅中站定,正负手欣赏着那只猛虎,身后一个人哈哈大笑道:“杨同知到了?不巧不巧,镇抚使大人带人去金陵了,下官锦衣千户于永,在此迎候杨大人”。
杨凌急忙转身,连声道:“不敢,不敢,大人”,他张眼儿一瞧,不由一下子呆住了,眼前这人的确穿着一身锦衣卫的飞鱼服,肋下佩着绣春刀,看服饰确是个千户。
可是这人金发蓝眼、鼻梁高高,皮肤白的出奇,竟是个欧洲人。这个叫于永的千户见杨凌发怔,笑嘻嘻地用一口京腔说道:“下官于永,大人方到京城,改日下官再设宴延请大人。呵呵呵,以后和大人同朝为官,还望大人多多提携呀。对了,提督大人等您半天了,请随下官来,先去见过提督大人”。
杨凌拱了拱手,随着这位外籍锦衣卫绕过大厅,长廊两侧全是一间间房间,于永引领着杨凌来到一处房门前,打开房门笑吟吟地道:“大人请进”。
杨凌颔首谢过,跨进门去,只见房中巨烛悬于四壁,照得室内通明,一位身着便衣儒服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坐于案后,见他进来,刚刚放下手中一卷书卷。
杨凌情知这人必是锦衣卫最高首领张绣张大人,连忙上前单膝下跪行了个军礼道:“下官杨凌参见提督大人”。
张绣眯着眼打量他一番,满意地一笑道:“好,果然年少有为,杨同知坐吧,勿需客气”。杨凌也偷偷打量这位张大人,这位大人年约五旬,神色和气,文质彬彬,从模样上丝毫看不出权柄在握,掌人生死的气势。
门口于永拱手道:“提督大人,杨大人,下官先行告退”,说着向杨凌和善地一笑,轻轻关上了房门。
张绣见他神色奇怪,呵呵笑道:“于永是色目人后裔,据说老家在什么莱茵河的地方,原来还是当地的贵族。元朝大军西征时掳回上万金发碧眼的奴隶,其中就有他的祖先。如今居住在京师里的象他这样的还有一千余户人家”。
杨凌这才释然,张绣似乎对杨凌颇为满意,微笑道:“杨同知一表人才,又兼学识出众,进了百嬉园,一定能够得到重用,甚好,甚好!”
杨凌讶道:“百嬉园?大人,这是个什么所在?”
张绣一窒,哑然失笑道:“呵呵,是本官口误,咳咳,这个当今太子年幼,呃喜欢些新奇玩意儿,东宫里嘛这个呵呵,朝中王公大臣们常称东宫为百嬉园,本官也是一时说顺了嘴”。
杨凌汗了一把,谦虚道:“大人过誉了,下官只是一介秀才,能为太子侍读,已是惶恐,岂敢再有奢望?”
张绣微笑道:“英雄不怕出身低,何况你可知当今太子的太傅、侍讲,均是大学士、学士出身,但是太子读书,身边从无一个侍读。如今太子偏偏喜欢了你,央陛下召你进京,东宫厚爱你,陛下厚爱东宫,那便是陛下厚爱你了。明日晋见,陛下将赐你同进士出身,以后不可再以秀才自称了”。
杨凌吃吃地道:“大人,下官愚昧,尚不知下官一个小小的鸡鸣驿丞,何以上达天听,竟然得以进京侍读呢?”
张绣听了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地拍案道:“上达天听?岂止是上达天听?你虽身在僻远,但你可知如今兵部、工部、三法司衙门、内官衙门、监察院、五军都督府正在转着圈儿地打架,半个北京城的官儿都被绕进去了,全因你杨同知而起?”
杨凌听了大吃一惊,失声道:“甚么?!”[db:wangzhi]
第五十四章 缘在佛门
wWw.xiAoshUotxt.cOm 锦衣卫提督张绣笑吟吟地道:“小王子袭我边界,涿县、赤县两路大军均有斩获,唯独怀来一路损兵折将,导致一位都司战死,监军御使叶大人也被乱军踩死。三法司奉圣谕给何参将量刑定罪,不料何参将被递解进京后,却将轻敌冒进之罪一概推到监军叶大人和刘公公身上。
何参将是兵部荐举的将领,若是何参将被治罪,他们自然难逃用人不明的指责,所以兵部力保何参将,指责监军不明军事、胡乱干涉,这一来督察院那班御使和内官衙门不免起了同仇敌忾之心,与兵部互相攻吁不休。
内官司衙门不过是一群太监,于军事上原本就没甚么主意,可是刘公公回京却带了一封信回来”,张绣说到这儿,向杨凌一笑道:“便是你写给何参将那封信了”。
杨凌道:“是,下官曾有些许浅薄之见奉于何参将,却不知这信如何落到了刘公公手中”。
张绣摇头道:“个中内情,便不为我所知了。刘公公是太子身边侍候的人,他在宫中有一位好友叫张永,这位公公颇知几分军事,见了你这信奉为至宝,立即鼓动内官司参劾兵部,指责军中兵士战力不强、斥候能力低下、兵部统兵无方才是致败之由。
嘿嘿,可是兵部是负责调兵任将的,日常练兵统兵确是由五军都督府负责,如此一来,本来与其毫不相关的五军都督府便被如释重负的兵部给搅了进来,四个衙门开始走马灯般打起了罗圈架。”
杨凌吃吃地道:“这个这个下官实是料不到会发生这许多纠葛,只是大人方才说工部也掺和其中,不知这用兵之事与工部又有何干?”
张绣道:“不相干,原本不相干,不过你那信中曾提及火器运用之妙,以及对今后战事的重要作用,兵部有个叫王守仁的主事看了大以为然,一时书呆子气发作,偏偏在这时候给皇上上了个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大谈治军之道,又提及本朝的火铳亟需改良,条陈中对北军配备火铳数量过少也颇有微辞,依本督看来,他奏陈的内容倒也切中时弊,只是时候选的有些不合时宜。”
杨凌听了王守仁三字,感觉有些耳熟,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不过既然有印象,想必是当初看史书见到过的,现在他虽是个小小的兵部主事,将来极可能也是大有一番作为的官儿,所以心中暗暗留上了心。
张绣又道:“这一来工部生怕这些衙门推来推去,却把兵败的责任推在他们身上,便向皇上大诉苦水,什么银两拨付不足,兵员素质低下,火铳制作不易”,张绣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甚为有趣地道:“嗯工部的折子昨日刚刚递进大内,本督估计主管钱粮的户部得了消息,又要上折子抗辩了”
杨凌听得啼笑皆非,说道:“怎么会这样?下官实实未料到会引起这般风波,早知如此那封信不写也罢”。
张绣抻了抻腰肢,懒洋洋地道:“你钓过螃蟹么,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嘿嘿,官场上也是历来如此,不足为奇。”。
“没有你这封信,他们也自会寻个别的由头互相推卸责任,只是这一来可成全了你,如今六部之中皆知你的大名,太子听说了,索了你的贴子去,看后便向陛下伸手要人,要你进京侍读了,呵呵呵”。
张绣笑罢,脸容一整道:“这些官们的罗圈架与我锦衣卫并无干系,本督今日特意召见你,你可知其中原由?”
杨凌道:“还请大人明示”。
张绣沉吟道:“咱们锦衣卫,刑侦文武百官、天下士民,独立于三司之外。而东厂,则负责监督百官及锦衣卫,我北镇抚司每有重大诏狱,东厂都要派人旁听审案,说起来,职权犹在咱们锦衣卫之上。”
杨凌不知他说这些做什么,心中不免有些莫名其妙,只听张绣继续道:“然而锦衣卫中有许多功臣勋卿的后人任职,再加上东厂许多官员都是从我锦衣卫中招纳的军官,所以东厂与我锦衣卫,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真要论起实力,锦衣卫未必便怕了东厂,幸好我们一厂一卫相处一向融洽,从来不曾有过隔阂”。
张绣瞥了他一眼,说道:“自去年岁末以来,陛下渐感龙体不适近日,陛下有意重开西厂,职司监督东厂和锦衣卫,目前正着人秘密筹措,而人员则大量从军中吸纳自成一系,与东厂、锦衣卫全无干系。”
杨凌听他说的突兀不由一怔,细一思忖,才明白他没有明说出来的意思,皇帝感到身体出了问题,已经开始为接班人打算了,东厂、锦衣卫虽是他最信得过的组织,可是权力也太大,而且听张绣的话,厂卫之间虽有监督之责,实则形同一家,皇帝不放心,这准备重开的西厂,不从东厂和锦衣卫抽调一兵一卒,那便是为了制衡东厂、锦衣卫,以免新帝登基大权旁落了。
张绣又道:“储君年幼,我锦衣卫负有皇室安全之责,岂可不小心在意,但陛下既然存疑,东厂和锦衣卫现在不得不避嫌疑,不好在太子身边安排人手。如今你为太子侍读,便是储君身边的近臣,当要负得起这个责任,你可明白本督的意思?”
杨凌如何还不明白他的用意,锦衣卫、东厂休戚与共,共掌大权,如今即将成立的西厂以监督东厂、锦衣卫为已任,他们自然担心大权旁落。
太子身边的人如今只有一群太监,他们虽然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但东厂如今的的掌印太监当然不愿扶植一群自已的同类出来将来篡夺他们的大权,杨凌在朝中没有根基,扶植这样一个人,他就是飞黄腾达了,也离不开东厂和锦衣卫这两棵大树,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凌想到这儿不由如坐针毡,对一个一心想往上爬的人来说,这样的机缘、这样的靠山自然是百年难得一遇,只是如此一来,他这个小小的侍读不免要成为另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安安逸逸地过上两年谈何容易?
杨凌想明白其中关节,不由惊慌道:“承蒙大人抬爱,只是下官……下官年纪轻轻,恐怕有负大人所托呀”。
张绣眼神定定地瞧他半晌,直看得杨凌心头泛起阵阵寒意,张绣才莞尔一笑,眼睛一翻淡淡地道:“这世上,最大的便是天子,只要在天子身边,任何事都不是不可能。”
他微微一笑,说道:“谈到西厂,我倒想起一件事来,成化三年,南蛮作乱,襄城伯李瑾、尚书程信督师招讨,扫平叛乱后,俘获男女无算,他们将一众奴隶带回京城分赠王候。这群奴隶中有一个姓汪的男子、一个姓纪的女童被送入大内,男子阉为宦人,女童充作宫女”。
他说到这儿嘿嘿一笑,垂下眼睛望着杨凌道:“你可知这二人后来际遇如何?”
不待杨凌回答,张绣已自顾道:“十年后,朝廷初设西厂,西厂一时权倾天下,凌驾于东厂、锦衣卫之上,那西厂厂公么姓汪,名直,就是十年前被俘入宫的那个阉人。”
汪直的名头,杨凌是听说过的,闻言不禁啊了一声,张绣又道:“那位姓纪的女童,先为宫女,后为女官,然后封淑妃,后来更是封为皇后,便是当今万岁的生母”。他抚掌叹道道:“际遇之奇呀。试想当初从大藤峡俘来的俘虏,便是押送途中被兵士随意鞭笞而死,也算不得什么,谁会想到这其中有两个人到了天子身边,会衍化出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
他微笑道:“你是读书人出身,那些文臣们视你为自已人,内官司、督察院、兵部又对你颇有好感,背后又有锦衣卫、东厂与你方便,可谓是机缘无数,只要再能得到太子赏识,那么他日太子荣登九五之时,便是你风云际会、名噪朝野之际!杨同知,还要妄自菲薄吗?”
杨凌望着张绣那张“可亲”的笑脸,恍惚间好象看见杨排长大手向前一挥,大声喊道:“阿米尔,冲!”
“阿米尔”冲了,不是冲向锦绣前程,而是冲向他的女人。
一离开锦衣卫北镇抚司,看见处处灯火亮起,杨凌想起幼娘还在家中等着他,顿时归心似箭,什么“【创建和谐家园】,一遇风云便化龙”,顿时抛到九宵云外,两年啊,多么宝贵的时光,还是多陪陪自已娇滴滴的小娘子实在一些。
京师有两处大型庙会,称东庙西庙。东庙是位于大市街四牌楼附近的隆福寺,每月的九、十日开庙市。西庙便是护国寺街的大隆善护国寺,每月七、八日开庙市。
今天不是庙会期,但是这两条街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固定的商业区,茶坊、酒肆、商铺比肩林立,极是热闹。杨凌和幼娘在一家饭馆吃了顿温馨的晚餐,便径直奔向护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