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温体仁见崇祯发问,略微捊了捊思路,开口道:“启奏陛下,以臣愚见,孙承宗此人倒是有几分本事。只是过于书生意气了些。

      至于其所献平辽计策虽然有用,但是糜费颇多。先帝之时的国库,不足以支撑其平辽计划。若是国库充足,按其计划步步推进,却实可以将建奴赶尽杀绝。

      至于原辽东巡抚袁崇焕么,臣说不好。臣愚钝,望陛下恕罪。”

      崇祯却是似笑非笑地道:“不知是怎么个说不好?温爱卿尽管说来,说错了也没甚么。”

      温体仁这才道:“启奏陛下,袁崇焕原本虽然名为辽东巡抚,实际上却是与辽东督师无异。

      此人与满桂不合,便请调走满桂,与王在晋相左,便请调王在晋。故而,臣以为,此有过于刚愎自用,可用,而不可大用。而且”

      瞄了一眼魏忠贤后,又低头道:“而且,此人于巡抚辽东之时,尚且请建魏公公生祠。”

      魏忠贤闻言,心头上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心中直骂这些官可【创建和谐家园】不是东西啊,在皇爷面前给老子上眼药,这是恨老子不死啊!

      只是不管怎么恨,魏忠贤还是赶紧跪地请罪道:“皇爷,奴婢该死!

      袁崇焕请建生祠一事,原本是有的。可是奴婢和他绝无私相授受啊,望皇爷明鉴!”

      崇祯却是面无表情,淡淡地道:“掌嘴。朕问你话了吗?”

      听到崇祯的处罚,魏忠贤慌忙劈哩叭啦地自己扇起了耳光,只是心中却是大喜。这顿打挨了下来,自己的命却是保住了。

      唯独温体仁,却是深感遗憾,看起来这魏忠贤圣眷颇隆,怕是比之先帝之时虽有不如,亦不是轻易可以搬倒的。

      崇祯见魏忠贤打的卖力,一张老脸都快变了形,便道:“好了,停下罢。以后朕没问你,不许插话,可记住了么?”

      魏忠贤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叩头道:“奴婢多谢皇爷,皇爷仁慈。”

      崇祯这才道:“起来罢。将那袁崇焕的事儿跟朕说说。”

      其实崇祯也是很好奇。袁崇焕这个人的争议太大了,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忠是奸,到底可靠不可靠。

      魏忠贤见崇祯发问,这才道:“回皇爷的话儿。袁崇焕原本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及第,名列三甲第四十三名,授福建邵武知县。

      天启二年进京述职,时任御史的侯恂举荐,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

      曾经单骑出关考察局势,上书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山海关。

      当时朝廷众臣皆称赞其勇于任事,因此又超擢为后备佥事,户部拨银两千两,先帝又拨内帑二十万两,许袁崇焕招募兵卒,协守山海关。

      袁崇焕至辽东,归经略王在晋节制,颇得倚重。王在晋奏请提名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后因防务安排,与王在晋不合,超级奏请原首辅叶向高,后经左光斗提议,大学士孙承宗以阁臣掌兵部事,巡视辽东。

      当时建奴攻破广宁卫后,强迫锦州、义州百姓东迁。义州有一部约十万众占领了十三山后求援。

      袁崇焕要求派五千人镇守宁远,并派大军营救十三山。

      Ëï¸óÀÏÓë¼»ÁÉ×ܶ½ÍõÏóǬÉÌÒéºóÈÏΪ±øÎÞÕ½Á¦¶ø²»¿É¾ÈÖ®£¬Òò´ËÔ¬³ç»ÀÓëÍõÏóǬ¡¢ÍõÔÚ½úö»õã¸üÉõ¡£

      及至天启三年九月,孙阁老决意坚守宁远,乃命袁崇焕为主,满桂副之。其年袁崇焕父丧,请丁忧,而朝廷夺情留任。

      天启六年,守住了宁远,却失了觉华鸟,岛上万余民众遭建奴屠戮一空。

      然过不掩其功,袁崇焕仍升任辽东巡抚,加兵部右侍郎。

      天启七年四月,袁崇焕曾上书要求于宁远、前屯,为奴婢竖生祠。只是因其不救锦州遭劾,袁崇焕乃告老回乡,七月获批。”

      崇祯听完,更觉得糊涂,按理来,不管是温体仁的描述还是魏忠贤的描述,都在向崇祯皇帝表明袁崇焕是个忠臣。

      尤其是魏忠贤,当时魏忠贤手握锦衣卫与西厂,若说袁崇焕有问题而锦衣卫却不知道,那纯属扯蛋。可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忠臣,后来干的事儿却是怎么看都不像是忠臣能干得出来的。

      尤其是在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带兵逃跑,给人的感觉都不像是要求袁崇焕,更像是要置其于死地的感觉崇祯皇帝派人招不回祖大寿,却被狱中的袁崇焕一纸手书招回,你袁崇焕想干什么?

      如此一来,也就难怪袁崇焕在后世争议不休了。

      只是崇祯觉得,既然有争议,就算自己心中疑惑,更偏向于袁崇焕有问题,最后还是决定亲眼看看这袁崇焕,再下定论,以免冤枉了好人。

      µÚ¾ÅʮһÕ ÓÐÉϽøÐĵĿâÂí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崇祯等待孙承宗与袁崇焕进京的时间里,后宫里面热闹了。

      皇后的寝宫坤宁宫之中,周皇后看着眼前眼前的小姑子头疼不已:“皇妹,本宫已经派人去请你皇兄过来了。你这儿跟我闹,也没有用啊。咱大明自从太祖高皇帝开始就有规矩,后宫不许干政,你也不是不知道。”

      宁德公主朱徽妍却是仗着天启和崇祯的宠爱,蛮横道:“我不管我不管。皇嫂一定要帮我才行。一会儿皇兄来了,您一定得多帮衬着小妹才行。”

      周皇后以手抚额,无奈道:“好啦。你皇兄是个什么脾气你还不知道?你看看自打他登基以后,这朝堂上下被他砍的人头滚滚的,你说你们两口子不好好过日子,非跟着凑什么热闹!?”

      正说话间,就听到一阵笑声先行传了过来,接着便是一连串地跪地行礼的声音。

      崇祯进到坤宁宫后,看着周皇后的样子,再看看宁德公主,止住了正要行礼的朱徽妍,笑道:“皇妹一向可是稀客。今天怎么跑到皇兄这里来了?”转头对王承恩道:“派人去御膳房支应一声,让他们中午多做两个皇妹喜欢吃的菜式。”

      朱微妍却道:“皇兄,臣妹有事儿求皇兄来了,您可一定要帮我啊。”

      崇祯笑道:“好好好,你说。皇兄能做到的,绝不推辞便是。”

      Öì»ÕåûµÀ£º¡°»ÊÐÖ£¬æâÂíÏëÒª½øÈëоü£¬¿ÉÊÇÈ´±»ÈËÀ¹ÁËÏÂÀ´¡£Çó»ÊÐÖ×öÖ÷£¬ÊÕËû½øÈ¥¡£¡±

      崇祯一听是关于新军的事儿,脸色当即一沉,喝道:“胡闹!”

      穿越过来的崇祯威严日盛,又久不与宁德公主等见面,当即便吓得宁德公主跪地请罪道:“皇兄息怒,臣妹知错了。”

      向来将新军当成心尖子的崇祯如何能容忍有人打新军的主意?却也不让宁德公主起身,只是沉着脸问道:“新军一事,莫说是你,便是你皇嫂也从来不许她多问,你又如何敢跑这儿来替附马求情?说,驸马想要干什么?”

      朱徽妍跪地泣道:“回皇兄,驸马只是想要进入军中,为国效力。是臣妹该死,想着让他进入新军之中,一来好立些功劳,二来也较边军安全一些。”

      崇祯听完,却是冷笑道:“好啊,你一些想着驸马的安危,倒是伉俪情深了啊。不过,你似乎忘了你本是天家之女吧?都想着自己家人的安危,谁来想着大明的安危?其他将士的安危又有谁来担心?!”

      原本还高兴朱徽妍进宫来看望自己的崇祯此刻却是失望无比。果然是女生外向,出嫁之后,想的全然是夫家,却连自己天家之女的身份都给忘了。

      见崇祯发火,周皇后赶忙站了起来,走上前去扶起朱徽妍,对崇祯道:“陛下何必如此动怒?即便新军不行,让驸马去京营不也是一样么?

      毕竟都是一家人,陛下还是暂息雷霆之怒,听皇妹把话说完可好?”

      ³çìõÀäºßÒ»Éù£¬µÀ£º¡°ÈÃËý˵¡£Ò»ÎåһʮµØ¸øëÞ˵Çå³þ£¬ÊÇÄã×Ô¼ºÀ´ÇóÇéÈÃæâÂí½øÈëоü£¬»¹ÊÇæâÂíߥ¶ÞÄãÀ´ÇóÇ鵨£¬ëÞ×Ô»áÅɽõÒÂÎÀÈ¥ºËʵ¡£ÌÈÈôÓÐÒ»¾ä¼Ù»°£¬ëÞÈIJ»ÁËÄ㣡¡±

      被崇祯吓到地朱徽妍却是再也不敢像刚才对着周皇后那样撒娇耍赖,只是泣道:“回皇兄,驸马自从上次去过忠烈祠后,便心心念念地想要去从军,便是连城南千户所地差事,都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驸马原本已经在新军征兵之时去过了,只是因为他是驸马以及城南千户所千户的身份,因此上没有人敢收他进去,便是其他京营和边军,也是没有人愿意收他进去。

      回来后的驸马闷闷不乐,已经好几日都不曾笑过。因此臣妹才想着进宫来寻皇嫂要个恩典,让皇嫂帮臣妹多多美言几句,求皇兄同意让驸马进了军中。

      Ö»Êdz¼ÃÃÓÖµ£ÐÄæâÂíµÄ°²Î££¬Õâ²ÅÏëÒªÈÃæâÂí½øÈëоüÖ®ÖС£³¼ÃÃһʱºýÍ¿£¬Çó»ÊÐÖË¡×ï¡£¡±

      虽然说的有些颠三倒四的,不过崇祯却还是听明白了。只是想想自己家的妹妹如今一些臣的是刘有福那个驸马,崇祯就颇有一种自己家的白菜被外边的猪拱了还一心向着猪的感觉。

      心下不爽地崇祯道:“驸马想要从军,朕心甚慰。只是这新军就不要想了。让他去京营吧。等朕以后出征之时带上他,好歹让他立些功劳便是。

      只是有一点,驸马一旦进入军中,便要守军中的军法,这驸马的身份却是没有甚么用了,真有一日到了战场之上,也只能让他自求多福了。”

      被吓住了的朱微妍不敢再无理取闹,只得谢恩道:“多谢皇兄。臣妹知错了。”

      崇祯的脸色这才好转了一些。又留下朱徽妍用过了膳,才命人将她送出宫中。

      待回到了驸马府,朱徽妍这才松了一口气。皇兄的变化太大了,再也不是登基前那个无限宠溺自己的皇兄了,而是变得陌生,威严无比。

      宁德公主驸马刘有福见朱徽妍红着眼眶回来的,便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可有谁惹你不开心了?”

      朱徽妍道:“是啊,我皇兄把我训斥了一通,你去找他替我出气啊。”

      正打算说要替宁德公主出气的刘有福登时一句话被噎在了嗓子眼。谁脑袋被门挤了才敢去找崇祯的麻烦?

      当下只得好言安慰道:“莫要再伤心了。陛下便是训斥了几句,左右也没什么事儿不是?”

      Öì»ÕåûÈ´ÊǺߵÀ£º¡°»¹²»ÊÇΪÁËÄã¡£

      妾身见相公一直想要去从军,只得进了宫去寻皇嫂,想要让皇嫂替我在皇兄跟前美言几句,也好遂了你的意。只是不曾想被皇兄给训斥了。

      不过好在皇兄还是疼我的,如今许了让你进入京营中历练,等皇兄出征之时便让你随军,也好获得些功劳。”

      刘有福闻言大喜,作揖施礼道:“多谢殿下。”

      朱徽妍这才高兴道:“瞧你那呆样儿。不过你可得记好了,到了军中,记得时时紧跟皇兄,这样才是最安全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啊。”

      Öì»ÕåûÓëÁõÓи£Á½¸öÈËÈçºÎµØØøÙ³ÇéÉîÇÒ²»È¥¹Ü£¬±»Öì»ÕåûÆøµÃÍ·´óµÄ³çìõÈ´ÊÇÒ»¿ÌÒ²²»Ïë´ôÔÚ¹¬ÖУ¬¸É´à´øÈ˳öÁ˳ǣ¬Ö±±¼»Ê¼ÒѧԺ¶øÈ¥¡£

      第九十二章 排队枪毙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算是过完了年,京城仍然是属于那种可以冻死狗的寒冬天气,不说哈气成冰也是相差无几了。

      不过崇祯皇帝的心里可是一点儿不冷。皇家学院可以说是自己两条线布局中最重要的那一条。

      厂卫和新军,是武力保证自己的安全,而皇家学院,则是用来给现在的儒家敲丧钟用的。

      一路疾驰,此时仍可见建奴围城所带来的恶果。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被拆毁的村庄,也不时可以见到顶着严寒在收拾废墟的百姓和京营的兵卒。

      由于在拆毁烧掉京城外地村庄之前,崇祯就曾说过要动用内帑来帮助百姓重建家员,所造成的一应损失也由皇室内帑来补齐,因此百姓们倒是满怀着希望准备等开春之后好重建家园,毕竟此时的皇帝在百姓的心目中是属于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神圣存在。

      直到临近下午了,崇祯一行人才到达京南的皇庄。

      整个京南的皇庄原本便占地极大,堪比一些小镇一般地规模,足以保证在皇庄内能放下足够多地人马以及足够多地部门机构。

      只是此时,京南地皇庄已经不能称之为皇庄,便是称之为皇家学院也不妥当。

      整个皇庄已经被水泥砌起来的城墙围住,而且一反常态,并不是传统地四方地城墙,而是采用了少见地五角型地棱堡结构。

      十面城墙,紧紧地将五个城门保护起来,任何一个城门面对攻击之时,都将同时受到两边城墙上的攻击。每段城墙之上,都布置着为数不少地火炮。

      至于负责守卫地阵容则更加吓人,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厂地人手交叉巡逻,确保没有一个死角地存在,一个小小地皇庄,其防护程度甚至可与皇宫大内比肩。

      皇帝到处,枪炮退弹,【创建和谐家园】落弦,乃是定制。骑在马上地崇祯皇帝眼见着王承恩被厂卫一连查了四遍身份,确认无误后,整个皇家学院这才解除了戒备,开了正门恭迎皇帝入内。

      整个皇家学院内,仍然随处可见工匠们在忙碌,就算是天气寒冷无【创建和谐家园】常施工,这些工匠仍然会每天在中午暖和的时候施一会儿工,到了下午再将施工后的地方用草毡盖上,因此竟是没有耽误了皇家学院的整体进度。

      皇家学院的一间作坊里边,崇祯拎着手里枪管细长的火枪笑着对徐光启道:“徐爱卿,你们做的不错,这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枪便造了出来,不错,不错。”

      徐光启却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若是臣自己,怕是还造不出来,却是多亏了东郊先生之助力,这才造了出来。”

      崇祯好奇道:“东郊先生?”

      徐光启道:“正是东郊先生。东郊先生本名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山东巡盐御史,现在乃是白身。臣与之有旧,故而求了他来帮忙,这才造出了这火铳。”

      崇祯一听是叫毕懋康,便仔细想了想。结果发现还不如对毕姥爷的印象深刻,脑子里对这个毕懋康也只是知道这么个名字,知道是个玩火器的好手,其他的便没有了。

      既然脑子里印象不深,估计是不知道哪个角落里的咸鱼,崇祯也不再多想,干脆笑道:“当官又有什么好的?安心做个皇家学院的院士,见官便大了一级,岂不美哉?既然这东郊先生出力甚多,便不可不赏。如果如何升赏,徐爱卿回头上个折子给朕。另外,倘若这火枪搞的好了,朕又何吝封爵?”

      等徐光启躬身应是后,崇祯又道:“这枪现在能用么?可能安排人试射?”

      徐光启闻言,回道:“启奏陛下,可以安排试射。”

      崇祯闻言,便笑道:“快,安排人试下一下,朕要看看这枪到底如何。”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准备好了靶场试射。一应人手,都是宫内跟着崇祯过来的内厂太监,这些人可谓是崇祯最为信任的一批人手,可以确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把枪口对准崇祯。

      一排十个面无表情的内厂太监手持火铳,各自瞄准了五十步外地靶子。

      随着方正化喝道:“放!”便听得“嘭”地几声,五十步外地稻草人靶子便被打地草屑四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7: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