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钱皇后说了一声好,看汪舜华的眼睛也就够柔和了,这个于谦真是心怀苍生、坚贞不屈的人,你喜欢读他的诗,也必是受他情绪的熏陶。
¡¡¡¡µ±¼´·Ô¸ÀÖØÉÍ£¬ÍôË´»ª°Ý´Ç£¬Ö»ÊÇÐÄÀïʵÔÚÓÐЩìþìý¡£
出门的时候,听见钱皇后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查查这个叫于谦的人,看看有没有他的诗集,我也想看看。
第8章 中选
刚回到暂居的咸安宫,就有太监来传旨,教她们好好准备,明天一早,皇后要亲率她们拜谒皇太后。
汪舜华在心里默默的想,明朝说是后宫小透明,其实也挺能折腾。太祖的马皇后、太宗的徐皇后都是传奇不说,仁宗的张皇后做到太皇太后,评价极高;宣宗的胡皇后、孙皇后折腾了大半辈子;英宗和钱皇后的爱情赚了无数眼泪;景帝废了皇后,不过据说对唐贵妃不错,还有个娼妓出身的李惜儿;后面宪宗和万贵妃的爱情更是轰轰烈烈,就是可怜炮灰吴皇后和王皇后还有无数被迫堕胎的宫女;孝宗和张皇后可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爱情,就是张皇后晚景凄凉;武宗的后妃没啥存在感,李凤姐倒是大大有名;道长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可惜宠妃被活剐了,皇后也被他烧死了;隆庆的后宫,只记得李太后;万历的后宫倒是热闹,郑皇贵妃闹了几十年,整了几个大案,国力也让他整没了;光宗喜欢嗑红丸,可惜前面白折腾了;天才木匠天启的客保姆很能折腾,张皇后可是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就算拒绝了陈圆圆的崇祯,周皇后和田贵妃也是一出热闹的好戏。
——谁说爱新觉罗家出情种的?老朱家才真出情种好吗?虽然也出奇葩。
算了,管我什么事?还是想想以后要紧。出家门的时候,汪家给了不少银子,用来打点太监宫女,可她只想打酱油,才舍不得掏出来;今【创建和谐家园】后又赏了些,估计明天太后还会赏一些,落选以后宫里还会打发一些,那么暂时,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生计都不用发愁了。
她默默地想,果然像综艺节目,晋级越高,即便是不能拿第一,奖金也不少的。
只是陷入沉睡之前,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景帝那个被废的皇后是谁来着?
算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算到了最后一关,也只有10%的几率留下来呢。她决定不去想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汪舜华和同伴一起,跟着钱皇后到仁寿宫拜谒孙太后,陪在孙太后身边的还有另外一个妇人,郕王的生母吴贤妃,如今称为吴太妃。
马上就要解放了,心情也要放松很多。偷偷看了眼钱皇后,嗯,果真是春山横黛、秋水含情,杏靥桃腮、柳腰莲步,活色生香的大美人。
看完还得老老实实跟在后头走,别在阴沟里翻船。
仁寿宫比坤宁宫布置还要宏丽奢华,想来钱皇后生性节俭,而且英宗十分孝敬孙太后的缘故。
孙太后的经历堪称传奇。她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年幼时,因貌美被时为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由太子妃教育宫中礼仪。她也因此与皇太孙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
然而眼看着长成,可以准备婚事。太宗却听信钦天监的奏告,另外册立济宁胡善祥为太孙妃,而孙氏只能为嫔。彭城伯夫人为此埋怨,张皇后贤德,不言此事。
宣宗继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按照旧礼,皇后赐金册宝,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宣宗破格制金宝赐与孙贵妃。此后,册封贵妃均册宝俱备。
当时宣宗年近三十无子。胡皇后生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常德公主。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长子朱祁镇,宣宗愈发宠爱孙贵妃,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为了废后,他召见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议,声称:朕年过三十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孙贵妃推辞说: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宣德三年,明宣宗正式废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张太后怜悯胡废后,经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张太后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之上。
宣德十年,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改元正统,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七年十月十八日,张太皇太后崩逝,次年胡废后去世,孙太后也就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宣宗的宠爱没有只停留在份位上,孙皇后的整个家族因她而飞黄腾达。她的父亲孙忠原本是主簿,后来做了从九品鸿胪寺序班;宣宗即位,立刻以贵妃父亲身份被封为正二品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贵妃正位中宫后,一年就被封了世袭伯爵,追封三代,直接打破非军功不得封爵的祖制。同时,她的三个哥哥继宗、显宗、绍宗一夜之间荣升正三品,两个弟弟显宗、纯宗同样跃升从三品。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但一直以来,有关明英宗的身世就很有争议,自然孙贵妃脱不开关系。
《明史》记载:(孙贵)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也就是说孙贵妃用了当年刘娥的典故,强抢别人的儿子做儿子;只是比刘娥更狠,李宸妃虽然不得宠,到底位列嫔妃,能够偶尔见到儿子;而明英宗的生母却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很多人认为这段记载不靠谱,因为就算宣宗肯配合爱妃,张太后也不会不闻不问,而且孙贵妃生过女儿,当时不到三十,还有生育能力,没必要抢别人的儿子。
真相如何有待考证,不过孙太后的父亲孙忠,传奇性并不弱于女儿,因为他强大的生殖能力。孙忠和妻子董氏都高寿,孙忠活了八十五,董氏活了九十二;有五个儿子九个女儿,孙太后在姐妹中排第四。孙忠去世的时候,两个小女儿尚未出阁。
这彪悍的战斗力,不服不行。
太妃吴妙云同样是个传奇。她原来是汉王朱高煦的侍妾。宣德初,朱高煦造反,宣宗御驾亲征,诛灭了他,也邂逅了吴氏。但没有带她入宫,而是养在宦官陈芜家,赐了两个宫女服侍。宣德三年,她生下儿子祁钰,但一直没有得到承认。直到七年后,宣宗病危,这才告诉张太后,派人把他们母子接进宫。宣宗只有两个儿子,所以张太后对这个突然冒出的孙子还是挺在意,不久就封他为郕王;英宗也对弟弟很是关照,平时有什么好事都带上他,兄弟俩关系相当不错。当然,这也为日后的相爱相杀埋下伏笔。
这样传奇的人物,即便是汪舜华这样不太热衷宫闱八卦的也忍不住多看一眼。果然,能够独得三千宠爱,确实美貌过人,尽管此时已经接近五十,但保养得宜,还能见到昔日风华。
汪舜华马上想到热播剧里何大美人的扮相。果然,丑是各有各的丑法,美却总是相似的。
吴太妃比不得孙太后的美貌,但也不差,毕竟没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反而是作为罪奴得到恩宠的。只是保养不如孙太后,也没多少生气,虽然是为独生儿子选妃,也只是默默坐着而已。
钱皇后向孙太后吴太妃汇报了此次选妃的情况。在太后和皇帝的高度重视下,由礼部牵头,司礼监、顺天府等各部门积极协调参与,经过五道工序,又经过遴选,剩下这三位品貌端庄、家世清白的姑娘,请太后太妃定夺。
孙太后淡淡的看了一眼,你觉得哪个姑娘不错?
钱皇后禀告,都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妾觉得都不错。
孙太后笑,那也得有个比较吧?
钱皇后奏道,妾觉得金吾左卫指挥使汪泉孙女舜华不错,可以和郕王匹配。
???!!!
汪舜华蒙了,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既没有出风头也没有故意把自己装成蠢蛋啊;这么多漂亮姑娘,我也不算出挑;好像就家世还行,但你们不是不在乎家世甚至很忌讳官宦之女吗?合着武官不是官,重文轻武咋的?
然而,容不及她吐槽,孙太后已经招手,过来让我瞧瞧。
女官肯定有内幕消息,早上排队的时候,把人分成两列,汪舜华在头一列靠左,这会儿赶紧跟着女官过去磕头。
孙太后似乎很不在意,只是说了个起,看了她一眼,不错,是个干净的孩子;她问,多大了?
汪舜华头皮发麻,老老实实的回,今年十九。
¡¡¡¡ËïÌ«ºóЦ£¬±ÈàJÍõ´óÒ»Ëê¡£
那就是没戏了,汪舜华正要舒口气。
孙太后笑着对钱皇后说,你也比皇帝大一岁。
钱皇后称是,妾就觉得这姑娘端庄稳重,应该能好好照顾郕王。
亲王缺人照顾吗?老妈子大街上多的是好不好!
汪舜华简直想仰天长啸,什么状况。
孙太后却没工夫打量她的小心思,只是问,读过书吗?
汪舜华老老实实的回,只认得几个字。
希望这位孙太后重视文化教育,把她这个文盲丢出去!
然而孙太后点头,女子无才便是德,认得字就是了。
她转头看了吴太妃一眼,你说呢?
吴太妃含笑,太后定夺便好。
孙太后笑,怎么说也是你的亲媳妇。
吴太妃这才看了汪舜华一眼,太后皇后费心了,老身也觉得这孩子很好。
孙太后笑,既然如此,那就定下来,回头跟皇帝说,选个日子把事情办了。
第9章 从前
直到回到咸安宫,汪舜华还是笼罩在巨大的眩晕中。
她简直无法相信,自己怎么就迷迷糊糊被选中了呢?她也没做什么啊,以前期末考试还要复习,这回是裸考啊;什么时候明朝王妃这么容易就选上了?
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了,真心地。
以前是羡慕嫉妒恨,现在……只剩下恨了。
其他姑娘都来道了恭喜,她们被打发了银两回家,虽然落选,但是毕竟走到了最后一关,自然身价百倍,回家以后还可以选个好人家嫁了;虽然不如汪舜华一跃成为王妃,然而比起往常皇帝太子选妃落选的进宫做宫女,又不知好了几何。
看着昔日伙伴们或是惆怅或是欢喜的去了,汪舜华处于一种极度的迷茫之中。以前她只用担心出逃以后的生计问题,但现在更需要担心生命问题!她怎么想不起来,那个被代宗废掉的倒霉皇后就姓汪!只是她以为这是个大姓,没那么巧就是自己,要是有这运气,早就买中五百万了;又想就算历史上是她,就凭她平平无奇的表现,太后皇后也不可能看中她,谁知道怎么偏偏就是了!
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想到前日钱皇后的话,估计她报了姓名,她就另眼相看了。想到此前跟钱家的关系,突然觉得,当时答应嫁进钱家其实也不错。钱皇后人好,她弟弟估计也不差;就算退一步没什么感情,门当户对也不会太为难自己。
而现在,郕王,可不就是那个倒霉的明代宗。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唯一没有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赶鸭子上架最后没有儿子被老哥复辟死的不明不白追谥戾王连带于谦等一干重臣不得善终的倒霉孩子!
而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废话,废后能好到哪里去?何况以后老公死对头复辟,能留着条命就算祖上烧高香了;记得老公的其他嫔妃都是殉葬的,还有她的继任,貌似死在前面,还被挖坟。就算她侥幸逃过一劫,后来因为一条玉带顶撞了英宗,然后家产就被全部查抄带走了。
这叫什么事!
好在现在还没有土木堡,郕王没有当皇帝,自己没有被废,英宗还没有复辟……妈的谁知道会不会更糟糕!
汪舜华生无可恋的躺在床上,眼光放空。她是个女汉子,实际是个感情淡漠的人,否则不会三十多岁还剩着。连后代男女平等的爱情都没办法投入,更何况现在,怎么可能去讨男人的欢心?可能轮不到她反对废太子,就被老公废了;没有那点香火情,明宪宗母子未必买她的账,到时候还是难免一死。
她想到那句话,天下最难做的,就是太子妃;其次才是太子。太子不能登基,得跟着倒霉;太子登了基,还得担心自己倒霉。——郕王不是太子,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差不太远。
她把头朝枕头里埋了埋,尽量不让自己哭出来,一个人这么些年,风里雨里都是自己一个人扛,她几乎已经忘了眼泪的滋味。
她想到了前世,她还是汪顺华的时候。作为一个西部农村女孩,注定了输在起跑线上;然而,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又把这个起跑线往后挪了很远。父母没有阻止她上学,但也不会提供太多的帮助,毕竟他们要供养儿子上学买房子。大学学费是助学贷款,生活费是勤工俭学,天赋不如人,时间也不如人,别人自习谈恋爱享受青春,她需要卖报纸、当家教,端盘子洗碗、作电话客服,甚至顶着几十斤重的毛绒头套发【创建和谐家园】到中暑。;
没有人会同情你的不幸,人家尊重的是你的奋斗。
然而当她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才知道尽管站在同样的跑道上,她差别人太多,相貌,才学,家世乃至性格,没有一样占优,她能做的,还是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也有前辈给她介绍过对象,很不少,然而没有一个对眼,或者说合适。
连至亲都可以是陌生人,她又怎么可能相信陌生人会对自己倾心相对?没有惊人的美貌,只是再平常不过的路人甲;没有过人的才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所有名媛应该具备的技能一概欠奉;没有温柔的性格,对工作之外的人和事没有太多的热情和耐心。
自她上学起,她就知道,他们才是一家人,我是多余的。
家庭靠不住,父母靠不住,什么才能靠得住?只有自己。
既然对亲情和家庭,没有了憧憬和期待;自然对恋爱和婚姻也就很是淡漠,加上后来沉浸婚恋论坛,看到了太多家庭成员反目成仇的案例,独身的想法越发坚定,也就成为无法克服的魔障。
在职场,她永远客观冷静;然而回到空荡荡的家,闭上眼,就有了一切皆虚的感受。曾经父母希望她回到本县工作;但她却考了外省的选调生,虽然相距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但她极少回家,即便是过年,也主动申请值班。同事都说她积极主动追求进步,只有自己知道根本不是什么高风亮节,只是不希望回到那个应该被称为家的地方,那个让她伤心和难堪的地方。
就像热播剧里的达康书记,生活只剩下工作。然而李达康还有从前,还有值得他挖一夜海蛎子的欧阳菁,还有他心心念念的女儿佳佳;而她,只有自己。
曾经她对自己说,钱我会挣,街我会逛,饭我会煮,架我会打,为什么非要找个老公?忙完了厅堂还要下厨房,怀胎带孩子影响仕途还要担心人老珠黄招他讨厌,劈腿劈出一个营要满世界灭小三,我吃饱了撑着没事吗?这种人,名字写在我户口本上还嫌浪费纸!
而今,钱是没法挣了,街也没法逛了,煮饭应该不用亲自动手,打架也不用亲自操家伙,不过打输了估计就是个死;怀胎带孩子成了她的立身之本,不知道能不能度过这个鬼门关;人老珠黄就要主动一边去,劈腿……那是光明正大的,你要是阻拦就是嫉妒该被赶出去!
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不管怎么样,汪舜华就留在宫里接受更加严苛的宫廷礼仪培训,当然重点是学习婚礼流程。
她有时候也想,何必放不开呢?除了生活方式不一样,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呢?不都是一个人吗?你只要把郕王当成上司甚至记者,好好应付不就行了?
但她没办法说服自己什么都一样:
——没有水电气网络手机电灯电脑电视电影电话汽车高铁飞机空调风扇冰箱洗衣机;
——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报告报表和紧锣密鼓的调研开会;
——甚至连逛街都成不要想。
这时候她无比怀念从前,怀念那些忙碌的琐碎的痛苦的欢喜的时光,那时的风,那时的雨,那时的阳光,那时的空气,甚至那时的尾气雾霾。
可能真的要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
第10章 婚礼(上)
汪舜华并没有在宫里待太久,半个月后,她就被送回家,等待完婚。
汪家早就得到消息。按照规定,凡亲王妃父,原无官者授兵马指挥职衔,郡王妃父授兵马副指挥职衔,俱不任事。
三天前,父亲汪瑛已经被封为中城兵马指挥,正六品,挂名不干事。
汪瑛带着人在宫门口等着,隔着帘子,也能感受到他的喜气洋洋,丫头,真是贵人啊。
轿子进了二门才停下来,汪家老小都候着,脸上都带着笑,祖父汪泉也不例外,纷纷攘攘的道了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