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明朝当太后》-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汪顺华只能忍着,让她接着说。

        桂香打六岁进了家门,如今也有十年了,老太爷的事情说不清楚,后宅里的事情倒是门清。

        总的来说,这真的是个大家族,世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居然是个武将世家?老太爷应该是这身子的爷爷,名字什么桂香没说。原配秦氏,如今还健在,就是昨晚派人传话的老太太,只生了个女儿,嫁给锦衣卫的什么官,都还好——锦衣卫?那就是明朝无疑了。

        老太爷又纳了三房妾,生了五个儿子——这回没女儿了?先进门的苏氏,就是她的亲奶奶,不过已经去世好些年了;她亲妈姓周,也是锦衣卫千户的女儿,在她两岁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连着弟弟,都没有保全;后妈姓宁,是锦衣卫百户的女儿,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志骧,才八岁,女儿明华,十岁——那肯定不会是为了把好的留给他女儿,这年龄差有点巨大。

        稍后进门的杜氏至今还活着,她肚子实在争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娶的也都是京城武宦家的女儿:二婶丁氏,生一儿一女,儿子志平,今年十五;女儿容华,八岁;三婶郑氏,也生一儿一女,儿子志嶷,九岁,女儿丽华,十一岁;四婶李氏,前两个月刚生了个儿子,还没取名。

        还有一个陈氏,不过已经去世了。生了老太爷的幼子,已经十五岁,还没有成亲。

        真是复杂,汪顺华觉得头晕眼花,只恨不能拿纸笔记下来,再画张草图,背下来才好。

        只是成天拘束在这方小天地里,还是忍不住腹谤:还不如一片树叶,虽然免不了随风落下,到底曾经在枝头见识过天地的宏大。

        只是终归要面对现实的。

        她已经不是汪顺华,至少现在不是;而是汪舜华。虽然同音,但不同名。

        同人不同命。

        第二天早上,汪舜华是在桂香的再三提醒中,压住起床气起来的。

        她已经睡了两天,如今醒了,无论如何要去给淑人请安。——占着别人的身体,该尽的义务还是要尽的,权利和义务从来是对应而生,汪舜华有这点觉悟。

        只是她实在不敢跟古人对视,只好由着桂香扶着起来洗漱穿戴——她身子还弱,而且大家小姐弱柳扶风,装样子也是要全套的。

        这也算穿越的福利吧。

        汪舜华心想。梳洗的时间很长,汪舜华压着性子,拼命告诉自己,这里不是2018,而是几百年前,要学会入乡随俗,否则会死的很惨。闭上眼睛,她的心里一直在跑马——到底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回不去怎么办?那个世界的自己怎么样了?——如果自己真死了,得算因公殉职吧?爹妈应该可以获得一笔赔偿款,应该后半生无忧吧?房子还有将近十年贷款,会不会被收房?

        担心这些都没用,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还是赶紧想想眼下要紧。根据观察,她很可能来到大明王朝。明朝在历史书上被黑的很惨,导致她很长一段时间认知有限,也就是朱元璋,开国,杀功臣;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先太宗后成祖,靖难之役,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然后仁宗大胖子,心好短命;宣宗,玩蛐蛐,炉子好,还有教太监读书;英宗,王振,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杀于谦;代宗,你个苦命的娃,看看人家李世民,又想当皇帝又不下狠手,你不倒霉谁倒霉?然后就是宪宗了,姐弟恋;后面孝宗,一夫一妻;武宗很是有名——贪玩,玩死了;后面就是嘉靖,炼丹不上朝,杨慎大才子,严嵩大奸臣,戚继光打鬼子;隆庆,开海;万历,张居正,不上朝,争国本,东林党;后面谁——泰昌,短命鬼;天启,木匠,客保姆,魏忠贤;最后就是苦逼的崇祯。对了,贯穿明朝的就是科举,特务,禁海,小说——四大名著占仨呢,外加一部《金瓶梅》,玉米花生南瓜土豆红薯辣椒西红柿四季豆之类的传进来——这算吃货的福音,还有啥——不记得了。

        当然也不止这些——大学时代,有本《明朝那些事儿》很流行;汪顺华也买过一套,还下载了套电子书,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翻一下,算是对明朝有了初步的认识;恰好正值汉服复兴运动,和反琼瑶反清穿【创建和谐家园】,网络上风起云涌,也就跟着复习了把明朝历史——没那么黑暗,就是小农意识太重,政治上民主有点过头,遇上了小冰川,又遇上了东林党这群有家无国的带路党,杯具了——怎么跟公知差不多呢,果然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闲的没事也逛论坛,晋江知乎什么的。虽然被骂小粉红键盘侠,至少她从那里了解了不少八卦,结论是——能在历史书上留名的都不是寻常之辈,尤其是龙猪凤八四大顶级流量,就算是穿越货也不可能比原主做得更好,最多穿到人家晚年修复一下bug,比如早立太子,干掉赵高(秦始皇),不跳大神,随时找太子聊天(汉武帝),不乱【创建和谐家园】、多和宝贝太子沟通、不让姓武的女人入宫(唐太宗),别立孙子(明太祖),倒是朱棣,似乎没啥明显缺憾,要么掐死孙女士,避免左【创建和谐家园】出生?

        直到桂香提醒她好了,汪舜华这才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现在的自己——镜子是铜的,磨得很亮,到底不能和后代的玻璃镜相比,难怪穿越族都热衷搞玻璃——可惜我啥都不会,丢了党国教育的脸——坦白的说,镜中的自己实在是很漂亮,甚至可以说是绝色美人。如果美貌是一种罪,即便不用凌迟,也是斩立决的节奏。汪舜华有点不可置信的抚摸着自己的脸蛋,脑海中浮现起古典小说中美女的常用词句: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眼如秋水,目若晨星。

        ——这【创建和谐家园】是穿越的福利啊!

        汪舜华简直想迎风流泪了,对老天爷的怨念连下三个等级。果然,女汉子说到底也是女人,有这么漂亮一张脸,吃点苦头也值了。

        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脸蛋长到自己身上,容不得她挺胸抬头,嗯,我就是那个烟视媚行的妖艳【创建和谐家园】。

        不过马上就低下头——老实点吧,先搞清楚状况再说,别真以为有颜就能任性,这年头,认命倒是能够活得长久一点。

        那句话怎么说的,长得漂亮有什么用,活得漂亮才是真本事。

      第3章 出路

        汪舜华心里七上八下,随着桂香去拜见传说中的老太太。

        确实是个大家族,院落就有好几重。一路上丫鬟婆子都在扫雪,前两天一场大雪,温度骤降,原主就是晚上睡觉烤火时发生中毒的。

        她到的时候,正房里已经挤满了人,上方坐着老太太,手里拿着念珠,慈眉善目的,估摸五十来岁;坐在左边上首的就是便宜娘,三个婶子在下首坐着,几个小家伙在各自母亲身边立着,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弟弟妹妹了。只是她的叔父、二叔家的长子志平和四叔家的长子都没来,要么太大,想是跟着老师念书,要么太小,还由奶娘带着。

        路上汪舜华已经在脑子里回忆了很多遍女性的万福礼,无奈最多在古装剧里看过,当时看了也就看了,没有沉下心研究,实在不敢冒失。好在老太太很知趣,看到她进来,还不待她躬下身子,就伸过手来,过来。

        汪舜华老老实实过去了,还要行李,老太太说了声,你还未大安,就不要多礼了。早有丫鬟捧着个绣蹲过来,汪舜华到底躬了个身子,这才坐下了。

        老太太皱着眉头,好些了吗?

        汪舜华点头,蒙老太太牵挂,已经好多了,只是脑子还有些晕,好多事想不大起来。

        便宜娘赔笑:昨儿郎中说,舜华这回可算是死里逃生,只是怕损了元气,需要好生静养几个月。

        老太太嗯了一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就好好静养。

        她看着儿媳妇,他们几个兄弟都去奉天门叩头了?

        便宜娘欠了欠身子,今天是冬月初一,照例圣上要在奉天门颁历,听说街上人都满了,就等着圣上赐历书呢。

        历书?难道就是黄历?一块钱一本的,至于这么激动?

        ——想起来,皇帝钦赐的,肯定很贵重,难怪要挤破头。

        老太太嗯了一声,眼睛重又回到汪舜华身上,过了年,就正统十年了。舜华也快十八了,该考虑婚事了。

        汪舜华脸上的笑容简直挂不住。

        便宜娘倒是很有兴趣的说已经议了几家,都不太满意;回头再请老太爷定夺。

        老太太点头,舜华好才貌,你们要好好留心,别耽误了。

        便宜娘称是。

        汪舜华简直想撞墙。她有极其严重的恐婚症,所以每次相亲都无疾而终;也没有逃出去焕发第二春的想法——明朝户口管理是很严格的,一个人逃出去被当逃奴的几率很大;孑然一身,可不能指望什么一见钟情,更何况这是直男癌满地走的明朝;而且一个女子,现在能做的也不多——连织布绣花都不会,可别说唱几首歌、抄几首诗词、抄几部小说就能扬名立万,呼风唤雨——抛开做人道德不谈,第一种,那是青楼歌妓做的,绝对不考虑,况且古今审美不同,可不认为明朝会喜欢《上海滩》《菊花残》,《精忠报国》他们也会认为是粗汉唱的;第二种,抄诗词不难,难的是古代文人是有活动的——随时要诗文唱和,而且要求多多,对于一个连新诗都写得马马虎虎的人来说,要戴着镣铐跳舞是不可能的,到时被人揭穿可就不太美妙了;第三种,《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已经问世了,当然现在还没有被修改过;别管《西游记》还是《红楼梦》,或者金庸古龙梁羽生,都是鸿篇巨制,能把情节人物弄得清楚明白就要费老大劲儿了,要想全文【创建和谐家园】——我有那记忆力早进清华北大中科院了,还用跑去当小公务员?——只要情节?小说看的不只是情节,还有文笔啊,亲。同样神魔斗法,《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地位一样?更何况,就算开了外挂,这些书都能从头到尾记诵了,这些小说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深度,你能说的出来?——万一人家要跟你探讨一下,是不是还要用吃了鸡蛋,为什么一定要看下蛋的鸡来打发?

        ——都不靠谱!

        但是现在如果真的要包办婚姻,那就不能不想想退路了。按照便宜爹和后妈的态度,她可不敢指望放到什么好人家,不像贾迎春那样变现就该谢天谢地了;更何况,就算是好人家,那规矩也打得吓死人——儒生们心中的万世师表,孔圣人家四代休妻;孔圣人的前妻死了,儿子孔鲤多哭了两声,就被他痛骂了一顿;他的学生曾参,更是滑稽,因为老婆没把梨子蒸熟,休了;号称亚圣的孟夫子好不到哪里去,仅仅因为老婆在自己房里坐像不好,就想休妻,还是她妈劝住,你去她房间不打招呼就进去,是你不对在先,这才打住了。

        ——瞧瞧,都是些什么人!

        这在后代的天涯论坛上,可以洋洋洒洒批判一百页了,可是现在,这是主流思想,真他娘的坑爹,不对,坑娘;尤其坑娘的是,孔孟可都是寡母带大的,孔老二搞不好还是私生子。

      ¡¡¡¡¡ª¡ª¶¼ÊÇÆæÝ⣡

        但这话她是绝不敢说的,否则会死的很惨。

        几个女人还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外头皇帝颁历书的场景何其盛大,汪舜华已经想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正统,不就是明英宗统治的第一个年号吗?正统十四年,公元1221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国力给予致命的一击;稍后发生的北京保卫战,于谦挽狂澜于既倒,可惜犯了和岳飞一样的错,想要接回北狩的皇帝。他比岳飞幸运,明英宗倒是接回来了;但也更不幸,死在了效忠的皇帝手里,还连累了赏识他的皇帝。

        真他娘的两难。

        汪顺华对明英宗是没有任何好感的。尽管《明事》对他评价相当高,又是敌人都跟随他,又是感天动地的爱情,又是废除殉葬的;但就凭他带着敌军叩关,还杀害于谦,报复当年参与抗敌的将领,还给王振那个妖孽立庙,就不可能有一丁点的好感!——于谦,可是当众斩首示众,连全尸都没给;岳飞被宋高宗和秦侩盖上莫须有的罪名,好歹是赐酒,也没有游街示众呢!

        ——呸!

        ——至于什么敌人留着他的命还恭恭敬敬的,首先明英宗复位了,史官还不是按照他的意思来写?就凭他带着敌军叫门,难道是有感于瓦剌的仁义之师不可战胜?别逗我!——兔子当年还舍不得杀刘峙呢,有这样混球的敌人,肯定舍不得换掉,否则再上来一个,可没那么容易对付了!

        ——当年看网上八卦,英宗对跟他在北边吃苦的两个心腹可不怎么样,先是恩遇不断,后面听信小人谗言,几乎赐死,还是下面人帮忙喊冤,这才发配了事——这个态度,敢说是因为皇帝肚子里没鬼?

        北狩,不就是被俘吗?说的那么动听!当年宋徽宗父子还行过牵羊礼——就是【创建和谐家园】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难道瓦剌比金朝文明很多?哄小孩子还差不多!历史上那个有名的柔福帝姬,到底是冒牌货,还是被太后杀人灭口,只有天知道。

        想着又不觉得埋怨景泰皇帝,叫你拎不清,又当又立,当断不断,遭报应了吧?

      第4章 家世

        她还在乱想,就听见外头打帘子,老爷少爷们回来了。

        果然,便宜爹带着三个汉子进来,就是她三个叔叔;还有两个少年,估计就是五叔和大弟弟志平。

        一屋子的女眷们一番熙攘,就听便宜爹说今儿风雪,圣上回宫早,不过他们去得早,一人都得了本钦赐的历书。

        老太太翻了翻,圣上改元都快十年了,真快。

        她似乎很有些感叹,自永乐爷迁都北京,都28年了。

        便宜爹接了上去,自从当年先祖跟着永乐爷来到北京,都28年了。

        老太太点头,可不,当年你爹就出生了。那时候你爷爷在王府里当差,王妃徐娘娘知道消息,还赏了些布帛。听说那时候的北平,荒凉的很。

        找到了话题,大家也就积极讨论起来。洪武元年,中山王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徐达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开封,毁了元朝宫殿,在旧址堆土筑成景山;为了便于防守,将北面城垣南移。由于运河淤塞,南方的物资主要改由海运和陆运转运。原本繁华的大都城变成了一座冷清的边城。

        洪武三年,太祖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燕王就国,在北平设立王府。徐达去世后,华北边防部队多由燕王节制,北平也就成为明朝北部边防的中心。

        然而此时,北平也不过是区域中心,直到永乐元年(1203年),太宗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迁发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充实北平;永乐四年,北平皇宫和城垣开始动工。直到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太宗下诏正式迁都,并于次年正月初一,正式宣布北京为都城。

        但就在当年夏天,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太宗大怒,立即处死反对派。

        ——果然,现在还是太宗,成祖是戏精嘉靖改的。朱棣很仰慕唐太宗,估计会很喜欢太宗文皇帝这个谥号,据说这是古代皇帝最渴望的谥号了。这两位也确实很有共同点:都是以武功起家,结果文治不遑多让甚至更出色;都是以非常手段拿到的皇位;都有一位青史留名的超级好老婆,岳家也很给力,当然唐太宗是大舅子长孙无忌出名,明太宗是岳父徐达开国第一功臣;晚年儿子也都闹出了争位的事,死后的谥号都被改过,唐太宗的宝贝儿子黑莲九是戏精,明太宗则在百十年后遇到了没事找事的嘉靖。

        一边吐槽,谥号那么长,你们真的大丈夫?一口气能念下来?

        当然这不是重点,太宗病故以后,仁宗即位。仁宗长期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对残破的北平皇宫,立刻有还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宫殿。但他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驾崩,此时还都的实际行动尚未展开。继位的明宣宗暂缓了还都的计划,宣宗的儿子今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汪舜华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句,继位后,正式确定北平为京师,不再称行在。

        这些事情汪舜华都知道,只是具体时间、皇帝在位年限还真记不住,最多记得明朝开国是1328年,亡国是1222年,毕竟是最后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王朝,历史课是重点;土木堡是正统十四年,1221年——拍过电视,而且年份很特殊,所以记下来。这时候在心里默默拨算盘,免得以后说错了。

        感叹完北京的变化,又说起南京和江南的繁盛。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显然烟雨江南才是这些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是鱼米之乡,富庶繁华,汪舜华心说难怪土木堡之变后,一些人急急吼吼的想要迁回南京,原来还有这个原因,只是你们没有想过宋朝南迁的下场吗?

        ——这会儿有点庆幸仁宗皇帝死得早,否则再多在位几年,没准真的要迁回南京,他爹的一腔苦心全泡了汤,估计用不着土木堡之变,北边半壁山河就守不住。

        ——可惜,太宗苦心栽培的好圣孙也远远赶不上他爷爷的眼光,居然把吃到嘴里的辽东越南全吐了!简直该打死!至于教太监读书之类的就算了,都是给皇帝办事,你可以说某人比某人强,但谁也别说哪个群体比哪个群体更高贵。王振之类的固然不是东西,钱谦益之类的同样不是玩意,哦,黄宗羲等人也没少给自己涂脂抹粉。

        不过这也不关她的事,确切的说不关这一屋子人的事,毕竟他们也不能做决定,只是感叹,南京真好,江南真好,虽然都没去过。

        说完这些,已经很晚了,自她穿越过来没有见过的爷爷也回来了,老头国字脸,浓眉大眼,和儿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应该说,汪家的人相貌都不错,能生出汪舜华这样的漂亮姑娘,应该不是遗传变异,而是家族基因。

        老头挥手,你们都回去,晚上一起吃饭。

        一家人这才各自散了。姑姑已经出嫁,几个妹妹都还小,跟着各自的父母,偌大的后院,就汪舜华独自住着。她有些庆幸,毕竟接触多了,很怕露出马脚;但其实也有点失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然而容不得她多想,没过多一会儿,桂香就来催她早点去候着吃饭。这回到的时候就还早,也不敢入座,就在廊下立着。

        过了一会,大家这才三三两两的来。

        这碗饭,是汪舜华穿越以来吃的第一顿饭,缺多少有点食之无味的感受。倒不是没有盐味,也不是因为没有蔬菜,就是看着大家都低着头吃饭,觉得有点憋。

        吃完饭,老头端起茶杯,今儿都有收获?

        便宜爹赶紧站出来,都得了。

        老头点头,明年我也该六十五了,身子不如从前,我是想索性早点退了;你也快四十了,不能老猫在家里,该学会分担了。

        便宜爹赶紧表态,谨遵父命。

        老头点头,当着这么多晚辈,倒是没有面授机宜,只是看了眼汪舜华,听说你病了?

        汪舜华赶紧道了个万福,见了一整天婶子们行礼,这回标准多了,惊扰老太爷老太太了,不过是被烟熏了,没什么大碍。

        老头嗯了一声,大冬天的,你自个儿注意点。

        他看向老婆,舜华过了十五了吧?

        老太太回,快十八了。

        老头点头,该考虑婚事了。昨儿钱都督跟我说,他的孙子钱钟今年二十了,还没成亲,听说我家大孙女品貌不俗,想结这门亲事。

        便宜爹马上来兴趣了,莫非是钱国丈?

        老头点头,是他。他虽然现在只是从一品都督同知,可是听说皇后很是得宠,将来封爵也是免不了的。钱钟是他的次子,实实在在的国舅,照说爵位是没分的,只是你看看太后家泼天的富贵,只怕将来钱家也不会太差。他能瞧上咱们,也算咱们的运气。

        便宜爹点头,到底想起来,我仿佛记得,他应该是订了婚的。

        老头点头,定过,镇远侯家的小姐,不过几年前镇远侯夫人去世,小姐守孝,耽误了;今年初殁了。钱钟也快20了,他家这才焦急,想尽快把事情定了,只是他瞧的上的,多少有些顾忌。他家是世袭的正三品都指挥佥事,跟我家倒是门当户对。

        便宜爹却有点犹豫,没有爵位,又死了未婚妻,似乎不大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8: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