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她还是没办法说服自己,毕竟已经做了大半年的夫妻,还有肚子里这个不知道是爱情还是孽缘的结晶。
不能哭,化妆品很贵的。
然而眼泪还是掉下来。
明朝不相信眼泪。
¡¡¡¡ÊÌæªµÄÈËÑ¡¶¼ÊÇÏֳɵģ¬àJÍõÉí±ß°Ë¸ö¹¬Å®£¬²»ÓÃ˵¾ÍÊÇÔ¤±¸ÒÛ£¬ËýÉí±ßËĸöѾ»·Íâ¼Ó¹ðÏ㣬àJÍõÈç¹û¿´ÉÏÁËÒ²µÃ¸ø¡£
好在郕王还算给她面子,没有急不可耐的应承了,反而淡淡的推脱,你好好养胎,不要操心这些事。
怎么可能不操心呢?
汪舜华努力告诉自己,这就是明朝,不是21世纪;你是王妃,还是废后,不是玛丽苏,别相信帝王专情的话,你没那个本事!
郕王推脱那是给自己面子,这种事总是要三推四请,才显得丈夫温厚,妻子贤德。
互利共赢。
汪舜华挤出一个笑,认真就输了。
汪舜华问了几个宫女的意思,当然尽可能用委婉的口气,郕王将来总是要就国的,你们将来有什么打算,如果要出府,我可以贴些嫁妆;如果没有去处,可以跟着去封地,我可以在属官和侍卫中找合适的;如果愿意留在王府,我也可以安排。
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女孩子听说可以放她们出府或者匹配王府侍卫,都忙不迭的答应,反而没人愿意留下伺候郕王。
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小心眼她们看出来了?
汪舜华觉得应该做出一副贤妻的派头,免得将来名声不好听,于是说你们怎么会这么想,留在殿下身边有什么不好?我虽然性子急,也不会为难你们。
几个女孩子都低着头,娘娘,不是奴婢们不识抬举,只是断不敢有非分之想,若是娘娘能放奴婢们出去,便是再造之恩了。
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这种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事,宫女们不是都应该争着抢着吗?贾宝玉那样的纨绔子弟都有一大堆丫头想着呢。就算自己小心眼,郕王年轻英俊,性子也不错,这样的极品高帅富,怎么会没有吸引力?
她还在琢磨,第二天原本一心留在她身边的桂香竟然也打了退堂鼓,说是想出府去,若是娘娘垂怜,匹配个侍卫也是极好的。
汪舜华呆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桂香自小跟着她,性子又活泼,虽然被女官们【创建和谐家园】过,到底藏不住话,于是抵不住汪舜华的盘问,老老实实说了。
原来宫女们之所以推脱,并不是害怕汪舜华口是心非笑里藏刀,而是眼下的一条制度:殉葬。
太祖开国以后,延续了殉葬的习俗。他去世的时候,38位嫔妃被迫殉葬;太宗去世后,至少12位嫔妃殉葬;仁宗去世后,包括他宠爱的郭贵妃在内,8位嫔妃殉葬;宣宗去世后,10位嫔妃殉葬。
这些殉葬的嫔妃,多数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但仁宗的郭贵妃生育三子,宠冠六宫,还是难逃一死。
皇帝的嫔妃要殉葬,亲王的侍妾自然更不例外,最近比较有名的,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周宪王朱有炖,死于正统四年,没有孩子。临死前,上表英宗希望死后丧事从俭、不需殉葬。
英宗非常重视,亲自下旨给其弟朱有爝,嘱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惜的是,诏书下得迟了,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命令哥哥的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两者相害取其轻,这是人的本能。侍奉郕王,确实有一朝发迹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没有儿女,被迫殉葬,反而不如嫁个普通人,平淡度日——太宗皇帝一脉,不仅子嗣不昌,而且寿数也不高,太宗活了28,仁宗活了23,宣宗活了38,至于郕王能活多久,天知道。
汪舜华不知道在宫女们心目中,丈夫已经被划入短命鬼和不可接近对象的行列,只是殉葬的事她还是知道的,毕竟废除殉葬是明英宗唯一值得书写的功绩,在那本书里被浓墨重彩的进行了描绘。当时有点感慨,这时候看到桂香哭唧唧的诉说,这才真的体会到,那些片言只字背后的斑斑血泪;也第一次对明英宗有了些许好感。
她并不认为英宗是什么好人,更不是什么好皇帝,但在这个事情上,他是有功劳的。
只是这件事到底传进郕王耳朵里,他只是淡淡的摆摆手,你现在有身孕,别多想。
没想到规避情敌,居然使用这种方式,汪舜华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毕竟如果她没有孩子,是不是有一【创建和谐家园】帝让她殉葬,她也只能照办?
汪舜华呼出了一口气,活着真好,社会主义真好。
汪舜华的孕期过得不算好,开头是吐得厉害,几乎想把五脏六腑吐出来;后来又饿得发慌,怎么都感觉吃不饱,镜子都不敢照;尤其宝宝第一次胎动以后,肚子像吹气球一样的鼓起来。郕王倒是很高兴,摸着她的肚子,听着胎音,下了结论:一定是个胖儿子!
汪舜华没有接话,因为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蝴蝶效应,更不确定生出来的是什么,能不能养大。
算了,不要想太多。
除了读书学习,阅读邸报和时代同行,也是融入这里的重要手段,只是看着皇帝旌表节妇之类的新闻,心里更闷了。好在别的新闻还是可以看看,比如七月里,增市廛税钞,也就是加收商业税;不久,杨溥卒。三杨时代彻底落幕;八月,免湖广被灾秋粮。吏部尚书王直等人到监狱里一游;九月,广西瑶族叛乱,化州知州茅自得被抓,千户汪义被杀;冬十月,遣给事中、御史分赉诸边军士;十一月,减殊死以下罪。当然夹杂期间的,还有琉球中山、暹罗、安南、爪哇、【创建和谐家园】哈密、占城、亦力把里、撒马儿罕、乌斯藏之类的各国入贡。
第21章 长子见济(正统十二年,1447年)
正统十二年到来了。
春节都是那些流程,准备贺礼并不怎么费力,只是进宫的时候格外小心。太后太妃皇后也很贴心,早早免了她进宫请安,只是年节还是需要进宫朝贺的。
她已经有了近八个月的身子,举动颇为费力,好在太后赐坐,只是她看得出来,钱皇后的眼神很是羡慕,甚至问她有没有什么秘方。
汪舜华真的没什么秘方,上辈子没结过婚,没关注过这些,实在不知道哪一枪命中了,钱皇后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年还没过完,传来魏国公徐显宗的讣告。他是中山武宁王徐达的四世孙,洪熙元年袭父徐钦的爵位。既是重臣,也是皇亲,英宗命官赐祭、有司营葬事。
二月初三,是孙太后千秋节。英宗率郕王百官上寿,免命妇朝贺,赐文武百官宴。
三月初一,英宗再次率领郕王前往天寿山谒陵,仍旧是西宁侯宋瑛、宁阳侯陈懋、右副都御史曹翼、刑部侍郎杨宁居守;次日,刚到陵下,得到提督辽东军务左副都御史王翱的捷报,他会同军马出境,巡哨总兵官都督曹义出广宁,兀良哈贼众匿林中。义卒,兵围之贼突出迎战,我军奋勇击之贼,大败;左参将都指挥胡源等出开原、辽阳,都督焦礼出宁远,俱遇贼各战败之,全师而还,凡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获马牛羊四千六百有奇。
英宗大喜,赐敕褒翱等,仍命选良马,同俘送京,余给备边官军,牛羊赏有功者。
三月初五,郕王刚跟着英宗回宫,就得到了喜报:王妃汪舜华产下嫡长子!
不止郕王大喜过望,英宗也很高兴,这是祖宗保佑啊!于是下旨重赏。
郕王匆匆回到府里,抱到儿子,刚出生的婴儿都不会太好看,皱巴巴的,但孩子总归是自己的好,他哥连得了两个女儿,他也没想到能一举得男,很是高兴,抱着儿子又亲又啃,好歹保姆劝住;这才进来,汪舜华正在沉睡,他刚才在外头听说这一胎很是辛苦。从昨晚就开始闹腾,直到今天卯时才生下来,很是心疼。
是的,汪舜华生了个儿子。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可能上辈子看的宫斗剧宅斗剧太多,又知道历史上的景泰皇帝没有儿子,唯一早夭的儿子还不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于是每天都很紧张,不是害怕吃坏东西,就是担心有人故意使绊子。好在她苦心经营,还是有效果的,尤其她和郕王身边亲近的宫女得到承诺,以后可以放她们出去,都感恩戴德的精心伺候,反而疏远了郕王,似乎生怕沾惹了他。
郕王摸摸鼻子,没说话;汪舜华倒是有点不好意思,当时也没多想,就是觉得姑娘们大了,早点放出府去找个好人家也很好,实在没想到祖上的规矩,更没想到搅了你的好事;她的心有点虚,要不过些时间,我让他们去挑几个好的。
¡¡¡¡àJÍõµ¹ÊÇû˵ʲô£¬°ÕÁË£¬²»×ż±¡£
他转头看了桂香等人,既然你允诺了,便依你。何况你说的也没错,我的封地不知道在何处,天南地北的,跟着我们跑也不是事。不过到底是宫里出来的,现在放出去,回头还要接着再找,也是费事。等我就国前把事情办了就成,总还有几年。
汪舜华也不好意思再说怕年龄大了不好找之类的,反正最大的还不到二十,有的是时间。
于是连忙称是,就说了些殿下如此仁厚,上天一定会保佑之类的话。
¡¡¡¡àJÍõ¾²¾²µØ¿´×ÅËý£¬ÄãÃÇĸ×ÓÆ½°²£¬¾ÍËãÊÇÉÏÌì±£ÓÓÁË¡£
他摸着她的肚子,就当是给我们未出世的孩子积福吧。
只是临盆在即,郕王还是跟着英宗皇帝走了,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好在她本就是淡漠的人,随便找了点事做,或读书练字,或赏花弹琴,或找宫女们闲谈,也不算难捱;结果昨晚吃了饭正在院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肚子一沉,然后便觉得腹痛,便知道孩子要来了。
虽然郕王不在,但已经到了预产期,一切都准备妥当,忙而不乱,汪舜华肥猪看了不少,猪肉真没吃过,嘴里含着参片,耳边是各种声音,不断听到有人说用力使劲之类的废话,实在是心累;想嚎又嚎不出来,这样就更使不上力了。
这样折腾到今天早上,孩子终于一点一点的出来,她真的觉得两辈子都没这么痛苦过,又觉得自己可能进了鬼门关就出不来,于是拼劲最后一点力气想嚎叫几声,结果力量失控,把孩子生出来了;正在大喘气,听见产婆恭喜:恭喜王妃娘娘,是位小殿下。
汪舜华没有来得及消化这话什么意思,只是从产婆手里接过来,强打起精神看了一眼,到底没看清楚,就一口气喘不上来,晕了过去。
¡¡¡¡ºÃÔÚÎâÌ«åúÖªµÀ¶ù×Ó³ö²î£¬ÌصذÑÌùÉíµÄÀÏæÖæÖÅÉÀ´Ëźò£¬ÂíÉÏÊÕʰºÃÁËÀÉÖнøÀ´¿´ÁË£¬ËµÃ»Ê£¬¸Õ²ÅÌ«ÓÃÁ¦£¬Ë¯Ò»¾õ¾ÍºÃ¡£
¡¡¡¡ÍôË´»ªË¯µÃºÜ³Á£¬×ÔÈ»²»ÖªµÀàJÍõ»ØÀ´µÄÊ£»àJÍõÒ»±ß±§×Ŷù×ÓɵÀÖ£¬Ò»±ßÓеãÐÄÌÛϱ¸¾¡£
汪舜华直到第二天晚上才醒,听桂香说郕王已经回来,昨天在这里守了好几个时辰,入夜才回房的,也没有招幸哪个宫人。
她用的是得意的口吻,娘娘如今有了世子,别人谁不敬让三分!
汪舜华打断了她的话,不要胡说!
什么敬让?只要没到金字塔顶端,就得老实呆着,否则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她现在没工夫跟桂香说这些,只是问孩子呢?
桂香连忙招呼保姆把孩子抱过来。
汪舜华抱过孩子,这回倒是看清楚了,孩子白白胖胖的,确实很遭人喜欢。
桂香就在一边说殿下很是高兴,今天又来看世子,才走一会儿。
汪舜华抱紧了儿子,这是自己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依靠和寄托了。
可能应了那句话,为女则弱,为母则强。很多事情原本跟她没有关系,不过现在有了儿子,就会变得不同。比如,她可以老老实实做王妃、做皇后,如果自己没有孩子,可以抱养庶妃的孩子,甚至善待周贵妃母子,给自己留条后路;但既然有了孩子,还是个儿子,就难免生出点别的想法。如果明英宗执意听信佞言北征,郕王上位,作为原配嫡子,她和儿子是有上位机会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上位,以后郕王被赶下台,他们未必好过。明英宗不是什么大度的人,能对于谦下死手,难道会善待昔日仇人的儿子?——景帝的死,历来就是史家争论的焦点,到底是病死还是被赐死,众说纷纭;她可不敢把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寄托在不靠谱的左【创建和谐家园】身上。
汪舜华抱着孩子,思绪飘得很远,连郕王进来都没有注意到,还是桂香提醒她,这才回过神来。
郕王得知王妃醒了,就匆忙过来;这时候看她魂不守舍的样子,只是静静走过来,搂着她,在想什么?
汪舜华忙收回思绪,没什么,只是想日子真快,进宫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没想到,一转眼连孩子都有了。
郕王蹭了蹭她的脖子,是啊,日子真快。咱们成婚都快两年了。
???
才一年半好吗?
¡¡¡¡ÍôË´»ªµ¹ÊÇûÓз´²µ£¬àJÍõÃþן¢×Ó£¬Õ⺢×ÓÏñÎÒ¡£
他吻了吻汪舜华的额头,辛苦你了。
毕竟是唯一的亲弟弟的嫡长子,英宗对侄子很是关照,洗三当天就亲自赐名见济。
郕王很高兴,跟汪舜华念叨着济者,众盛之貌,所谓济济一堂;又成也,《左传》有云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又利用也,《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又周救也,《易·系辞》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又相助也,《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名字,体现了皇伯父对侄子的无限关爱和期待。
汪舜华却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历史上景帝那个夭折的独生子,是不是就是这个名字?
但是皇帝赐的名字,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汪舜华的嘴角有点酸涩,只能劝慰自己:同人不同命!自己都穿越了,肯定后面的都会不一样的。
见济的乳名是郕王给起的,獾奴。郕王本来觉得今年丁卯年,取个小兔就不错,不过怎么都能联想到小兔崽子之类的,于是想了个逸之,小兔子跑得快,这样孩子将来健健康康的,又觉得太慎重,何况小孩子说跑,民间很是忌讳;汪舜华说现在吃青枣的时候,要不取叫青枣?
郕王皱着眉头,说青枣是吃的,正好翻书翻到这个,就定下来了。汪舜华本来想说好好的孩子,要给谁做奴才,转念头一想,小名要贱才好养活,犬子就是大文豪司马相如的小名,后来普天下的父母全跟着学了;獾奴就獾奴吧。于是答应了。
洗三是民俗,并不是官方礼仪,因此并没有官方的程式;皇子皇女命名都有隆重的仪式,亲王的儿子都是皇帝批量给的,还得看运气,有的宗室好几岁都没有名字也是常事,因此能在出生三天得到名字,就足够让郕王感恩戴德。
因此,洗三很是简单,当然对汪舜华来说,还是个麻烦事情,不过好在都是下面人去办。
郕王嫡长子洗三,英宗夫妇没有出席,不过在京的公主驸马还有吴家、汪家的亲眷,能来的都来了。太宗系子嗣不昌,这种事都是赶上一次才有一次;其他的公侯伯文武官员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洗三用的挑脐簪子、围盆布、缸炉小米儿、金银锞子,什么花儿、朵儿、升儿、斗儿、锁头、秤坨、小镜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子、新笼子、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大葱、片、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都备下了,槐条蒲艾水也熬好了,还有用胭脂染红桂元、荔枝、栗子都是备好的,当然还有穿好的绣花针,在酒盅里用香油泡三天,以便给孩子扎耳朵眼儿。
辈分最高的含山大长公主还不到七十,身体很是康健,带了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之类的礼物,其他的公主送了衣服鞋袜。
午饭后举行洗三,由收生姥姥主持。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等十三位神像。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产妇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由老婆婆上香叩首,收生姥姥随之三拜。然后,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收生姥姥把婴儿一抱,就正式开始了。
本家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银锞子、硬币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纸币银票则放在茶盘里。此外,还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红枣、栗子之类的喜果。亲朋亦随之。收生姥姥有套固定的祝词,你添什么,她说什么。假如你添清水,她说长流水,聪明灵俐;你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连生贵子;桂元,桂元,连中三元。
添盆的东西最后是归收生姥姥当辛苦钱的,因此并不贵重;不过都是皇亲国戚,自然出手也很大方。
添盆后,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这才开始洗澡。三月里阳光灿烂,并不算冷;只是这一通折腾,孩子受不了,直哭大家听见哭声嘹亮,都认为吉祥,谓之响盆。中间祝词没有断。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二打灵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祝愿小孩聪明绝顶;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再把婴儿托在茶盘里,用本家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往婴儿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创建和谐家园】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再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玉兰、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是祝孩子不生病的。
汪舜华隔着门扇,听外面热闹,想象着见济被折腾的不像样子,心里吐槽怪不得古代孩子死亡率那么高,估计都是被折腾的;马上打嘴,这是自己亲生的宝宝,怎么可以这样。只好传话天太冷,早点办好别让孩子累了。——好歹记着没说结束!
郕王很有同感,看着差不多,就让把孩子抱走,然后谢了来传话的太监,就和皇亲们吃酒去了。
汪舜华抱过孩子反复看,果然,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怎么看怎么顺眼。
第22章 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