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请。”刘仁轨道,刘仁轨用了一个请的姿势,亲自将李宗和尉迟俊送出了汉王府,三人出了汉王府快要分别的时候刘仁轨突然道,“两位公子,我们这次私自出兵大漠罪名不小,所以,你们在挑选家将的时候需要慎重。”
“刘校尉放心,我们明白。”李宗说道,然后一拱手,和尉迟俊消失在刘仁轨的视线中。
刘仁轨再次回到聚义殿的时候,马周正在跟秦怀玉和程怀亮等人解说着什么,而许敬宗和苏定方正在聊着什么,就见苏定方不由的点头。
这时,就见黑衣卫士回禀道,“统领,狼骑结集完毕。”
“恩。”刘仁轨点头道,然后走到聚义殿对苏定方道,“定方,狼骑已经在校场结集完毕,我们过去吧。”
苏定方和刘仁轨来到王府的校场,六百的狼骑就像六百头舔血的野狼,将整个校场笼罩在他们的杀气之内。苏定方看了狼骑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同时对身边的刘仁轨佩服不已。可以说狼骑是苏定方一手训练出来的,他知道李恪给这支骑兵命名为“狼骑”的目的何在。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更多的激发了将士们的血性,让他们成了真正嗜血的狼。在他被李恪推荐为新军的时候,他将自己手上的狼骑交给刘仁轨的时候心里确实存在一些担忧,他不怀疑刘仁轨的统兵能力,但他担心刘仁轨是否能够保持狼骑在他走后这股血性。然后,今天他看到狼骑的时候,发现这支骑兵并没有在他走后丢失他们的狼性,并且在刘仁轨的带领下多了一份沉稳和内敛。如果说他带领的狼骑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剑,那么此时的狼骑绝对是未出鞘的刀。
“你们是什么?”苏定方问道。
“黑衣卫,狼骑。”
“你们为谁而战?”苏定方问道。
“殿下,殿下!”
“知道你们此行的目的吗?”苏定方继续问道。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刘仁轨喊道。
“杀回漠北,迎回殿下!”众人喊道。
苏定方很满意狼骑的斗志,此时,调动起斗志的狼骑绝对是一群凶残的狼。然而,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没经过弱肉强食的战争选择的狼,需要鲜血和杀戮来让他们成长起来。所以,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刘仁轨,见刘仁轨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的意思,便继续喊道,“你们怕死吗?”
“不怕。”
“你们是狼骑!”苏定方道。
“狼骑。”“狼骑。”“狼骑。”
“出发!”苏定方喊道。然后,狼骑就在他的带领下像一群饥饿的野狼,和城外的五千铁骑会和。
当狼骑消失在刘仁轨的视线中之后,他从刚才的沉浸中才恍然醒悟。他终于知道苏定方要这六百狼骑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想让他们经历战场的洗礼,成为真正嗜血的狼群。苏定方在这六百人身后花了太多的心血,所以他容不得狼骑华而不实,更容不得他们只是一群没有经过实战经验的亲卫。所以,他才会借此机会将狼骑带上,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次漠北之行让狼骑变得更加强大。
刘仁轨为苏定方这种为李恪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感动,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苏定方心里想到的永远是汉王李恪。
“定方,和你比我确实不如也!”刘仁轨叹道,“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北方的方向,“我刘仁轨深受殿下知遇之恩,岂能甘于你之后。”刘仁轨说到这里,突然他的气质发生了变化,以往文质彬彬的他此时霸气十足,就像是一柄将出的利剑。长久以来温文尔雅的刘仁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十足,举手投足之间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的刘仁轨。
刘仁轨,真正的刘仁轨终于蜕变了,终于从他书生的性格转向了军人的性格。因为苏定方的【创建和谐家园】,因为李恪的安危,他终于激发了自己体内的热血,终于完成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刘仁轨回到聚义殿的时候,马周和许敬宗还在,秦怀亮、程怀亮和柴哲威也都在。五人看到刘仁轨的时候都发现了他的变化,特别是马周,他一直认为刘仁轨性格温和,哪曾想到此刻眼神锐利坚毅的他。但是,他并没有说什么,其余许敬宗等四人都是一脸的惊讶,不知道刘仁轨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宾王延族,黑衣鹰卫已经准备妥当,我该出门跟两位公子会合了,你们放心,我和定方一定会把殿下顺利的迎回来。”刘仁轨道,然后,他对秦怀玉三人道,“三位公子,告辞了。”然后,大步的走出了聚义殿。
刘仁轨来到长安城外的时候苏定方已经在等待他,他的身边还有李宗和尉迟俊,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五十名家将。柴绍和尉迟恭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所以他们府中的家将都是军中万一挑一的悍卒,其实力不亚于李世民身边的千牛卫。所以,刘仁轨在看到李宗和尉迟俊两人的一百家将之后也很满意的向两人点头。
“出发。”苏定方见刘仁轨和他身后的鹰卫,便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命令。因为,在这些人当中唯独他的官职最高。
六千人就像六千匹狼,怒吼的杀向了漠北。突厥左贤王施罗德没有想到,他的妒忌会让突厥在今后的三年内付出惨重的代价。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这六千骑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截杀突厥骑兵
长安城关于李恪在漠北遭劫的消息传开之后,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不少不知情的百姓还到长安府衙去【创建和谐家园】,要求朝廷出兵讨伐突厥。还有一些读书人开始聚集起来在书社,要不是李世民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出兵营救的决策,估计他们就要到玄武门前去为李恪【创建和谐家园】。
同一时间,李恪所做的一首《满江红》通过读书秀才们的口中传到了大街小巷。这首词风豪迈,气壮山河的词表现了作者李恪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赤诚的爱国豪情。让身陷漠北的他在长安城又赢得了不少的民心。特别是读书人,当他们读到李恪这首词的时候,内心沸腾不已,就像自己骑着铁骑,决战在漠北一样。
所以,这首词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传到了皇宫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轻声念着李恪剽窃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特别是他读到,“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身躯一震,他想到当时在大殿上李恪提出要出使突厥的时候眼中露出的无惧无畏的神情,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时李世民就是被他坚定眼神和藐视一切的气质所震撼,才会决定让李恪出使突厥。然而此时他突然间明白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心意。
“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再次吟道,“父皇明白了你,你真的没有让父皇失望。”
想到这里,李世民举目望向北方的天际,半响,他又暗暗自语,“原来如此,父皇还真不知道你有这般的志向。”说完这句话,李世民眼神中露出一抹别人难以察觉的坚定神情。
“王德,大军在城外结集的怎么样了?”李世民沉声问道。
“刚才长孙将军前来禀报,中午就可以出发了。”王德停顿了一下小声的问道,“皇上真的要亲征漠北?”
“朕的儿子在漠北惨遭突厥的截杀,难道朕只能坐在长安城的皇宫中坐视不理吗?”李世民语气不悦的看了一眼王德。王德突然感觉到自己身上一阵冰冷,不由得打了个颤,“老奴知错了,还请皇上责罚。”
“下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
“诺。”王德躬身退出了两仪殿,出了两仪殿的王德发现自己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常年服侍在李世民身边,今天还是第一次发现皇上举止如此凝重。难道……?王德想到这里,就不敢再想下去。因为,这件事情如果真像自己预料的这般,那么大唐宫廷又要经历一次流血了。“老奴什么都不知道,都不知道。”王德自语道,然后看了一眼两仪殿方向,老迈的身躯消失在他的叹息声中。
其实,苏定方率领骑兵离开的第二天,城外大军便集结完毕。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儿子亲征突厥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然而,皇帝亲征是大事,岂能儿戏。因为皇帝亲征之后国家大事要让人来处理,究竟该让谁来处理?太子年幼,还没有到行冠礼的年纪,不能处理朝政。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再说大唐刚刚经历了玄武门政变,突厥入侵才稳定下来。所以,最终在房玄龄等人的死劝下,李世民终于不再亲征,把大军的统帅权交给了左卫大将军李亮。
李世民在玄武门一身戎装的看着浩浩荡荡出了长安城的李亮大军,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李恪能够早已归来。他不能亲自去营救李恪,对他而言已经在杨妃面前失言了。所以,李亮大军是否让李恪早点归来是他对杨妃失言的一个补偿。同时他在心里也对苏定方给予了很高期望,就像在苏定方跟他请求出兵漠北营救李恪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一样。
……
长安的寒冷跟漠北的寒冷是没法比的,五日之后兵出宿州的苏定方才发现他身后的将士们对于漠北的天气一时还难以适应。
因为,朝廷的旨意要用快马传到李靖的手里需要六天的时候。所以,用了五天就出了宿州的苏定方比李靖他们提前了一天时间。
此时的苏定方看了一望无际的被残雪覆盖的北国风光,丝毫没有欣赏的心情。他对身边的刘仁轨说道,“正则,我们就在这里分兵两路吧。你们人数少,就朝着向西丰州的方向寻找殿下,据我估计如果殿下能够击溃突厥的骑兵,为了保险起见他可能会迂回到向西,走朔方灵州的那条路回长安。至于我就沿着这条路一直深入大漠,如果殿下仍然被困在从阴山回长安的路上,那我一定会把他平安的救出来。”
“好。”刘仁轨语气坚定道,“定方,殿下必须要平安的回长安,我们必须要把他迎回长安城。”
“我知道。”苏定方点点头,坚定的眼神告诉了刘仁轨,他如果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你放心,殿下一定会平安的回到长安城的。”
然后,苏定方将手伸了出来和刘仁轨握在了一起。
“出发。”苏定方大声吼道,五千六百名骑兵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带着他们的血腥朝着突厥的圣地阴山的方向而去。
看着苏定方的队伍消失在西方的天际,刘仁轨身边的李宗这才问道,“刘校尉,不知道我们该如何行军?真要听苏将军的话,要向朝西的方向寻找三哥?”刘仁轨虽然是李恪府中的府椽,是文职。但他要统领府中黑衣卫。所以,李恪便给了他一个校尉的武职头衔。所以,李宗和尉迟俊身为军人,他们才会称呼刘仁轨为校尉。
“定方说的没错。”刘仁轨肯定的说道,“我相信殿下肯定已经击溃突厥骑兵,迂回到向西的方向,想从丰州的方向入灵州,然后再回长安。所以,他被困在从阴山回长安的路上的可能性很小。”
“那为什么苏将军不朝西的方向寻找呢?”尉迟俊疑惑的问道,“他深入大漠不是走错了方向吗?”
“突厥左贤王如果真想置殿下于死地的话,难道他只会派一千多的骑兵吗?”刘仁轨反问道,“如果是我,为了保险起见肯定会派出好几支人马,不想让对手有机可乘。”说到这里,刘仁轨沉默了片刻之后又道,“如果突厥颉利可汗知道了左贤王所做的事情,那他会怎么办?他会杀了自己的儿子?他不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而是会派重兵截杀殿下,让殿下永远都回不了大唐。这样就能掩饰施罗德所犯下的错误。到时候他会把责任推给草原其他的部落,毕竟殿下跟突厥和谈成功,他没有必要杀殿下。如此一来,大唐使节团突然间消失在草原上,我们又没有证据证明是哪个部落做的,能贸然的对突厥发动战争吗?”
“我明白了。”李宗恍然大悟道,“苏将军是想让我们去向西的方向驰援殿下,而他自己要在半路截杀突厥左贤王派出的其他几支人马,甚至是颉利可汗派出截杀殿下的骑兵。”
刘仁轨听了李宗的解说,满意的点点头。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三哥能够击溃突厥骑兵?”尉迟俊又问道。
“难道你们不认为殿下会做到吗?”刘仁轨反问道,然后朝着尉迟俊微微一笑,“两位公子,我们出发吧?殿下还在等着我们呢。”
“好,出发。”李宗此时意气奋发的吼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追兵,还是追兵
晨曦中出现两个黑点,慢慢的黑点拉长,出现了两个骑马奔驰的人,他们就是李恪和陈其。李恪和陈其一脸风尘的样子,衣服上还覆盖着一层淡淡的寒霜。而陈其身上的血已经凝固,冰冷的寒冬清晨,他身上的盔甲显得僵硬,让他包裹在里面,就像是一个机械战甲。
李恪勒住口呼白气,微微喘息的战马,问道,“我们离灵州还有多远?”
“如果继续白天休息,夜晚赶路的话,还需要三天的时间。”陈其肯定的说道。李恪和他两个人为了不再引起突厥人空中斥候的追查,特意选择晚上赶路,白天休息。所以,他们的速度就降低了不少。今天已经是狄知逊离开后的第十天了,他们依然徘徊在漠北,距离大唐的灵州还有三天的路程。
“下马休息会吧!”李恪叹气道,“找个隐蔽点的地方休息,晚上我们继续赶路。”
“诺。”陈其答应一声,便在附近开始找水源和宿营的地方,而李恪则望着东方的旭日,目光中露出了淡淡的泪痕。因为自己愚蠢的意气用事,没想到会遭遇到这样的结果。他自己不抱怨在突厥的遭遇,可是跟他的八百大唐的士兵呢?还有钱宁的三百手下呢?难道这些不都是为了自己牺牲的吗?
如果自己能够明智一点,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到更多的问题,妥善的处理好自己和施罗德之间的矛盾,那么他的八百护卫就不会身死漠北,钱宁的三百骑兵就不会无辜丧命。俗语云,“温柔乡是英雄冢”然而,自己不是英雄,但是让一千多的大唐士兵为此而丧生在了漠北。自己难道就不自私吗?自己难道就不【创建和谐家园】吗?
“突厥,施罗德,如果我李恪能够安然回到大唐,这次出使突厥所遭受的耻辱和大唐一千健儿的仇,我李恪一定会让你们血债血偿。”话语刚落,就见李恪手中渊虹宝剑划过自己的发髻,一缕头发飘然落在地上。李恪削发明志,内心坚定了雪耻的决心。
陈其在一处地势低洼的地方找到了一块三尺见方的结了冰的水塘,然后用唐刀凿出一个头颅大的洞口,用自己的头盔从里面取出了一点水,将它递给李恪。李恪接过陈其递给他的水,看了一眼浮在上面的冰碴的生水,不暇思索的喝了下去。因为生怕让突厥人发现,两人都不敢生火,这一路走来都是吃冷马肉,喝冰水。然后,陈其又拿出几块马肉递给李恪,李恪拿了几块冻的生硬的马肉就着冰水吃了之后方才在陈其为他铺好的地铺上躺了下来。陈其在李恪吃完之后方才狼吞虎咽的将剩下的几块马肉一扫而光。然后,他站起来朝四周的方向观望了片刻,回到李恪身边道,“殿下,你安心睡吧,末将出去巡察一下。”
“陈其。”李恪喊道,“不用巡察了,你也休息片刻吧。你夜里赶路,白天还要为本王当班值守,就是铁人也扛不住。何况是有伤在身的你呢?”
“殿下末将没事,殿下的安危重要,末将的小伤没什么大碍的。”陈其推辞道,他知道此时还没有出漠北,还在突厥人的势力范围之内,绝对不能疏忽大意。
然后,李恪岂能不知道此时的陈其精力耗费的差不多了。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如果不及时休息,他要是再倒下去就永远站不起来了。所以,用命令的口气道,“怎么了你这是?现在长本事了,本王的话都不听了。给我老老实实的待着休息。”
“殿下。”陈其还想狡辩,李恪断然拒绝道,“清晨的这个时候最为寒冷,地上的寒霜还没有融化,突厥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刻活动的,你就放心休息吧。本王先给你盯着,中午的时候你再换我,我休息片刻。”
“诺。”陈其狠狠地点点头,然后蒙头倒在了他提前为李恪铺好的地铺上。
李恪将目光转向四周望了一眼,在他的视线内看不到一丝有人活动的影子。然后他起身,走到正在残雪覆盖的地层上搜寻杂草的战马旁边,翻身上马,消失在旭日东升的地方。
时间约莫到了午时时分,李恪回到驻地,此时的陈其已醒。李恪对陈其道,“附近没人,你不用走的太远,你就在这附近监视就行,等到戊时,我们立刻出发。”然后,倒在了陈其刚才休息的地铺上。
李恪睡的不踏实,好不容易强制自己入睡,但是他和陈其被一群突厥围在其中不能逃脱。突厥人就像疯子一样的向他和陈其冲了上来,他们两个杀了一帮又有一帮冲上来,怎么杀都杀不完。突然,李恪看到眼前一抹寒光闪过,他感觉自己脖子一凉,用手摸向自己的脖子的时候,发现手上全是血。
“啊。”李恪一声大吼,终于醒了过来,“陈其,陈其!”李恪大声喊道,但终究听不到陈其回答他的声音。
李恪感觉不妙,翻身骑上自己的战马朝东北的方向搜寻陈其的轨迹。他觉得陈其估计发现了什么可疑的情况或者出了什么问题,不然绝对不能离开自己这么久,自己喊他他都不回答。李恪骑马奔驰了不远,就见前方一个黑影越来越近。李恪举目细望,原来就是陈其。显然,陈其也发现了李恪,使劲的抽打自己胯下的战马,同时用手示意李恪身后有突厥骑兵。
李恪明白陈其的意思,正要向东北方向观望时被吓了一跳。就见他目所能及的地方,东北方向的天际出现了一道黑影。如果是突厥骑兵,那足足有二百人之众。就在李恪对对面突厥骑兵判断人数的时候,陈其已经回到了李恪身边。他脸色微红,气喘嘘嘘的道,“殿下,东北方向出现的突厥骑兵,足有二百人之众。你快走吧,末将给你殿后。”
李恪听了陈其的话,纹丝不动的骑在马上不动,目光定格在了越来越近的突厥骑兵身上。
“殿下,请你速速离开,突厥人人数众多,你我力拼肯定不是他们对手。”陈其坚定的说道,“陈其豁出性命也会抵挡住他们,给殿下争取时间。”
“不用了,我们逃不掉的。”李恪抬头看了天空一眼,淡淡的道,“他们是有备而来,岂能这么容易就让我回唐。”他语气平淡,根本就瞧不出因为面临着被杀的危险而有所恐惧。
陈其顺着李恪的目光,看到天空中盘旋的雄鹰,顿时明白了李恪刚才的话。他注视了天空中的雄鹰一眼,将目光移向眼睛能看清面部表情的突厥骑兵,手紧紧的握着李恪为他特意打造的唐刀,脸上露出了一抹孤傲的神色。
突厥骑兵在李恪眼前三十步的距离停住,然后一个一身被鲜血浸染,脸色冻的发青,但眸子闪闪发亮的突厥人头领上前两步,“殿下走的太快,要不是我日夜兼程,怕是很难在与殿下相见了。”
李恪没有回话,静静的注视这个会说汉话的突厥人。
“殿下想必在想,我为什么得懂汉话?”突厥头领笑道,“我在大唐生活了将近十年,所以会说汉话不足为奇。”
李恪依然沉默,目光紧紧的盯着眼前的男子。
“殿下的部下让我佩服,我敬佩这样的大唐军人。”头领继续说道,“四百人足足让我损失了八百突厥儿郎,甚至连我自己都挨了几刀,不愧是大唐真正的精锐之师。如果他们再有一百的援兵,估计倒在草原上的人可能就是我们。”然后,他话锋一转,“不过,胜利是属于草原的强者,他们最终还是死在了我们的弯刀和铁蹄下。”
“说完了吗?”李恪淡淡的道,目光中露出了对对方的厌恶。既然注定自己要身死草原,何不死的轰轰烈烈呢?李恪如此想着,缓缓拔出自己的佩剑渊虹,目光中的杀机定格在突厥头领的脸上,“那还费什么话,不怕死的就过来吧!”
“上。”突厥头领被李恪目光中冰冷杀气盯得有些恐慌,微笑的脸突然僵硬的变得阴沉下来。
头领一声令下,二十名突厥骑兵朝李恪和陈其杀了过来。陈其在李恪之前冲了出去,迎上了第一个冲上来的突厥骑兵。他双手将刀高高举起,对着眼前的突厥骑兵劈下去。突厥骑兵弯刀直刺,朝陈其的胸膛刺来。但是,他的刀在陈其胸膛的三寸之处停了下来。因为,陈其的刀劈在了他的头上,他的身体从头颅中央分成两半跌下了马背。陈其的速度之快,出刀之狠让他连出声喊叫的机会都没有。
陈其杀完第一个人,“嗷”的大吼一声,就见第二个冲上的突厥人举刀砍向他的腰间,陈其身子朝后一仰,将身体平铺在马背上躲过了突厥骑兵的一刀,在弯刀划过他鼻尖之后突然翻身,反手就是势大力沉的一刀,“啊。”一声惨叫,就见对方被陈其从肩膀斜劈成两半。
“噗。”鲜血喷涌而出,将陈其染成了一个血人。而陈其不顾脸上温热的血迹,继续朝着冲向李恪的突厥骑兵杀了过去。两刀劈倒两名突厥悍将,陈其先声夺人的气势终于压制住了突厥人。突厥人没有刚才那么气势汹汹,反而在跟陈其交手的时候显得有些恐慌。
第一百四十五章 营救
陈其在连续砍翻六个突厥骑兵的时候,后背终于挨了一个突厥骑兵的一刀。陈其觉得自己背部一疼,他闷哼一声,甩手就朝身后一刀。
“啊。”一声惨呼,随即“扑通”一声,那个砍他的突厥骑兵被他削去了半个脑袋,滚落下马背。
陈其砍翻一个突厥骑兵,便有三个突厥骑兵围在他的身边,继续朝他砍去。
此时,李恪瞅准了目标,一拍马鞭,战马腾空而起,将想在陈其背后刺杀他的一个突厥骑兵生生踩死在地下。然后,他随手一翻,长剑就像一条毒蛇,刺穿了一个突厥骑兵的咽喉。
李恪终于加入了战团,刚才陈其用先声夺人的气势震慑住了突厥人的锐气。而此时李恪在突厥人疲于应付陈其的时候突然杀入战团,杀了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瞬间便又有六七名突厥骑兵被他砍死,滚【创建和谐家园】背。
二十名突厥骑兵,二十名在草原被称为勇士的突厥儿郎,就这么轻松的被李恪和陈其给砍了。
突厥首领的脸色非常难看,他看了身边眼中露出怒色的突厥骑兵一眼,又下达了命令“上。”
他的话音一落,又有二十名突厥骑兵杀向李恪和陈其。李恪和陈其背对着背,注视着想把两人围在中间击杀的冲上来的突厥骑兵。陈其又是一拍马尾,朝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杀去。而李恪也将身边冲上来的一个突厥骑兵砍翻在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