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请殿下上马。”一百多人同时喊道。他们都抱了必死的决心,让李恪内心感动的同时感到悲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军人的宿命,谁也逃不掉,也不没法逃。

        “请殿下上马。”钱宁的声音喊道,李恪就见钱宁也硬生生的跪在了自己面前。

        “请殿下上马。”前后身后的三百人同时单膝跪地,高声喊道,“请殿下上马。”

        “殿下,你就成全我们吧,今生我们能跟你一起从大漠杀出来已经知足了。我们是大唐的军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大唐的尊严是我们的荣幸。而现在我们捍卫的大唐的尊严的人就是你,只要你能安全回到长安,我们这些死去的兄弟才不会死,才觉得自己的死是值得的。”张超喊道。

        钱宁,这个汉子竟然给自己下跪,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离开这里。张超,素未相识的边军,竟然敢舍弃自己的生命,只为让自己能够平安回到大唐。眼前的四百多人,都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大唐的尊严,目的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突厥人刀下亡魂。李恪无言以对,他强自压住自己夺眶而出的热泪想将张超和钱宁扶起来,但是两人都执意不起身,非要跪到李恪离开才罢休。

        “谢谢将士们,谢谢大家!”李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请殿下上马。”众人同时喊道,声势如雷,气势如虹。

        此时的陈其却不知不觉间竟然将李恪的坐骑牵到了他的面前。李恪看了一眼钱宁和张超坚定的眼神,再看了四百多人坚定的目光,知道自己不走,他们绝对死谏到底,这样反而会影响他的心态。所以,他咬了咬牙,狠狠跺了跺脚,翻身上了陈其所牵的马匹,“钱宁,张超,还有四百多名的兄弟,本王在长安城等你们回来。”然后看了一眼陈其,吼道,“陈其上马,我们走。”

        李恪骑马跑出了一百多步之后勒住战马,看了身后早已准备完毕,整装待戈的四百多人一眼,和陈其急马奔驰,消失在了西方天际。

      第一百四十章 杀回大漠

        夕阳就像一个烧饼,在残云中死气沉沉的跌落下西方的天际。余晖就像病人呼出的浊气,洒向了落满残雪的屋檐。屋子的窗户是半开的,草药味从里面飘出,就像是弥散在空气中的尘埃,让人难以适应。

        孟山睁开眼睛,目光所及的是一个站在他身边的黑衣卫,“我这是在哪里?狄副使呢?”说话的瞬间他已经起身从床下走了下来。

        “孟统领你醒了?”黑衣卫士惊喜道,“狄副使已经回京了。”

        “什么时候走的?”孟山问道,“我睡了多久?”

        “两天。”黑衣卫士答道,“我们在树林遭伏脱险之后,狄副使见你和候统领都没什么大碍就命令我等将两位统领送到晋州驿馆,他自己带着剩下的几个千牛卫回长安了,他说殿下性命危在旦夕,他快一步到京城,殿下就会少一些危险。”

        “候统领伤势怎么了?”孟山在听完黑衣卫士的解释之后,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至少自己的受伤没有延误狄知逊回长安的行程。

        “候统领就在隔壁房间。”黑衣卫士回答的很简单。

        “过去看看。”孟山说道,然后在黑衣卫士的带领下来到了候虎的房间。

        候虎的杀人方式以力道见长,因此和孟山相比,他损耗的体力要比孟山多,所以受伤之后苏醒的程度要比孟山慢上很多。然而此时,在孟山走入他的房间的时候,他也微微的睁开了眼睛。

        “你怎么在这?”候虎看到眼前的孟山问道,随即他自己也发现躺在了床上,随即起身,“这是怎么回事?”

        孟山将自己知道的跟候虎简单说了一下,说完之后就听见孟山斥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狄副使身边几个千牛卫能护得了他的安全吗?你们平日里不是很精明吗?怎么在这件事情这么愚蠢。”

        孟山脾气火爆,将眼前的黑衣卫训斥的低头不语。然而,这样的事情却是不能怪黑衣卫。李恪对黑衣的军令第一条就是绝对服从,然而这个服从是指对自己的上司。然后,当候虎和孟山都晕迷不醒的时候,狄知逊是没有能力调动黑衣卫的。所以,他只能让黑衣卫将候虎和孟山护送到晋州驿馆,自己带领剩下的几个千牛卫回京。

        “通知大家收拾东西,我们要启程。”孟山一边穿衣一边说道。

        黑衣卫士看了眼前的候虎一眼,候虎点头示意,他才走了出去。

        等黑衣卫离开,孟山才对候虎道,“老侯,既然狄副使已经回京,我们的护送任务已经完成,也不能在这里拖延时间,殿下生死未卜,我们再杀回大漠,将殿下迎回来。”

        “老孟,难道我不是这么想的吗?”候虎看了一眼孟山,“派一个人回京将详细情况禀报给刘统领吧,让他出兵援救,你我现在立刻启程。”

        孟山朝候虎看了一眼,看到他眼睛里坚定的神色,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驿馆门外,黑衣卫整装待发,每个人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就像一尊石佛一样,现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军令。

        “你们是什么?”孟山大声问道。

        “黑衣卫。”

        “什么?大声点,你没有吃饭吗?”孟山怒道。

        “黑衣卫!黑衣卫!”

        “你们是鹰,黑衣卫中的鹰。”孟山吼道。

        “我们是鹰,黑衣卫中的雄鹰。”

        “你们是谁的鹰?”候虎问道。

        “汉王殿下。”

        “对。”候虎说道,“你们是殿下的鹰,你们是殿下的黑衣卫。现在殿下受困漠北,我们要出漠北救殿下。”

        “出漠北,救殿下!”众人狂呼道,声势如虹,每个人脸上的萧杀之气让驿馆的兵丁感到冰冷。

        “出发。”候虎和孟山上马之后带领着剩下的二十几个鹰卫朝云州方向而去。

        ……

        两仪殿中,李世民神情严肃的听完狄知逊的汇报,脸色极度的难看,他看了一眼众人,怒道,“突厥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竟敢连朕的儿子都阻杀,还有那帮刺客太猖狂了吧,连大唐的使节都敢杀,你们说该怎么办?”

        “皇上,请发兵突厥营救殿下啊。”封德彝第一个跪道,他在听到李恪被困突厥的时候,人突然间显得老了几十岁。以往还很精神的他,今天突然变得垂暮蔼蔼,就像快要落在残云中的夕阳。

        “皇上发兵吧,殿下不能不救啊。”同一时间萧瑀也站出来建议道。

        “辅机,你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李世民突然问长孙无忌。

        “回皇上,暂时还没有什么消息。”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问的“唐”在漠北的情报,所以他只能如实回答。

        “皇上,请发兵营救殿下啊。”此时狄知逊再次恳求道,“以臣的观察,施罗德对殿下存了必杀之心,殿下多留漠北一刻就多有一份危险啊。”

        狄知逊的话在气氛阴冷的两仪殿就像是黑夜里的狼嚎,让很多人不舒服。然而,除了封德彝,这个李恪的坚定支持者。萧瑀,这个李恪名义上的舅舅之外,其他人都不说话。将选择权交给了李世民。就是一向事事必谏的魏征,此时也选择了沉默。不是说他不反对出兵突厥,只是他被当时李恪在朝堂上出使突厥时所说的话折服。所以,这个时候李恪有难,他即使认为此时的大唐不应该出兵突厥但也没有站出来阻止。而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心思跟魏征一样,他们觉得李恪不能不救,关键就看李世民该如何选择。至于剩下的长孙无忌,高士廉和王珪是李恪政治上的敌人,他们心里希望李恪最好死在大漠,但是明面上也不提出反对出兵的建议。

        李世民目光扫过不说话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高士廉和王珪还有岑文本身上,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杜如晦身上,“克明,你是兵部尚书,你的意见呢?”

        “汉王为大唐百姓出使突厥,突厥行如此卑鄙之事,大唐的百姓不能忍,大唐的将士也不会忍,臣无异议。”杜如晦给了李世民一个模棱两可的建议。

        李世民不说话,目光注视着向北的方向,他的内心在做斗争,他的内心在权衡利弊。按照狄知逊所说,追杀李恪的并非是颉利本人,而是他的儿子施罗德。追杀的原因也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引起的。由此可见,这件事情颉利本人还被蒙在鼓里。所以,如果此时贸然出兵,造成突厥和大唐的战争对大唐很不利。以现在大唐的实力跟突厥一战,很难取胜。但是,李恪是为大唐百姓出使突厥,此时遇到危险自己身为他的父皇岂能见死不救呢?

        “皇上,要不再等等吧。”就在李世民沉默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说道,“以汉王殿下的智慧,再加上他身边的八百卫士,并不是没有机会从突厥手上安然回国的。没准殿下现在已经逃脱突厥的追杀在回唐的路上,只是比狄副使晚几天而已。”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肯定会出兵,但他权衡了一二还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毕竟,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出兵突厥是错误选择。他如此劝说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跟李世民表明自己的公私分明。然而,像长孙无忌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忠心的方式别人可不敢用。毕竟,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里的位置足以让李世民认定长孙无忌这句话不是对李恪的落井下石,而是真正用公正的心态看待问题。

        “长孙无忌,到这个时候你还敢说殿下没事,你是何居心?”封德彝等长孙无忌说完,没等李世民说完,怒斥道,“大唐骑兵和突厥骑兵的差距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殿下身边只有八百人,岂能是突厥一千五百人的对手?再说狄知逊刚才已经说了,他在回京的路上遭到了刺杀,难道你看不出,这个时候除了突厥人之外,还有某些心存不轨之心的人也在暗中对汉王殿下不利吗?”

        封德彝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风度,直接在李世民的面前吼斥长孙无忌。然而,长孙无忌出奇的没有反对,只是用平缓的语气道,“封仆射难道不知道腊月寒冬,这样的天气大唐不能出兵漠北吗?别说其它的,就现在的粮草储备和兵甲武备准备的也不足,贸然出兵不但不能救得了汉王,还会一败涂地啊。”

        长孙无忌的话确实不容别人反驳,但是没有一个人赞同他的意见,封德彝此时气喘吁吁,而萧瑀见长孙无忌如此说,刚要反驳就见李世民摆手制止他,他只能选择沉默。

        李世民也不说话,默默的注视着向北的方向不语。然而,谁都知道此时的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焦急。他如此做只不过是为了在众人面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安全焦急,同时也在告诉众人,李恪还在漠北这个事实。

        少顷!就在大家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转过身来直视众人,他的眼神坚定的不容别人质疑,他的神情严肃的不容别人反驳。

        “擢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整顿兵马,随时听候调遣。”李世民突然下定决心,“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柴绍、薛万彻,尉迟敬德为行军副总管,代州都督张公谨为云镶道行军总管,全部兵马归李靖节制,分道出击突厥。”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岑文本已经将圣旨写在了纸上,等待李世民的下文。

        “杜如晦,长孙无忌负责此次出征突厥的粮草筹备,右领军大将军张士贵负责粮草押运和护送。”说完,李世民看了一眼众人,不理会众人眼中的震惊和无奈,出了两仪殿朝杨妃的千秋殿而来。因为他知道,此时最需要安慰的是杨妃,这个把李恪当成自己生命中唯一寄托的女人。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兄弟不合

        李世民来到千秋殿,跟杨妃简单说了一下关于李恪的处境,杨妃思子心切,突然间气急攻心昏迷了过去。李世民似乎对杨妃的反应早已准备,吩咐身边的御医为杨妃诊治,少顷杨妃便悠悠转醒,同时她用乞求的目光注视着李世民,“皇上,请你发兵吧,臣妾不能没有恪儿。”

        “爱妃你就放心吧,朕已经下旨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管西北军务,分道出击突厥。并且,长安城外正在集结兵马,朕这次要亲自去漠北,不会让恪儿有事的。”李世民说这句话时语气有种平淡,但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坚定让杨妃心里多了份安慰。作为一个男人,这不是简单的一句答复,而是对自己最为深爱的女人的诺言。李世民知道,自己该如何说。杨妃更是知道李世民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含义。

        “多谢皇上。”杨妃脸色缓和了不少,脸带愧色的说道。

        “你好好休息吧,朕还有事情要忙呢!放心吧,朕会把一个活蹦乱跳的李恪交给你的。”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然后,他看了泪水布满脸颊的杨妃一眼,用手轻轻擦拭了她腮边的泪水,深情的看了一眼杨妃,坚定的走出了千秋殿。

        李世民从千秋殿出来之后没有回到两仪殿而是朝玄武门而来,当年他为了自己最爱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能够活着,在玄武门展开了跟李建成角逐胜负。如今,自己的儿子在大漠遭到了刺杀,自己岂能坐视不理。是的,自己是一个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自己还是一个父亲,孩子心中伟大的父亲。

        然而,李恪身陷大漠的消息就像蝗虫过村,从两仪殿传到了东宫,卫王府,齐王府,长安城各坊。

        东宫的李承乾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时开怀大笑,“李恪,你也会有今天啊。”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还会有这么高兴的一天。长时间存在他心里的那股压抑感荡然无存,他的天空豁然开朗,就像连月阴雨之后的晴天一样,让他觉得无比舒服。

        “三弟,你别怪大哥如此对你,是你太受父皇宠爱了,为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李承乾笑罢之后突然略带伤感的说道。

        李承乾此时复杂矛盾的心里让他身边的崔知机和王仁表迷糊不已,不知道天子殿下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会发笑,一会又一副疼心疾首的样子呢?然而,没人能够理解李承乾内心中的复杂和矛盾,当时李恪能出使突厥,当时在朝堂上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听到李恪遭劫的消息,他非常开心。然而,身性懦弱的他在冷静下来的时候又为自己让李恪出使突厥而感到自责。

        李承乾不知道的是,李恪遭劫的消息最高兴的不是他,而是卫王李泰。在卫王府中,李泰舒服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翻阅着最近在读的《六韬》。他的老师王珪给他建议的让李恪和李承乾两败俱伤之后自己渔翁得利。这是因为李恪强大,自己没有机会扳倒他才不得已策略。此时,李恪就这么容易的被李承乾支出大漠,生死未卜。他面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了,至于李承乾,在他眼里不值一提。所以,他此时的心情不比李承乾差。

        然而,李佑却满脸气氛的坐在书房发飙,对在自己眼前的昝君莫,李佑怒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两百人竟然打不过人家几十个人,本王养你们是干嘛吃的?”

        昝君莫沉默不语,自己此次负责截杀李恪一行,没有想到碰到的是狄知逊,并且从狄知逊一行人的口中探出李恪在漠北遭遇不测。所以,他就想出了杀掉狄知逊,断了李恪救援的路。没有想到两百多人在黑衣卫候虎和孟山两人面前不堪一击。然而,对方的强大是自己始料不及的,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所以,他在李佑训斥他的时候选择沉默。

        “滚出去,还待在这里干吗?”李佑怒道,然后随手将茶碗砸在了昝君莫的额头上。昝君莫从李佑的书房出来的时候满脸是血,但他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李佑只是发脾气,没有处罚他,他觉得自己很庆幸。

        ……

        汉王府,聚义殿。

        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三人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幸好岑文本及时的将李世民出兵突厥的消息传给他们,他们才安心了不少。同一时间,两仪殿上还有五个人,他们一身戎装,满脸的煞气,沉默不语。他们五个人就是李恪的结义兄弟,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

        他们刚才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吵,要不是有马周等人的阻拦,估计兄弟之间就要打起来。原因自然是因为李恪。五人在听到李恪大漠遭劫的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来到汉王府想询问详细的情况,在确定李恪真的遭遇追杀之后,火爆脾气的尉迟俊第一个大怒,扬言要杀到突厥去,将颉利的头给砍了,救出李恪。李宗也同样火冒三丈,扬言要带领自己府中的家将杀到突厥救李恪。

        但是,除了李宗和尉迟俊两人,其余三人表现的很平静,就像没事人一样,至少表明的不像李宗和尉迟俊两个人。这让还在为阻止自己不能跟随李恪去漠北的尉迟俊和李宗看到三人的表现之后更加气愤。李宗的心里此时除了李恪的安危什么都不想,所以说话的时候就没有尊卑之分,就听他骂道,“你们三个今天是怎么回事,跟没事人似的,三哥在漠北遭劫,难道都无动于衷,有你们这样做兄弟的吗?”

        “五弟你这是怎么说话呢?难道殿下遭劫我们心里不急吗?可是,急有什么用,像你们这样大吼大叫的能解决问题吗?”秦怀玉作为大哥,听到李宗如此斥责自己三人,便对李宗温言劝解道。

        “大哥你这句话说的就不对了,难道就像你们这样半天不说话就能解决问题?”尉迟俊冷笑道,“我看你们这哪是在解决问题啊,分明就是贪生怕死不敢去漠北救三哥才表现的这么出奇的沉稳。当初我和五哥本想跟三哥一同去漠北,就是想是兄弟,共生死。却被你和二哥拦住不让去。现在三哥出事了,你们竟然无动于衷,难道这就是三哥所信任的那帮兄弟?这就是当初结拜的时候嘴里喊着的同生死,共富贵的兄弟?当初是我尉迟俊瞎了眼,没看出你们过了几年太平日子之后的真正的为人。”然后他突然笑道,“不过今天终于看清楚了你们的真面目也不迟,免得以后不但不能共生死,还要背后挨刀子。”

        “六弟你是怎么说话的?有你这样说我和大哥的吗?”程怀亮也忍不住吼斥尉迟俊道。然后,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李宗道,“二哥,今天我李宗最后一次叫你二哥,是念在我们兄弟一场的份上。当初,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什么样的祸没闯过,什么样的事情没做过。每次你都第一个出来承担责任,第一个为兄弟们出头,我李宗欣赏的是当初的那个程二哥。可是,今天当初的那个程二哥去哪了?怎么就变得沉默不语,胆小如鼠了呢?竟然连自己的兄弟出事情都不理不睬,你太让我李宗失望了。”李宗说完,根本就不拿正眼瞧程怀亮。

        程华亮也是倔脾气,平时很少表现出来,所以大家都没有发觉,今天被李宗一阵怒斥,顿时气急,上前就要抓李宗的衣领,没想到尉迟俊快步上前,随后他的钢鞭紧跟而上朝着程怀亮的手臂打来。

        在程华亮身旁的秦怀玉看到情形不妙,忙抽出自己佩剑,挡下了尉迟俊的铁鞭。然而,一旁的李宗急了,他没有想到程怀亮会为了这么几句话向自己出手,便毫不思索的抽出了自己的佩剑朝程怀亮刺去。

        “住手。”刘仁轨见局势失控,怒吼道,“黑衣卫将他们拿下。”

        刘仁轨一声吼斥将众人震住,同时数十名黑衣冲进两仪殿,将长枪对准五人,刘仁轨这才沉声说道,“五位虽然是殿下的兄弟,但聚义殿也不能容得你们这样放肆。”然后,他语气缓和了很多,“末将也知道众位是担心殿下的安危,可是现在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你们自己人之间就打起来了,你们让身在漠北的殿下还能寄望你们什么?大家难道就不能平心静气的商量问题,解决办法吗?”

        刘仁轨说完话,看了秦怀玉五人一眼,见李宗狠狠的跺脚,然后将佩剑入鞘,坐在椅子上不说话。刘仁轨见众人不再大打出手这才让黑衣卫退了出去,同时他担心道,“殿下的这帮兄弟平日里倒是没看出有什么大问题,如今殿下不在的时候还真让他发现了一切端倪,那就是没有一个主心骨啊。”

        确实如同刘仁轨想的一样,五人中秦怀玉内敛,程怀亮心思细腻,柴哲威喜好风月,李宗性子冲动,尉迟俊脾气火爆,也唯独李恪能够把他们整合在一起。如今,李恪不在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出现了裂痕。

        大殿上的气氛显得很诡异,众人都不说话。秦怀玉,程怀亮和柴哲威生怕自己一说话又激怒李宗和尉迟俊,索性沉默不语。而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都在低头苦苦思索对策。他们听到李恪遭劫的消息不比秦怀玉他们早。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商量该怎么办,五人就来汉王府询问李恪的事情。没想到五个人还没有开始讨论怎么样营救李恪,兄弟之间就为李恪的事情大打出手。所以三人也不抱大家一同商量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的希望。都选择了自个儿思考,看是否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让李恪能够尽早回到长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六千铁骑出漠北

        聚义殿的短暂沉默被一阵急剧的脚步声打破。就见苏定方一身戎装,威严十足的走了进来,他身后是数十名黑衣亲兵,每个人脸上的萧杀之气,让坐在大殿的马周等人都感到了一股无行的杀气扑面而来。

        “殿下在漠北遭劫的消息你们已经知道了吧?”苏定方盯着马周问道,他的话语不容置疑,在西山大营的半年时间让他重新找回了昔日军旅的霸气和威严。

        “定方,你是怎么回来的?”马周疑惑道,“殿下遭劫的事确实属实,我们正在想办法怎么营救他呢。对了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皇上派人来西山大营调兵,我才知道殿下遭劫的事情。我已经跟皇请旨希望能够率领骑兵去营救殿下,皇上已经批准,容许我率领五千铁骑出兵漠北。”苏定方简短的说道,“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殿下遭劫的事情,那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一定会将殿下顺利的迎回长安城。”

        “皇上让你什么时候出发?”尉迟俊和李宗同时站起身来问道。

        “恩,五千铁骑已经在城外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苏定方道,“我此次来就想告诉你们,我一定会顺利的迎回殿下,你们不用担心。其次,这次出兵大漠,我手上只有五千人,他们都是西山大营的新军,战斗力相对较弱,我来的目的就是看是否能够将府中的狼骑带出去,不知道你们的意见如何?”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将目光转向刘仁轨,因为现在汉王府的护卫由刘仁轨统帅。

        “没问题。”刘仁轨回答的很干脆,他相信苏定方对李恪的忠诚,所以不假思索的答道。然后对身边的一名黑衣卫道,“命令黑衣卫狼骑在校场【创建和谐家园】。”

        “诺。”黑衣卫士离开之后,马周道,“既然定方出兵漠北,我们就放心了。但是,只有定方这一路营救殿下,我认为兵力还是过于单薄。所以,”马周说到这里,看了刘仁轨和尉迟俊和李宗一眼,“我想让正则率领府中的鹰卫再组织一路人马,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他的话语中虽然有询问的意思,但询问的对象显然是李恪的几个兄弟,特别是李宗和尉迟俊。黑衣卫鹰卫有五十人被李恪调走,剩下的一百五十人中最多只能调出一百人,剩下的五十人要护卫王府。所以,想要组成一支力量不逊色的队伍,只能从李恪的兄弟们身上下手。但从刚才的情形来看,李宗和尉迟俊对李恪的关切之情胜过秦怀玉等三人。所以,马周想询问主要是针对李宗和尉迟俊而言的。

        “我李宗第一个参加这支队伍。”李宗第一个说道,他对秦怀玉和程怀亮二人不予理睬,对刘仁轨道,“刘校尉什么时候出发?我现在就去准备准备。”

        “三哥有难,我尉迟俊岂能坐视不管。”尉迟俊说完,然后很鄙视了看了秦怀玉和程怀亮一眼。

        “多谢两位公子仗义援手。”刘仁轨客气道,“如果你们准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的话,我想和定方一起出发。”

        “没问题,那我们就跟苏将军一起出发。”李宗严肃的说道,“没什么多准备,就是召集府中的几个家将而已。”然后,他跟尉迟俊相互看了一眼,同时对刘仁轨道,“如果刘校尉没有意见的话我和六弟就去准备准备了,到时候我们在长安城外见。”

        “请。”刘仁轨道,刘仁轨用了一个请的姿势,亲自将李宗和尉迟俊送出了汉王府,三人出了汉王府快要分别的时候刘仁轨突然道,“两位公子,我们这次私自出兵大漠罪名不小,所以,你们在挑选家将的时候需要慎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