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来是微臣多虑了,殿下岂能想不到这点呢。”狄知逊也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说道。

        “救人如救火,本王岂能不知?”李恪笑着反问道,“所以,本王希望沿途的事务均由同怀负责,同怀没有异议吧?”

        “臣敢不从命。”狄知逊此时心里纠结的问题解决了,人也变的爽朗起来。

        随即,李恪又跟他详细的讨论了一些关于沿途要注意的事情和解决的问题后狄知逊看了下时辰,就向李恪告辞。

        次日早晨,李恪来到两仪殿,发现狄知逊早已经在门口等他。李恪给狄知逊抱以歉意的微笑,然后两人同时来到两仪殿,接受了李世民下发和谈的诏书。

        “你们是大唐的使者,出使突厥的英雄,今日朕就代表大唐百姓,宿州百姓给你们送行。”李世民语态沉重的说道,“希望你们不负使命。”

        “谢父皇。”

        “谢皇上,臣不敢当。”

        “走吧,去玄武门。”李世民说罢,龙腾虎步的出了两仪殿。李恪和狄知逊随着李世民来到了玄武门,看到眼前的一幕,被震惊了。

        只见朝中大臣分列两排,站立在两边,然后是数千的千牛卫和金吾卫分列两边,旌旗蔽空,刀枪林立。看到李世民出来,众人齐声喊道,“参见皇上。”

        “平身。”李恪大声道。

        李恪被眼前的气势所震住了,不是说被这数千人的军队震住了,而是被如此大的排场给震住了。这样的送行不亚于三军出使讨伐,李世民为他举办这样声势浩大的仪式,李恪和狄知逊岂能不感动。

        “希望你二人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李世民说完这句话,慈祥的看了李恪一眼,随即恢复了他以往威严的神态。

        “儿臣一定不负父皇的期望。”李恪突然喊道,“大唐威武,出使突厥,扬威国威。”

        “出使突厥,扬威国威。”千牛卫和金吾卫也齐声喊道。

        “大唐威武,出使突厥,扬威国威。”站在两边的朝中大臣被两卫士兵的气势感染,大声喊道。

        “出发。”李恪给李世民施礼之后说道,然后就见五百人的使团缓缓的从玄武门而出,向朱雀门而去。

        李世民在李恪的身影消失在他的视线的时候,嘴边不由的说道,“大唐威武,出使突厥,扬威国威。朕知道你不会让父皇失望的,父皇就在这里等你凯旋而归。”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

        李恪和狄知逊的使团从承天门出来,通过朱雀大街,向明德门而来。一路上李恪感受到朱雀大街两旁百姓眼中对他的支持和期待。李恪能看得出大唐的百姓骨子里的高傲让他们不容许自己的国家要用钱财才能赎回百姓。所以,他们默默的站在大街的两旁,用坚定的眼神在支持李恪,用他们不屈的身躯在支持李恪。希望李恪可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大唐的不屈,用行动证明大唐的荣誉。

        身为副使的狄知逊也在长安百姓的身上感觉到了这样的信念。所以,他也沉默不语,静静的跟在李恪的身边。他知道李恪的责任重大,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

        同样,李恪身边的护卫陈其、候虎和孟山及五十名鹰卫三百千牛卫也明白长安百姓眼中的含义。所以,他们每个人都神态严肃,想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决心。只有近身跟在李恪两侧的六大太保中的刘二和刘六两人神情毫无变化,就像是两座冰雕一样目不斜视的跟在他的身边。

        李世民对李恪出使突厥安全很重视,所以给他派了五百千牛骑兵护卫他的安全。可见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百般的疼爱。一般使团出使他国,多则三百,少则一百多的士兵就够了。但是,李恪的护卫却比他们多了一倍有余,并且这些护卫还是李世民的亲卫千牛卫。

        同时,李恪对自己的安全也很看重。除了陈其之外,他还带上了候虎孟山两个被黑衣卫称为“黑衣双狼”的手下及五十名鹰卫,六大太保中的刘二和刘五。刘温对六大太保取的名字也很好记,他也没有强行的将刘六这个拗口的名字安排到谁的身上。所以,六大太保到刘五的时候直接跳到了刘七这个名字上。

        杨恩和马周等人坚决让李恪将六大太保和双狼双煞都带上。这个建议被李恪拒绝了。他觉得出使突厥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危险,突厥不会为了杀一个王爷而引起两国交兵。所以,他带上候虎和孟山主要还是为了情报的需要。黑衣鹰卫现在已经分为两部分,朱童和王中长对内,监视朝中跟自己做对的大臣和皇子,主要任务是收集国内的情报。候虎和孟山对外,李恪让他们提前将实力渗透到今后要跟大唐交锋的吐谷浑,吐蕃和高句丽等国。此次出行带上两人的目的也是想增长下两人的见识,了解下草原游牧民族的特性以备他们更好的将实力渗透到漠北。

        队伍缓慢的出了明德门,李恪便快马扬鞭的让队伍加快了速度,突厥人手上的宿州百姓等不起。

        狄知逊的骑术也不差,李恪快马扬鞭第一个在前面跑,他竟然也能稳稳当当的跟在李恪身后。李恪回头看了狄知逊一眼,眼中露出了一丝赞赏之色。同时大唐的盛武氛围让他感慨万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有一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现在看看大唐的读书人,大唐的文官,他们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吗?虽然他们不能拉三石的硬弓,虽然他们不能提枪征战沙场。可是,就现在的大唐文官会骑马射箭,书生能以习武为荣。这才是大唐最为珍贵的,最为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挑起了大唐百姓的傲骨。不像后来的几个朝代,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满嘴荒唐言,丢尽了读书人的脸,最后也丢掉了【创建和谐家园】不屈的风骨。

        李恪的队伍一路狂奔到渭水边,突然停了下来。因为,在渭水边停着一辆马车,马车旁边站着一个姑娘。

        李恪从远处一眼就认出了她是谁。淡绿色的裙装让女子在草木枯萎河流结冰的渭水边显得独特而又凄凉。那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寂寞,是不溶于天际的孤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纯。

        绿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候若依。她在听到李恪要出使突厥的时候差点晕倒,跟在自己的父亲侯君集的身边,她没少听说关于突厥屠杀大唐百姓的事情。所以,她想不通,也搞不明白李恪为什么会以身犯险的出使突厥。可是,当她再次从别人口中听到李恪在太极殿说的那句话时,“扬我国威,救我百姓。”时,她虽然不明白这句话对李恪的含义,但还是被李恪的话深深吸引。她知道自己不能为他做什么,除了能在他出使突厥的这一天到渭水河边送别。所以,她便早早的来到了渭水边等待李恪的队伍。

        “殿下。”若依喊道,今天的李恪与她往日见到的没什么两样,一身的黑衣王袍,一件貂锦披风,和腰间的渊虹宝剑衬托出了他的英武。而不同于往日的是,他的马上多了一杆银色的长枪和一张三石的硬弓,还有一壶军用的牙箭。若依再看看众人,除了狄知逊外,所有人都是这幅装备,长枪,佩刀,硬弓和牙箭。

        “若依,你怎么来了?”李恪骑在马上,并没有想下马的意思。

        “我来送送殿下。”若依小声的说道,“殿下就这样骑在马上跟若依说话吗?”

        “若依,本王要赶时间,宿州百姓在突厥人手上饱受欺凌,本王不想耽误时间。”李恪忧心的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殿下心里想着百姓。”若依这次说话很干脆,声音也提高了不少,“所以,殿下你就是大英雄,是若依心中的大英雄,若依会在这里等你凯旋归来的。”

        李恪怔怔的看了一眼若依,心中微一叹息,“走。”快马扬鞭疾驰而去。

        若依看着李恪远去的身影呆呆出神,李恪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孤傲冷峻,就像高高在上的王者在给他的臣民恩赐一样,让她甘愿去承受这样的恩赐。可是,究竟是他身上的什么东西吸引着自己爱上了这个男人呢?若依自己也不知道。

        “殿下,候姑娘对你很好啊。”过了渭水,狄知逊赶上李恪,在他耳边说道。

        “同怀多虑了,突厥未灭,何以成家?”李恪淡淡的说道,“再说儿女之事本王暂不考虑。”说完,他一拍马鞭,朝前奔去。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狄知逊说完,叹息一声,不再言语,紧紧的跟在李恪的身边。

        李恪多少对狄知逊的话有些意动,他并不是对若依对他的情感无动于衷。只是,她是侯君集的女儿,跟侯君集的联姻会给他的夺嫡之路造成很多麻烦。为了皇位他舍弃了太多了,舍弃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想到这里,心情突然的变的着急。他想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今天在玄武门的时候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呢?他们知道自己出使突厥,难道就不来给他送别?

        “三哥。”

        “殿下。”

        “前面是什么人挡路。”

        正在李恪沉静在自己的情绪中的时候,突然听到不同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他抬头,就见自己身边的千牛卫堵在了自己的身前,而跟他们相持的竟然是自己的几个结拜兄弟和他们的家将们。

        “让他们过来。”李恪沉声说道。

        “诺。”千牛卫的校尉答应一声,同时挥手让士兵给秦怀玉等人让开了一条道路。

        李恪看到眼前一身戎装的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五人疑惑道,“你们这是?”

        “三哥出使突厥,虽然有护卫护身,但路途遥远,并且刺杀你的凶手迟迟没有找到,我们做兄弟的岂能让你一个人孤身犯险。”柴哲威陈恳的说道,“所以,我和大哥、二哥,李宗和小俊昨晚已经商量好了,要陪你一同出使突厥。”

        李恪将目光转向秦怀玉和程华亮,见他们两个人眼中坚定的神色,再看李宗和尉迟俊眼中不屈的神情。李恪突然间心中一热,说不出话来。什么是兄弟?这就是兄弟,可以陪着你哭,可以陪着你笑,可以陪着你傲视群雄。

        “三哥,小俊记得去年打猎的时候你跟小俊说过的话,小俊现在已经长大了,已经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尉迟俊傲然的说道,“三哥,小俊什么都不会,只有一身武艺。从今天起就让小俊做三哥手中的一把剑,只要三哥兵锋所指地方,就是小俊傲视群雄的地方。”

        “三哥,你说过今生是兄弟,世世都是兄弟。就让李宗做你永远的兄弟,做你最忠实的兄弟吧。只要三哥到过的地方,就不会没有我李宗的身影。”李宗坚定的说道。

        李宗说完,秦怀玉和程怀亮还有柴哲威也眼中露出了一股浓浓的兄弟情义,他们一起将李恪围在中间。然后分别伸出自己的右手搭在一起。目光注视到了李恪的身上。

        李恪沉默了好久,这才伸出手,搭在上面,朗声说道,“同生共死。”然后,他突然下马,朝陈其吼道,“拿酒来。”

        李恪下马,秦怀玉等人跟他同时下了马,站在李恪的身边。李恪接过陈其递给他的酒囊,高高举起,“干。”

        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五人同时举起鹰卫递给他们酒囊,“干。”

        李恪只喝了一口,“秦大哥你在家要照顾秦伯父;程二哥你过了年就要到沂州任职;哲威你要经验好自己的产业,我还有很多事情要你做;宗弟和小俊你们年纪还小,还需要在家里锻炼。兄弟们,李恪很感动,因为你们是我兄弟,是我李恪至死不渝的兄弟。是可以一起赴汤蹈火,生死相依相随的兄弟。所以,你们要是还当我李恪是你们的兄弟,就听我一句话,不要跟我一同出使突厥。今天的酒我只喝了一口,剩下的两口留着,等本王凯旋而归的时候,我们再一起痛饮,不醉不归。”

        “出发。”李恪说完,不再言语,转身上马,一溜烟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三哥。”李宗喊道。

        “三哥。”尉迟俊喊道。

        等李恪走远,尉迟俊怒道,“大哥,你为什么拉我,为什么不让我跟三哥一起去?”同时李宗也不悦的道,“二哥你还是我李宗的兄弟吗?你干吗挡着我,不让我跟三哥一起去?”

      第一百二十二章 相赠亲卫

        “殿下都已经说过了,让我们等他回来,难道你们都听不明白吗?”秦怀玉今年就要举行冠礼了,所以说话的也很稳重,不再称呼李恪为三弟。

        “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们不是说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吗?”尉迟俊的脾气跟尉迟恭一样倔的很。

        “殿下的话难道你们没有听明白吗?他以后还需要我们,不想让我们因为这次出使突厥而影响了他的计划。他心里可能对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贸然跟他前去突厥,会打乱他的部署的。六弟,不要任性了,听大哥的话啊,殿下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迟俊,他在听到秦怀玉的解释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眼里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来。

        ……

        李恪和狄知逊为了赶时间,让大家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赶,终于在五日后到了代州。

        自从云州战败,被突厥洗劫之后,张公谨在云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然后他独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处罚。

        李恪和狄知逊的到来让张公谨心里一紧,难道朝廷对他的处罚这么快就下来了?还是由亲王亲自判决?他自己和长孙无忌关系好,因此在册立太子的时候就支持过李承乾。这次看到来人是李恪,他的心里一沉,更加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了。

        “末将代州都督张公谨见过汉王殿下。”张公谨在代州城门口上前迎接李恪。

        “张都督不用多礼,请起!”李恪扶起张公谨,然后将身后的狄知逊介绍给了张公谨,“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议郎狄议郎。”

        狄知逊对张公谨也有所耳闻,玄武门政变的功臣,李世民的爱将,狄知逊岂能不知。所以,虽然张公谨连续吃了败仗,他对张公谨还是礼貌施礼。

        张公谨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将李恪请到都督府之后方才问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刚才说出使突厥是怎么一回事?”

        李恪对狄知逊看了一眼,狄知逊会意的点点头,将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谈的事情跟张公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随后,就听到李恪说道,“因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里,正在饱受欺凌。所以,还请张都督给本王的士卒换上好马,装上足够的干粮,我们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还要连夜赶路。”

        张公谨听完狄知逊的话,知道李恪不是冲着他来的,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然后又听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谈用钱财赎回百姓的事宜,心里对他的胆识和魄力佩服不已。此时再听到李恪为了能够尽快跟突厥达成协议而不愿休息,连夜赶路,心里已经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作为武将,佩服和尊敬的永远是强者,李恪没有用武力征服张公谨,但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胸怀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凶残,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冻的天气,身边五百卫士略显单薄,末将愿意将自己的亲卫三百铁甲送于殿下。”张公谨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目光坚定的对李恪说道。

        “张都督不可,本王岂能夺人之爱?”李恪表情严肃,站起身来,语露霸气的说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本王身后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颉利小儿他敢对本王怎么样?”

        张公谨听到李恪的话,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汉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语气,他的神态处处透露着皇上的自信和对待敌人无所畏惧的凌然之气。”想到这里,张公谨起身施礼道,“还望殿下不要推辞,末将无能,使得两州百姓惨遭突厥欺凌和屠杀,还让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颉利手里。如今殿下出使突厥,为的是宿州百姓,末将想给宿州百姓做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为殿下安全着想,增加你的护卫,还望殿下不要推辞。”

        “殿下,既然张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辞了吧。”狄知逊此时劝道。

        李恪心里那个高兴啊,张公谨是一员猛将,深得李世民信任。所以,他的亲卫肯定不差,再者这些人都是在边疆跟突厥经历过大仗,战斗经验丰富。李恪岂能不乐。他拒绝张公谨是不想一见面就跟人家要人,此时见狄知逊适时的劝解自己,他岂能不知道狄知逊是在帮自己。想到这里,他脸带为难的道,“既然张都督如此诚意,本王就收下了。等本王出使突厥回来之后,定将奉还。”李恪嘴上这么说,但是到那个时候,李恪给张公谨,张公谨也不会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张公谨赠他的三百亲卫,张公谨心里明显的轻松了不少。他赠亲卫给李恪是出于公心,自己的失误造成这样的悲剧,现在李恪能够挺身而出,出使突厥,这本来就是对他的救赎。还有就是对李恪的敬佩,作为一个皇子,能够担任这样的任务,足以说明他心里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这样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对手,他也不会不对他另眼相待。再者,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看到自己的儿子以身犯险,岂能不为他担忧。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不能因为李恪是自己的儿子格外的对待他。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卫已经是他的极限。所以,此时的张公谨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觉得自己能帮的上忙的时候又岂能袖手旁观。出于这两点的考虑,他心甘情愿的将自己训练多年的精锐亲卫赠给了李恪。

        接受了张公谨亲卫的李恪心里对张公谨的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随后,他跟张公谨详细的了解了下关于宿州和云州两战中的具体情况。又跟张公谨询问了一些关于突厥骑兵方面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张公谨一面给李恪做解答,心里又对李恪的好学态度所倾倒。突然间,他觉得自己选择李承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跟李恪接触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个皇子更适合自己追随他。

        两人聊的很投机,而一旁的狄知逊则是一脸满意的看着李恪。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将李恪奉为了自己可以跟随的人。

        此时,就见一个士兵禀报说饭菜已经准备妥当。张公谨知道李恪长途跋涉,腹中已经饥饿,便邀请他入席。席间两人又谈论如何克制突厥骑兵,如何限制他们的战斗力等的问题,让两人都获益良多。

        李恪因为急于赶路,吃晚饭之后就跟狄知逊去休息了。等到傍晚时间,李恪在张公谨的护送下出了代州城,向云州而去。

        张公谨静静的注视着李恪消失的身影,这才调转马头,缓缓的入了城。此时,他心里有了一个决定,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领兵打仗,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选择太子,他一定会支持汉王李恪。

      第一百二十三章 辱

        李恪和狄知逊带着八百多的护卫一路向北而来,一夜急行军,终于在第二天午时赶到了云州。到了云州,李恪只是在云州补充了一下实物便没有多做停留,直奔突厥的大利城定襄而来。

        一路上,狄知逊见李恪在路过云州的时候神色不对,知道他心里有事,便问道,“殿下是否有心事?”

        “同怀,你难道没有看出来吗,云州城的主将林全勇岂是一个守城的将才?特别是云州这样的暴露在突厥人眼皮底下的城池。本王今天看了一眼云州的将领,除了副将杨若有几分才能之外,其余诸人都是不堪大用的人,他们岂能胜任云州这样要塞城池的重任?”李恪怒道,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屑。

        “殿下要慎言,这是朝廷的事情,我们岂能妄论。”狄知逊提醒道,“其实皇上也有自己的苦衷。”

        “本王明白,只是有些不忿而已,这样的人担当云州主将,本王此时也能理解为什么张公谨这样的宿将也会犯错。”李恪也只有跟狄知逊发发牢骚而已,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大唐立国靠的是各族门阀,世家大族。李渊立国之时为了能够笼络世家大族,便启用士族子弟在朝为官。可是,世家大族很多子弟不愿意出仕,所以他们就举荐自己的亲信出任要职,做自己在大唐的代言人。当时,大唐正在跟中原的其他势力争夺天下。所以,边关倒是成了最为安稳的地方。所以,很多世家大族的【创建和谐家园】都被安排到了这里任要职。其中林全勇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李渊在位的时候,突厥很少寇边,倒是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故而任命这些人驻守边防要塞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等到李世民登基,突厥寇边,问题才出现。当时李世民登基,根基尚浅,所以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人员调整。所以,像林全勇这样的牧守一方的人也没有调换,如今事情发生了,估计也该到换这批人的时候了。但是,即使这样李恪一想到林全勇毫无主见的样子,心里就不由的来气。

        狄知逊知道了李恪不悦的原因,并没有规劝他,他知道李恪自己会想明白的。

        云州和定襄离的不远,傍晚时分,李恪的队伍已经出现了在了定襄大利城的十里之外,跟突厥在这里的斥候撞上了。突厥人对唐军不屑一顾,这是源于他们多次跟唐军的战斗所致,所以即使李恪这边有八百多人,他们只有不到一百人,也不近不远的和唐军保持了距离,并没有因为这部分唐军的出现而像惊弓之鸟一样向大利城跑去。

        狄知逊看了李恪一眼,均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寒光,本想跟他说几句,但终究是犹豫了片刻,近身的跟在了他的身后。

        唐军没有剑拔弩张,突厥也没有刀剑相向,彼此就以这样一个速度朝定襄大利城缓缓而来。少顷,就见定襄方向的天际出现了一条黑线,渐渐的传来了马蹄声。

        “保护殿下。”陈其的声音传到了每个大唐士兵的耳中,他们突然间改变了阵型,鱼鳞阵,将李恪护卫在中间,而陈其骑马走在最前端。他已经成了这支八百多人的指挥。

        随着黑线成了突厥骑兵,李恪目测了一下,竟有数千人。双双在两距三百米的地方站定。李恪示意狄知逊上前跟突厥交涉,狄知逊会意,骑马走到两军阵前,用他不甚熟悉的突厥语跟对方交涉了半天。就见一个身材魁梧,面貌粗狂的突厥人骑马来到李恪面前,“你就是大唐的使者汉王殿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5: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