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恪回过神来,觉得刚才的举动未免有失礼貌,便客气的送王德出了府门。回到书房,李恪的心情依旧无法平静,于是命人叫来马周、刘仁轨、苏定方、陈其几人,还觉得不妥,又派人请柴哲威和独孤谋过来,众人到齐后,询问的目光看着李恪,待李恪把李世民明天来看比赛一事说了之后,众人都不觉一震,半晌没人接一句话。

        李恪打破沉默道:“本王召集大家来,是想让大家明天要格外注意,不得有一点差池,务必保证皇上的安全。”

        “殿下放心,皇上的安危涉及到大唐的安慰,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众人凛然道。李恪看着众人神情坚定,内心也随之坚定起来。然后,李恪和众人带着手下一起来到渭水河边的比赛场地,对贵宾台又加了修饰,以便李世民坐着舒服的看球。还有场地内外,都派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另外,在赛场看席外,李恪命人加了一圈围栏,这样观众只能站在围栏外观看,即使有人想对李世民不轨,也因为隔着距离,不容易下手。确定一切无误后,李恪等人才放心离开。

      第五十章 演练比赛(四)

        第二天,长安城的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谁都不愿错过这难得一见的决赛,何况皇上还会亲临现场,作为大唐子民,很多人都想一睹龙颜。李恪早早就醒了,简单用过早膳,便带着马周等人以及鼎汉队员坐着车架直奔渭水河边。太阳还没出来,蹴鞠场静静的躺在那里,已是深秋,清晨的天气带着一丝丝寒意,李恪穿着大氅,并不觉得冷,他在场边的座椅上坐下来,马周和苏定方开始给手下布置任务。

        一会,陆陆续续的有人朝场地走来,马周在拐向河边的路口处,放置了一张长桌,桌后坐着两个下人,桌旁树了一杆旗,旗上工整的写着“新蹴鞠书领取处”,来看比赛的人一见,立即围拢道桌前,两个下人连忙一一给大家分发,拿到书的人一面走一面翻看,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笑容在脸上荡漾。场面绝对比后世那些网络作家签名售书火热。

        独孤谋来时,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右千牛卫中郎将程名振,并且,所带人马比往日多带了一倍。两人和苏定方、邓同达会合后,独孤谋给两人做了简单的介绍。四队人马立即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观众见场地被围了一圈栏杆,知道是皇上要来看球,都自动站在了围栏之外。柴哲威在李恪来后不久就到了,带他的随从和球队,见李恪坐在场边,也走过去坐下,李恪看着他,叮嘱道:“哲威,告诉你的队员,今天即使不把本王的鼎汉队踢赢,也一定要不遗余力。”柴哲威答应道:“三哥这个你放心,场下我们是兄弟,到了场上,我们的球队就是对手了。”

        太阳升起后,天公很作美,赐给了一个少有的温暖天气。很快,秦怀玉、程怀亮、李宗绍和尉迟恭也来了,李恪和众人正说着话,忽听人群一阵骚动,接着“草民参见万岁!”此起彼伏的传到李恪的耳朵里,李恪赶紧站了起来,柴哲威等人也跟着站起,就场内场外早已跪倒一片,惟一矗立着的,是几架车辇,以及车辇旁站得笔直的铁甲禁军。最前面的辇上,高坐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后面依次停放的轿子里,分别坐着杨妃、殷飞等几位妃嫔,再后面是两辆车架,李承乾和李泰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之后是长孙无忌几个大臣的官轿。

        李恪连忙带着众人上前迎接,跪下道:“儿臣恭迎父皇。”

        李世民俯视着有模有样的场地,和场地旁成千上万的观众,不觉微微颔首,对全场道:“免礼平身,都起来吧。”

        “谢万岁!”跪着的人齐声道,纷纷站了起来,像雨后春笋次第钻出地面。

        李恪起身后,又依次给长孙皇后、杨妃、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行礼问候。李泰在李恪给李承乾行礼后,堆起笑容对他道:“三哥,不简单呀,把蹴鞠赛搞的这么红火,四弟恭喜你了。”

        “多谢四弟,这多亏了父皇的支持啊。”李恪谦虚道,却又语带含义。

        见礼完毕,李恪回到李世民的辇前,对李世民恭敬道:“一切都已就绪,请父皇和母后移步贵宾台观看比赛。”

        李世民听后,命人扶他和长孙皇后下辇,接着,杨妃等几位女眷陆续走出轿子,与此同时,李承乾和李泰也下了车架。李恪领着众人来到贵宾台,安排众人落座后,自己也挨着杨妃坐了下来。

        柴哲威秦怀玉等人,今天自然不能再坐在贵宾台,跟李世民行过礼之后,和一些富绅大户坐在场地边的椅子上。前几天热闹无比的蹴鞠场,因为李世民的到来,此刻变得鸦雀无声,观众的神情好像【创建和谐家园】了一样,全都一脸恭谨。

        马周就在这种氛围中走上了讲解台,高声宣布道:“蹴鞠演练赛决赛现在开始!”马周说完,鼎汉队和柴府队气宇轩昂的走进了场地,依旧先掷铜币决定开球权,柴府队获中。

        裁判铃响,决赛拉开了战幕。因为知道李世民也在观看,两队球员都很兴奋,踢得格外起劲。开场不久,叶西就巧妙的将球断下,腾冲冲上来拦抢,叶西左脚陡然用力,一猫腰从腾冲的身边挤了过去。速度快的像一道闪电,腾冲措手不及,眼睁睁看着叶西带球而过。但是,腾冲的速度也很快,他赶紧抽身去追,也并没有被叶西落下多少。叶西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一个横穿,把球传给了边线的一名队友,在叶西突破了腾冲之后,鼎汉队的七号许杰看到有机可乘,立即冲到前腰位置上接应,进一步扩大了队伍的攻击阵容。拿到球的那名边线队友没有选择突破,再传,球就被传到了许杰的面前。

        在这样三传两递之中,柴府队的防线被彻底拉开,等到许杰停住球后,略一抬头,便右脚一撩,把球从柴府队两名后卫的空当中传了过去,准确的分到了叶西脚下。叶西得球,快速跑了几步后,抬脚传中。球瞬间飞起,线路很低,速度却极快,飞镖似的冲向柴府队的大禁区。可惜离球门远了点,许杰和腾冲一起向着落点去追,许杰快了半步,右脚一垫,将球弹向了球门。柴府队的守门员忙跳起来阻挡,球被挡出的同时,自己也倒在了地上。

        好险!观众不由为柴府队提心吊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等人亦是看得惊心动魄。时间不知不知过去了两刻,双方各有几次机会,但都没有入球。叶西一面组织进攻,一面寻找着对方的破绽,想找到一个突破口。但柴府队把他盯防的太紧,只要他接到球,便立即有两三个柴府队的队员围上前来。

        叶西决定主动出击了,这时,球再次通过队友传给了他,叶西接球顺势一抹,猛然提速,全力向着对方的前场冲去,柴府队防守队员自然迅疾贴上,可球在叶西脚下,就像和他的脚是一体的似的,根本无法将铲断,他们只是想依靠身体来阻挡叶西前进的步伐,然而,叶西急了,肩膀一挡,硬生生冲出了这道防线。那几名队员并不气馁,继续去追叶西,程府队的九号前锋见了,也飞身扑上,在前面挡住了叶西,叶西身形一闪,晃过了九号,继续飞速前进,转瞬就到了中场,柴府队的队员再次围堵过来,叶西一阵左冲右突,带球奔袭了三四米,从包围中解脱出来,叶西心一横,借助奔跑的惯性,抬起右脚凌空抽射,把球踢了出去,这一脚,踢的有些不可思议,球刚飞出的时候,如火箭一般,冲天而起,高度上根本不是远射所应该有的。不仅如此,方向上也跑了偏,让人第一感觉叶西不是射门,而是朝边路分球。然而,球好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斜斜的窜到最高点后,就强烈的折了一个角度,直直的朝球门飞去。这一突变惊得柴府队守门员愣了几秒,仓促间伸手去挡,球却急速飞向了球门右上角,一下子掉进了球门,角度之叼令人叹为观止。

        霎时,观众掌声雷动,早已忘了李世民也在看球,欢呼着叫起好来。李世民也情不自禁鼓起了掌,赞道:“真乃神来之脚啊!”随后问李恪道:“李恪,刚才进球的那个队员叫什么名字?”李恪起身回道:“回禀父皇,他叫叶西,是我府中鼎汉队的队长。”说完,李恪偷眼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眼角眉梢,带着笑意,李恪心里暗喜,看来李世民对蹴鞠赛是满意的。

        李承乾看在眼里,嫉妒的直骂李恪卑鄙,李泰对李恪虽然也又妒又恨,却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笑嘻嘻的看着比赛。杨妃的眼里满是慈爱,为李恪做出如此盛大的事情感到骄傲。但当她看到李承乾的目光时,心里紧了一下,俗话说,树大招风,杨妃开始担心起李恪来。

        场上比赛仍在继续,李世民越看越觉得好看,两队球员仿佛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一样,到比赛结束,鼎汉队又进了两个球,一球由叶西在禁区头球顶入,一球是许杰从边路打进,柴府队的腾冲,也在下半场快结束时,趁鼎汉队后卫有些松懈,为程府队赢得了宝贵的一分。鼎汉队三比一战胜了程府队。

      第五十一章 李世民的夸奖

        比赛终了,李世民意犹未竟道:“这样的比赛朕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虚此行啊”

        而跟在李世民身后的封德彝不忘记夸奖李恪的能干,长孙无忌则出奇的没有反对,说实话在这样的时候他也不敢驳斥封德彝,扫李世民的性。而其他的大员像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都对新蹴鞠比较满意。其中,来自大唐军方的部分人也很喜欢新蹴鞠比赛。

        李恪在这时忙道:“父皇,这只是演练赛,目的是宣传新蹴鞠,接下来,蹴鞠司筹划的长安城赛就将开始,到时比赛比这还要精彩,到时候还请父皇能够观赏比赛。”

        “好!朕一定回去观看。”李世民笑道,拍了拍了李恪的肩膀,然后叫过李承乾和李泰,对两人道:“朕看蹴鞠不仅有趣,而且强身健体,听说你们两人也组了蹴鞠队,那就和李恪一起把新蹴鞠运动推广起来。”李承乾抢先道:“禀父皇,儿臣球队已经组建起来了,这些天正在加紧训练。”李泰乖巧的道:“禀父皇,为了支持三哥的蹴鞠赛,儿臣必定会认真督导球队训练。”

        李世民有对身后的将领们道:“朕观蹴鞠新法,运动量大,对抗性强,对于场地和人员的要求不高,可以在军中普及。”

        他身后的将领们如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领军大将军张士贵等都点头称是。

        随即看着眼前的李承乾和李泰道:“恩,你俩做得挺好。”眼含嘉许的看着两人,随后目光转向李恪,又语重心长对三人道道:“你们都是朕的皇儿,以后做事一定要互相帮助,团结一心才是。”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三人听话的回答道。

        对三人的回答,李世民很满意。然后又问李恪:“能组织如此精彩的比赛,朕想见见你府上主管蹴鞠司的马周和刘仁轨。”

        马周和刘仁轨就在不远处,听到李世民要见他们,立马走过来行礼道:“王府主薄兼御史台待御史马周见过皇上。”

      ¡¡¡¡¡°Íõ¸®Êô´ªÁõÈʹì¼û¹ý»ÊÉÏ¡£¡±

        “你就是马周?”李世民看着眼前的马周道。

        “微臣就是马周。”马周恭敬的道。

        “朕看过你写的关于大唐联赛的组建蹴鞠司的陈条,看出你有大才,今日见你能把蹴鞠眼联赛办的如此顺利,说明朕没有看错你,李恪也没有推荐错你做王府猪薄。”

        马周激动的道:“谢皇上信任,皇上如此夸奖,臣不敢当。”

        然后,李世民有对刘仁轨道:“你就是陈仓尉,刘仁轨?”

        刘仁轨忙答道:“正是微臣。”

        “当初李恪点名要你做他府椽,朕和纳闷他为什么会选择你,今日看来,你确实有才,能协助马周把把演练赛能够如此成功,把蹴鞠推广到大唐功不可没,朕记住你了。”

        刘仁轨激动的道:“多谢皇上夸奖,微臣不敢当。”

        李世民见到两人态度谨慎,回答得体,爱才之心油然而生,上前扶起两人。随后,看了看比赛的场地,他又道:“演练赛顺利完成,场地秩序维持的井然有序,安全保卫做的不错,是谁在负责,朕想见见。”

        苏定方、独孤谋和邓同达三人忙走上前给李世民行礼:“参见皇上。”

        李世民看眼前三人,立马从身着的官服上判断出了三人。他看着眼前身着校尉军服,仪态威严的苏定的,恍然道:“你就是苏定方,就是以前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的苏定方?”

        苏定方听李世民如此一问,并没表现出多少惊诧,面不改色的道:“正是末将,闲人汉王府校尉。”

        “不愧是南征北战的将才啊。”李世民扶起苏定方道:“如今你能出仕效力于大唐,是大唐百姓之福啊。”

        苏定方赶紧道:“末将不敢当。”

        李世民笑道:“你不用如此谦虚,从见天赛场的秩序维持朕就看得出你的才能,确实一员上将之才,好好在王府做事吧,以后会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

        苏定方感动道:“谢皇上。”

        又看了一眼身着都尉军服的独孤谋道:“你就是独孤谋吧?”

        独孤谋激动的道:“末将独孤谋,见过皇上。”

        “起来吧”李世民扶起独孤谋道:“功臣之后啊,希望你不要辱没了你父亲的威名。”

        提到自己的父亲,独孤谋语气哽咽道:“末将谨记皇上教诲,一定不辜负家父的在天之灵。”

        李世民对身前的邓同达道:“京兆尹长安县尉?”

        邓同达哪见过李世民,今天被李世民召见,心中激动万分,喊道:“正是微臣”

        李世民夸奖了一凡邓同达之后,看到眼前李恪身边的马周、刘仁轨、苏定方三人说道:“不久就要举办的长安联赛,朕对你们这次组织的比赛朕很满意,希望你们能把长安联赛办好。朕看蹴鞠司人员不齐,就给你们在派遣一个人才吧!”说完看了看左右大臣,对身后的房玄龄道:“着许敬宗为汉王府属,蹴鞠司副监管,协助马周举办长安联赛。”

        房玄龄尚书令,专管起草诏书之职,忙答应道:“皇上放心,微臣回去,就马上起草诏书。”

        李恪一听许敬宗就想到了武则天,随即,又想到了长孙无忌,就是这个许敬宗和李一府在高宗年间把长孙无忌给搞下台的。慢谢恩道:“儿臣叩谢父皇。”

        这时,马周道:“启禀皇上,您给大家说几句话吧。”李世民向下望去,发现观众都垂手站立着,他在这里,想必谁也不敢先行离开。李世民于是高声道:“大唐的子民们,你们受苦了。自朕登基以来,先是罗毅造反,然后又是突厥来犯,国家多灾多难。是朕这个皇帝当的不好啊,让你们饱受战火的欺凌。”

        “皇上!”说到这里,突然发现全场的人都跪了下来。李世民看到众人的反应,神情很激动,“但是,我们从困难中挺了过来。今天,从你们看蹴鞠的喜悦的心情中朕能看得出,大唐正在一步步的发展,而你们的生活也在一步步的富裕起来。蹴鞠在大唐有着深厚的底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蹴鞠这项运动能在民间广为流行,跟大唐一样繁荣强盛。”

        李世民讲完,观众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高声呼喊:“皇上万岁!皇上万岁!”。在掌声中,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一众人等打道回宫,待望不到他们的车辇后,观众才开始退场。

        蹴鞠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恪和马周等人都不约而同的长舒口气,成功的喜悦,让李恪好想绕着球场跑上三圈,但最终,李恪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第五十二章 两仪殿论朝政

        四天的比赛加上宣传,新蹴鞠在长安可谓美名远扬,颇受大众的喜欢,喜欢的程度达到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蹴鞠。而且,已经完全取代旧式蹴鞠,成为了大唐百姓的娱乐项目。不论是住在长安城的贫民,还是富商大户,或者是达官显贵,都因为李世民对蹴鞠的青睐而纷纷组建球队,自己也参与其中。

        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李恪心里也是一阵高兴,紧张多日的心也略微放了下来。

        而李世民派给他的又一个人才许敬宗也按时到汉王府报道,然后,和马周他们一起筹划起长安城赛来。

        许敬宗其人李恪不陌生,反而对此人颇为看重,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高宗李治年间搬倒长孙无忌这个老人精的人中的其中一位。他字为延族,杭州新城人。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许敬宗即参加了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改中书舍人。

        纵观许敬宗在贞观年间的升迁,他虽然有才,但也不顺利。所以,李恪觉得,既然李世民把他派给自己,自己就不能不好好重用这样的人才。所以,在许敬宗一来到汉王府,李恪就任命他主管蹴鞠司联赛的球队的审核和比赛的场次的划分,可谓实权在握。

        许敬宗对李恪的信任非常感激,暗下决心和众人把蹴鞠比赛办好。

        等李恪处理完许敬宗的事情,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他伸了伸腰,自语道:“接下来该进宫给父皇和母妃请安了,顺便去打探一下关于组建新军的事情。”

        李恪来到两仪殿,李世民正在案几前批改奏章,王德通传后,李恪跨进殿内对李世民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抬头一看,是李恪,和颜悦色的道:“噢,是恪儿啊,起来吧!”随后又道:“你的蹴鞠新法推广的很好啊,现在别说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士族大家中,就是在皇宫大内都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李恪谦虚道:“这都是父皇的功劳,儿臣不敢居功。如若不是父皇参观比赛,又让大哥和四弟还有十六卫学习蹴鞠,新蹴鞠也不会达到这么令人满意的效果。”

        李世民笑道:“你就不要在朕这里谦虚了,能在几天之内就把长安演练赛办好,让蹴鞠推广到长安人所共知的地步,主要还是你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啊,朕为你感到欣慰。”接着话题一转,问道:“只不知你这几日一心在蹴鞠上,功课有没有落下?”

        李恪心里一阵发毛,又不知道李世民要考他什么问题,就小心的道:“儿臣每天都练剑习文,书法和绘画也没落下。”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就好,蹴鞠毕竟是小道,治国才是大道,但能从你创出蹴鞠新法,举办演练赛成功可以看出,你已经长大了不少,开始学习文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顾着舞枪弄棒,父皇见你能够明白这些个道理,心中甚喜。”

        李恪见李世民说的诚恳,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关心,是父亲对一个儿子的期望,李恪眼窝一热,一股父子亲情油然而生,不禁语气哽咽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以后儿臣必定用心习文,刻苦学武,不会再让父皇担心和失望。”

        看到李恪突然间明白了很多,人也成熟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个心中有着怨恨的李恪了,李世民脸上有了笑容。这时,王德在门口禀报道:“皇上,门外封大人,箫大人,长孙大人,房大人,杜大人,魏大人,高大人等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李世民道。

        李恪很想了解下这些朝中大佬联名而来,不知道究竟是讨论什么大事。但是,他确实不希望和长孙无忌见面,让他看穿自己,所以,识趣的道:“儿臣先行告退。”

        李世民心情很好,大手一挥道:“你不用走了,就在这里听听政事,朕也好考校与你。”

        话音刚落,封德彝,萧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还有高士廉几人在王德的带领下已经走了进来,给李世民行礼完毕之后,李世民赐座让他们坐下,众人谢过李世民依次坐在了他下首的椅子上,李恪上前给众人一一施过礼,众人自是殷勤拱手还礼。

        李世民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遍,道:“众位爱卿有什么事就说吧。”

        长孙无忌首先说道:“启禀皇上,自我大唐建国至今一直沿用隋制。所以,现在地方官员繁多,管理比较混乱,吏治【创建和谐家园】,臣等奏请皇上重新划分州县,任用官吏,减轻朝廷负担,诉清地方吏治。”

        李世民听后,思考片刻道:“铺机说的有理,确实该是整治吏治的时候了,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封德彝见长孙无忌又仗着李世民的宠信,抢在自己面前说话,就当仁不让的道:“老臣认为重新划分州县,似乎还为时过早,让吏部彻查和考核官吏才是正道。”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长孙无忌提出问题,他总喜欢反驳,何况刚才长孙无忌抢在他前面说话,把他这个丞相不放在眼里。

        李世民对于封德彝的做法很不满,但是碍于他是朝中元老,又是天下文人的头头,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在封德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色不好看。

        长孙无忌最看不惯封德彝倚老卖老,反问道:“不划分州县,怎么能肃清官吏,整治吏治?”

        封德彝马上反驳道:“吏部的职责就是考核、任免官吏,现在大唐官吏繁多,吏治【创建和谐家园】,吏部恐怕是难辞其咎吧?”

        长孙无忌讥讽道:“难道你作为尚书省右仆射,就没有责任了吗?”

        封德彝一听,气愤难平,半天说不出话来。箫瑀听到长孙无忌讥讽封德彝的话后,心里也很生气,长孙无忌这样说,不也是骂自己这个左仆射管理不利吗?刚要反驳长孙无忌几句,李世民忽然道:“你们两个吵什么啊,朕是问你们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而不是追究是谁的过错?”

        两人同时道:“微臣唐突,请皇上恕罪。”

        李世民没有理会两人,问待在一边的李恪道:“你有什么办法?”

        李恪早就知道他会问自己,但没有想到让自己第一个发言,心里忍不住有点担惊受怕,自己说错了没关系,说对了再次被人认为出风头了就不好了啊。但是,不让李世民满意,也不行。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道:“如果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然后,废郡为州,每道各辖若干州。”

        李世民眼神一亮,说道:“主意不错,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官吏繁多的问题,也正好肃清吏治,节省了财政支出。”

        李世民刚说完,房玄龄适时的道:“汉王殿下说的不错,微臣以为此法可行。”

        李世民又向杜如晦、魏征询问,两人觉得李恪的建议挺好,应该采纳。然后,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道:“铺机,你认为呢?”

        长孙无忌没想到李恪的脑子里能产生如此良策,嫉妒的同时,对他不敢再有半点轻视。而此刻,众人都已赞同,只有长孙无忌还未说话。李世民一问。他忙回过神来,道:“臣对殿下的办法没有异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