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
沈子夏还没来得及说话,被沈贤国盯着的沈家强率先说了句,“大伯,没事。”
主屋里头传来的争吵声,沈贤国当然是知道的,他甚至比沈子夏知道的更多,至少,他知道弟媳骂了沈家强。
再看现在站在门外没进屋的沈家强,沈贤国很快明白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他问了沈子夏一句,“主屋的门锁了吗?”
沈子夏点点头,“我想让家强哥在咱们家歇一晚,可是家强哥不听我的。”
沈贤国闻声,直接朝沈家强说道:“那就先进屋歇息吧!”
“不用……”
“什么不用,大伯让你进来就进来,这个点叫你爸妈出来开门估计也不好,你先进来吧!”
在两人的极力邀请下,沈家强就算想要拒绝,这会也找不到理由,只能硬着头皮进了屋子。
进了屋子,李丽敏也醒来了,听说沈家强今天要在堂屋睡一觉,点点头,给沈家强拿来棉被。
“家强啊,要是冷的话,就跟大伯母说,大伯母再给你拿点被子。”
不善言辞的沈家强抿着唇点了点头,“已经够了,你们睡吧!”
这一夜,很多人都睡不安稳,堂屋的沈家强,卧室的沈子夏以及隔壁房间的沈贤国夫妻。
至于主屋里头的沈贤武,倒是说了一嘴大儿子出门没回家的事,刘晓梅正气头上,不悦的说了句,“他能耐了,翅膀硬了,管他干什么?”
沈贤武眉头轻蹙,“外头那么冷,冷出个好歹对你有什么好处?”
刘晓梅气的怼了一句,“他这么下去,对谁都没好处,等着吧,到时候被什么鬼东西缠上都不知道,到时候咱们一家慢慢哭去吧!”
她翻了个身,闭上眼睛,心里却想着事。
……
沈子夏醒来的时候,沈家强已经不在家里了。
听沈贤国说,他起来的时候,沈家强就起身走了。
沈子夏微微有些吃惊,“那么早就走了?”
沈贤国平时天还没亮就起床,这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都习惯了。
沈贤国应了声,让她赶紧起床。
昨晚一家人说到两姐妹还有几天过生日了,所以李丽敏打算在这个周末请上一天的时间去镇上给姐妹俩买东西过生日。
闻声,沈子夏连忙起身洗脸。
今天除了去镇上买东西之外,她更想带着几个鸟肉干出去碰碰运气。
她的灵泉停滞在第二关已经好久了,她想赶紧过关。
姐妹俩去镇上没少激动,倒是李丽敏看两人一脸无奈的笑。
这年头没车可以搭乘,别说小轿车,就连自行车,也没几家人家家里有。
所以,李丽敏母女三人,是走着前去镇上的。
一路上,李丽敏几次询问沈子夏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
以前每次走路走的久一点,李丽敏都特别担心身后跟着的闺女。
以前每一次沈子夏走路都是走一段休息一会,走的太远,基本会累的喘不过气,所以长这么大,原主走路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外婆家,至于镇上,倒是去过一两次,基本都是因为生病前去看病,被人板车拉着去的。
比起李丽敏满脸担忧,沈子夏倒是轻松很多,“妈,我没事,咱们继续走吧!”
养了几个月的身体,虽然不至于一下子恢复过来,但是走走停停还是不错的。
李丽敏担忧的看着闺女,总怕她不舒服,嘴里念着,“早知道不让你跟来了,我跟小秋来就行了。”
“妈,我真没事。”
一路走走停停,母女三人花了一个小时才抵达镇上。
因为是集市日,街上人还挺多的。
刚到镇上,李丽敏先带着两个孩子去附近逛了逛,询问两姐妹需要买点什么?
“咱们先看随便看看吧!”沈子夏说道。
镇上虽然只有两条街市,但是沈子夏上次却没有仔细看,心里记挂着的都是怎么把东西卖出去,也没细看。
对于现在的街市,沈子夏满的好奇,至于身边的沈子秋,长这么大也只来过一两次,也是伸长了脖子好奇的四处张望,遇到不懂的,一口一个“妈妈”的询问着。
逛了一圈,三人进了百货公司,这是李丽敏早就想好要给几个孩子做身新衣裳。
每年生产队按照人口,一人一丈三尺六的布票,按道理,以沈家人口多,孩子多的情况下,基本布票是有多的,但是因为一年到头他们夫妻俩握在手上的钱没多少,就算有票也没法给孩子做衣服。
几个孩子的衣服基本缝缝补补了几年,所谓的新衣服已经穿了两年了,磨坏的地方打了补丁,虽然做的比较大一些,但现在还有些偏小。
现在好不容易分家了,手上还有点钱,加上马上年底要分钱了,虽然预支了不少,但是以夫妻两的精打细算,养活几个孩子,绰绰有余,甚至还能让他们隔段时间吃顿饱饭。
所以,趁着两闺女快要生日,又是赶集日,李丽敏带着他们出来选布料,准备给孩子做身衣裳。
百货公司里头的售货员见了人,高兴的说了声,欢迎光临。
有人走过来,笑问道:“你们想买点什么?”
“我想给几个孩子买点布做衣服,我们先随便看看,老板你不用招呼我们了。”布店也有一些成品的衣服,但是价格昂贵,李丽敏只想买点布自己回去做。
正这时,门口又进来其他顾客,老板点点头,去迎接别的客人。
看着货架上摆放着的布匹,李丽敏询问两个孩子需要买哪种布料做衣服?
沈子夏扫了一圈四周的布,都是一些简单的土布,布的触感不算很好,但是这些却普通老百姓使用的最多的布料。
当然,也有高档货,像灯芯绒这类布,但是穷苦人家谁买的起?
沈子夏对布料了解的并不多,看着各式各样的布匹,什么白市布,深花平布,香水花布,各式各样,价格也是各式各样,有两毛八一尺的深花平布,也有将近七毛五一尺的贵玩意灯芯绒。
沈子夏感叹现在的布匹太贵了,要知道现在的人大多数一天只能挣个两三毛钱,像他们村子能挣七八毛都是少数。
所以,要想买一尺布,就得至少花费一天赚的钱去买,甚至像灯芯绒这种贵布,需要两三天才能挣回来,而一尺哪有多少,约等于三十三厘米,连一件衣服都做不出来。
想想后世的人,买一件衣服,便宜的十多二十多都有,怪不得这年头的人穿衣服都是打了补丁又打补丁,就是舍不得买新衣服,因为衣服实在是太贵了。
知道李丽敏手上的钱并不多,沈子夏把目光放在价格相对便宜许多的布料上面,而这些布料,也算是高档货了,毕竟有些人实在没钱,买的都是一些回纺布,这种布匹不能轻易拉扯,否则很快就会坏掉。
“看吧,想买哪种布,妈给你们买,到时候咱们回家自己做款式。”
沈子夏其实想说不用买的,但是想到天气越来越冷了,再不做多点绵衣,她估计得冻死了。
为了省钱,她的目光最后定在了那深蓝棉布上,一尺二毛九的价格。
现在冬天,他们适合用棉布,而且价格便宜。
“妈,就买这个吧!”
现在家里情况不算乐观,沈子夏并不想在衣服的款式上有过多的花销,够暖和就行了。
沈子秋也随后点头,“嗯,妈,咱们就买这个吧,比较好。”
李丽敏哪里不知道两个孩子想了什么?笑道:“不用替我省钱,你们看看喜欢哪个,跟妈说,贵的咱们也能买。”
分家后过的第一个年,她想让几个孩子穿好点。
不过最终,在两个孩子的建议下,他们还是主要买了深蓝棉布这种价格相对便宜的布料。
做一套衣服不便宜,李丽敏一共买了三丈布,花了将近十块钱。
临走的时候,李丽敏目光落在靠里面摆放着的布料标签。
那是灯芯绒布的标签,七毛八一尺的价格。
第59章
沈子夏见她没走, 询问道:“妈, 你这是在看什么呢?”
“哦, 没什么?”
“那咱们赶紧走吧, 时候不早了。”
“嗯。”嘴上是这么说, 可李丽敏却没走, 而是把目光放两闺女身上, 说道:“我听说灯芯绒布暖和,要不,咱们买点回去吧?”
“妈, 不用了。”沈子夏连忙拒绝。
灯芯绒布是棉布的三倍价格,可不是一般的贵,她虽然很想要灯芯绒布, 但是也要以实际情况出发。
沈子秋看完价格, 也惊呼不要再买了。
“妈,灯芯绒太贵了, 我们别买了, 还不如多买点棉布呢。”
两姐妹连忙劝着, 生怕李丽敏控制不住乱花钱。
李丽敏被两闺女紧张的眼神逗笑了, “行了, 妈不买, 就怕你们想要又不敢说,我听说你们好多同学都穿着灯芯绒了,你们在学校读书冷, 没件好看暖和的衣服也不大像话…”
“不会不会, 我们穿棉布就行了,棉布也暖和的,里头还有棉花呢。”沈子夏连忙摆手。
李丽敏捏着手里剩余的布票,笑了笑,“那咱们就不买了,到时候再买点棉花就行了。”
李丽敏嘴上虽然挂了笑,心里却有些苦涩。
孩子不愿意买贵的灯芯绒,其实也是因为害怕乱花钱,要是他们夫妻手上钱多一点,孩子也不至于那么省。
从百货商场出来之后,李丽敏并没有带两个孩子回家,而是带他们去了一馆子吃面。
正是中午,面馆里头人不少,闹哄哄的。
“夏夏上一次和你家强哥出来也没能吃上面条,我们这会自己出来吃一吃,我听说这家的味道最好吃了。”
沈子夏点点头,脸上写满了喜悦。
三人一人吃了一碗面条,份量很足,花了三毛六。
等到从面馆出来的时候,三人肚子也是圆鼓鼓的。
之后,李丽敏又带着两个孩子去买了点麦乳精,面粉一类,最后还买了几个包子回家给丈夫和大闺女。
最后,李丽敏本来还想买一斤猪肉回去的,但是猪肉没有了,只剩下两个大骨头,便宜出售。
李丽敏并不想要大骨头,没有一点点肉,刮的干干净净,连油水估计都熬不出一星半点。
最后,是沈子夏央求着买下来。
只是买完之后,回来的路上,李丽敏却后悔了一路,总觉得这骨头买的有些浪费了。
她心疼着花出去的钱,唉声叹气,“刚才不该听夏夏说的,这骨头没肉,油腥都熬布出来,买回家能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