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唯我独裁》-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最后,大山岩竟是同意了山县有朋的观点,那就是以战养战的继续攻击清帝国,以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筹码。

      不过,二人都认为以目前日帝国能力去进攻北京恐怕没有那个力量了,但都认为拿下奉天没有任何问题。

      大山岩于是向日本帝国大本营发电,要求第二军立即开赴对华战争前线,不需要大本营补给,大山岩将在朝鲜掠夺足够的粮食带给第一军,强烈要求两军主力会攻奉天。

      日本大本营似乎也觉的这个方案可行,于是宫炽仁亲王回电允许大山岩自信决定。对于大山岩和山县有朋的行动计划,宫炽仁既不承认也不否定,显然后果要他们两个人来背。

      日本第二军随后越过鸭绿江向第一军靠拢,虽然没有越过实控线发动进攻,但是给清帝国的压力是巨大的。清帝国一方面准备保卫奉天的作战计划,一方面加紧谈判。

      12月5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抵达天津,在天津海河旁的英租界市政厅戈登堂同清帝国谈判大臣奕䜣举行谈判。英、法、美、德、俄等国派代表列席旁听。

      租界地,就是国中国,是列强变相的割占领土的方式。自1860年后,先后有英、法、美三国在天津开辟了三个租界地。租界地内是一个完整的城区,有列强的市政府、税务、警察、军队、【创建和谐家园】等设施,不受清帝国干涉,因此就是国中之国。

      谈判桌上,清日双方的军事行动在海陆上面胜负各半,陆奥宗光威胁称日本陆军有能力打进北京,而奕䜣反威胁他称北洋水师也可以直捣东京。双方在军事上没有太大的争执不下,都相信对方有那个实力,因此都不敢说是自己是最后的战胜国。

      在领土方面,日本除了要求清帝国废除对朝鲜宗主国地位,承认日本的占领外,他们不想放弃占领的中国辽南和辽东等大片领土,想维持双方实际控制线内领土现状,即变相的割占清帝国领土。

      辽东和辽南是清帝国发源地,清帝国自然不肯放弃,清廷态度强硬执意收回。但奕䜣表示可以在朝鲜问题上让步。

      在战争赔款方面,陆奥宗光要求清帝国赔偿包括日本联合舰队损失在内的战争经费两亿两。奕䜣否决,反过来要求日本赔偿清帝国自成欢战争后海陆军的损失和战费三亿日元。

      二人针锋相对,都想停战但又都不想让步。

      每天二人的谈判内容都会发回给各自国家最高领导人审批,然后休会一天,联系列强希望得到列强肯定和支持,到第三天时各自最高领导回复了谈判底线后再进行谈判。

      谈判很难短时间达成共识,但双方都想着在停战期结束前完成和谈,因此都会选择做出一些让步。

      清日在天津展开谈判,李鸿章却是意气风发的接受清帝国皇帝和太后的颁奖。不但三眼花翎和黄马褂重新回来了,而且陆军指挥大权又还给了他。

      只是,表面上看是奖励他的,实际上李鸿章只是恢复到了战前的地位。

      但此时陆军这个沉重的包袱还给李鸿章后,反倒让李鸿章更加为难了。此时的陆军就是一块烫手山芋,谁拿烫谁。清帝国将陆军指挥权还给李鸿章,那么接下来辽东的糜烂局面就得李鸿章来收拾。成功了是李鸿章进本分,失败了清廷又可以收拾他了。

      虽然李鸿章愁眉苦脸,背后大骂清廷【创建和谐家园】。但是北洋水师系统上下却是意兴阑珊,所有未战死官兵们基本上都有加官进爵和封赏。

      当然,功劳最大的非王辰浩莫属。

      王辰浩因为连续左右了黄海海战和仁川港之战两场决定性战局功不可没,在李鸿章强力举荐下,没有人敢抢他作为北洋水师第一功臣的位置。

      朝廷为此册封王辰浩异姓功臣一等男爵,正二品秩并制诰,正式职任北洋水师提督参议,即相当于舰队总参谋长职务,成为北洋水师作战部队即现代舰队司令部仅次于丁汝昌的二号人物。另外还有一万两赏银,以及大量的绸缎布匹等物件,林林总总的摆放了满满一屋子。

      却说这清帝国的爵位制度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而王辰浩位于第五等,正二品,年俸350两。下面是轻车都尉、云骑尉、骑都尉和恩骑尉。

      清帝国封异姓爵位必须要有先例可循才行,而王辰浩的功劳巨大,本应该封子爵,但最后在权利倾轧中只封了个男爵,这跟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差不多,他也是因战功获得男爵封赏。

      更有意思的是,清帝国有个偏好,唯一性武器也有封赏。蛟龙号同样得到册封,授予她镇海大将军,仍由王辰浩亲自管带。

      对此,王辰浩一笑置之。

      甲午风云第29章谈判破裂

      王辰浩进封一等男爵,自然少不了被北洋水师全体将领们敲诈狠吃他一番,于当天接到朝廷宣旨后立即大排筵宴庆祝。

      一番酒席花费了五千两银子,而王辰浩的男爵俸禄加上提督参议俸禄收入一年还不足五百两银子,一顿饭就吃了他十年俸禄,着实让王辰浩傻眼。

      不过,很快王辰浩便了解了其中内幕。

      清帝国官员的俸禄确实很低,但清朝官员多劳多得。例如现在一个县的官员几百上千人,但在清朝只有几人十几人,一般一个人【创建和谐家园】几个或者十几个职务,这样他的官俸禄便多了。例如李鸿章的一等萧毅伯爵才550两,比宗室王爵上万两薪俸差了二十倍。但他的其他头衔多达几十个,年俸合起来也不比亲王差。

      而邓世昌后来告诉王辰浩他才知道,原来清帝国为了让当官的少些搜刮百姓,额外增加了俸银、薪银、蔬菜烛炭银、灯红纸张银、车马坐轿公费银、火耗银、养廉银等几十种财政补贴。

      除了俸银是基本工资外,其他的都是奖金和福利,其中养廉银最多,像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光养廉银就有3万多两,各种头衔职务补贴下来年薪37万多两。而邓世昌这种北洋副将的衔养廉银就有1300两,各种补贴算下来年薪也有一万两之多。

      邓世昌给王辰浩算了算后,刨除王辰浩一年的基本工资五百两之外,北洋水师一年下来给王辰浩的各种名目补贴也有一万两千多两银子,这才让王辰浩心中好受了一些。

      不过,王辰浩一下子被他们宰了半年的薪水,想起来也是相当蛋疼的。

      除了王辰浩请客外,北洋水师上下官兵更是犒赏三天,花费了海军衙门好几万两银子。但打胜了仗怎么都好说话,海军衙门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在会办李鸿章的授意下格外追加了五万两犒赏费下来。

      其中王辰浩的五千两请客费竟是被划入了公费里,丁汝昌暗中告诉王辰浩知道,这是中堂大人特意安排的,其用意不言语表。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辰浩一直呆在威海卫海军基地内,通过这段时间的轮流安排请客吃饭和聊天相处,王辰浩很快跟北洋水师军官们打成一片。而由于王辰浩没有清朝官员们的那种陈规陋习,从不摆官架子的他在北洋水师中下层官兵们的眼里相当的平易近人,同时王辰浩又是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因此很受他们的欢迎和拥戴。

      原本王辰浩如此年轻便坐上了北洋水师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会显得相当难做,但出乎意料的却是王辰浩稳稳当当的坐上去了,并没有遭到北洋水师官僚体系的潜规则掣肘,这让其他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好运。

      王辰浩一直想回天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杨幼仪。在王辰浩离开期间,李鸿章已经正式收杨幼仪为女儿,改名李幼仪,成为李家名正言顺的四小姐。

      王辰浩知道这是李鸿章在变相的笼络他,不过从幼仪的来信中他知道她很高兴。既然李幼仪高兴,那么王辰浩便高兴了。

      王辰浩想回去给她庆祝一番,无奈,朝廷严令北洋水师戒备,所有人不得离开。虽然二人每天都有书信来往,但这总解不了二人的相思之苦。

      王辰浩用不着跟着北洋水师的官兵们每天出操,他的职务注定是办公室喝茶看报纸的。为了打发时间,郁闷的他只好没事儿就在威海卫基地转悠,到是对清帝国最大的海军基地了如指掌。

      威海卫基地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从1887年才开始全面建设,由于开工较晚,其设计建造比之旅顺基地更加先进,至1890年共建成北帮炮台3座(其中北山嘴、祭祀台炮台均为上下三层的大型炮台),南帮炮台3座,刘公岛炮台6座(东泓、南嘴、迎门洞、旗顶山、公所后、黄岛),日岛炮台1座。1891年其又在威海卫后路修建陆路炮台4座,整个威海卫炮台群,共配置大小炮位167门,各炮台建造极为坚固,所配火炮多为德国克虏伯后膛巨炮。

      此外在刘公岛和日岛上还分别建造了地阱炮,305毫米40倍径的克虏伯巨炮可360度旋转攻击。这种地阱炮射程远、威力大,军舰一旦被其击中则必沉无疑。

      除炮台群外,所有配套的后勤设施如铁码头、麻子井船坞、海军医院、海军公所等也在两年前相继建成,由此构成威海卫庞大的海军基地体系。

      历史上的威海卫海军基地刚刚建成两年便被日军毁了,此后又变成了英国海军基地,着实让国人心疼无比。

      如今王辰浩能够看到完完整整的威海卫基地,心中发誓绝对不能让她消失掉,要让她绽放光芒,响彻世界。

      很快,王辰浩转悠遍了威海卫基地后,新鲜过了,感慨过了,牢骚也发了,整个人再次变得无味起来。

      战争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清帝国竟然还不能摆平小鬼子,真的让王辰浩感到很蛋疼。只可惜他在陆军方面帮不上忙,只能望洋兴叹了。

      清日两国在天津谈判将近半个月了,依然没有太大的进展,双方虽然都让步了,可是分歧依然很大。

      因为清帝国陆军的糜烂,致使日本帝国方面有了有利的谈判筹码,不再对清帝国诚惶诚恐。借着一个月的停战期,有德法俄三国强力监督,日本大本营派出大量运输船给第一军和第二军补给。

      宫炽仁亲王似乎从陆军身上看到了希望,因此做最后一搏,勒紧裤腰带一口气向朝鲜日军补给了三个月的作战物资,然后再慢慢输送给侵华前线的日军。

      列强照会日本,问责其目的。黑田清隆内阁辩称是谋求谈判筹码,绝无违反停战协定而轻易开战的意向。由于日本并无违反停战协定,只是在实控区内做补给行动,因此列强们没有借口对日本发飙。

      反过来,清帝国方面意识到日本不断的向前线补给物资,实则是钻停战协定的空子。北洋水师已经取得了黄海、朝鲜海峡制海权,但是却受制于停战协定而眼睁睁的看着没有护航的日本运输船将弹药运往朝鲜。

      北洋水师多次要求出面拦截,但清廷都否定了。这要是换做日本有这样的优势的话,他们一定会行动的。可惜清帝国太过懦弱,根本没有那个魄力。清廷指望列强们施压让日本停止补给,结果列强们拖拖拉拉的阳奉阴违。

      这样下去日本陆军得到补给后只会变得越来越强,而清帝国在奉天的战局将会更加糜烂危险。

      清廷担心奉天沦陷,不得已只好一方面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北上,命令北洋水师巡逻朝鲜海峡,并一度靠近日本沿海港口城市,以牙还牙的向日本施压。造成日本紧张后,另一方面再在谈判桌上面做出些让步,诱使日本和谈。

      陆奥宗光表示可以让出占领区,但要求割占台湾作为交换,亦或者赔款一亿两白银作为抵偿。

      奕䜣不允,拒绝割地,但表示赔款可以商讨。

      清廷中央允许的赔款底线是500万两,但显然日本方面损失惨重,五百万两还不够买条军舰的。

      陆奥宗光看穿了清帝国方面心思,也看穿了清帝国懦弱的一面,因此威胁称即便日军在奉天周遭抢掠也不止就掠夺五百万两银子,如果日军占领奉天和抚顺,洗劫的钱财和物资恐不下一亿两。

      奉天和抚顺是清室的祖宗之地,清廷皇室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奕䜣没辙了,陆奥宗光的字字珠玑的戳中清廷要害,他不得不上报光绪和慈禧来定夺。

      12月25日,慈禧松口,光绪谕旨给奕䜣,同意承认朝鲜归日本,并将赔款额度提升至2000万两换取日军撤离东北。

      清帝国的松口让陆奥宗光喜出望外,他更加确定了清帝国的弱点,于是更加强硬的回复奕䜣可以接受两千万两银子换取日军撤离东北,但依然要求割占台湾。

      奕䜣气得快疯掉了,道:“台湾并未遭到兵侵,为何非要割占?”

      陆奥宗光反问道:“东西比利亚也未遭兵侵,贵国为何要割让给俄国?”

      奕䜣回答称:“东西比利亚乃化外之地,台湾服从王化且富庶断不能让。”

      陆奥宗光则质问:“盛京乃贵国皇室祖宗之地,岂是台湾可比?”

      奕䜣皱眉道:“盛京大半还在我手,贵国只占寥寥数地,岂能割占整个台湾?”

      陆奥宗光道:“以我国之陆军,旦夕可破奉天,轻而易举之事!”

      奕䜣反问道:“以我国之海军,进兵东京亦非难事!”

      陆奥宗光笑道:“贵国海军确实能够做到直捣东京,可是船能上岸否?充其量毁坏港口设施,我国民内迁即可!贵国陆军有本事登陆否?”

      奕䜣无言以对。

      会后,奕䜣急忙上报朝廷知晓。清廷方面对于日本不但不降价反而抬高条件而感到愤怒,急诏李鸿章商议对策。

      帝党、后党等大臣们纷纷请战,而南洋派系张之洞、刘坤一【创建和谐家园】,称有两千万两银子足够组织百万大军北上作战,区区日军不足五万人,焉能抵抗天朝大军,力主战。

      清廷一方面不想割让台湾,一方面觉得李鸿章最近太过意气风发了,于是给李鸿章出难题,要他准备组织陆军保卫奉天和抚顺。

      李鸿章接到命令后,脑袋大了好几圈。正要反对时,清廷已经电告奕䜣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准备开战。

      李鸿章被赶鸭子上架,打算请病假,但慈禧看穿他的把戏,叫了一大堆御医看着他,李鸿章装不下去,只好赶紧想办法。

      不知为何,李鸿章突然想起了王辰浩,于是立即给威海卫发电报,叫王辰浩前去议事。

      甲午风云第30章语不惊人死不休

      ¡¾Ë¯¹ýÍ·ÁË£¬²ÅÅÀÆðÀ´£¬o(¨s¡õ¨t)o¡¿

      王辰浩正寻思着如何偷偷溜回天津,正巧李鸿章召见,于是他便迫不及待的乘船返回天津。

      刚到总督府,王辰浩便碰到了早就守在门口的抱琴,她显然是替她家小姐来门口打听王辰浩来的消息。

      “中堂大人请王大人来了后立即去机要处!”王辰浩正要过去见抱琴,去不料把门的督标亲兵首领立即传达了李鸿章的命令。

      看起来事态很紧急,王辰浩不敢耽搁,冲着抱琴投去了一个他处理完正事后便去见她家小姐的眼神,然后火速赶往机要室。

      第二次进入机要室,再次碰到李鸿章的幕僚团成员时,众人脸上除了略微惊的讶外,更多的却是尊敬。

      无疑,仁川港偷袭计划的成功,让王辰浩一举奠定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没人再敢小瞧他这个年轻人。

      王辰浩没有穿朝廷给他发的男爵官服,依然是一身黑色洋装,在机要室内想不引人注视都很难。

      不过,李鸿章等人似乎习惯了看王辰浩的洋装打扮,也不对他做要求。

      跟李鸿章和众人礼貌的打了声招呼后,王辰浩依旧想坐到杨士骧身旁,岂料李鸿章却是在周复身旁给他早留出了一个位置。

      坐在李鸿章幕僚团的幕僚长周复身旁,这让王辰浩顿时感觉“鸭梨”很大。偷偷瞄了周围人群一眼,见众人并无太大惊讶和反应后,王辰浩方才略微放心些。

      李鸿章继续跟众人商议奉天局势,而周复则在李鸿章授意下将详细情况说与王辰浩听。

      虽然王辰浩来之前就已经对战局做了评估,但听周复讲完局势后,不免让他想到后世的一句经典的话“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清廷内部的权利倾轧,已经让他们到了把侵略者看做帮手来对付政敌的可怕地步。李鸿章被赶鸭子上架去收拾奉天乱局,正是因为他太出风头了,以至于遭致清帝国后党、帝党和其他派系的嫉妒。

      糜烂的清帝国陆军指挥系统,加上战力落后列强新式陆军一个时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在面对已经集结了五万日本新式陆军精锐的情况下,显得十分的无助。

      这就好比后世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收拾伊拉克时的情形差不多,几百万伊拉克军队旦夕间被美军几万部队消灭,一边倒的结局不外乎可以用“代差”两个字就可以诠释。

      处在同一“时代”内的军队,可以用军队的数量来压到对方取胜,但若产生“代差”,就不再是数量问题可以解决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2: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