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诗鉴赏大典》-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昔时青楼对歌舞,

        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

        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雁飞。

      ¡¡¡¡Àîá½Ê«¼øÉÍ

        这是一首怀古诗,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战国、秦、汉以今天山西西南一带为河东),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诗采用歌行体。以乐府歌行里常见的“君不见”

        三字领起。以下基本上以四句一顿,节次分明地进行叙事、议论。诗首先指出武帝亲巡河东,祭祀汾阴后土,是在国力强大,走向极盛时期的行为。这次行幸河东,做了很多准备。斋戒的宫殿,就寝的楼阁,都储备陈设了供行幸之用的物品。行幸时,声势浩大,威仪凛凛,鼓乐齐鸣,旌旗蔽空,迎风飘拂。这四句,对汉武行幸河东作了简要地概写。然后,从汉初到武帝以来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行幸河东乃是一个盛世壮举。“五叶”,指汉王朝建立以来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代帝王,他们都有雄才大略,使汉王朝不断繁荣强大,汉朝子民也受到尊重和礼遇。

        到了武帝,更是雄图大展,天下太平。他筑柏梁台,宴集能写七言诗的臣僚。就在这次盛宴之后,他又下诏巡幸河东。可见,此举是汉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时的大典。接着,诗仍以四句为一节,分写河东地方长官隆重迎接天子的大驾光临;百姓倾城而出,领略皇帝威仪的气势;祭祀汾阴后土的盛况,等等。至此,汾阴后土之祠的正题已经简括地叙写完毕。诗人巧妙地调转笔锋,用“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两句承上启下,将诗意由祭祀引至泛河上来。接着,先用四句描述泛游汾河的热闹场面,写得富丽堂皇,极恣酣玩赏之乐。再以四句描写欢宴的场面。不但群臣享受到宴饮的欢乐,老百姓也分享到牛肉和美酒的犒赏。因此,皇帝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拥戴,他们衷心祝愿皇帝万寿无疆。诗的喜庆气氛和祝颂之意,达到了最【创建和谐家园】,巡幸河东的整个活动也被写得纤毫毕现。

        从“自从天子向秦关”到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都是诗人的议论,抒发对今昔盛衰无常的慨叹。

        “秦关”,指函谷关。相传道家始祖老子过此关仙去,这里借以讽喻汉武帝学长生术,但还是命归黄泉。这一部分仍以四句为一小节而转换,反反复复地借当日的坛场官馆、青楼歌舞,化为蒿莱蓬草、黄埃荆棘,渲染世事翻覆,盛衰无常,使人无限伤感。特别是最后四句,由汾阴的古今盛衰,总结出“富贵荣华能几时”的一般议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发人深省,具有启示性。相传唐玄宗听梨园【创建和谐家园】唱到此诗的这四句,不禁凄然涕下,并说:“峤真才子也。”

        李峤的《汾阴行》,既含有“四杰”歌行的遗风,又有着盛唐七古的某些特色。文辞华丽,讲究藻饰,多用偶句,基本上以四句一节,逐层铺叙,脉络清晰,这些都受了“初唐体”的明显影响。但叙事不过分铺陈夸饰,主要采用单向发展,一气直下的叙述方法,而不是横向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赋写,显出一种转折倏忽、以跌宕顿挫的特点,与“四杰体”七古以圆美流转,音韵婉畅有所不同。还有,诗中的议论成份大大加强,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和深沉慨叹,比起“四杰体”七古的“曲终奏雅”,在篇末自伤不遇的境界有所拓展,而向着盛唐七古博大深广的社会内容,慷慨激昂的风格特色靠近了一步。

      刘希夷诗鉴赏

        生平简介

        刘希夷(约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 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原有集,已失传。

        公子行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

        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

        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

        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

        可怜桃李断肠花。

      ¡¡¡¡´ËÈÕåÛÓÎÑûÃÀÅ®£¬

        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

        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

        娥娥玉颜红粉妆。

      ¡¡¡¡»¨¼ÊÅÇ»²Ë«ò̵û£¬

        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

        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

        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

        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

        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

        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

      ¡¡¡¡Ç§ÇïÍò¹Å±±Úø³¾¡£

        刘希夷诗鉴赏

        “天津桥”在洛阳西南洛水上,是唐人春游最繁华的景点之一。刘希夷此诗从天津桥写起,因为天津桥下洛水是清澈的,春来尤其碧绿可爱。诗中“阳春水”的铸辞,引人入胜。与“天津桥下阳春水”对举的,是“天津桥上繁华子”,即纨绔公子—— 青春年少的人。以下略写马嘶入云以见兴致后,就巧妙地将春水与少年,揉合于倒影的描写:“人影动摇绿波里。”

        意象飘逸,如镜花水月之虚幻。这种梦幻般的色彩,对诗中所写的快乐短暂的人生,起到点染之功。紧接写水中(或岸上)的砂,和倒映水中的云霞,以陪衬人影。词藻华丽,分别融合化用了“始镜底以如玉,终积岸而成沙”(谢灵运)的赋句和“(锦)文似云霞”(《拾遗记》)的文句,又以顶针的辞格衔接上文,意象、词采、声韵皆美。这段关于东都之春的描绘,最后落在宫门内外的碧树与春花。梁简文帝曾有诗道:

        “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诗人以赞叹不绝于口的排比句式出之:“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伤心”、“断肠”的固然来自好景不长,以及与杨柳、桃李有关的其它联想。但诗人连呼可爱,又似乎是喜极之辞。或者,他此刻“已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玄学家所谓的‘永恒’—— 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闻一多)这种富于柔情的彻悟和动人春色本身,都能撩起无限暇思。

        春游意兴已足,公子将归何处;“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诗人将人间的艳遇,安排在自然界的春意中,构思是巧妙的。效果是双重的。那“飞来飞去公子傍”的,是“郁金香”呢?还是“歌舞”呢?语义双关。满堂氛氲,舞姿妙曼,公子必已心醉目迷了。诗人这时用两句分别描绘华堂景物和美人的花容月貌,“ 的的(明亮)珠帘白日映,娥娥(美好)玉颜红粉妆。”(《古诗》“娥娥红粉妆。”)闲中著色,有助于表现歌筵的欢乐。“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在这精巧的景色穿插中,蕴含着这样的构思:成双作对的昆虫水鸟,促使恋人迅速效仿。“蛱蝶”、“鸳鸯”为【创建和谐家园】蒙上了一层生物学的面纱。“倾国倾城”、“为云为雨”两句,更是直白地暗示着情欲的放纵了。这两个措辞直接出自汉武帝李夫人、楚王神女的故事传说,颇有狂俗的感觉,然而施诸娼家场合,又以其本色而可喜。这种颠狂,乃是都城诗里常有的内容,而闻一多对卢照邻诗的批评:“颠狂中有战慄,堕落中有灵性”,正可移用于此诗。

        “古来容光人所羡”以下,诗人将笔墨集中在热恋双方的山盟海誓上,拓出了一番新的境界。前四句是公子声口,“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化用张衡《同声歌》。但“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本是女性口吻,到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等句,转为男性谦卑口吻,便是一个创造。此诗则既沿陶诗作男性口吻,又如张作只写两愿。“愿为明镜分娇面”

        的构想尤妙不可言。不说“观”娇面,实则已包含化镜观面的献身之意,又兼有“分”享女方对美的自我陶醉之意,充分表达了爱的情愫。“与君相向转相亲”

        六句是艺妓的答辞,总括起来八个字:永远相爱,同生共死。梁代王僧孺诗云:“妾意在寒松,君心若朝槿。”意在怨恨男方之恋情如木槿,朝花暮落,不象己心如松树耐寒持久。这首诗反用其意作“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末二句意思是在生愿结百年之好,死后也愿同化北邙飞尘。“百年—— 千秋—— 万古,”既有递进,更增加了誇饰的色彩。沈德潜评此节为“公子惑于声色而娼家以诳语答之。”(《唐诗别裁》)

        如果与《长安古意》比较,《公子行》却别有一种倩丽风流,这首诗对仗工丽,上下蝉联。在对叠律的运用上,穷极变化,尤有特色。诗中使用最多的是叠首换尾的排比句式,一般用于段落的起结处及对话中(“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形成一种特殊的顿挫,又造成重复中求变化和一气贯注的韵调。此外,各种带有复叠的对仗句也逐步可见。此外还有顶针格(如第四、五句衔接)和前分后总格(“美女”、“娼家”分合的三句)的巧妙使用。这些都有助于全诗形成一种明珠走盘的音情,为这首春歌增添了不少风姿。

        晚春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

        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

      ¡¡¡¡´ºÉúçé裴²¡£

      ¡¡¡¡Í¥ÒõĺÇàö°£¬

        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

        迎春且薄妆。

        刘希夷诗鉴赏

        《唐才子传》称刘希夷:“苦篇咏,特善闺帷之作。”这首《晚春》诗就是描写晚春一个闺中【创建和谐家园】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在外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春天,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而这位洞房中的佳人却难以成眠。“洞房”,即新房,暗示佳人为新婚【创建和谐家园】。如今却只有她一个独守空房,她因此孤寂难眠。这时,一片绿色映进了房里,她回头往外一看,只见杨柳枝叶扶疏,心头不禁一颤。就在去年这个杨柳依依的时候,自己折柳为丈夫送别。而今他在哪里呢?一种惆怅、思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º®¾¡Ô§Ñì±»£¬´ºÉúçé裴²¡±¡£È¥Äê½á»éÓõÄÐåÓÐÔ§ÑìµÄ±»×Ó£¬Ëæ×Å´ºÌìµÄÀ´ÁÙÏû¾¡Á˺®Ò⣬¸§ÃþÉÏÈ¥ÄÇôÈáÈí¡¢ÎÂů£¬ÓÃçéè£×°ÊεĻªÃÀµÄ´²ÉÏÒ²Éú³öÎÂܰµÄÆøÏ¢¡£Ëä˵¹ë᡺®¾¡´ºÉú£¬È»¶øÕÉ·òÔ¶ÐУ¬²»ÄÜ»¶¾Û¡£ÕâÔ§Ñì±»¡¢çé裴²Í½È»¹´ÆðËý»ØÒäµÄÍ´¿à°ÕÁË¡£ÕâÁ½¾ä£¬Ä¡Ð´¼ÑÈËÔÚÊÒÄÚµÄÄÚÐĻ£¬ÒÔÀÖ¾°Ð´°§£¬Óá°Ô§Ñì±»¡±¡¢¡°çé裴²¡±ÕâЩɫ²ÊÏÊÑÞ¡¢Å¨ÀöµÄÊÂÎïÀ´·´³ÄËýµÄ¹Â¶À¡¢ÎÞÁÄ¡£

        屋内既已充满孤寂之苦,主人公于是将目光移至窗外,她看到的是:“庭阴暮青霭,帘影散红芳”,已近薄暮,昏暗的庭树荫下,青霭袅袅;窗帘摇动中,红花仿佛也要随风荡尽。春昼那么短促,转眼就近傍晚。岂止如此而已,现在是晚春,那艳丽的春花很快就随春天的结束衰谢了。这两句通过佳人眼中晚春景色的描绘,衬托了她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无可奈何之情。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这末二句,佳人代丈夫设语,情见乎辞。“佳人”想到,自己的丈夫远行在外,孑然一身,谁是他的亲人?在这绿荫冉冉、明媚的春天里,他也一定在想念我,会说,“同心人儿,不要折磨自己了,还是淡妆迎春,多加珍视吧!”此处代丈夫立言,就将他们之间那种真挚深厚的感情显现了出来。

        这首诗实写佳人虚写远行人,把他们之间真挚的思念之情叙述得委婉、含蓄。从佳人和征人两种角度遣词造语,用衬托和反衬的修辞手法,读来别具一种摇曳之美。中间两联词采华丽,但了无雕琢之痕。沈德潜说这首诗有“六朝风致,一语百媚”颇中肯。

        代悲白头翁(一首)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Ðëô§º×·¢ÂÒÈçË¿¡£

        但看古来歌舞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