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残》-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在其中,周淮安所派出的探报队、普查队和工作队,也在其中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而在日常的锻炼当中,逐渐磨合整理出一套诸如:探报队提前潜伏摸底,普查队广泛私下秘密走访,工作队再根据反馈负责针对性的下手,相互配合有序的行事流程和手段来;

      当然了,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与这个时代消息流通上的闭塞,以及对于这些“先进”手段的疏于防范和几乎无备心态。最后,甚至连最初怒风营进兵的目的地石坑铅场都被收复了,只是根据回来的将士说,那里除了给丢弃在矿洞里的累累尸体外,已经没有什么活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什么恢复生产了。。

      这个时候,王蟠派遣外出的探子,也终于纷纷带回来了关于循州周边地方的消息;总之就是完全很不乐观,原本在这些地方以县城为基本单位,至少还有七八只分驻就食的义军;其中多者足有四千多人,少则也有千余人,现在却全部断绝了消息,显然是已经凶多吉少了。

      而与之相对应得是南方沿海的几个县,甚至都重新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了好些所谓的县令、县丞、县尉之流,而打出各种各样的地方旗号来。而在循州境内被击败和逃亡的土团残部,也在向着南方沿海溃逃而去与之合流的迹象。

      好吧,这显然又是农民起义军本身局限性造成的结果之一,大到缺少长远规划和全盘布局的短视性,小到对势力范围内外的布控和掌握上,的各种漫不经心和疏漏无防。

      还有各部人马相互之间的消息延迟和混乱,上下沟通渠道上匮乏单一,不过这显然是个比烂的时代,他们也许不要做的有后世人那么好,只要比同时代已经深陷【创建和谐家园】臃肿的低能低效当中的官府,反应更快更有行动力就行了。

      不过这次的对手显然不是传统【创建和谐家园】贪堕的官府势力为主了,而是那些以大户豪强为背景的地方缙绅势力;至少在保护自己身家性命财产和世代特权的切身利益与立场上,无疑要比那些效率迟缓而人浮于事的官府方面,更加坚决和果断得多,也更加无所不用其极之。

      再加上他们世代把持乡里所拥有的资源和人望,或者说是直接或事间接的影响力,一代代沿袭下来的心里积威和惯性,没有太大的变故,不是外来完全陌生并且被严重妖魔化名声,和扭曲了形象的义军可以轻易打破的。

      “杀光狗大户,抢钱抢粮分娘们喽。”

      “抢他娘,吃他娘,大了大户好过年”

      外间突然响过的一阵呼喊声,让正在书堆里返照着什么的周淮安,眉头不禁再次皱了起来,然后又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显然是来自其他分营的口号;之前他虽然编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口号,但是被其他分营拿来主义式的学去之后,就毫不客气魔改成诸如此类的其他似是而非的东西了。

      然后,反过来连带影响到后分营里也开始有人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去抢钱粮和分到娘们啊;于是反馈到周淮安这儿之后,就只能接着夜里讲古和说道理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有限的开导:

      比如:让工作队的人出来开现身说法,当众解释吃大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些土豪大户又如如何的奸顽狡诈,如何需要孜孜不倦的斗争和对抗、拉锯,才能让他乖乖的把多年压榨盘剥的民脂民膏,给一点不剩的全吐还出来。

      而不是让人随随便便的抢上一把,打死几个泄气就了事了,这样不但很可能逃过真正的罪魁祸首,误伤到那些为生计所迫,替大户家做事的普通百姓,还会给义军留下重重祸端和后患,乃至让那些被赈济的穷苦人家,再受二茬的苦难和罪过了。

      因此,要事先一一的摸清目标对方的大致底细和诸多罪状,才能做到吃起大户来能够知根知底的事倍功半,还能揭露他们用官府旌表下的“大善人”“义士”“积德之家”的头衔底下,用无视贫寒的累累尸骸所铺垫起来,男盗女娼吃人不吐骨头的真面目;也让那些对义军保有畏惧和怀疑心思的陌生百姓,有所心服口服的不在抗拒和排斥云云。

      然后“碰巧”巡营路过,并且停了好一会的王蟠干脆当场拍板下来,把这么一番大道理给抄录下来,而拿到各个分营的旅队里去,籍着每日三顿聚在一起的吃饭时间,时不时的这么宣讲上一番。

      结果,那些被严重魔改的口号总算是不见了,但是也被统一成了这种大概意思近似,却相去甚远的东西了;毕竟,再怎么崇高和伟大的事业和理想也是有所有接地气,并在不触动根本核心和行为准则的情况下,与现实进行接轨的。

      想到这里他不由在特制白板上,用炭条飞快的写下一番心得,然后看了一眼之后就用布给搽掉了。

      与此同时,他视野中的内在标记和日志上又加上这一条;这个莫名其妙辅助系统的零碎发掘出来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像是记事本一样用图形扫描方式,记住自己随时随地冒出来的想法和念头,并且以数据形式存留下来以供日后查证。

      这样他就等于解锁了一个堪称是变相过目不忘的新辅助功能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循州城的这段期间,周淮安的另一大收获;就是从那些大户、富人和官宦之家里,所抄出来的各种书籍,和州衙架阁库内的簿籍图册什么的。

      最后这些被绝大多数义军弃之如敝或是拿来当废纸用的东西,在他这里足足搜罗了有两辆大车之多;虽然其中有很多是用处不大的志异、传说类的消遣和娱乐书籍,但是还是对于他了解这个时代的大致世情风貌和基础知识水平,有着不小的裨益和帮助。

      因此,周淮安特地利用体内自带的图像扫描功能,很快就用差不多三天的业余时间内,将其读取各七七八八的;虽然都是囫囵吞枣而不甚其解的东西,但是不妨碍日后有需要时,可以从记录里检索和调阅出来应急一时;

      更关键的是其中算九章、缀术、缉古算经、海岛算经、周髀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传世的工具书籍,由此汇集这些当代数算和文理的总成,另外编成一套简明易懂的【创建和谐家园】速成版教材。

      不过,这些东西是否能够继续推广下去,周淮安就不免再次有些犹豫了;虽然在短时间内看起来的局面还是相当的不错,但是以自己所在这只怒风营为代表的大多数以军,还是处在没有固定的根据地,也没有稳定的钱粮收益来源,全靠在时不时的流动当中,一次又一次充满不确定概率的作战,来取得一时所需钱粮和兵员补充。

      因此,哪怕看起来的形势再好,从长远上看也可以说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才对呢。因此,他在这里投入的心思和精力再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建立在浮沙上的城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因为一次失败而一朝散尽了。

      这时候,一张张日常相处下来却是有些无比熟悉的面孔,再次浮现在了周淮安的眼前,至少他们的热忱和用心并不是虚假存在的。

      最后,他也只能在某种进退维谷的情绪当中,姑且自我安慰的说;就当是用这段经历来收集,如何因地制宜的适应这个时代的各种经验教训,以期日后的重新发展和少走些弯路好了。

      第九十章

      唐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乾符六年,黄巢的王霸三年的九月末,岭东战火又起了。

      就在循州新获得军序和编制的怒风营所属,粗粗整顿和编列完基本建制,并收拢打包地方罗括的最后一批物资之后,就该依照大将军府的告令,继续进兵去讨伐和平定那些地方蜂起作乱的土团和官军残余了。

      而这次从循州城短暂休整过后的义军,从精神面貌到阵容形态,似乎都已经与过往完全不同了,但又让人实在说不出那些不同之处。按照军议上的决定,首当其冲的优先目标就是继续东进攻取潮州了;也就是根据那些俘虏口中得知,最先发生土团之变和被突然冒出来的官军攻取沦陷的地方。

      当然了,作为一只来自河南的老牌义军行伍的底子,又西区了那些地方驻防义军无端覆灭的教训;王蟠他们倒也知道在临敌的战前,所进行敌情侦查和摸底;又收拢了好些潮州地方逃散过来的流民,询问消息和打探过一番情形过,再加上周淮安从附近官府的架阁库里整理出来的,各种历代记录和地方史志的资料;因此对于即将前往的地方也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而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的茫然一头撞进去。

      古时潮州所在的潮汕平原,算是岭南道沿海地方为数不多的精华和人口富集所在了;在后世也是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其中通过龙江流域与其他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的沿海平原,就此连接在了一起,由此也形成了诸多州县。

      历史上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隶属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如今下领海阳、潮阳、呈乡三县:有户四千四百二十,口二万六千七百四十五。不过,因为当地通过海路的发达,一贯有大量侨属和寓居的外来【创建和谐家园】存在,还有大量被隐匿户口的荫包户、寄名户,所以实际人口肯定远不止这些账面上的数量。

      ÍÁ¹±ÓУº½¶¡¢ö޸¼×Ïã¡¢òÅÉßµ¨¡¢¹ê¡¢Ê¯¾®¡¢ÒøÊ¯¡¢Ë®ÂíµÈ¡£

      而在这片有着许多河流分叉的平原上,虽然有不少平地面积和可耕作的田土,但是因为沿海饱受海水涨潮侵蚀的缘故,当地的田地成色也可以分为“水坦”、“草坦”、“潮田”、“围田”等诸多种类和不同阶段的成色。

      “围田”地势较高,土壤完全脱盐,是高产农田;“潮田”地势稍低,受潮水影响,称塭田,产量低而不稳定,此外潮田还可辟为盐埕进行晒盐;低洼的“水坦”可以用来养殖鱼、贝;“草坦”则低潮时露出海面,可种植席草{咸草发展手工业。也就是首先利用江河泥沙的自然淤积形成沙坦,再通过种植耐咸耐浸植物,加速泥沙淤积速度并改良沙坦土壤,最后修筑堤坝对沙坦加以围垦成田的漫长土地改造过程。

      这就是当地所谓“平土可耕、高土可种、下土可渔、下卤可盐”的特色士地利用方式。将渔盐之利与农业生产、灌溉体系互补性的联系在了一起,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地力和资源产出来。因此当地人多食水产:鱼、鳖、蛇、蚌、蛤

      但也因为是从盐水里捞食的缘故,当地从各种争界争水的群体械斗,到向外海冒险寻商和捕鱼过程,也形成了当地彪悍好斗的民风;

      遍地修建的邬堡和围子,成为了当地随处可见的一大特色和独有风景,哪怕是个几十户人的小村,也有树枝扎成的低矮栅栏和深浅不一的壕沟;然后,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大片的田地和河来。

      而在渡过循州与潮州交界的兴宁水之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大片绿油油的甘蔗田,只是大多被破坏和糟蹋的不成样子了,而只剩下一些位于土丘和山地梯田上的蔗丛,得以保全了下来,

      因为当地已经荒弃和逃亡了又一段时间,所以这些无人照看而依旧生长下去的蔗田,也被顺手采摘了收割了许多回来,算是行军当中解渴消乏的补充手段,只是对于周淮安来说,这种本地种的甘蔗品种,显然还未经过后世那些改良手段,看起来还是比较纤细和瘦小,并且水分有余而甜度不足,纤维较多而口感甚硬,还微微的有点泛酸。

      而周淮安这才想起来一些看过的记录来,诸如岭南地区貌似是最早开始种植甘蔗,并从天竺引进相应石蜜{糖贻制取方法的地方;因此,其中又有本土种的竹蔗、海路东南亚传入热带种的竿蔗,以及通过王玄策从陆路传回来的天竺拓蔗,甚至还有野生种的割手蜜{甜根子草等品种;因地制宜地分别栽培于大田、园圃和山地,而成为这些沿海诸州的一大产出资源。

      而在翻过了揭阳山之后,则是大片分布在道路两侧的远近果园和树圃各种,杨梅、青梅、扁桃等青熟不一的挂果,让一些控制不住嘴馋的士卒,很是拉了一番肚子,因此在后营当中又增加了一处新的条例,而周淮安的私藏当中也增加了几种蜜饯的实验配方。

      而沿着揭阳山势折转向南到了一处水陆枢纽李坑镇之后,又是另一番的风光和面貌了;这里种植了漫山遍野的“耶悉茗”{大花茉莉,也是当代名香之一“妥耶香”的基本原料;只是这些从海外传入的大花茉莉,大多远近掉落和腐烂在尘泥当中,而令空气当中漂浮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特殊味道。

      而在这段行军途中,周淮安再次有感于军令的延迟和误差频频,而埋头在自己专属的工具车厢里,又搞出一个简单的计时工具和相应的测算方式来;比如在有阳光的时候,可以用军营中驮载携行的日冕来进行粗略的判断,而遇到阴雨天气之后,就只能用改良过可以车载的原始版水滴计时器了。尽管如此,还是多少改变了和提升了行进中的传达和协同效率。

      然后,他又再接再厉的鼓捣出距离和方位的测量手段,比如太阳底下的高低立杆法,远近的三角尺表法,以目前的条件和手段,还是可以比较准确的还原出来的,尤其是有着不知名系统的辅助下;因此,他很快就做出了几件作为对照范本的样品和计算图表,然后分别交给四个分队去学习和使用。

      这一路浩浩荡荡行军的第三天,远处的原野里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白花花的东西,

      第九十一章 场面

      第九十一章场面

      “又有什么的新的庄稼和收获么。。”

      之前几次三番的遭遇和收获,也让周淮安变得有些松懈和漫不经心起来。

      “为什么要让我们绕道啊。。

      “那。。那。。不是庄稼。。”

      跑回来报信的哨骑也算是个老卒了,却难掩面色苍白而略微颤栗着满脸流汗道。

      “那都是人。。人桩子。。”

      “将头让您先带队别路绕过去好了。。免的场面冲撞了”

      “人桩子。。”

      周淮安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身边跟随的分营校尉成大咬,就像是受了什么【创建和谐家园】和触动一般的,骤然拍马冲了出去,哪怕是随后的大声呼喊和交换,都没有能够让他停下来。

      然后,慢慢带着直属队跟上去的周淮安,也终于看清楚了这是什么东西。

      这一幕的场景,就像是给正当士气高涨而高歌猛进的义军,都头浇了一碰冷水,或又是来了一番下马威一般。

      许许多多被扒光的人体用一根木棍固定着,头向下倒埋栽了土地当中,而只留下在风中僵直摇曳的下半身,一眼看过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晒的干瘪瘪还有鸦群落在上面,啄食得七零八落的东西都撕扯出来了。以至于稍微靠近之后,就可以闻到峰中风中送过来的腐臭和其他异味。

      从这些人桩子上被太阳晒出来的印痕看,也就在这里放置了好些天了,以至于都有些部位明显浮肿起来。而且尸体上基本都是骨瘦如柴或是皮包骨头的特征,差不多都是一水的青壮什么的。

      显然是地方上的土团和官军残余,为了防止这些逃亡在外流民和饥民,可能成为义军的潜在助力,而抢先预防性的进行了一番大屠杀;而且据先来的人搜索发现,从附近遗留的草棚、锅灶等痕迹上看,还是是打着赈济的旗号,将他们骗到一起所进行的惨案。

      当真正见到这么一幕之后,周淮安也是面无表情,却是心中难以抑制的跌宕起伏起来,他突然觉得自己超乎寻常的眼力,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别人眼中一片模糊的轮廓,在他这里却是无比的真切。

      随着大队人马重新绕开一条路线后,走着走着他突然心里觉的很不是滋味,也很不对劲的干脆就停下来而策马转身,就这么拦在了自己队伍面前。

      “停下,都停下,我们暂时回头过去。。”

      “都看清楚了吧。。

      片刻之后,重新站在现场当中的周淮安,强忍着漫空气中弥散的腐臭味,对着站在前排的头目们吩咐道

      “把我的话逐一的向后传声过去。。”

      “让所有的人都经过亲眼看着看。。”

      “这就是那些土蛮和官狗,将要对我们和亲附我们的人,所做下的事情”

      “为了阻挠我们闯出一条活路和郎朗乾坤的事业,他们将更加不择手段的对付我们。”

      “再说一遍,对这些贼子无谓的一时同情和任何的丝毫心软,只会让我们的下场比这些还要凄惨。”

      “我们只有比这些敌寇,更加残酷更加凶狠,更加的决绝和无情。。”

      “才有可能压倒他们,摧垮他们,为每一个穷苦的人谋一线生机。”

      “让每一个听到义军之名的恶人和贼子,都要为之颤抖、恐慌和望风而逃。。”

      “让每一个多行不义的富人和官吏,都要在为我们夜不能寐,恐惧到死。”

      在短暂的延迟和传声,还有持续片刻的静默之后之后,才在老兵的领头下爆发出一片振声冲霄的呼应和吼叫声。

      “天补平均。。”

      “清平世间。。”

      “开创太平。。”

      “血债血偿。。”

      “不死不休。。”

      看着这些脸色潮红而神情肃杀,而不复当初忧虑、惊惧、畏缩等负面情绪的将士们,周淮安这才有些满意的圩了一口气。

      虽然这样做下来,有一定概率会导致那些新加入的士卒,因为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和觉悟被吓坏了,乃至留下心理阴影,而导致一时间内的低潮期;但是更多的可能性是,当他们逐渐适应和经过了心理上的坎之后,就此激起同仇敌忾的气势和氛围来,让这支队伍焕发出更多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来。

      随着清理和掩埋尸体的过程当中,又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其中有一小部分尸身上带有头盔和甲衣压出来的印痕,显然是陆续溃逃出来出来的义军残余。但是大多数还是面黄肌瘦的普通人,并且在死前受过了各种凌虐和折磨的结果。

      好吧,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吓阻义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部分了,后勤大队里许多人都变得沉默无语和不乏担惊受怕的表情。而对此周淮安又有一番全新的认识。

      果然,阶级矛盾就是根本性的全面斗争,毫无软弱与同情性可言,更没有任何调和与妥协的可能性;虽然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并不足以支撑,后世那种人人如龙式的前赴后继,寻找各种包救亡图存之路民族群体性的觉醒;

      而这些农民军当中,大部分也不过是催化和推动这个大时代巨变的柴薪燃料而已;甚至还有相当部分人是抱着谋取荣华富贵,而从广大劳苦大众中脱身成为压迫者阶层一员的心思,一只要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成为自己曾经最痛恨的那种人;

      但是至少一些实验性的种子已经被他给悄然的播撒了下去,就不知道会在这些农民军当中,长出怎样的果实出来了。而在这路上遭遇的一幕,也让周淮安在心中萌生了一个新的命题和念头。

      如果不计代价和环境的话,如何有效的摧毁唐王朝在这岭南之地,世代沿袭下来的统治权威和官府的影响力?事实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无疑就是杀光那些作为基层执行工具的胥吏,以及作为官府影响力延伸极限和末端,潜在统治基础的豪强大户们。

      直接将尊卑使然的统治秩序从最底层破坏和瓦解掉,从而通过基层的混乱与空白,将官军所具有的名分和资源优势,给拉到与农民军相似的同等层面上;再通过农民军所擅长的聚众反乱和流动作战能力,将其一一的击败。

      毕竟,就算官军日后能够打回来,也也要费极大的气力进行重建统治秩序,而无法在短时间获得地方上的帮助和协力,而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筹粮筹钱乃至征发徭役,来充实军用;而义军却是尤为适应和习惯,在这种混乱与无序当中流动性的接连作战;因此在这些彼消此长之下,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加成那么简单了。

      当天夜里,例行吃吃喝喝的碰头会上,

      “和尚你说可言分兵?。。”

      ÕýÔÚ¶Ô¸¶Ò»¿éÑòЫ×ÓµÄÍõ󴣬¿Ú³Ýº¬ºýÂÔ´ø¾ªÑȵĵÀ¡£

      “正是”

      同样用小刀慢条斯理切着梅炙羊尾的周淮安,亦是恳切的道:

      “我只是觉得在如今之势,这样可尽量发挥出本军的优势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8: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