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生意人》-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并非首次来到城内,却也是两年之前了,如今的古城长安更要繁华太多。

      早在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创建和谐家园】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巨大影响力辐射周边,军力强大,文化先进,经济繁荣,因而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

      其城区面积广达八十多平方公里,城内店铺林立,市场繁荣,城市人口有一百多万。

      唐朝政府与周边国家文化和贸易上交流密切,使得此时已有不少外藩人也长住在长安城。

      未来随着丝绸之路的作用愈加明显,大唐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市就会挤满来自亚洲各地的人。

      长安在外郭城设置两个商业集中的地方,一个是东市,另一个是西市,东西两市也就变成了长安城的商业中心。

      两个市场各自占据两坊土地,四周有墙,每面墙都有两个门,两两相对的市门之间,有街道直通。

      大街旁边,有众多曲巷。街巷互相通连,往来非常便利。

      唐朝的政府在两个市场中设立“市局”和“平准局”。

      “市局”又称之“市署”,“署令”为从六品的官员,它掌握“百族交易之事”;“市局”隶属于太府寺,是两市最高的管理机构。

      而“平准局”又称为“平准署”,“平准局”的官员叫“平准令”,为从七品官员,其职责是“掌供官市易之事”。

      按照唐朝规定,为了便于朝廷管理,商业活动限于市场之内。

      市门每天开启和关闭都有固定时间,早上,晨光微露,市场开始;晚上,夕阳西下,敲响震耳的隆隆鼓声,市场关闭。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直蔑视商人的观念,从战国开始就有“奖耕战,抑商贾”的政策,尤其秦汉时更是如此,那时候对于商人和商业的限制,甚至超过历史各个朝代。

      不过,唐朝早在建立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直试图加以改变。

      这种政策和人们旧有传统观念上的改变,与后世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还是不一样,虽然朝廷有控制,但是朝廷的权力并不能无远弗届的控制一切。

      就像在长安城里,同时也并不能绝对控制住商业突破东西两市发展到许多里坊之中。况且,繁荣的商业,对于朝廷来讲除了税收充盈,更能增加市场供应,稳定社会关系。

      于是乎,这两个市场由早先的卖酒商户率先闻名全国,接续开设在此间的金银玉器店铺也大发其财。

      因而如今这里早已是靖恭坊毡业、崇仁坊乐器业、永崇坊茶肆、辅兴坊胡饼店、颁政坊馄饨等人潮蜂拥商铺遍及,随处可见还有四处游街而无店铺的贩卖各式凌杂物件小商贩,甚至也有丧葬一条龙的殡葬业也从此兴旺起来。

      第五十二章 庞盛儿

      清绮郡主在城内遇到的第一个熟悉人,就是庞记殡葬铺的二公主,可千万莫要轻看了这个仿似拿不出门去的小小殡葬铺,其门面虽然不大,但据说庞氏家族已把它开遍了唐朝北方大部分城市。

      而庞氏人身后也是朝中大佬在看护,不然他们怎么能几乎垄断了长安城近七成殡葬生意?

      这位庞家二公主不但是个富家女,也是位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的开国县君封爵之人,可以想象,她家祖上也绝非寻常人物。

      不过面对正二品县主郡夫人级别的清绮郡主相比,就显得很是不起眼了。

      因而此女庞盛儿见到小郡主,已是慌忙挣开牵着的另一妇家人手,连声笑语相迎:“吆!咱们长安城四大美女之一的清绮郡主,可是难得能在如此喧嚣街面上碰到的!娘亲,快来拜见,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临淮郡王府三代长公主!”

      清绮郡主矜持的一笑,“行了盛儿,少拿庞大娘打镲,也不怕大娘回去关你禁闭!”

      显然她与这对母女很是熟谙,不然就会是相对客套的夫人称呼尊称了,而那位庞盛儿玩笑似得东啦西扯,也必定和郡主关系匪浅。

      “这位是?”略作寒暄,庞夫人看向李之问道。

      听到了介绍,庞夫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面显欲言又止的嘴角抽动,却终于没有讲出来。

      清绮郡主心知肚明的化解开庞夫人心内忧患,“正文哥哥于日后就是我夫君了!现在估计我父王正在府内宣讲此事,想是午后就会有消息传出来!”

      那对母女脸色大变,神情惊愕得几乎来不及道出恭喜之辞。

      “这么说郡王大人是应允了你们的事?那就太好了,省得姐姐你还被很多人惦记着!不过未来的郡马大人可要留意了,说不定会有麻烦事找上门去!”

      说这话的是庞盛儿,看来也是位心直口快的爽利人,丝毫不知忌讳的在大街上就大喊大叫起来,话里的意思也半点没有顾虑。

      “这死丫头,要死了你!这是在街面上呢!小侯爷是吧,我家小女不懂得知书通礼,还教小侯爷笑话了!”

      庞夫人连声致歉,李之呵呵乐了出来,“无妨,我极喜欢盛儿姑娘性格,看似口无遮拦,实则快人快事,干净利索,不用像旁人一样防着,备着。况且她说的没错,早上来时我们一行人就曾遭遇半途劫杀,好家伙,几十口子人呢!”

      二人再一次大惊,显然早上城郊外的事件,还没传到她们这种妇道人家耳中。

      “街面上不是讲话之地,而且此事早晚会传将开来,你我也不必站在这里深谈了!”清绮郡主笑着,丝毫看不出紧张模样。

      “娘亲,您先回吧,我陪着清绮姐姐她们逛一逛,可能会吃了饭再回去!”

      庞盛儿年约十六、七岁的样子,长得一副水灵剔透灵泛模样,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活跃,给李之最大印象是那双湖水般清澈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

      望了眼不远处跟着的夏婆婆一行人,庞夫人点点头嘱咐了几句,也就自行离开了。

      在新人加入后,众人依旧不急不缓在东市各商户间闲逛着。

      很快,李之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现象,商业繁荣,利益诱惑,不仅让普通民众投身其中,还吸引着清净修为寺庙,几乎随处可见僧侣、道人在人群里穿插而过。

      之所以令李之大感惊奇,就是因为这些化外之人,身上僧衣、道袍无一不是良品材质所绣制,且各个满面红光,与他心目中寒酸苦修模样截然相反,绝无半点落魄状。

      “现如今化外修行人都这样受重视么?”

      听到此句问话,清绮郡主笑着解释:“长安一些寺庙看到牡丹受人追捧,也开始投身花卉业,专门经营牡丹,有些贵重品种,可以卖到数万贯高价。寺庙经营得当,不输于现在长安城内绝大部分大商家。此间僧人不敢说人人腰缠万贯,但是手中珠宝玉器也是多有积攒。譬如大安国寺,一个胡商就曾经从一个僧人手中买了价值四千万贯珠宝。”

      “这么说,城内牡丹主要货源就掌握在各个寺庙、道观里?”

      “绝大部分极优品相,皆出自那里,如今朝廷、民间也极为尊重佛道两家,虽说也是眼红心热,却也少有人明面上去争抢生意。”

      李之心内暗咐,此时唐人还真是实诚,心地也善良,淳朴厚道之风,果然与后世人的奸猾截然不同。

      就像目所能及之处,随着店铺经营发展,原的铺面早已经不足以陈设买卖货物,需要增加,迫切需要在原来铺面前面新增加叫偏铺。

      但因不允许增加偏铺,“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造偏铺”,这固然是朝廷为市容整洁,不允许私搭乱建破坏,但从中除可见一窥经济兴盛之外,当地人如此循规蹈矩,甚至不会花销请托关系私架乱盖。

      “很难想象如此繁华之地,难得不见多少商业乱象,这样规矩经商环境,对你我今后发展可有大施拳脚空间了!”

      “正文哥哥也懂经商么?”一路行来,庞盛儿那个小姑娘一直在侧面打量着自己,这是来自相当感到不适之处,,而且嘴里一直在念叨不绝,仿佛他身上什么事都值得她去探究似的。

      清绮郡主自然也能察觉到这些,好在她知道小姑娘就是那种毫无心计毛头丫头,并非贫苦家庭十二、三岁就嫁了人,提早饱知冷澈贫寒女子。

      “盛儿,你还不知道,昨天你正文哥哥可是做了件大事情,连夜赶制出来的极品宣纸,听说便是早已就寝的圣上也半夜起身着急着试用一番呢!接下来整个大唐极品宣纸都要改用他的新品,你说他懂不懂经商?”

      她的话引起庞盛儿有一阵唏嘘,“正文哥哥这么厉害呢!怪不得清绮姐姐看上了他,我可是听说你们自小在一起,但绝不会是能成了亲事的那种,据说这个小侯爷,也仅是个九品乡巴佬!我说姐姐,你别拿眼瞪我啊,我也是听别人说起的!”

      见清绮郡主故意做出一副咬牙切齿状,李之笑道:“别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或许背后还有更难听的!”

      “可不是怎地,他们还说”

      话到一半,庞盛儿赶紧捂住自己嘴巴,那是因为清绮郡主好像真生气了,正张牙舞爪猛扑上来。

      李之连忙一把抓住她手,“别人说句实话你也生气?日后你耳朵里会不断有更不堪之词传将过来,那时候你岂不是要气死?”

      清绮郡主却是猛然羞红了脸颊,低声急着碎念:“快放手!你看满大街有你我这样的人?公然牵手不齿之举,可是要受到杖刑的!”

      “嘿嘿,这不是情急之下么!一时忘记了大庭广众之下。”

      “正文哥哥,你意思是说两个人私下里就可以了?即使定了亲也还没成亲,这可是有违礼义廉耻之事!”

      “噗”夏婆婆自三人身后忍不住喷笑出口:“那个盛儿啊,莫要关心这些个大人间隐秘事,你对于这里熟悉,还是尽快给我们找一家好点儿的酒家才是!一上午了,两位主家也饥饿了!”

      “我哪里还是小孩子!”她下意识瞥了李之一眼,凑上前去低语着:“老人家看我这里也涨起来了呢,私塾同窗都有生了孩子的!”

      李之将她拍打着小胸脯的行为看在眼里,忙咳嗽两声,“夏婆婆说的是,快介绍家地道菜馆,随便场面大小,只要味道正宗就好!”

      “那可不行,正文哥哥,也不怨盛儿说你,果然脱不了奉邬县土腥气!就你这一身打扮,公然坐在街边摊上,可是又会给人带来闲话!”

      原本讲话并不刻薄的清绮郡主,显然在生李之的气,于他猜念,或许就是方才那不经意的一瞥。

      李之暗中偷乐,却也不解释什么,他和小郡主近二十年耳厮鬓磨般结伴长大,深知此女偶尔的小性子虽然难脱,但绝不是位小气人。

      况且人家郡主说的也不错,昨晚间就逼着他置换了那身锦缎面料圆领紧身襕袍,上面还缀着些零散翡翠金银饰物,这一身穿着,的确不太适合街边小巷,四敞八开小摊子。

      不为别的,仅是郡王府脸面就会造成巨大影响,在阶级品阶如此森严的唐朝,宗法与封建相辅相成,世禄制度还是相当分明与平民百姓严格区别开来的。

      之所以询问庞盛儿,就因她家店铺就在东西两市之间主干道朱雀街上,疯丫头似的小姑娘,一点也不以家人经营殡葬铺而面上无光,成天价拉着三两人,在繁华市场上逛来逛去。

      “我知道有一家秦陇雅阁相当出名,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以【创建和谐家园】菜为主的少数民族菜组成。据说是哪一个世子家开办的,雇请的还是宫内御厨!”

      不知想到了什么,这丫头眼珠一转,就说出了一个位置。

      像是那种地方必会是长安城有数几处高档餐饮之地,目前尚未有所收益的李之或许有些不舍,以清绮郡主堂堂身份,当然不会放在眼里。

      第五十三章 平准令贡维

      所谓衙门菜,又称官府菜,历史悠久,以典雅见长,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

      ÊÐËÁ²ËÒÔÎ÷°²¡¢À¼ÖݵÈÖØÕòÖÐÐĵÄÃûÂ¥¡¢ÃûµêµÄëÈâÍΪÖ÷£¬ÎªÁËÕÐáâ¹Ë¿Í£¬¾ºÕù¼¤ÁÒ£¬¸÷ÓÐǧÇ´ú±íÃû²ËÈ磺¡°ÌÆËÄϲ¡±¡¢¡°ÄÌÌÀ¹ø×ÓÓ㡱¡¢¡°ìÐöÏÓãË¿¡±¡¢¡°»âÈâÈýÏÊ¡±µÈ¡£

      此类餐饮菜品无一不是价格昂贵之物,看到庞盛儿脸上表情,清绮郡主就知道这丫头准是嘴馋了。

      “疯丫头,地点我们也知道了,你就早些回去吧,也省了你们家庞大老板再派人前来寻找,我可不想像上次一样!”

      庞盛儿正要恼怒,却瞥见了李之一脸的似笑非笑,转而做出一副委屈装:“清绮姐姐,今日里我绝不会再多言多语好吧?也不会像上次一样醉酒误事,那一次可是醉了我两天呢!”

      虽不知具体何事,想来也会是第一次参加成年人聚会,小丫头一时间贪嘴,导致了某些事情。

      李之点点头,“我可记得刚刚你对我没少嘲讽,秦陇雅阁那种档次酒楼,你再那般信口胡说,我可是真叫人通知你父亲领你回去。”

      再是机灵鬼怪,也斗不过两个聪明人联合对待,分明这二人在找回之前丢失的脸面,小姑娘也只有自认倒霉。有心回击,脱出口却已转做讨饶话语,这才使得郡主与身边人相视一笑。

      来在了秦陇雅阁,李之低声赞曰气派,门庭即是仿制王府那种贵气恢弘,在繁华商业街上属于临街店铺,面狭而进深,显得门面有些狭小,入得门来却别有一番天地。

      亭台楼阁,有山有水,环境是没得说,浓厚贵族观念聚落建筑遥遥隔离于繁嚣之外,一如争夸壮丽多层祠堂,前低后高,屋脊高昂,颇有些皇家贵气气势。

      足有几十丈方圆院落,东西北三面栽树种竹,前面是 池塘、排水小溪,蜿蜒出两道身着喜庆官衣官帽迎宾小厮身影。

      被相请入堂,就可见宫女打扮侍女成两排恭列,因久浸此类场合,脸上脱却了本该有的羞涩,但绯红脸蛋仍然掩饰不住娇嫩肌肤,一双眼睛虽不能说是明亮动人,十分具有亲和力,笑起来,那双眼睛便会弯起,还真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能敢于在天子脚下,铺张出如此宫闱甚浓餐饮场所,怕是真如盛儿所言,是哪一位亲王近随亲自打理,不然早有衙门口来讨教了!”李之细语念着。

      “听说是十王某一门下所置办,亲王参与其中仅是个传闻。据我所知是六王明王府三世廷尉门下人物,谓之庚康庚弘益,三十几岁正当年,长安城老字号大牌公子哥,前些年也是颇有名气的大纨绔之一。”

      廷尉乃是大理寺职掌,大理寺和刑部同一级别,也就是和后世公安部等同的主管司法最【创建和谐家园】吏,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

      地方上所呈报重罪案件,也是先经刑部评议,再经大理寺最后复核。

      廷尉一职根据诏令可直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大唐司法相关礼仪、律令皆藏于大理寺,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也可以说,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可见三世廷尉的六王明王,在当朝是何等根深蒂固势力存在。

      “大理寺廷尉,非严气正性、性格刚直,毫不覆折苟且之明公所把持,其门下容许涉足此类商业且稍涉风化场所?”李之不仅大奇。

      “谁又能知晓,此间不是大理寺或刑部,暗地里广集民间议情挣辨之所在?如此场合岂不是体恤民风极佳之地?它所以存在自有其道理,能够得以常年久驻也必有所持,这些就不是我等操心事了!”俟老六伺机递上数语。

      李之频频点头,“或许此间真的不同寻常,却又碍我等何事?我这是求知欲,好奇心有些过逾了!”

      众人随着两名侍女来至厅堂,未曾挑选何种雅室包厢,就突兀听闻有人咧咧大笑赶至:“正文贤弟,为兄我还未追到奉邬县,就听人言及来到了长安城,正想在此混过了午时,再到临淮郡王府去求见,不曾想在这里就遇到了!”

      ¡°¿¡Á¼¸ç¸ç£¬ºÃÇÉ£¬¾ÓÈ»ÓÚÕâÀïÏà¼û£¡¡±Çå粿¤Ö÷Ê×ÏÈÇáºôµ½£¬ÀîÖ®±ãÖªÊÇåµñû嵿¡Á¼À´µ½ÁË¡£

      此人虽不过实际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虚职,八品司录参军在整个长安城也毫不起眼,但因家势原因,与极多年轻皇族宗室成员都有交情,在京师地界也算是有名有姓大纨绔熟知人物。

      世家交往上也与临淮郡王府有密切走动,故而清绮郡主对他也不陌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2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