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小地主》-第9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嘴角绽放出一抹和煦的笑容,李泰神态自若,从容掀开车帘,众人观望,一阵莫明其妙,有几人甚至忍之不住,低低惊呼起来,只见车厢之内,空空荡荡的,连根鸟羽兽毛也没有,更加不用说什么猎物吧。

        在场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脑子灵活之人,瞬间就明白过来,李泰肯定是故意为之,不然就是自己不谙骑射,但是身边的扈从却是身手敏健的军卫,随行围猎,岂能没有收获,问题在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罢了。

        “青雀,因何如此?”李世民问道。

        李泰恭敬回答:“秋尽冬初,天气日寒,鸟兽踪迹渐绝,儿臣不忍再为雪上加霜之事,以干天和。”

        这个回答,武将们没有什么反应,文官却交口称誉起来。

        “越王仁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站了起来,赞扬说道:“汤出,见野张网四面,乃去三面,仅留其一,今日看来,越王不忍伤生,更是甚之。”

        汤,可是灭夏兴商的帝王,拿他来与李泰比较,不是年老昏聘,就是别有用心,韩瑞暗暗腹诽,仔细观察打量,发现众人没有什么异样,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敏感了。

        一片赞扬李泰的声音之中,李恪脸色却有些不自然,辛苦了半天,收获最多,却不如没有收获的,再有气量的人,心里也难免会有几分怨气,不过,应该有比自己更气愤的,瞄了眼李承乾,李恪心中立时觉得平衡了,脸上又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

        赞许的望了眼,李世民笑道:“泰儿仁善,值得称赞,不过以猎物数量为论,还是当以恪儿第一。”

        李恪笑容灿烂,准备上前拜谢之时,一个老头站了起来,大义凛然道:“陛下此言差矣,圣人有云,仁者爱人……”

        引经论典,滔滔不绝,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呃,反正就是那个意思,皇帝不应该以猎物的多少评定胜负,而是注重皇子的品行,应该以越王第一,却得一帮文官的赞同。

        李世民若有所思,分明是给说动的模样,李恪见了,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期间,也有一个两个官员,站出来给他争辩,却淹没在滚滚唾沫之中,无可奈何的败退下去。

        沉吟了下,李世民习惯性的问道:“诸位卿家,你们觉得如何?”

        在场官员不下数百,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清楚这个时候,皇帝绝对不是在问自己,立即乖乖的退开,让出位置来,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这种老狐狸,圆滑之极,一脸恭听圣裁的模样,不用指望他们了,然而魏徵却也不含糊,阔步站了出来。

        绕着猎物转了圈,魏徵拱手说道:“臣认为,当以太子第一。”

        哈,众人立即惊讶愣眼,呆呆的看着魏徵,他不是最正直无私的么,什么时候变了,居然知道拍马奉承了。

        也难怪有人这样怀疑,怎么说太子也是未来的皇帝,向他卖乖讨好也十分正常,如果不是在众目睽睽,李承乾的成绩也不突出,不然刚才肯定有人向皇帝提出这个建议。

      第210章 皇家

        不过,在同僚百官面前,大家不好那么厚颜【创建和谐家园】罢了,只得忍痛放弃这个向李承乾示好的机会,却是没有想到,一向以清明耿直扬名的魏徵,居然不怕大家的讥笑,宁可睁着眼睛说瞎话,也不错过这样的机会,真是,够狠。

        无须理会那些腹黑官员的念头,与魏徵素来亲近,熟悉他秉性的大臣,甚至李世民,自然清楚,若无缘故,魏徵绝对不会偏帮谁人的。

        “魏卿,何出此言呀?”李世民好奇问道,瞄了眼李承乾,发现他并没有动容,气度依然沉稳,心中不由微动。

      ¡¡¡¡ÎºáçûÓÐ׿±»Ø´ð£¬¶øÊÇ×ßµ½Àî³ÐÇ¬ÃæÇ°ÎʵÀ£º¡°Ì«×Ó£¬³¼¹ÛÄãËùÁÔÖ®Î½ÔÊDzòÀÇ»¢±ªÖ®À࣬ΪºÎ²»ÁÔÈ¡ÆäËü°¡£¿¡±

        咦,众人细看,发现真是这样,按理来说,山林之中,动物繁多,就算是有选择的打猎,一般情况下,也是见到什么,就猎取什么,绝对不只是这几样动物而已。

        难道也是故意为之,众人猜测,却听李承乾轻声说道:“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非是示武于天下,而是为庇护百姓安居乐业,春夏护苗粮,秋冬护家禽,猎杀凶兽,使之不伤及百姓,今日,承乾不自量力,效仿而为之。”

        “甚矣。”众人恍然大悟,并且深以为然。

        没有想到,打猎而已,居然有那么多的门道,几个将军暗暗嘀咕,很有默契,缄口不言,不过文官们却群情鼎沸,赞叹不已,还是太子宅心仁厚,就是打猎也心系百姓,深得古之帝王的遗风,接下来,众人再没其他废话,一致表示,此次行猎,当以太子李承乾第一。

        “很好。”李世民立即拍案决定,反正是给自家人,赏赐再丰厚也不为过,但是也要注意节俭,无非是些金银彩缎之类的物事,而且是人人有份,唯一的亮点,却是一柄宝雕弓。

        仿佛是为了向群臣证明,自己以后少行围猎之事,李世民把自己随身携带多年的宝弓也送了出去,这自然让李恪与李泰眼热不已,李承乾脸上也多了抹惊喜的笑容,接弓,拜谢,退了回去,忽然发现,角落之中,韩瑞悄悄的挥手比划,似乎在示意什么。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父皇,此次行猎,多是随行军卫出力,儿臣想将父皇赏赐之物,转赠予他们,不知可否?”

        好,一些人心中暗暗喝彩,笼络人心,谁都会做,但是当面提出来,一则是显示自己的坦荡无私,二则是众目睽睽之下,那些军卫脸上有光,恐怕更加感激李承乾。

        “区区小事,你自己决定即可。”李世民说道,却没有掩饰赞许之意。

        李承乾微笑,坦然招来随行军卫,将财物搬抬下去,至于怎样分发,事后自有安排,公然为之,岂不成了分赃大会,况且,这也是帝王才拥有的权力。

        此事毕,就有宫人前来汇报,骊宫宴会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李世民闻言,欣然下令,众臣陪同,移驾而去,天子出行,百官拥护,浩浩荡荡,场面恢弘,一路而去,百姓观之,无不感叹避让。

        拢马缓行,李承乾微笑道:“怎么样,没有猜错你的意思吧。”

        “错了,而且很离谱,不过算了,反正也是件好事。”韩瑞无奈说道,果然是不够默契,又是挥手比划,又是无声呐喊,居然没有领会出来。

        “那你是什么意思?”李承乾皱眉道。

        “推让转赠财物,你是猜对了。”韩瑞犹豫了下,悄声说道:“不过,我的本意,是想让你把第一的荣誉推给蜀王、越王,不管是谁都好,反正你自己不要受领。”

        “为什么?”李承乾莫明其妙,不解道:“众口一词,大臣们觉得理所当然,连父皇也这样认为,我为何要推让出去。”

        韩瑞沉默下来,心中充满了顾忌,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开口提醒。

        “韩瑞。”李承乾察觉出来,忽然勒马止步,正容说道:“自从那日,你说我性子不够沉稳,我立即改了,得到父皇与朝臣的赞扬,前些时候,你又说我不体恤仆从,我也改了,立即得到他们的尊崇,有些话,有些事情,有些看法,从来没有人会清楚明白的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只会以什么圣人、大义欺人。”

        挥退几个准备上前探问的军卫,李承乾有些激动,低声说道:“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喜欢拐弯抹角,但是我却知道,这么久以来,只有你一人,会把遇到的事情,向我解释清楚,并且分析为何要这么做,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

        韩瑞目光闪烁,只见李承乾继续说道:“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是朋友,你在替我考虑,现在,我也希望你像以前那样,不要有所顾虑,明白告诉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呀,韩瑞暗叹,发现李承乾眼中充满了期盼,这个时候,才能从他俊朗的脸上,发现几分少年的青涩,按照后世的说法,他不过是毛头小子,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然而东宫的属官,出于各种各样的顾虑,更是不敢直言相告,对于一些弯弯道道,自然是迷糊半解。

        这个时候,韩瑞的出现,不清楚他的底细,出于好心,提点了几句,仿佛拨开了云雾,让李承乾恍然大悟之余,也产生了信任的心理。

        “太子殿下,再不走,大家就发现异常了。”韩瑞提醒道,一行人浩浩荡荡前行,就他们几人不动,目标十分鲜明,怎么可能不给发现。

        李承乾倔强的脾性上来了,无论韩瑞怎样劝说,都不为所动,继续等待他的回复,唉了口气,韩瑞轻声说道:“太子殿下,若是能站在亲情的角度考虑,就会清楚,陛下未必希望见到你们兄弟相争。”

        说罢,韩瑞立即策马而行,尽管有些隐晦,但是也已经很明白了,这样都领会不出来,那就不关自己的事情了。

        李承乾愕然,寻思片刻,脸色微变,连忙纵马追行,轻声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尽量补救吧。”韩瑞说道。

        营地与骊宫之间的距离也不远,前行片刻,龙辇车架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中门敞开,在众人的恭迎下,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阔步前行,进了宫殿,李世民与李渊等皇族,直接来到内殿阁楼小聚,至于那些文武官员,就留在外面的花苑中散步。

        作为太子的侍从,韩瑞等人,自然在殿外守候,待遇比官员稍差,不过起码能在走廊中遮阳纳凉,只是不能行动自如罢了。

        苦中作乐的对比,韩瑞发现贺兰楚石在左顾右盼,立即明白他的心思,轻笑道:“贺兰,别看了,人不在这里。”

        “你怎么知道?”贺兰楚石问道。

        “看侯尚书就清楚了。”韩瑞倚着走廊栏杆,懒散说道:“嗯,还有那些一品大官,没一个在场,纷纷进了内殿,可见女眷就在里面,说不定正受到长孙皇后的接待呢。”

        贺兰楚石稍微思索,立即点头赞同,只得失望叹气。

        “放心。”韩瑞安慰道:“待会宴会,女眷也要出来参加的,就能见到你的彤儿了。”

        “希望如此。”贺兰楚石期待起来。

        此时,内殿之中,一帮命妇女眷,纷纷接迎,为首的自然是长孙皇后,气质秀雅,雍容华贵,即使是在粉脂花丛之中,也掩盖不住她的风华容姿,盈步而来,却是先给李渊行礼问安,搀扶他到席间坐下,才走到李世民身边。

        伸手抚住行礼的长孙皇后,李世民微笑道:“朕一时兴起,又让皇后辛苦了。”

        的确如此,李世民一个旨意,可谓是兴师动众,而且是坐享其成,一些琐碎杂事,全部是长孙皇后在这里指挥处理,事无巨细,不仅是辛苦而已。

        长孙皇后温和浅笑,微微摇头说道:“韦妃在此,差不多把事情处理妥善了,也不用妾身怎么费心。”

        “这样呀。”李世民笑着,眼睛也不抬,更加没有询问韦贵妃在哪,直接拉着长孙皇后走到李渊旁边,临席而坐,环视问道:“人齐了吧?”

      ¡¡¡¡¡°±ÝÏ£¡¡±ËĸöÈÝÑÕÃÀÀö£¬·ç×ËåÄÈ»µÄÃÀÅ®ñÅñÏÐÐÀñ£¬ÆäÖоÍÓÐΤ¹óåú£¬È´ÊÇÄÚ¹¬ÀïµØÎ»½ö´ÎÓڻʺóµÄËÄ·òÈË¡£

        “父皇!”一些皇子公主纷纷叫唤,奶声稚气,声音清脆悦耳,还有几个才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没有随行而来,不然多出哭啼的声音,或许更加热闹。

        却听李渊说道:“你们都过来。”

        见到皇祖召唤,李世民也点头,一帮皇子公主扑了过来,围绕在李渊身边,稚嫩奶声的问好,逗得李渊开怀大笑,尽管做不到一视同仁,至少可以叫得出孩子的名字,摸摸这个的小手,捏捏那个的小脸,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李世民心中欣然,旁边的长孙皇后却蹙起了柳眉,悄声道:“陛下,雉奴年纪尚小,你给他宝弓做什么,容易伤人伤已。”

        李世民错愕,抬眼望去,却见李治幼嫩的小身板,背着柄与身体差不多高的宝弓,心中不由有几分疑虑,这弓不是刚才赐予乾儿的么,怎么在治儿那里,也没问李承乾,而是召李治过来,微笑道:“雉奴,宝弓怎么在你这里?”

      第211章 求人的态度

        “是皇兄送给我的。”李治开心笑道:“他说等我长大以后,要带我去打猎,就把弓送给我,让我有空就练习,很快就能长大了。”

        “是么,那父皇就等着雉奴快高快大了。”李世民笑道,轻轻掠瞄,却见李承乾安然坐在旁边,见到急行要跌的弟弟妹妹,不时轻手扶持,观此情形,李世民的目光立即闪烁起来,不知其心思如何。

        把宝弓取了下来,交给婢女收好,让李治去与兄弟姐妹玩耍,李世民目光仍然疑虑,慢慢的轻叹道:“变了……”

        端着两杯清水,搁在案上,听到李世民之语,韦贵妃微笑道:“人大了,总是会变的,陛下当年,何尝不是如此。”

        嗯,李世民恍然,释然笑道:“也对,再懵懂无知的孩童,总有乖巧懂事的那天,韦妃此言甚是。”

        韦妃谦虚而退,自然清楚,这话自己不提,总会有人要说的,美丽的眼眸在长孙皇后身上掠过,柔唇含笑,神态恭谨之极。

        在殿中小聚了片刻,李世民就带着一家子,浩浩荡荡的出去观赏园林景色了,游宴游宴,目的在于游,不在于宴,毕竟生于帝王之家,什么美食没有尝过,倒是常年锁于深宫之中,极少有出来走动的机会。

        不要说那些皇子公主欢呼雀跃,就是几个妃子,也笑意盎然,按照常理来说,秋末了,许多花草树木也开始凋零败落,但是骊宫之中的花卉依然盛开绽放,可见这里的地理位置奇特优越,而且有温泉清溪流过,气候就如同春天。

        天气渐寒,一些权贵官员已经披上了轻裘厚锦,若不是有官员陪同,李世民恐怕已经拉着一家子去泡温泉了,现在,却要分心应付他们,虚心纳谏。

        没有办法,越是在游乐的时候,一些人为了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或者担心皇帝长期沉浸其中,疏怠国事,少不了开口提醒,抛开这些小插曲,总体而言,游园的感觉不错,就是差了点什么。

        对了,李世民恍然,立即挥手,把一帮文官召集过来,引经论赋,切磋诗文,至于其他人,反正皇帝也没有吩咐,他们自然三三俩俩的散开,观花赏草,谈天说地,四处游玩。

        这个时候,贺兰楚石,非常不讲义气,撇下韩瑞,去找他的彤儿了,韩瑞无可奈何,抬头望了眼明媚绚烂的秋阳,伸了个懒腰,发现一时半会的,也没人理会自己,悄无声息的闪到一座假山背后,找了块平坦石头,半坐半倚,闭上眼睛,小憩起来。

        从晨早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过,要不是遇到李承乾,从军卫那里得了些干粮,算是解决了午餐,恐怕现在还饿着肚子,顺手轻抽,叼了根草茎,韩瑞估算时间,准备在开宴之时,与李承乾打过招呼,就立即回家。

        “小子,闹了半天,你居然躲在这里……”

        迷糊了下,韩瑞睁开眼睛,一张乌黑浓须的大脸映入眼帘,不由得给吓了跳,不等他有所反应,一只大手捉了过来,揪住韩瑞的衣襟,直接拖挪。

        不由自主,跌跄走了几步,韩瑞才回过神来,一阵莫明其妙,开口叫道:“尉迟将军,我好像没有得罪你吧,为何如此无礼。”

        嘿嘿,尉迟恭回头,咧嘴笑道:“小子,你没得罪我,倒是我有点事求你,好好做,办妥了,我会给你好处的。”

        韩瑞眨了下眼睛,这是求人的态度么,势比人强,也知道挣扎无用,乖乖随行,反正也不怕危险,大不了豁出去,高声呼救罢了。

        在尉迟恭的拖扯下,韩瑞来到了一个亭台附近,这里聚集了二三十个或身材魁梧,或相貌狰狞,或威风凛凛的将军,之所以确认他们是将军,因为其中有几人韩瑞也认得,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个级别的,自然走不到一块。

        听到动静,这些将军纷纷回望,口中打趣起来。

        “老黑,刚才跑去哪了,怎么现在才回来呀。”

        “就是,也不打个招呼,我们还以为你不顾袍泽之情,投敌去了呢。”

        “嘿,居然揪了个俘虏回来,真把这里当成战场了。”

        什么意思?韩瑞有点儿迷糊,却见尉迟恭突然撒手,一时没有留神,差点就摔了个跟头,辛亏眼明手快,用手按地,勉强站稳了,不过也惹得那些将军一阵哄然笑声。

        “呸,投敌,老子与他们从来不是一路的。”尉迟恭粗声道:“你们这些夯货,妻女都给人拐跑了,也不知道着急,干坐在这里看戏逗乐。”

        “老黑,你这话就不对了,什么拐跑了,老子没死呢,看谁有这个胆子。”

        “事实胜于雄辩,有本事,你把她们叫过来。”尉迟恭嘿嘿说道,伸手指着对面,韩瑞顺势望去,顿时有几分明白了。

        只见在对面的平台之中,聚集了许多女眷,而女眷们的中间,却是李世民与一帮文官在那里吟诗作赋,旁边还有乐伎在那里弹唱,场面十分热闹,相对,这里就显得冷冷清清了。

        “叫就叫……不过要等回家的时候。”

        哈哈,又是一阵哄笑,却有几分苦中作乐的意味。

        “老黑,难道你有办法?”

        “自然。”尉迟恭自信非常,见到众人投来惊讶的目光,颇有几分得意洋洋,伸手又揪住韩瑞,嗡声说道:“小子,给我写首能唱的,只要把人引过来了,本将军不吝厚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1 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