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小地主》-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瞥视打量,认识的人自然嘀咕道:“怎么又是他……”

        “那小子是谁?”旁人打听。

        “姓韩的小子。”见到旁人还不醒悟,那人解释说道:“和你说过的,在颜学政寿宴上……”

        “原来是他。”旁人惊讶再望,做了个对比,酸溜溜道:“看起来也不怎样啊,何以得到美人垂青。”

        “就是,仗着自己有两分才气,只会卖弄诗歌,若是论起治国安邦的锦绣文章,他怎能与我们相比。”

        “没错,听说那小子只不过是个田舍郎而已,从来没有进来庠序学校,或许就是念过几本杂书诗文,恐怕连《孝经》与《论经》也没有读过。”

        嫉妒本是天性,况且年纪相仿,名声与才气却超越自己,一些人自然怎么看,都觉得韩瑞不顺眼,难免会暗暗开口讥诽几句,但是更多的人,却选择直接略过韩瑞,与几个美女打招呼。

        “绛真小姐歌声如一,悦耳动听,犹如天籁。”

        “罗锦小姐筝音,好比山间流瀑,空谷清溪……”

        “曼妙舞姿,飘飘然似比天仙……”

        人各有志,喜好自然截然不同,有人觉得绛真俏丽妩媚,自然有人喜欢罗锦高挑修长的身材,成熟诱人的风韵,相对而言,胭脂小姑娘,又萌,又可爱,甜甜的笑容,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天真烂漫的模样,也很能勾起某些人心中不足予外人道也的癖性。

        仰慕者甚众,三个美女含笑回应,一时之间,就给拦在半路,自然,以现在韩瑞的名气,不至于再给人完全无视,而处于尴尬之中。

        “小友,许久不见,是否安好。”

        韩瑞闻声望去,连忙拱手道:“孟先生。”

        “来,与你引见几位儒士大贤。”孟东明笑道,拉着韩瑞就往厅中走去。

        韩瑞惊讶朝席间望去,发现席位已经空空荡荡,显然客人已经散去,难怪那些年轻士子敢这么明目张胆跑来。

        台阶两旁灯火通明,珠帘卷起,韩瑞跟随孟东明的脚步走了进去,客厅非常宽敞,里里外外共有三层,相连相通,数十名流儒士落坐其中,或正襟危坐,或侧身躺睡,坦然自若,随意之极,不过有点安静。

        中间的主厅,与虞世南相对而坐的是扬州儒生领袖颜师友,尽管只是名义上的领袖,但谁叫人家门生众多,具有代表性呢,而且抛开学识不论,从家势背景来说,也只有他勉强有这个资格。

        这个家势,不是指势力,而是书香门第,颜师友的祖父是南北朝大学者,堂弟颜师古是朝廷秘书少监,与虞世南是同僚,虽然只是下属,但是起码有关系可攀,而且同属儒家门徒,自然有话可聊,所以萧宗茂干脆安排他与几个大儒和虞世南陪坐,自己居于末席,乖乖听着几人探讨学问、针砭时弊。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颜师友侃侃而谈,行道的道自然是儒家之道,为已,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是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自己有所进步。

        “而今儒学凋落,湮替日多,学徒尚少,有愧于两汉魏晋,急需我辈振衰起敝,然则晋之清谈风气尚存,学徒多是庸碌、浅薄、空谈之人。”颜师友叹气道,认为传统的儒学教育必须改革,不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难以应世经务的清谈书生,不然就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对朝廷没有多大的用处。

        这话深得在位的大儒们赞同,特别是扬州官吏大有体会深以为然,然而那些年轻士子却是不会苟同,觉得自己没有颜师友说得那么差劲,只是碍于其身份地位,不敢反驳罢了。

        “然也。”虞世南笑道:“无论是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蓠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都需要有应世任务之能,纸上谈兵之辈,于国无利。”

        “所以我认为,唯有实学,才是兴教行道之策。”颜师友说道。

        当然,这个实学,肯定不是匠役技术之类,而是儒家的正经学问,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同时博览群书,精通百家之言,至于其他如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等,可以学点,倒不要求专研。

        从此可以想像出来,唐宋的文人是多么的博学多才,再对比明清之后,对文人的思想禁锢程度,这里才是文人学者的天堂。

        “光有才学也不成,还须德艺同厚。”虞世南说道,捋着花白胡子,脑中想起的却是逝世多年的兄长虞世基,才学出众,可惜误走歧路,令人扼腕。

        “德乃立身之本,绝然不可忽略。”颜师友深表赞同,忽然望了眼前方,忽然说道:“而且还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珍惜时光,不可失机,纵然失之,也应晚学,不可自弃,头悬梁,锥刺股,必成大器。”

        嗯,认真聆听的众人纷纷皱眉,有一丝讶意,因为颜师友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两者的关系不大,勉强能牵扯得上而已,不应该组凑一起。

        唯有孟东明清楚老朋友的心思,微笑走了过来,接话道:“正是如此,尽管少年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但是难免会有困惑的时候,还是要有老师在旁悉心指导的。”

        “是在说我么?”韩瑞摸摸鼻子。

      第89章 师说

        由于孟东明的插话,虞世南与颜师友的讲座停了下来,众人的目光自然集中在从外面进来的韩瑞身上,让他倍受压力。

        万众瞩目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还好上次寿宴有过经验,韩瑞从容行礼,恭敬说道:“小子拜见诸公。”

        “你就是韩瑞?”虞世南开口道,嘴角含笑,如沐春风,温和的眼睛里,却隐约蕴藏着无比的好奇与探究。

        “正是。”孟东明代答,笑道:“韩小友,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虞公,还不过来拜见。”

        “拜见虞公。”韩瑞乖乖跪下行礼,撇下的身份权势,人家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算起来比韩家祖父还要大,堪称长辈中的长辈,秉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磕头跪拜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只是永兴县子,但是以虞世南的德高望重,称之为公,就是再讲究称呼礼节的官员,对此也没有疑议。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能作出这等细致入微的绝句,可见其才华不凡。”虞世南轻吟赞许,和颜悦色道:“今年多大了,平时念的是什么书?”

        怎么谁来都问这个,韩瑞暗暗吐槽,笑着说道:“现年十七,正在学司马公的史记。”

        “甚好,读史可承前人智慧,引以为鉴。”虞世南笑道:“这般年纪,应该还在官学里读书吧,好好努力,再过几年,进京参加科举,报效朝廷。”

        呃,韩瑞迟疑起来,答是吧,自己又不是官学士子,回不是吧,岂不是落虞世南的面子,更加不合适,正尴尬之时,却见颜师友微笑解围道:“虞公,韩小哥并非州学儒生。”

        哦,虞世南微微有点惊讶,毕竟刚才见到颜师友这么热情引见,还以为韩瑞是他培养出来的门生,不料居然猜错了。

        其实,颜师友心里也颇有几分后悔,当初觉得韩瑞年少张扬,而且还沉溺女色,怕是不思进取,便收了猎才的心思,待孟东明提醒才醒悟,韩瑞年少,意志薄弱、误入歧路也属正常之事,正是需人耳提面命,引其回归正途。

        观其才学,是块璞玉,更加应该细心雕琢才是,怎能随意放弃,这是颜师友的心思,可是自从寿宴别过,再也没机会见到韩瑞,尽管知道他的住址,问题在于,文人的矜持,以及一直以来尊师重道的原则,不允许颜师友倒过来登门拜访。

        直到现在,突然瞥见韩瑞身影,颜师友还以为眼花了,仔细打量,发现是他没错,心中欣喜,正发愁怎么招韩瑞过来相见,恰巧众人谈论诗文,这么好的借口,颜师友岂能错过,顺水推舟说了句,自然得到众人的同意。

        “这么说来,你是自学成才,如此更佳。”虞世南赞赏道。

        这的确是真心夸赞,要知道古代的环境,哪里有后世那么方便,即使不上学,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汲取知识,一本书籍的珍贵程度,更是后世难以比拟。现代只要机械开动,瞬间就有成千上万本,然而古代却只能通过字斟句酌的抄写,唯恐稍有不慎,纸张废了,又要从头再来。

        而且,光有书籍也未必管用,毕竟古代的文章,不如现代通俗易懂,识其字,未必能解其意思,没有老师的指点,却能领会其意,自然就是天才。

        对此,韩瑞自然清楚,所以连忙说道:“不敢当自学成才之语,平时读书多遇不明之处,亏得明师指点,不然也是浑然半解。”

        “明师,你拜师了?”颜师友惊讶道,有点儿失态。

        想了下,韩瑞笑道:“算是吧。”

        “是即是,不是即不是,怎能说算是呢。”颜师友皱眉道。

        “师承,不是很重要吧。”韩瑞笑着说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般说来,在场的诸公,都是我的老师。”

        把自己放在低处,却抬高了众人,很乖巧的一句话,众人听着自然舒服,连同本来一些不怎么待见韩瑞的人,都觉得这小子还算识趣。

        “这种学生,我可不敢收,害怕给欺师灭祖。”一个声音专来,充满了讽刺意味,众人闻声望去,却见萧晔走了进来,冷嘲热讽道:“按照你的说法,那么那些低贱的奴隶,还有奴仆之类的下人,你会叫他们老师么。”

        “晔儿,贵客面前,不得无礼。”萧宗茂喝道,心中不满,悄悄地皱眉,这种场合,岂是小辈胡闹的时机。

        “阿耶,我只是说实话而已。”萧晔嘟喃道,却乖乖闭口不语。

        “有何不可。”韩瑞说道:“我的启蒙老师,就是家中的管家,直到现在,遇到不明之事,依然向他请教,自然要师礼敬之。”

        在韩瑞看来十分正常的事情,却引起众人的轻声哗然,要知道古代对师教非常看重,认为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就是把师与天、地、父并列,可见师的地位和重要性。

        尽管孔子有不耻下问的教训,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反正场中的名流儒士,肯定不愿意被韩瑞与低下的奴婢相提并论。

        “荀子云,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萧晔大声讥笑道:“像你这种胡乱认师,是人就拜的行为,与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的禽兽有甚差别。”

        在古代,师是万民之仪表,所以十分重要,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老师的,认为师者应有端庄、持重,有威严,知识面不但要广博,还要精微。

        场中众人,虽然认为萧晔之言有理,但是也觉得他这话过了,纷纷皱眉,萧宗茂察觉,连忙斥喝道:“晔儿,此地不是你喧扰之处,还不快些退下。”

        觉得当众了羞辱韩瑞,出了口恶气,萧晔心中得意之极,自然拱手答应,嘲弄望了眼韩瑞,悠悠退后两步,准备仔细欣赏他的窘态。

        “吕氏春秋有语,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韩瑞淡淡笑了,朗声说道:“而且,我也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90章 洪钟大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瑞朗朗吟诵,旁边的一些儒士闻言,不禁下意识地点头。

        借这停顿的时刻,颜师友劝说道:“既然你知师之重要,就当要择善而从之。”

        韩瑞笑了笑,继续说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话虽如此,众人之中,或觉得韩瑞言之有理,但是长久以来,尊师重道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之间也动摇不得,沉默不语,萧晔更是轻蔑道:“诡辩。”

        “周礼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无关乎地位卑贱。”虞世南回了句,但也说道:“然承师而问道,择师不可不慎也。”

        韩瑞微笑,没有再作辩解,这个时候,摆脱了外面那些公子哥儿的纠缠,绛真等三个美女盈盈而入,察觉厅中气氛有点儿怪异,心中惴惴,步履放缓,悄然无声走到韩瑞身边,有几分不知所措。

        “韩郎君……”绛真悄悄耳语,似在求助,柔弱中有种依赖的感觉。

        “绛真姑娘,这位是秘书监虞公……”

        有了韩瑞这句话为引,经验丰富的绛真与罗锦,自然清楚该怎样行事,柔柔行礼参见,其他扬州本地的名流,更是认得比韩瑞清楚,一一见礼问安。

        “两个小姑娘的筝琴技艺不错。”虞世南随和赞许说道,连个好字都没有,都让绛真与罗锦惊喜不已,要知道虞世南可是朝廷重臣,自然见惯了宫廷曲乐,尽管对自己有自信,但是两人却明白民间与宫廷的差别,简直就天与地般的悬殊。

        如此人物,一般音乐自然入不了法眼,而今却开口赞许,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肯定,说明她们多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似乎也明白两个姐姐的激动心情,胭脂小姑娘娇怯怯地站在罗锦身后,悄无声息地探出半边身子,一双明亮可爱的大眼睛仔细盯住虞世南,泛出几分急切的期待。

        然而,虞世南却浑然不觉,微笑了下,和绛真与罗锦两人探讨起音律来,与其说探讨,不如说是指点,说句俗的,人家听的曲,或许比她们弹奏的乐还要多,本身也精通音律,尽管实际弹奏没有达到化境,但起码是个理论大家,自然有资格教导两人。

        旁边,见到白胡子老爷子没有理会自己,胭脂小姑娘可爱的【创建和谐家园】俏脸,顿时露出几分闷闷不乐,小嘴嘟了起来,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闪一合,掠过黯然之色。

        时下,虞世南招呼客人,孟东明回席跪坐,轻轻向韩招手瑞,明白他的意思,韩瑞走了过去,突然回头说了句:“你的舞姿更加好看。”

        胭脂小姑娘错愕,待反应过来,小脸蛋瞬间泛起淡淡红晕,娇小的身子缩回罗锦背后,片刻,又探身出来,朝韩瑞露出甜甜的笑容。

        众目睽睽,这个情形自然落入众人眼中,不过是平常的赞美罢了,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偏偏现在的萧晔,无论韩瑞做什么事情,他都瞧不顺眼,对于胭脂向韩瑞示好的行为,也更加看之不惯,心有所思,说话根本不经大脑,立即脱口而出:“恬不知耻……”

        若是在心里想想,或者轻微暗骂,也没有什么大事,问题在于,当众开口,而且音量也不加以掩饰,厅中众人清晰可闻。

        胭脂小姑姑纯真明亮的眼眸,慢慢泛起了委屈的泪花,小手扯了下罗锦的衣裳,轻轻泣诉微呼:“姐姐。”

        愤然瞪眼,心中却无奈,罗锦柔声安慰:“胭脂,别哭,我们……回去。”

      ¡¡¡¡Ò»ÏÂ×Ó£¬ÏôêʾͳÉΪÖÚʸ֮µÄ£¬Ã¿¸öÈËÁ³É϶¼Â¶³ö²»Âú£¬»¹Óв»Ð¼£¬ÆÛÁè¸¾Èæ£¬ÆñÊǺÃÄжùÓ¦µ±ÎªÖ®£¬ÐßÓë֮ΪÎé¡£

        “竖子,好生无礼。”萧宗茂气得拍案,这小畜生难道不知道在场的都是贵客吗,表现却这么不堪入目,自己丢人还不够,打算连同萧家的脸面也丢尽了。

        刹那,萧晔也清楚自己闯祸了,幸好仗着几分急智,伸手指向韩瑞,大声道:“我说的是他,只会狡辩,孰不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之,就是说明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的道理,而他却巧言令色,随意认人为师,恬不知耻,岂有我儒家子弟风范。”

        到底是谁在狡辩,韩瑞心里来气,也不准备留情面了,猛然站了起来,肃然望着萧晔,口中说道:“正有是你这种人,所以师道才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滔滔不绝说到这里,韩瑞别有用意,环视场中名流,继续道:“曰‘师’、曰‘【创建和谐家园】’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眼睛直直盯住萧晔,众人自然清楚,韩瑞是在骂谁,不过心神给为之吸引,顾不上其他。

      ¡¡¡¡¡°Ê¥ÈËÎÞ³£Ê¦¡£¿××Óʦ۰×Ó¡¢Üɺ롢ʦÏå¡¢ÀÏñõ¡£Û°×Ó֮ͽ£¬ÆäÏͲ»¼°¿××Ó¡£¿××ÓÔ»£¬ÈýÈËÐУ¬Ôò±ØÓÐÎÒʦ¡£ÊǹʵÜ×Ó²»±Ø²»Èçʦ£¬Ê¦²»±ØÏÍÓÚµÜ×Ó£¬ÎŵÀÓÐÏȺó£¬ÊõÒµÓÐר¹¥£¬ÈçÊǶøÒÑ¡£¡±

        憋着一口气,韩瑞滔滔不绝,将一篇师说诵了出来,末了,长长吁气,发现绛真那崇拜似的目光,心中有说出不出的轻松惬意。

        “善,大善,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沉思片刻,率先反应过来的居然是颜师友,只见他满面兴奋,击案叫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果真如是而已。”

        “年相若,道相似,只因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此乃真知灼见也。”某个大儒仿佛豁然开朗,解决了一直想不透彻的难题。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确如此。”对此,扬州官吏深有体会。

        一时之间,厅中顿时热油炸开了锅似的,议论纷纷,要知道这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涵义深广,结构谨严,脉络清楚,阐明了从师求学的道理,令人沉思,甚至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最让引人瞩目的人,这篇文章居然出于一个少年之口,难道说,这就是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例证?

      第91章 约请

        生而知之的天才?不对,应该是不耻下问,从不羞学于师的少年,刹那之间,韩瑞就顶上了勤奋好学的光环,也成为厅中诸位大儒名士眼中的香饽饽,常说明师出高徒,固然说明了良师的重要,但是高徒,也能反过来衬托出老师的本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2: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