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好医生》-第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慧德至始至终面带微笑,频频点头,时不时的还插上几句嘴,夸夸王平安。王平安在旁边听着相当地不好意思,这都什么跟什么呀,吹得也太过火了吧!

      慧德道:“看来王小施主是得了一本专治疑难杂症的医书……嗯,在佛祖的保祐下得到的,不知可否借贫僧一观?实不相瞒,我宝塔寺始建之初,便是以救治百姓为宗旨,所以寺中多有医书,但都太过普通,有些疑难杂症却是无法医治,以至于百姓苦楚,不知王小施主能否将医书借寺中一抄,也好造福徐州一地百姓?”

      王平安哦了声,心想:“看来这和尚也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倒也有些善心,竟想着为百姓看病。嗯,也对,如果他当真一味的市侩,也不可能当上这一寺主持的。”

      他摇头道:“不瞒主持,那医书我找不到了,不过里面内容倒记得一些,如是寺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你和我说一说,我倒可能帮着参考辨证一下,但是否有用,却是不敢保证!”

      慧德倒不强求医书,听王平安愿意帮忙辨证,便道:“前几日京师长安灵感寺有位师弟来访,我宝塔寺源与灵感寺,同根同源,贫僧自要好生招待,可我这位师弟却偶染风寒,这种小病本不必求医,寺中就能医治……”

      王平安一听这话,就明白了,那肯定是没治好啊,有可能是感冒,感冒虽是小病,可却能引起许多大病出来的,可别小看感冒!他道:“风寒有很多种,不知贵师弟得的是哪种?”

      慧德想了想道:“贫僧不太懂医术,只知照方抓药。看我慧德师弟的样子,寒热不定,有点……有点象疟疾,但吃了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反倒耳朵聋了,一点声音都听不到!”

      杨氏一拍手,道:“那是吃错药了!”

      ¸½£ºµ±¹éèÛ轲裨²¹ÑªÒ©ÉÅ£©

      原料:当归3g,枸杞子9g,红枣9g。

      做法:将当归、构杞子、红枣放入锅中,倒入500ml水,煮10分钟即可。

      功效:补血调经,养肝明目。当归有抗贫血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枸杞子有保护肝脏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配合红枣丰富的维生素及铁质,是养颜补血、保肝、明目妙品。

      第十章 感冒引起的耳聋

      慧德肥肥白白的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道:“阿弥陀佛,贫僧确是不太会开药,只能照书开方,也许,也许当真是开错了药吧?”

      他嘴上谦虚,其实可不是这么回事。身为宝塔寺的主持,这寺又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佛门圣地,他岂能不会开方,别看他长得肥头大耳,言语市侩,可却半点不比城中的医生医术差,只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弱了些,而他师弟得的正好不是常见病。

      杨氏看向儿子,大声道:”儿啊,去给主持的师弟看看病,治好了他,也算是善举一件!”她对儿子信心十足,虽然很是盲目,说不出半点道理,可就是认为儿子一切都好,什么事也难不倒他。

      王平安一咧嘴,心说:“我地个亲娘呐,病人还没看着呢,就让我治好他,真当我是神医哪,那是你们自己吹的,别吹着吹着,就当成真事儿啊!”

      慧德见王平安年纪不大,医生这种职业,是年纪越大越值钱,这么小的年纪,怕是什么也不懂吧,就算是看过一本医书又能如何,我可看过几十本呢!

      心里这么想,脸上却又惊又喜,道:“如果王小施主愿意出手救治,那我师弟可有救了,贫僧替师弟多谢了!”郑重其事地冲王平安行了一礼。

      杨氏大感兴奋,饭也不吃了,站起身,催促道:“快快,我儿快去给那京城来的和尚看病,快点儿将他治好,咱们好快点回家!”

      王平安只好跟着起身,点头答应,心里却没底。

      慧德前面带路,领着两人出了后堂,向塔林走去。行到半路,却见小姑娘丁丹若跑了过来,她一直等在外面,见杨氏和王平安出来,自然跑来服侍。

      一行人进了塔林,见林中又有一殿,殿外不少工匠在做活,是在用木头雕刻佛像。王平安路过时看了几眼,心中感叹,这寺里确实是真有钱啊,雕刻佛像的木料竟是上好的檀香木,光看这些木料,怕就得值好大一笔钱。

      走不多远,出了塔林,进了一片竹林,林中有一小小禅房,门窗紧闭,想必长安来的惠正便住在这里。

      到了门前,慧德也不敲门,吱嘎一声,直接推门而入。王平安向里面看去,只见屋里地中一名青年僧人盘膝坐在蒲团上,正回过头来看他们。这僧人和慧德完全不同,慧德是肥头大耳,袈裟华丽,而这僧人不过二十七八的年纪,身上只穿着件灰色僧衣,人长得极是英俊,气质上佳。

      杨氏进了门,便道:“这小师父倒是长得俊俏,当和尚可惜了!”她快六十的年纪,说话自是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稍有无礼,别人也不会怪她。

      青年僧人没什么反应,慧德倒是肥脸一红,道:“身体发肤,不过是皮囊罢了。”摸了摸三层下巴,颇有些悻悻然。

      青年僧人正是灵感寺来的惠正,他耳朵失聪,又不会看唇语,不知杨氏说的是什么,站起身,双掌合什,念了声阿弥陀佛,算是打招呼。

      慧德道:“这便是我师弟惠正,患病已有好几日了,什么都听不见。”

      王平安上前啪啪拍了拍手,问道:“惠正师父,你听得见吗?”

      惠正摇头,大声道:“听不见,小僧耳朵聋了,敢问施主如何称呼?”

      杨氏在旁道:“看来是真聋了,要不然不能这么个喊法。”

      王平【创建和谐家园】了惠正一把,两人一起坐下,见旁边小桌上有纸笔,王平安提笔写道:“我是王平安,来给你看病的。”

      惠正笑着摇了摇头,道:“小僧失聪,乃是侍佛心意不诚之故,不是得病,多谢王施主美意,不必为小僧费心了!”声音依旧很大,他并非是有意大着嗓门说话,而是耳朵听不见声音后,说话声便会自然而然的大起来。

      王平安提笔又写道:“那你的风寒呢?”

      惠正又道:“同样如此,多谢施主费心,你请回吧,小僧还要再默念三千遍《金刚经》,以赎罪孽。”说着,闭上眼睛,嘟嘟囔囔地念起经来。

      王平安回头问道:“主持,你这师弟以前犯过事儿?要不然怎么赎起罪来了?”

      慧德苦笑道:“我这师弟自小皈依我佛,不太通世事,他以为得病是因为侍佛心意不诚之故,倒不是以前做过坏事。”

      王平安嗯了声,也不管惠正愿不愿意,抓起他的一只手,三指搭腕,号起脉来,惠正睁开眼睛,连连摇头,对王平安所为,大不以为然。

      “脉相浮弦,确是风寒!”王平安道,这病如果放在现代,也就是流行性感冒,并不十分严重,但却可以引发其它疾病。他又一捏惠正的腮帮子,捏开嘴巴,看了眼,道:“舌苔灰白,这是时邪闭塞少阳经气引发的,你的耳聋属于热火,少阳厥阴热多!”

      惠正脾气虽好,可也不愿被人这么摆弄,摆头挣脱王平安的手,道:“小僧这不是病,也不想再吃药,王施主还请离去吧,莫要误了小僧的功课!”

      杨氏在旁道:“这小和尚真不知好歹,我儿好心给你看病,你却不领情。”

      慧德却是惊讶,看王平安的手法熟练,断症准确,这是极有经验的医生啊,这种经验可不是能从书本上学来的,必须要有实践才行,难不成这小施主经常给人看病?他问道:“王小施主,贫僧师弟的病可还有救,能治好吗?”

      王平安嗯了声,想想道:“有点难治,需花点时间!”

      “能治好就成,如要花费时日,贫僧这就为你准备禅房,请王小施主多住几日……”听到能治,惠德大喜,这小师弟身份可特殊,据说极有可能日后接掌灵感寺,他得好好巴结才成。

      可话没说完,就听王平安道:“耳聋之症用一刻钟就能治好,可这风寒就困难了,至少得两天四剂药才成。”

      慧德一愣,说不下去了,就感鼻子一阵疼痛,气的,都快气歪了,能不疼嘛!他心中大有恼怒,失聪是什么病,风寒又是什么病,哪有失聪一刻钟就能治好的,风寒却要两日的道理,这不是胡说八道,消遣和尚嘛!

      我要不是出家人,我非拿板凳砸你脑袋不可!慧德心中腹诽,嘴上却道:“这这,这玩笑有点大了,王小施主莫要说笑,失聪大症,哪可能一刻钟便治好的!”一脸的苦笑。

      王平安笑了笑,心想:“这主持当的也挺不容易,又要陪吃饭,又要拍马屁,现在又以为我在胡说八道,还得陪笑脸!”他道:“寺中有银针吧,拿来我用。”

      惠德虽然半点不信,可还是出了禅房,给他拿银针去了,而惠正却又闭起眼睛,自顾自地念起佛经来,幸亏他听不见王平安说什么,要不然也得以为是在消遣自己!

      杨氏道:“儿啊,这病看起来挺严重的,都听不见声音了,要是治不好咱们就走吧,免得丢了面子!”她才不在乎惠正听不听得见呢,反倒是关心儿子的面子。

      王平安却笑道:“看似严重,实则并非如此,母亲不必担心,儿子治得好。”

      丁丹若看看王平安,又看看慧正,忽道:“少爷别说这病好治,否则人家不领你的情了。”

      王平安嗯了声,道:“这倒说得也对,那等会儿我就吓唬吓唬他们。”

      杨氏和丁丹若一起笑出声来!

      附:白虎汤

      来源:《伤寒论》。

      ×é³É£ºÖªÄ¸18¿Ëʯ¸à30¡«45¿Ë(Ëé)¸Ê²Ý6¿Ë(ÖË)¾¬Ã×18¿Ë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方论:方中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而除烦渴;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养胃和中。四味合用,共收清热生津之功。

      第十一章 手到病除

      过了不大一会儿,慧德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取来了银针,交给王平安。王平安打开装银针的小盒,心中暗赞,这副银针手工极其考究,就算是放在现代,也是一等一的针具。

      王平安道:“这套针具倒是不错,主持平常经常给人用针吗?”

      慧德摇头道:“贫僧不会用针。这套针具是鄙寺师祖传下来的,但现在寺中已无人会用,平日里只是供奉在师祖画像之前。”

      王平安哦了声,心想:“不懂就好。”他一本正经地道:“主持,事情是这样的,惠正师父的病虽然可以迅速治好,但危险性却大,只要稍有差池,惠正师父就会殒命,用针之前,我得和你说明此事,莫要出了意外怪我。”

      慧德一愣,摸了摸油光闪亮的光头,问道:“那有别的方法吗,不用针不可以吗?”

      王平安摇头道:“除此之外,再无它法医治惠正师父的耳聋了,怕他要一辈子这么聋下去了。”

      慧德苦着脸道:“聋总比死好,虽然出家人不看重这副臭皮囊,可能在凡世为佛祖多点几盏长明之灯,也是好的。”

      杨氏和丁丹若相视一笑,心中都想:“一吓就吓唬住了,看这肥大和尚犯难,当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

      杨氏看着王平安,冲地上坐着的惠正一努嘴,示意儿子再吓唬一下这个俊俏的年青和尚。

      王平安坐了下来,提笔在纸上写道:“患病之前,可否有喝生水,可否睡在凉地上?”然后推了推惠正。

      惠正睁开眼睛,看到纸上的字,微微点头。他从长安一路来到徐州,千里迢迢,自然辛苦,这两样他都经历过。

      王平安又写道:“贫苦百姓也都如此,所以你这病在北方很常见,但很难治,我找到了一种治疗方法,想在你身上一试,如果有效,以后会治好很多百姓,如果无效,有可能当场丧命。”他一边写,一边念了出来。

      慧德在旁急道:“王小施主,你这般问法,我师弟必会答应,万一这法子不灵,岂不害了他性命!”

      杨氏和丁丹若却在旁看得兴高采烈,都想看看惠正是如何拒绝的,就算惠正不拒绝,那答应时表情必也有趣,正可搏她们一笑。这一老一小两个女人,都挺想看看俊俏小和尚的为难表情!

      谁知,惠正看过文字之后,高诵佛号,道:“正和小僧之意,如以小僧一命能助百姓无疾,小僧又有何舍不得这区区性命?请王施主施展医术吧!”脸色一片安然,半点为难之色都没有。

      王平安看向杨氏,杨氏老太太点了点头,对这俊俏和尚好感大增,丁丹若则眨着大眼睛,颇有仰慕之意。

      王平安忽地笑道:“幸亏惠正师父是出家人,要不然得愁煞多少怀春少女之心!”

      丁丹若小脸立时红了,她对惠正没什么想法,只是觉得这和尚心地善良,很值得尊敬,可被少爷一说,她成了怀春少女。小姑娘不好意思,所以小脸红了。

      慧德却在旁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王小施主,我师弟日后是要持掌京师灵感寺的,他要是在贫僧这里出了意外,你让我怎么向师伯师叔们交待啊!”

      王平安不理他,从桌上拿起一本佛经,示意惠正咬着。惠正摇头不肯,说什么也不肯咬佛经,王平安只好写道:“我要施针,需当你张口衔物才成。”不肯咬书,总不能咬砚台吧,还不得把牙给咯嘣了。

      他只好把写字的纸多拿几张,折厚之后让惠正咬着,然后用蜡烛将银针烤了烤权当消毒,心里想着:“等回去之后,我得配点消毒剂才成,要不然以后再给人用针,难免感染啊!”

      让惠正全身放松,他用银针先刺惠正的听宫穴,两穴俱刺。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所以并不难找。听宫穴主治耳聋,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要想治好惠正的失聪,首先就要刺听宫穴。

      刺好听宫穴,再刺听会穴。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有凹陷处。这里有耳大神经,也主治耳聋。在现代临床运用中,一般用这个穴位治疗耳聋,中耳炎,还有面神经麻痹。

      王平安一边用针,一边密切观察惠正的表情,通过惠正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是否用针准确。

      一个好的医生,当针具刺入病人体内时,疼或不疼,都是失手,都是医术不高的表现。【创建和谐家园】合格的标准,要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而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

      惠正表情有些麻木,但目光中全无疼痛的神色,也没有半点感觉全无的神色,相反却有些惬意的意思。王平安明白,这是刺到位了。

      刺过两穴之后,王平安又刺翳风穴,翳风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这个穴位【创建和谐家园】比较特殊,既能治聋,又能治哑,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王平安便是向内上方刺入。

      刺好之后,稍停片刻,王平安起针,逐次将刺起出,道:“行了,你把纸从嘴里拿出来吧,你口水真多,纸都湿了!”

      惠正很听话地将纸从嘴里拿出,见差不多全湿了,稍有尴尬地道:“小僧忍耐不住,幸好口水尚未湿襟!”

      “啊,师弟,你能听见声音啦!?”慧德大声叫道,又惊又喜,他刚才提心吊胆的,真怕王平安用针出点意外,虽心中也有过能治好惠正耳聋的盼头,但却绝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从王平安用针,到惠正开口说话,真的只有一刻钟功夫!

      惠正一下子愣住,回过神来,自己可不是真的听到说话声了,他伸手去摸自己的耳朵,脸上露出笑容!

      杨氏大喜,拍手笑道:“我儿说能治好,自然就能,这又有什么稀罕的!”

      丁丹若双眼闪亮,看着王平安,小脸上全是笑容,少爷太厉害了,简直比神医还神医!

      慧德叫道:“神医,神医啊!”

      惠正虽然不把耳聋治好当成太大一回事,但能听见声音,却也高兴,念了声阿弥陀佛,道:“小僧这不是病,而是侍佛心意不诚之故,王施主让小僧又复听力,想必是有佛缘之人。不知王施主可有皈依我佛之意,小僧愿为……”

      杨氏脸色立时沉了下来,斥道:“小和尚胡说八道什么,我儿刚刚治好你的耳朵,你就撺掇着他出家,早知如此,就让你一直聋着了!”

      丁丹若脸也一下子垮了下来,对惠正印象大变,不管这和尚有多俊俏,也不管他心地多善良,可劝少爷出家就是不对!小姑娘和老太太同仇敌忾,一起冲惠正呸了声!

      王平安哈哈一笑,摇头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如要侍佛,倒也不必非得出家。嗯,你耳聋已愈,现在只差风寒,我开剂药给你,一剂见效,多服几剂,此病就可全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9: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