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好医生》-第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唉,你真当姑爷爷糊涂啊!”牛不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发,道:“姑爷爷吃过的小白菜,多过你吃过的米哪!”

      王平安也笑了,原来,人家老爷子已经看出来了,自己就是那个庸医。其实这事想想也不难猜,牛不拉正生着病呢,又不要看医生,又不肯吃药,忽然凭空冒出个一杆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来了后就想着法的让他吃药,整天陪在他身边,而且一吃药,他这病竟然就见好!

      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的!一个活了几十岁的人,就算一时被糊弄住,可这么些天过去了,该明白的,也早该明白了!

      牛不拉道:“有你这么个又伶俐,又心善的好侄孙,姑爷爷心里高兴着呢。等有时间了,你叫家里的长辈来看看姑爷爷,俺请他们吃小白菜!”

      虽然猜出来,王平安必和那个开药的“庸医”有关,但牛不拉终究还是想不到,王平安就是庸医本人。这小小岁数的人,就能治得了全城名医束手无策的怪病,这已经超出人的正常思维了,所以就算牛不拉吃的小白菜多,比王平安吃的米还多,他也照样只猜对了一半!

      王平安却也并不说破,只是点头答应!

      既然事情人家老爷子已经明白了,也不再讳疾忌医,不肯服药,那么他留在这里便也没有太大意义,只需以后每天来探望即可。王平安去找了牛夫人,说明此事。

      牛夫人也是大为感慨,她虽然很孝顺阿爷,但必竟是牛正宏发达以后娶的,平常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是有点瞧不起阿爷那副乡下人作派的,不成想牛不拉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好糊弄,竟然自己想明白了怎么回事,她前些日子哭哭啼啼的眼泪算是白流了!

      此时牛正宏已经离开了徐州,并不在家中,王平安又将服药方法和饮食上的注意事宜,详细的说了一遍,并记在纸上,这才告辞!

      牛夫人心中极是感激,亲自送他出了刺史府,不但派车送他,而且还带了不少礼物,并且许诺,等牛正宏回来后,他们会挑个时间,亲自去五里村看望王有财和杨氏,登门拜访!

      王平安上车回家,他很满意,别的不说,如果刺史一家真的能亲自登门,和王有财杨氏聊家常,那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最起码在自己日后西去长安后,家中事宜会有牛正宏照顾,父母无忧,这比什么都强啊!

      他在府前上车,倒也没有看到什么,必竟刺府门前这种地方,是没什么人敢来喧哗的。可过了几条街,情况就不一样了,马车越走越慢,最后干脆停了下来。

      王平安打开车窗,向外望去,只见前面街上,满满的围了无数的百姓,正在吵嚷着什么。他问道:“前面这是怎么啦,可是出了什么事?”

      车夫回过头来,道:“回侄少爷的话,这是百姓闹事呢!最近这几天,粮价飞涨,小家小户的存粮不多,有的人家家里只有几天的米,要现吃现买,粮价一涨,他们没法承受,这是围在米店门口,要掌柜的出来说理呢。这几天总发生这样的事!”

      王平安哦了声,从车厢里出来,站到车辕上,手扶车盖,向前面看去。只见百姓们果然是围在一家米店的门口,大声叫喊,要掌柜的出来。可米店却关门上板,大门关得紧紧的,不但没有掌柜的出来,连伙计都不见半个!

      看着百姓群情激动的样子,王平安低头道:“米价涨了多少?”

      车夫道:“嘿,涨了不少。秋收时五文一斗,春天贵些,也不过七八文,可这几天已经涨到二十七八文了,足足涨到了三倍有余,换了谁谁也受不了啊!”

      “涨了这么多!”王平安倒抽了口凉气,这可不是好事,一个地方米价成倍暴涨,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

      车夫摇头道:“这还多?估计还得再涨,最近逃难的人来了不少,大都拖家带口,他们一来徐州,米价立时就涨起来了,结果便是咱们徐州的人跟着遭罪了!”

      他没什么大观念,只是觉得因为外乡人的关系,而使本地人要多花钱买米,便是受了牵连,说话的语气便不怎么好。这是人之常情,也怪不得他。他一个做仆役的,要是能想得多,想得远,那也就不做仆役了!

      王平安叹了口气,道:“换条路走吧,不要在此耽误时间!”这事他没有能力去管,除了绕道走,也没别的办法。

      车夫将马车调了个头,走小路出了城。一出城门,情况又是一变,王平安顺着车窗向外望去,只见城外长长的尽是草棚,成千上万的难民在此聚集。

      王平安心中暗暗吃惊,他这几日都在刺史府里,没有出来过,而府中仆役也没有人多嘴,去向他说这种事,今天一出城,竟然见到如此凄凉景象,他岂有不吃惊之理!

      马车一出来,难民们纷纷拥上,高高举着手,向王平安乞讨!难民们都是从各地逃难到此的,衣食无着,青壮还可以进城打打零工,赚些小钱渡日,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却只能在城外苦苦捱日子,每当城里有人出来,他们便上前乞讨!

      车夫不停马车,扬起鞭子赶人,回头对王平安道:“侄少爷,这种时候,你可千万不能发善心,你要是一给他们钱,所有人就会一起拥上来,到那时咱们想走也走不了了!”鞭子甩得啪啪做响,也不管会不会撞到人,急赶马车便走。

      王平安以前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现代没遇到过,在唐朝这是第一次,急切之间,他没有想出什么应对之法。只不过一愣神的功夫,马车便从人群中闯出了十几丈!

      忽然,有个孩童哭叫起来,这孩童刚刚靠得近了些,被马车刮倒了,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可车夫充耳不闻,仍旧赶着马车,想要冲开人群!

      王平安听到孩童的哭声,一下子回过神来,他怒喝一声:“把车停下!”

      车夫却叫道:“不能停,一停就走不了了!侄少爷,这时停车可不明智,你不能做滥好人啊!”此时,难民越围越多,他情急之下,竟然口不择言,以他的身份,和王平安说这种话,岂不是欠抽!

      啪的一声大响,这车夫被从后面抽了个大耳刮子!

      王平安大怒,喝道:“如果撞了人后就要逃逸,这才算是明智人的话,那我宁可当个滥好人,你给我把车停下!”他脾气向来温和,可再怎么温和,也不代表他不会发火!

      车夫无奈,只好停下马车,回头道:“小的也是为了侄少爷着想,不过是些逃难的罢了,命贱如草……”

      “我用不着你为我着想,你就不想想,如果这孩子是你家的,你会如何!”王平安跳下马车,向那孩子跑去!

      车夫顿时无言,他也是有孩子的人。别人有苦有难,终究是别人的事,权当是看热闹,可如果事情是发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易地而处,将心比心,那是谁也受不了的,就算是想想,也会害怕!

      王平安快步回跑,见有人要将孩童扶起来,忙大叫一声:“不要动他,让他躺着!”飞步到了跟前,将孩童放在地上,迅速做了遍检查,这才放下心来,还好只是擦伤,并无大妨!

      一个妇人扑了过来,抱着孩童放声大哭!

      王平安站起身,看向周围无数的难民,心想:“糟了,徐州要有大难!”

      -------

      附:平安感谢书友燁煌,书友我是小小蛇,书友100428193633812,书友铃铛的琳,感谢你们连续热情的慷慨打赏,平安非常感谢你们,平安还要感谢书友wxyzhd,书友莫颜年,书友Fizben,书友魔在人间,书友100523162027928,感谢你们的热情打赏,另感谢书友烟绯落用小号chunky23支持,两个号一起打赏,平安非常感谢,感谢大家的支持,多谢多谢!

      补脑安神药膳

      百合玉竹粥

      Åä·½£º°ÙºÏ¡¢ÓñÖñ¸÷20¿Ë£¬¾¬Ã×100¿Ë¡£

      制作:1.把百合洗净,撕成瓣状;玉竹切成4厘米长的段;粳米淘洗干净。

      2.°Ñ°ÙºÏ¡¢ÓñÖñ¡¢¾¬Ãס¢Ë®·ÅÈë¹øÄÚ¡£

      3.把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煮4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一次,当早餐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宜忌:内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食。

      第九十章 徐州城外

      在场的逃难百姓纷纷劝那对痛哭的母子,叫他们不要哭了,天灾降临,人力岂能回天,哭又有什么用,难道哭就能解决问题,要是哭就能让肚子不饿了,那么城外将会是哭声一片!

      王平安低头去看那对痛哭的母子,心下不忍,却并不劝阻,道:“哭吧,把心里的委屈这一次都哭出来,哭出来就好,否则憋在心里,反而会生病!”

      百姓看向王平安,他们都是新来的,并不认识他,只认为他是个有钱家的公子哥,不通世事,看到别人哭,你不劝止也就罢了,怎么反而让人家哭的,这不是不近人情嘛!

      王平安冲着百姓道:“你们现在生活困苦,心中有气,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出来,又衣食无着的,那么只要被一点风寒所扰,就会生上大病,在现在这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小病也同样会要了你们的性命啊!”

      这种事情在古代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每朝每代都有发生,可绝非夸张之词。象感冒这种小病,如果在平常,吃点药就能好,甚至不吃药挺挺也能过去。可要是放在眼前,放在现在的徐州城外,哪怕只是场感冒,也会要了无数人的性命!

      可在场百姓们却不懂这些事,他们没读过医书,不明白其中道理,见王平安竟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无不气愤,刚才又见他的马车刮倒这孩子,纷纷指责,甚至有的人就想上来推搡,和王平安理论!

      王平安忽地叫道:“我叫你们哭出来,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想想,你们受灾逃难到此,虽非徐州治下的百姓,可既然到了徐州,当地官员就有义务赈灾,最起码得给你们碗粥喝吧?你们要是就这么憋着,谁也不出声,官府做事岂有不拖拉之理?所以你们要大声哭,让城里的官老爷们都听见,他们怕了,才会加紧动作,拿出粮食来赈济你们,你们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呢!”

      说别的,说不通,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在这种情况下,把将要发生的事说出来,光靠嘴皮子,而不拿出实惠来,你也照样说不通!可你要是把这么做的实惠说出来,那马上就说得通了,在场人全都能明白!

      百姓立时都明白了,恍然大悟!对呀,这点我们咋就没想到呢!

      顿时之间,不少百姓立即就哭出来了,他们本来就困苦不堪,现在知道了解决方法,岂有不大哭特哭之理!

      车夫脸色苍白的挤了过来,拉过王平安,低声道:“侄少爷,你这不是给老爷添麻烦嘛!这些难民本来没事,咱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理他们,过几天他们见在徐州待着没有希望,便就走了。现在你这一说,他们又一哭,咱们想不赈灾也不行了,他们不肯走了呀!”

      王平安气道:“你这是什么混帐话,难道官府没有义务赈济灾民吗?如果我姑夫回来,我把这话告诉他,你猜他会怎么修理你?”

      车夫脸色一绿,心想:“就算是刺史大人回来,怕修理的人也不是我,而是你吧!”他苦着脸道:“侄少爷还是别告诉老爷了。你说的事,道理上是讲得通的,可小人说的话,也是大实话啊,你以后就明白了!”

      车夫说的,在当时的唐初,或者说整个封建社会,还真算得上是一句大实话。对于赈灾这种事情,里面的道道儿,还真是七扭八歪,不是官僚体系中的人,一般来讲很难了解。

      在唐初,虽比前隋要政治清明,但有些事情,却还是按着老规矩办。地方官员们,除少数个例外,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赈灾的,这里说的不是受灾的当地,而是指周边地区。

      除非是不得己,不到最后关头,地方官很少会提前发放粮食。这个原因很简单,如果给逃难来的百姓发放了粮食,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此,当地官府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同时这些百姓也会在这个地方停留过长时间,甚至在大灾过后,也会推迟一段时间才走,影响家乡的农活!

      ¶ÔÓÚÈçºÎêâÔÖ£¬ÄÇÊǷdz£Óн²¾¿µÄ¡£

      在大灾初起时,百姓逃难,到了一处,这里的地方官是绝对不会发放粮食的,这和当官的心狠不心狠,【创建和谐家园】不【创建和谐家园】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因为这时百姓身上多多少少能带些粮食,吃自己的就可以了,不用发放!

      等过了一段时间,百姓身上的粮食吃完,这时候就要发粮了,如果再不发粮,百姓离开这里,那就会产生流民,而流民一产生,流寇就会立即产生,那后果就严重了。但这时候发的粮食也不能多,因为一多,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当地承受不了,所以粥要稀些,让百姓不离开就可以了,这样压力由各个地方承担,就不会产生什么大乱子,百姓也不会因为赶路,而死在途中。

      再等过一段时间,百姓无论从身体还是从精神上,都坚持不住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放稀粥,而要放稠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稀粥,那就会有大批百姓死去。所放稠粥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叫“插筷子不倒”,就是说粥煮出来后,插根筷子进去,这筷子不能打横!

      又过一段时间,差不多灾期也就过去了,这时候又要放稀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稠粥,那么就会有一些百姓不肯走,拖延回乡的时间,从而耽误了农活,今年没收成,明年岂不又要出来讨饭吗。所以粥要逐步变稀,迫使百姓离开。

      对于如何赈灾,统治者们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了,只要按着这种方法做,那就不会有意外发生!

      可话又说回来了,同一张考卷,不同的人来解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当官的都想拖延放粮的最后期限,想把压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上去,如此一来时间上没算准,没掐对临界点,反倒会引起叛乱。唐朝的统治者对于前隋的灭亡,是总结出经验的,李世民也曾说出过相关的话来。

      现在徐州该不该放粮,该放了,如再不放,那真就要产生流民,从而产生流寇了!可问题是牛正宏此时没在徐州,他去洛阳了,而留守的官员们那还不是能拖就使劲拖,大会小会的一通开,商量来商量去的,不把情况拖到无法挽救,休想指望他们能办出实事来!

      所以,今天王平安所做事情不但会在日后救了牛正宏一命,也会救了城外无数村庄百姓的命,保证徐州地方不会被劫掠。如果真要出现流寇,那牛正宏也不必考虑如何保住官位了,只要考虑怎么保住脑袋就行了,而且不管他怎么考虑,最后结果也一定是保不住!

      但是王平安今天所做事情的好处,现在是看不出来的,反而会引起徐州留守官员的强烈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会一直延续到牛正宏从洛阳回来!

      官员们尚且如此,一个小小车夫又哪可能看出这点来,心中骂了无数遍的书呆子,大大瞧不起王平安!

      王平安也看不上他,一甩袖子,道:“你去把车上姑姑送我的礼物都搬下来,分给百姓,你要是处理得好,我就不告诉姑夫你今天所为,如果做的不好……哼,你自己想去吧!”

      车夫硬着头皮道:“小人敢不尽力,可那侄少爷你怎么办啊,小人还得送你回去呢?”

      王平安道:“我自己走回去!”他叫百姓选出几个德高望重的,去马车那里领东西,然后再分发,以免哄抢。

      挤出人群,他向五里村,自己的家走回。

      --------

      附:平安感谢书友迪迪丝,书友基拉·阿斯哈,感谢你们连续热情的慷慨打赏,平安还要感谢书友一索悬命,书友090512074714873,书友左蓝夜,书友091126092432296,感谢你们热情慷慨的打赏,平安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抱拳拱手,多谢多谢!

      增强记忆药膳

      料酒核桃汤

      配方:整核桃仁5个,白糖20克,料酒50毫升。

      制作:将核桃仁碾碎放锅内,加白糖、料酒和水适量,用微火煮15分钟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适量饮用。

      功效:补肾,健脑,润肠,活血脉。适用于失眠、头痛、腰痛、健忘等神经衰弱症,以及习惯性老年性便秘。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食。

      第九十一章 去买药材

      王平安一路回家,虽然五里路并不算远,可沿路各处还是有不少草棚,而逃难来的百姓见着王平安也都纷纷上前乞讨,希望能从他手里得到些吃食。

      王平安身上没有带太多东西,只有个钱袋,他没法每个百姓都给,只好分给一些老人和小孩,连钱袋都给了出去,最后他干脆把外衣脱了下来,送给一个衣不遮体的妇人,内衣也脱下来给了小孩儿,最后连外裤都脱下来送了人!回到五里村时,他竟然只穿着一条大裤衩子,连脚上的鞋子都送了出去!

      他一进村,有村民见到他,叫道:“少东家回来了,哎呀,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可是遇到了强盗?”

      王平安双手抱肩,道:“没有遇到强盗,只是因为天太热,我脱了衣服,凉快凉快!”

      村民目瞪口呆,听他这般说,心中都想:“果然是够凉快!”

      王平安见自家大门紧闭,上前敲门,叫道:“我回来了,开门开门!”

      里面的门房忙将门打开,见是少爷,大吃一惊,叫道:“少爷,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可是遇到了强盗?”

      王平安进了大门,道:“没有没有,只是天气太热,我想凉快一下!”说着,阿嚏,打了个喷嚏!

      门房叫道:“少爷,快穿上点儿吧,小心着凉!”

      王平安跑进了前厅,杨氏正在厅里坐着,和管家在说话,忽见王平安这么就跑了进来,杨氏腾地就从椅上跳了起来,叫道:“儿啊,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可是遇到了强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