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好医生》-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见他犹豫,坐堂医生道:“要不然还按着我家先生开的方子,您再抓几剂药,回去给小公子服了?”

      王有财当即摇头,儿子王平安开的药方好不好使尚未可知,可成神医开的药方好不好使,他却清清楚楚,差点把儿子吃得咽气,那能叫好使吗!

      他道:“你还是按着这个方子把药抓了吧,然后派个伙计跟我走,要不你跟我走一趟也成。”

      坐堂医生叹了口气,道:“我是走不开的,不过我派店里最好的伙计跟你去一趟吧!”离了内堂,亲自去外面配药。不多时,他提了三串药包进来,递给王有财,道:“王老爷,您不听劝,那我也没办法。这是您要的药,另外两剂,一剂是泻药,一剂是呕吐药。如果小公子服了药后,身子不适,你赶紧给他服另外两剂,把体内的残药排出来。不过小公子病了这许久,上吐下泻的,怕是也难受得很啊!”

      王有财接过药包,叹了口,道:“多谢你想得周全,要是真有意外,我派人快马来请成神医便是!”付了药钱,出门上车,回转五里村。

      坐堂医生送到门口,望着远去的马车,摇头叹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啊,乱吃东西都不行,何况乱吃药呢!好好一个孩子,摊上这么个爹!”回了内堂,想了想,提笔将刚才的药方默写下来,准备等成神医回来,给他看。

      王有财坐着马车,一路急赶,回了自家大宅,一进门便问儿子如何,自有仆人上前通报,说少爷一切安好,不过好象又泄了几回。

      王有财让跟来的济生堂药铺伙计去煎药,他则回了卧房去见老妻,把坐堂医生的话复述了一遍。杨氏听罢,也开始害怕起来,怕儿子开的药方不妥。两人一起来到王平安的书房。

      王平安此时难受之极,他得的是痢疾,泻腹是难免的,何况他吃错了药,泄得更加严重,泄过一回之后,又泄了两回,第一回还能下床,后来两回竟连床都下不了,直接泄在床上被中,幸亏有丁丹若在旁伺候,给他擦洗换被,要不然他可有得罪受了。

      王有财和杨氏进了书房,见儿子脸色苍白地躺着不动,眼睛闭得紧紧的,忙问丁丹若。小姑娘把情况一说,王有财和杨氏的脸色也都白了,心中不约而同地想:“姓成的给开的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吃了!”药不好使,成神医立马儿变成了姓成的。

      杨氏虽是女子,行事却比男人还要干脆,道:“老头子,就按儿子开的药方吃药吧!如果儿子有什么不测,我也不活了,随儿子一起走,到阴间去照顾他!”

      王有财气道:“你说这话干嘛,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

      两人不顾腥臭,坐在床边,看着王平安。王平安听到他们说话,睁开眼道:“爹,娘,那药抓回来没有?”

      杨氏忙道:“抓回来了,你爹叫人煎着呢,一会就好。”

      王有财却道:“平安啊,那药方你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是否真的有效,以前有没有人用过啊?”

      王平安躺在床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他身子太虚,想要好好笑笑都不成。他道:“岂止有效,我服了这药,一刻钟便能止泄,四个小时……两个时辰就能下地进食,此后两天每天两剂,不出三天这病就好,这是速效方子,肯定没有问题。”

      痢疾在唐朝确是要命的恶疾,可放一千多年后,传统医学早把这种病研究个透彻,经典名方无数,如果王平安连速效方子都开不出,他哪还有资格被称为小神医。

      杨氏擦了擦眼泪,道:“但愿如此,我儿吉人自有天相,小病小灾的哪能……”声音哽塞,说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

      王有财唉声叹气,他可不信儿子说的话,病了一个来月了,吃药无数,连徐州城里最好的大夫都失手治不好,儿子自己开药方,竟说三天就能全好,这怎么可能?莫非吃的不是汤药,而是天上的仙丹不成?

      过了好一会儿,济生堂的伙计煎好了药,叫仆人端着进来,他也跟了过来。小伙计站在书房门外,不敢进来,只是说道:“王老爷,王太太,中间那碗是你们要的药,左边的是泻药,右边的是呕吐药,可别服错了!”

      王平安被丁丹若扶了起来,他轻轻哼了声,心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开泻药干什么,我不吃这个都拉到床上了,吃了还不得把直肠拉出来!”几大口把自己开的药喝下,又躺回床上,闭目养神。

      小伙计摇头叹气,心想:“惯孩子也没这么个惯法,他自己开药方,说好使,你们还真敢让他吃?乱吃药,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王家上下仆人都守候在书房外面,仆人们都听说少爷自己开药方的事了,而且似乎开的药方还不对头,可老爷夫人却真肯让他吃,莫非是看少爷病得痛苦,想让他长痛不如短痛……

      王平安在床上足足躺了半个时辰,说来也怪,这半个时辰他竟一次也未再泄。王有财和杨氏看在眼里,心中都想,莫非这药真的有点效果?

      又过了一会儿,王平安睁开眼,道:“把被褥都换了吧,潮乎乎的我躺着难受。”说着,他慢慢坐起身,撩开被子,也不用人扶,自己下地了!

      书房里书房外,一片抽气惊讶之声!

      附:益智天麻鱼(健脑药膳)

      原料:天麻15g,黄芪15g,白术9g,黄精6g,鲜鱼1条,姜、葱适量。

      做法:先将黄芪、白术、黄精放入锅中,加两碗水,煮15分钟,滤汁去渣备用,天麻用热水泡10分钟备用,将鲜鱼洗净用开水烫过放盘中,倒入中药汁,放天麻、姜丝,上火蒸10分钟,取出后撒上葱花、香油即食。

      功效:醒脑益智,镇静镇痉,滋补强壮。

      第六章 唐朝的神医跑来了

      杨氏叫道:“我儿,我的心肝肉肉,你的病好了?”

      王有财则叫道:“这这,这个药方当真有效!”

      王家的仆人们都是一片欢呼,他们刚刚还以为老爷夫人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可不成想黑发人却从床上站起来了!王平安必竟是他们的少爷,是王家日后的家主,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少东家,他不死,就味意着他们的饭碗在以后几十年内不会被砸,仆人们自然高兴!

      济生堂的小伙计却和众人的表情完全不一样,他惊骇得几乎晕倒,说什么也不能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他从小便在济生堂当学徒,早在他出生之前,成济生的神医名头便响彻徐州,在他心中成济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从来都坚信一点,那就是自家先生治不好的病,在徐州城就谁也治不好,根本不存在意外!

      可眼前的情景却完全颠覆了小伙计以前的认知,王平安这个病秧子,刚才还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躺在床上等死,听仆人们说已经拉在床上了,完全没得救。可这病秧子自己开了剂莫名其妙的药,吃了之后竟然半个时辰就能下地了!

      这可能吗?这绝对不可能!这是幻觉!小伙计啪啪抽了自己两个嘴巴……疼,不是幻觉!

      古代人总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说养病需要时间,而现代人也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不象西医那样,吃药就见效!事实上这些认识只说对了一半,中医没有速效药吗?错,中医不仅有速效药,而且还很多!前提是只要找准病因,辩证清楚,那有不少病,是只需几剂药就能治好的,甚至有些看似极重的病,只需一剂药,服下去就见效的,也不在少数!

      中华传统医学,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博大精深,岂容旁人小觑!

      王平安久病不愈,虽然他自己开的药见效极快,可也没到能连跑带跳的程度,站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模样虽然狼狈,可精气却有所恢复,半死不活的样子却是没有了。他冲满脸喜色的丁丹若道:“还傻站着干嘛,快点换被褥啊!”

      小姑娘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应一声,将床上潮乎乎的被褥换下,刚才王平安在上面躺着,她没法全都换掉,现在正好,换了个彻底,书房里有好几床备用被褥,换起来倒也方便。

      杨氏上前扶住王平安,眼泪又流下来了,道:“儿啊,你这是全好了?”

      王平安笑了笑,道:“哪有这么快,至少要五剂药,三天功夫才行!”

      杨氏追问道:“算上今天是三天吧?”她恨不得儿子马上就好,现在就好!

      王平安点头道:“娘说得对,是算上今天!”

      杨氏又惊又喜,扶着王平安的胳膊哭道:“我的儿啊,这些日子你可把娘愁坏了,娘差点活不下去了呀!”

      王有财也上前扶住了王平安的另一只胳膊,却道:“老婆子你胡说什么,儿子病不好你哭,儿子病好了你还是哭,除了哭就不会点别的!”

      丁丹若将床上被褥换好,老两口扶着儿子重新回床上躺好,正要寻问这药怎么就这么好使,到底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却听外面有人干嚎一声,转头看去,竟是济生堂的小伙计!

      这小伙计再顾不得礼数,几步窜进书房,奔到床边,上前就去抓王平安的手,嘴里道:“不可能的,不吃我家先生的药,这病岂能治好,定是假的!”表情激动,貌似疯癫。

      王有财大怒,反手就是一记耳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谁让你进来的,给我滚出去!”说儿子病好是假的,正触动他的忌讳,岂有不动怒【创建和谐家园】之理!

      小伙计被抽得原地转了个圈子,这一个耳光把他给打醒了,他晃了晃脑袋,这才想起他现在在别人家里呢,这里可不是济生堂。他捂着腮帮子,苦着脸道:“王老爷息怒,小人没有恶意,是想给小少爷把把脉!”

      杨氏现在对济生堂相当不满,吃他们的药差点把儿子吃死,现在又来胡说八道,她气道:“真真气人,你要是会把脉,早就出师自立门户了!快快走吧,回去告诉你师傅,让他收拾收拾,别再当医生了,改行当骗子去算了,当什么神医,神棍都比他强!”

      小伙计满脸通红,想为自家先生辩解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临来之时,坐堂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药方不好使,甚至连泻药和呕吐药都给开出来了,他还给煎制出来,一起端上。可现在那被说成是不好使的药,奇迹般地将王平安的病给治好了,这岂不是从反面证明,他们济生堂用药有误吗,那药可是成济生亲自给开的,他想为自家先生辩解,可又如何辩解呢?

      王平安看他难堪,便道:“爹,娘,莫要这么说他。成神医还是有手段的,医生开错药也属平常,儿子这病不是好了吗,就不要多说了!”

      杨氏不理小伙计,坐在床边,道:“还是我儿心善,依你就是!”

      王有财哼了声,挥手道:“管家,给他拿两吊钱,打发走人,莫要留在这里看着碍眼!”

      仆人答应一声,就要往外赶小伙计。小伙计却舍不得走,硬着头皮道:“少爷,你不是说得再吃几剂药吗,我还得给你煎药呢!”他想留下来看看,这药到底能不能完全将病治好,他好回去和成济生说清,免得被骂,还稀里糊涂的。

      王平安道:“多谢了。前时我身子虚,无法指导家人煎药,现在身子好转,我让家里人煎制便是,你回去吧,辛苦你了!”

      丁丹若小声道:“少爷,你教我煎药吧,我学做事快得很。”

      王平安嗯了声,小姑娘温柔体贴,为人又仔细,自己的医术倒可传她一些。

      小伙计无法,只好离去,一出王宅便即飞奔,他心里着急,想把这事快点告知成济生。

      杨氏见儿子好了,便问道:“儿啊,你想吃些什么,娘亲自下厨给你做,这些日子你吃得少,娘都心疼死了!”

      王平安想了想,道:“娘给儿子煮几个鸡蛋吧,拿块生姜,捣碎了加到鸡蛋里蒸熟,儿子现在胃弱,吃不得别的。”

      杨氏又道:“要不要娘给你熬点参汤,或者肉汤什么的,给你补补身子?”

      王平安笑着摇了摇头,道:“白米粥就好了……”他看了眼丁丹若,又道:“粥里可以加点丹若皮,就是石榴皮,儿子现在喝这种粥,正和养生之法。”

      丁丹若脸红了,低下头不吱声。

      杨氏拍手笑道:“好好,娘这就给你做去。”

      ------------------------

      济生堂。

      被称为成神医的成济生出诊,直到半夜才回来。他已年过五十,但依旧精力充沛,这于平时保养有关,他相貌出众,留着漂亮的胡须,光看外表不象是五十多岁的人,倒有些象刚刚四十出头。

      一回到济生堂,便见堂上仍亮着灯,坐堂医生守在店内。成济生奇怪地道:“你今天倒是勤快,这么晚了还不回家睡觉。”

      坐堂医生满脸的苦笑,道:“先生,今天白天出事了,我一直等你回来,哪敢先回去睡觉!”他便把白天的事如实说了一遍,并递上那个药方。

      成济生听完他的话,眉头已然皱起,再接过方子一看,登时显出怒色,他行医半生,只扫了一眼药方,便知不妙。他气道:“你真是糊涂,这种药也敢开给王家,难道你不知王家少年得的是热痢疾吗,吃了这种药岂不是要他性命!医者父母心,你怎可如此不负责任!”

      坐堂医生一脸委屈,道:“该说的我都说了,还特地告诉王家老爷,我们只卖他药,却不是给他开的方子,他家公子有个三长两短,可跟咱们济生堂没有半点关系!”

      成济生更加生气,呵斥道:“只知推卸责任,却不顾病人死活,这是医生该做的事吗?平日里我是如何教你的,你都忘了吗?还有,为什么不等我回来,眼睁睁的你就让王家人走了,你这不是害人吗!”

      坐堂医生知道成济生的脾气,真是个好医生,如果不是这份负责任劲,他也不能得到徐州百姓的爱戴,也不可能被人称为神医。医生不仅仅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

      坐堂医生道:“先生莫急,我不是派个伙计跟去了王家吗,要是出事,伙计会回来报信儿的!”

      成济生哼了声:“人命关天,耽误不得!”转身就走,快步出了药铺,连夜就要赶去五里村。

      坐堂医生追了出来,叫道:“先生,先生,这时城门都关了,你出不去的呀!”

      附:白果腐竹淮山粥(养胃药膳)

      原料:粳米60g,白果仁15g,腐竹皮1张,山药30g。

      做法:将粳米洗净,白果仁用净水浸泡片刻,山药去皮,腐竹泡软,上物入锅煮熟,可常食。

      功效:健肝养胃,敛肺益阴。

      第七章 辨证

      成济生心急病人,别看他年纪不小,可跑得却挺快,竟然一口气跑到了城门。一到城门口,看到紧闭的城门,这才想起来,城门已关,不到明天早晨是不会开的。

      成济生浑身大汗,就在城门口找了块石头,坐在上面喘气。有守门的卫兵认得他,忙过来打招呼,问成神医你这是怎么啦,大半夜的跑到门口来干什么?

      成济生并不隐瞒,将事情说了。从这点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换了别人,甭说不会大半夜的跑来急着出城,就连抓错药的事都不会提。但成济生却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并还请卫兵通融,能不能把城门开个小缝,偷偷放他出去。

      卫兵哪敢放他出去,却对他心急病人的事很感动。一个卫兵上来道:“成神医,其实城外面还有一个人,和你一样也是跑得浑身是汗,进不来城,我们看着好象是你家的伙计,不知有什么急事。你要是不来我们也没把这当回事,你一来我们就想起来了,那小伙计现在还在城门外蹲着呢!”

      成济生听他这般说,猛地站起身,脑中一阵眩晕,心想:“坏了,看来王家少年出事了!”他连连跺脚,道:“我家伙计定是来找我的,让我出城去给王家小公子看病,那小公子……唉!”

      “这也不能怪你呀,是他们自己乱吃药的!”卫兵道:“开城门我们不敢,但让你上城去说几句话,那还是可以的,要不你问问你家伙计,那小公子到底怎么着了?”

      成济生忙道:“多谢这位兄弟!”跟着卫兵上了城墙。卫兵扯着嗓子向下吆喝,把城墙根儿底下蹲着的小伙计叫起来,和成济生讲话。

      城底下的小伙计正是从王平安家里出来的那个,他一路紧赶慢赶,到了城门口,城门却关了,他只好等候在门外,打算明早一开门就赶回药铺。这时见他家先生亲自来了,忙跳起身,直着嗓子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成济生手扶城垛,听过之后大是惊疑,心想:“不可能啊,我的方子岂有不好用之理。那可是成方,从汉朝开始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治热痢疾绝对好使,我这些年没治好一百人,也有【创建和谐家园】十人了,半次失手都无,这次怎会不好使?”他心中存有疑惑,一时间便没说话。

      然而他不说话,别人说了。守门的卫兵在旁边听着呢,其中有一个卫兵叫道:“我说那个谁,你看那个姓王的小公子能下床了,可是不是呼呼喘粗气,说话又急又快?”

      下面的小伙计一回忆,喘粗气倒是有,可说话又急又快却是没有,他道:“好象是喘粗气……”

      上面的卫兵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叫道:“这就对了,这叫回光返照,当初我爷爷过世时,就有过这事儿,这是交待遗嘱呢,姓王的小公子肯定也是这样!”

      他的嗓门奇大,城门口守卫的兵丁足足有两哨人,本来也没几个人注意这边,听他嗷嗷这一叫,便都过来,纷纷问发生了什么事。这卫兵挺爱嚼舌头,把事情添油加醋,加入不少自己的想象,如此这般的一通述说。卫兵们听后,七嘴八舌地安慰起成济生来,都说这事并不怪他。

      成济生对自己的药方极有信心,心想没准真的是回光返照。一想到这个,他更急了,非要出城不可,那是一条人命啊,他去得及时些,没准能救回来呢!

      卫兵们拗不过他,只好找一个大筐,用绳子将他顺了下去,小伙计在外面接住他,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连夜往五里村赶。等赶到五里村时,已是月过中天,到后半夜了。

      来到王宅门外,成济生松了口气,道:“还好,咱们走得快,来得及时。”他没听到宅内传出哭声,便估计着王平安没事,否则他是王家独子,一旦死去,那王家非得哭个震天动地不可,那可能如此安静。

      小伙计上前拍打门环,大门吱嘎一声打开,里面探出个人头,正是守门仆人。守门仆人见成济生来到,吃了一惊,忙将他请了进来,自己飞奔到后宅通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