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唐朝好医生》-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邱问普点头道:“你记得就好。做好官,需得先做官,做官后需当做大官,明白上意才能做大官,而位越高权越重,能为百姓做的事才越多,方可做好官!”

      邱亭轩安静地听着父亲说话,良久之后,他忽道:“父样大人的话自是对的,只是儿子怕揣摩上意久了,迷失本性,渐渐的不再为百姓着想,而只念着自己的官位身家。”

      又是良久之后,邱问普才长叹一声:“万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下不为名利所动者能有几人?如真有那么一天,你便学为父一样,回家教书吧。”

      “儿子只怕做不到父亲大人当年的决断……”邱亭轩指的是父亲当年毅然放弃仕途的事。

      忽然,邱亭轩看到邱问普的鼻子里流下血来,他顿时吓得一哆嗦,叫道:“父亲大人,你流鼻血了!”

      五里村。王平安闭着眼睛,手指按在一个脸上尽是皱纹的老汉腕上,过了片刻,睁眼道:“最近小便不畅吧?来,让我按下你的腰。”

      老汉道:“王少爷说得啥?”抬起胳臂让王平安去按他的腰,按到左侧时,呲牙道:“疼,这里疼!”

      王平安又按了按,道:“小便就是尿,我是问你尿尿时,是不是不畅通?”

      老汉道:“原来小便是尿尿呀。是啊,我最近尿尿时里面有血,好象还有东西堵着。”

      “腰上怎么个疼法,是象被针扎一样的疼,还是象被绳子绞一样的疼?嗯,你把自己想成是井上的轱辘,绳子一圈圈的缠紧,有这种感觉吗?”王平安这回说得形象了些。

      老汉伸手按了按腰,道:“不象针扎似的疼,是这一片都疼,轱辘是啥感觉?我倒是不知!”

      王平安嗯了声:“张嘴让我看看。你平常口里有什么感觉?”心中忽然想到,这么个问法,老汉可能回答不出,又道:“有什么味道?”

      “苦,我嘴里总感觉苦。”老汉这次回答得就准确了。

      王平安见老汉舌苔黄腻,舌头极红,想了想,道:“你脉相滑数,然后……这样吧,你有尿吗?去尿点,然后端来给我看看。

      老汉大感不好意思,道:“王少爷,你可是贵人,看小老儿的尿,那太……”

      “没什么,总得把你的病因搞明白嘛!去吧。”王平安态度可亲,总是保持微笑。他明白,他的态度会影响到病人的心理,态度好坏,关系到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虽然他并未悬壶,也不收病人的诊费,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他都要做到。

      老汉刚一离座,便有一中年汉子抢了过来,道:“平安神医,昨天你给我媳妇儿开的药,我回家就给她熬了,只吃了一剂,今天病就好了!”他举起手里的一个篮子,里装满了鸡蛋,道:“平安神医,这些鸡蛋,你留着吃吧!”

      -------

      附:感谢书友oldcatxMarco大方打赏,感谢书友遗忘ぁ昨天,书友080701223657087,书友qqh,书友我是小小蛇热情打赏,感谢你们对本书的支持,平安在这里揖手相谢!

      雪梨兔肉羹

      配方:兔肉500克,雪梨400克,车前叶15克。

      制法:雪梨榨汁,车前叶煎取汁100毫升,兔肉煮熟后,加梨汁、车前汁及琼脂同煮,成羹后入冰箱,吃时装盘淋汁即可。

      ¹¦Ð§£ºÇåÈÈìî̵£¬Àûʪ¼õ·Ê¡£

      用法:可作点心食用。

      第四十三章 风寒小病也难治

      王平安连忙推辞,道:“你还是拿回去吧,我知你们生活的辛苦,平常没有什么收入,全靠存些鸡蛋去集上换些油盐酱醋。就算不换东西,你留下来给妻子补补身子也好,拿回去,拿回去!”

      中年汉子却道:“我媳妇儿的病麻烦平安小神医给诊治,还搭药费,我们本来就过意不去,你要是不收下这篮子鸡蛋,我们更过意不去了,平安小神医还是收下吧!”他将篮子往桌上一放,扭头就走,深怕王平安不收他的鸡蛋。

      王平安见拦不住他,忙叫道:“管家,快快把鸡蛋钱给他!”管家答应一声,连忙追去,这几天经常碰上这样的事,不少病患家属感激王平安,非要送他礼物不可,如果不收,便放下就跑。

      那老汉走了回来,手里端着个破陶碗,满脸痛红地道:“王少爷,当真不好意思,竟让你看小老儿的尿。”

      在一旁伺候着的两个小丫头撇了撇嘴,丁丹若道:“我们少爷好心,一向如此。”手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柯莲雾却不说话,反而上前一步,看了看那尿,这才退到一边,等着看王平安如何开方。

      王平安看了看老汉手里的陶碗,见尿液中带血,并含有细小沙石。他皱起眉头,从各种症状上看,老汉患的应该是温热型的泌尿系结石,这病称不上好治。

      想了一会儿,王平安提笔开方,写了不少味药,吹干墨迹后,道:“这方子里的金钱草、海金砂、车前子、石韦、茯苓还有滑石利水排尿通淋,大腹皮枳实行气消滞,鸡内金溶石化石,诸药多为清利之品。”

      说到这,他停下,又道:“不过我怕这剂药伤害你的脾肾,所以加了黄芪补气健脾,加胡桃肉补肾溶石,甘草甘缓和中。这些药加到一起,治起你这病来才有好的效果。”

      老汉不识字,王平安为他解释药方他也听不懂,但看着这长长一溜的药名,他为难地道:“这药很贵吧?

      王平安嗯了声,正想开口说话,忽听身后的柯莲雾道:“这药费我家少爷给你出了,你安心养病就是,不用为钱的事烦心!”

      丁丹若听着,哼了一声,她知道这胡人少女极是有钱,在少爷面前也会做人,每到有人出不起药费,她就抢着出钱,讨少爷的欢心。其实她自己也挺想出出这风头,让少爷关注自己的,可难在自己没钱,所以只能干瞪眼的生气了。

      王平安转头看了眼柯莲雾,笑笑,却没说什么,提笔将药方又写一遍,递给她,道:“你收着这方子!”

      柯莲雾大喜,忙接过方子,冲王平安灿笑道:“谢公子信任。”却听王平安又道:“不过你要将方子上的字教给丹若,药理我和你们说,但识字要你教她,她要是学不会,以后方子我就不给你了!”

      柯莲雾灿笑立消,瞪了一眼丁丹若,见丁丹若脸上倒露出灿笑了,她委屈地道:“她会故意学不会的!”

      “那你就想办法教会她!”王平安不再理会她们,又给病人看病。

      丁丹若得意洋洋,在少爷心中,到底还是自己份量重些。她小小声地对柯莲雾道:“以后要管我叫姐姐,如敢再叫我妹妹,哼,哼,哼!你自己想去!”

      咸同书院。

      邱亭轩拿出手帕替邱问普擦去鼻血,他道:“父亲大人,你这是怎么了,可是服了桂枝汤的缘故?”

      邱问普并不说话,过了好一阵子,鼻血才止住,闭眼想了会,伸手去翻《伤寒论》,摇头道:“仲景之方岂能有错,莫非为父患的不是风寒?”

      邱亭轩打了个冷战,不是风寒,那可不太妙啊,父亲虽然保养得好,但年纪大了,谁能保证没点别的毛病,如果是其它病症……想到这里他不敢往下想,急道:“父亲大人,儿子这便去给你请医生来,我看先找成济生吧,如果他不行,那我立即派人快马去洛阳请人!”

      “不要慌张,为父平日里教你的风度哪里去了!”邱问普轻轻斥责了一声,摆手道:“我再翻翻医书,如果还是不行,你再去请成济生来。你先出去吧,好生读书,不要分散精力。”

      邱亭轩有心不走,可看父亲挥手,他从小听话听惯了,只好低头出了房间,回了书院。可回到书院后,却无法再安下心读书,在屋里不停地转圈子。

      忽有仆人来报,说哈米提来访,求见山主。

      邱亭轩一向看不起胡人,平常和哈米提来往不多,但哈米提是大商人,特别会为人处世,不管邱亭轩有多烦他,他都能厚着脸皮往前凑,日子久了,虽没交下邱亭轩,倒是讨到了邱问普的欢心,常常以邱问普的知心老友自居,逢人便吹自己和老山主关系多好,多受欢迎。

      邱亭轩心情正烦着呢,哪有功夫去应酬哈米提,对仆人道:“你去和他说,山主今日不方便见客,请他改日再来。”

      仆人道:“哈老爷带来不少的礼物,是否留下?”

      “请他都带回去,不要啰嗦。”邱亭轩不耐烦地道。

      仆人答应一声,出来见等在书院外的哈米提,道:“哈老爷,我家山主今天不方便见客,你改日再来吧!”

      哈米提今天来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王平安的事,听闻邱问普不见客,他想了想,道:“老山主待我向来亲厚,不可能不见的,你问的是邱公子吧?”

      仆人一笑,心想:“你还真明白事儿,一猜就中。”

      哈米提递上一串铜钱,笑道:“老山主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说来给我听听?”

      仆人看了眼铜钱,却不接,但也没刻意为难,只是道:“山主身子不适,我家公子正为此事烦心,得罪勿怪,哈老爷改日再来吧!”说着就要回去。

      哈米提忽道:“身子不适?哎呀,有病就找平安小神医,徐州城里人人都知道啊!”他说话声音响亮,可在说到平安小神医几个字时,却含糊不清。

      仆人停下脚步,问道:“找谁?”

      哈米提又含含糊糊地说了句,仆人还是没听清,走到近前,道:“哈老爷你说有病要找谁?”

      “平安小神医!”哈米提说道,声音响亮,咬字清楚。

      仆人揉了揉耳朵,这回他听清了,而且记得更清,耳朵差点震聋,想记不住也难。

      哈米提不做任何解释,留下礼物,转身上了马车便走。仆人在后面叫道:“哈老爷,这礼物……走得还真快!”

      回到书房,仆人道:“公子,那哈老爷把礼物强留下了,人走了。”

      邱亭轩嗯了声,见仆人站着还不走,问道:“还有事儿?”

      “哈老爷走时,说了句话,说有病就找平安小神医,徐州城里人人都知道该找他!”仆人如实回答。

      邱亭轩一皱眉头,平安小神医?这人是谁,没听说过。他哼了声,道:“你派人去济生堂,看看成医生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就请他来一趟,如果不在,就守在那里,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请他来这里!”

      他想了半天,觉得还是请医生来给父亲看病较好,俗话说自家人不给自家人看病,虽然父亲医术不弱,但自己给自己看病,没准儿会有些偏差,还是请成济生来一次比较好。

      仆人答应一声,出门去了。

      -----

      附:再次感谢书友我是小小蛇的打赏,感谢你对本书的支持,多谢多谢。

      如果书友见本书还能看,请加入书架慢慢阅读,如果手里有推荐票,还请顺手一投,平安在这里先行谢过,多谢多谢!

      乌梅生地绿豆糕

      配方:乌梅50克,生地30克,绿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法: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左有,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细,与乌梅拌匀。绿豆用沸水烫后,放在淘箩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将绿豆放在钵内,加清水上蒸笼蒸3小时,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筛上擦成绿豆沙。将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衬以白纸一张,先放一半绿豆沙,铺均匀,撤上乌梅、生地,中间铺一层豆沙,再将其余的绿豆沙铺上,揿结实,最后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块。

      功效:滋阴清热,解毒敛疮。

      用法:作点心吃。

      第四十四章 看病就找平安小神医

      王福生放下锄头,看着眼前的田地,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他心中也是欢喜,只要今年不出现大灾,秋后收成必好。庄稼汉,不关心地里的收成,还能关心啥。

      正看着庄稼,他媳妇儿来了,离得老远就叫道:“当家的,我给你送好吃的来了!”提着饭篮子,走了过来。

      王福生看了眼媳妇儿,笑了笑,大声回道:“这几天尽吃好东西了,都长胖了!”

      “胖了好啊,有福。”福生媳妇儿来到近前,夫妻俩坐到田边小路旁。

      王福生见妻子从篮子里拿出几个白面馒头,又拿出一碗蒸蛋,他道:“怎地这般不节俭,又吃白面馒头,又吃蒸蛋,昨天不是吃过了吗!”

      福生媳妇儿道:“少东家给你送来的,让你这几天好好补补,你就吃吧,少东家给的不少,够你连着吃上半个月了!”

      王福生叹了口气,道:“少东家是好人啊,等过几天闲下来,我去林子里打几只野物,给少东家送去。”拿起馒头吃了起来。

      小路上走来两人,一对夫妻抱着个小孩儿,男子走到近前,问王福生道:“敢问这大哥,五里村的王老爷家怎么走啊?”

      他妻子哄着怀中的小孩儿,小孩儿不大,长得有些瘦小,在母亲的怀里怯怯地看着王福生夫妻俩。

      王福生一指远处的村子,道:“进村就能找到,好找得很,你见最大的房子,还有门前围一堆的人,那就是王老爷的家。”

      福生媳妇儿站起身,问道:“你们是找王老爷,还是王少爷?要是找王少爷,那就是看病的,对吧?”

      男子连忙点头,道:“对对,正是找王少爷。有病就找平安小神医,这是别人告诉我的。”

      王福生嗯嗯两声,他嘴笨,对于陌生人,不太会说话,只是不停地点头:“对对,我们少东家看病厉害,找他准没错!”

      福生媳妇儿却道:“走走,我带你们去。当家的,我先送他们去见少东家,回头再来拿篮子。”后一句是对王福生说的。

      这对夫妇被福生媳妇儿带进了村子,离得老远,就见一座大宅的门口或坐或立,围着不少人,情知这便是王家大宅了。

      有病就找平安小神医,果然不错,上门求医的人这么多,不正好说明小神医的医术高明吗!夫妇谢过福生媳妇儿,抱着孩子快步进了人群。

      咸同书院。

      一大清早,成济生便赶到了书院,先见过邱亭轩,问过病情之后,再去了小院,给邱问普号过脉后,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风寒罢了,这种小病根本用不着急着请自己来,邱问普自己就能解决。

      邱亭轩在向成济生描述病情时,自然不会告诉他自己父亲开错了药,吃得流鼻血的事,只是把发病时的症状说清,而邱问普虽无考较成济生之意,但也没说他服过桂枝汤了。

      成济生在桌上铺好纸,提笔想写药方,忽然想到,这是什么地方,面前的又是谁,何必开什么药方,我只一说人家就明白了。他笑道:“山主患的乃是小恙,不过区区风寒而已,用成方即可,桂枝汤,无需加减,真接使用,一剂见效!”

      说完这句话,成济生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桂枝汤乃是汉代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经典成方,莫要说天下行医者人人皆知,当然如果连这种名方都不知道,那还当什么医生,就连稍懂医术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子。如果这剂汤药能治得了邱问普的小小风寒,那人家还请自己来干吗?闲得没事做吗!

      果然,这种不妙的感觉,立时就得到了印证,就听邱亭轩说道:“错了!”

      成济生一时没反应过来,转头对他道:“邱公子这是说得哪里话来,医圣之方,乃是经过千锤百炼,无数人辨证过的……哦,你是说药不对症!”只一愣神的功夫,他便明白邱亭轩的意思了,心想:“不对啊,明明就是风寒,难道我连风寒都能看错,岂有此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