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命运的抉择》-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多铎在潼关与李自成对峙时多尔衮正埋头于北京的政事之中。自从山海关一役后多尔衮就一直坐镇北京处理政务。当初多尔衮入关时对于【创建和谐家园】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可渐渐的多尔衮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南明的态度还是《剃发令》下达后的执行情况。都清楚的告诉多尔衮这个民族有多么的软弱。相对应的他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多尔衮先是扣留了南明来的使节。并否认南明的合法性。进一步恐吓南京政府。后来又颁布了《圈地令》。命令近京各州县【创建和谐家园】无主荒地和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遗留土地,除存活的主人量口给与外,其余全部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

        多尔衮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八旗子弟随自己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有所回报才是。但就是这《圈地令》却造成了轩然【创建和谐家园】。农民为了混口饭吃可以忍受《剃发令》却不能忍受强夺他们土地的《圈地令》。于是反抗愈加的强烈起来。

        此刻特地来找多尔衮的范文臣为的就是这件事。他拿出了一份折子上奏道:“启禀辅政王这是京畿周围《圈地令》发布后的情况。”

        多尔衮拿起折子看了一下内容无外乎是例数圈地令的种种弊端希望暂缓执行的内容。折子上还标着多尔衮的名字。这是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自己的要求,凡事先与睿亲王说,诸臣上奏折要先写睿亲王多尔衮的名字。多尔衮将折子一合往桌子上一扔道:“《剃发令》和《圈地令》一定要严格执行。八旗乃我大清的根本。只有解决了这些将士的生计。将士们才能在战场上为大清效命。范大学士告诉下面这一点不容质疑的。至于折子上所说扰民的事。就派些官吏下去调解。若是再推三阻四那本王就亲自带兵去圈地。”

        “喳。臣等定当全力以赴完成此事。”面对多尔衮如此强硬的态度范文臣也很无奈。多尔衮与皇太极不同。他没有皇太极那种宽阔的胸襟。如果说皇太极行的“王道”的话。那多尔衮行的就是“霸道”。

        多尔衮看着下面范文臣恭敬的样子。他知道在这个老人心目中自己是永远比不上父亲和哥哥的。当年太祖攻陷抚顺时就是这个【创建和谐家园】书生“仗剑谒军门”,自愿投效。但凡伐明的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等等的决策中都有范文臣的身影。对于这个先帝重用的汉臣臣多尔衮还是比较尊重的。因为他目前还需要这些汉臣的帮助。于是他缓了下口气说道:“范大学士,本王知道你很难做。不过目前正是关键时期。豫亲王和英亲王的主力正在陕西与李自成苦战。京畿的稳定事关重大。还要众位大人多多努力啊。”

        “老臣,一定尽力而为。”范文臣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我们真的不用管明军吗?要知道前几天从湖广传来消息襄阳被明军攻陷了。据说李自成被赶出了湖广。王爷,我看我们还是小心写吧。”

        “什么时候的事?今天早朝怎么没听你说?”多尔衮皱着眉头问道。

        “回王爷,老臣也是刚刚收到消息。应该是在十二月初攻陷的。不过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范文臣如实回答道。

        “哼,那些南蛮子就知道见缝插针。明军攻陷襄阳也没什么了不起。李自成的主力都被我们给吸引了。他们当然有机会咯。再说明军就算是有什么大动作。不是还有范大学士的那枚棋子吗?这还多亏大学士的妙算啊。”多尔衮优雅的笑道。

        “王爷过奖了。一切都是为了大清。”范文臣面无表情的拱手道。

      第四章 第二十一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30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里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很久以前多铎就听范文成念过这首诗。他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多铎却清楚诗中的潼关就自己眼前的这坐雄伟的关隘。也知道潼关曾经经历过无数王朝的兴起与衰落。许多英雄都在这里成就了自己的伟业。就象当年李自成在潼关大败明朝的总督孙传庭。为其后来问鼎中原打下了基础。可是历史就是这么会和人开玩笑。事隔一年李自成又来到了潼关。不过这次被逼上绝路的是他自己。多铎坚信自己将在这里以李自成的血来成就自己伟业。潼关将在此见证大清的兴起。就象当年见证其他王朝的兴起一样。

        这几日为了堵截清军大顺的军不断的凿重壕,立坚壁。可这些措施在多铎看来都是徒劳的。当年莱城一战明军不但坚固城壁还拥有着大量的火炮用来守城。最后还不是抵不住孔有德等人的炮火陷落了。在多铎看来火炮就是用来进攻的。不过比起自己的铁骑来还是差了一点儿。这些大家伙太笨重了。行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补给往往跟不上。就像眼前的这12门大炮运是运到大营了。可是要把他们推到潼关下布置好楞是还要花几天的功夫。

        “怀顺王还没好吗?”多铎不耐烦的问道。

        “回王爷,就快好了。炮兵还要调试一下。还有后面的火药还没全运上来。”耿仲明一边擦着汗一边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自己拼死拼活的运大炮过来连年都来不及过。可是眼前的这个王爷还是成天冷着个脸。

        “恩。”多铎冷哼了一声。就在此时多铎的面前出现了一支大顺军。他们摆着整齐的队型依托着潼关前的临时工事挡在了清军的面前。怎么?是来阻击自己的吗?真是不知死活啊。多铎轻蔑的一笑命令道:“怀顺王准备炮击!努山、额硕命你等率部出击!”

        “喳!”

        很快的阵地上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和明军不同清军火器运用偏重于火炮。在多年的作战中清军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骑、炮协同战术。野战靠骑兵制胜,攻坚则靠火炮轰开缺口,骑兵冲击,防守则深沟高垒用火器吸引敌军猛攻,骑兵侧后包抄。清军的炮弹都是实心弹比起义勇军的开花弹来杀伤力是很低的。与其说是杀伤不如说是威吓。大顺军怎么都没想到清军会先用火炮攻击。但这一招果然有效落入大顺阵营的火炮立即打乱了原本整齐的长枪方阵。并击毁了大顺军脆弱的防御工事。

        趁着这个机会两队清军铁骑迅速的穿插了上来朝着对方阵营中最薄弱的环节冲击。与此同时清军的火炮也停止了攻击。面对洪水般涌来的骑兵。大顺军连忙收缩阵形极力挽回着刚才被炮火打乱的阵形。终于清军的骑兵击撞击到了大顺军的长枪阵上。虽然刚才被炮火扰乱了阵形但大顺军仍然顽强的抵抗着。在两翼部队的配合下大顺军就象柔软的海绵一样吸收着对方猛烈的攻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刘芳亮巧妙指挥。没有被火炮吓倒的刘芳亮冷静的收缩了阵形并极力增加部队与对方的接触面。使得己方完全与对方的骑兵交织在一起。如此一来对方的火炮便再也不能攻击了。并将对方包围其中。

        额硕率领着他的骑兵不断的冲击着对方的阵营。面对对方顽强的抵抗额硕知道只有比对方更加坚韧才能在对方阵线上打开口子。于是清军的骑兵们就开始反复冲击着大顺军战阵中最柔软的部分。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利用骑兵高速机动力和反复冲击力强的特点清军不知疲倦的冲击着。就这样战斗很快的就陷入了胶着状态。最初的勇气热血都转化成了意志的较量。

        渐渐的大顺军的阵线开始出现松动了。额硕敏锐的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他立刻集中兵力于松动的部位,从正面突破了大顺军的阵形。这一次攻击成为了整场战斗的转机。通过这个狭窄的突破口,后续主力鱼贯而入,直逼刘芳亮的大营。

        可就在额硕打开这个转机的同时他身后的清军大营也出现了一阵骚乱。原来在清军全神贯注的对付刘芳亮的同时。一支300人的大顺骑兵悄悄的绕到了清军的侧后翼对着清军的炮兵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当然是使得多铎手忙脚乱。他立即命令尼甚等人前去阻击偷袭的大顺军。

        事实证明在单兵作战方面大顺的骑兵比起马背成长起来的满族骑兵要逊色的多。300骑兵很快就被冲散了。成了清军竞相追逐的战利品。大顺的这场偷袭持续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被瓦解了。

        此刻还在同大顺主力交战的努山和额硕虽然知道大营出事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回头。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接到的命令是进攻。既然如此大营的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了。他们坚信大营有其他兄弟在呢。自己只要向前冲,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前面就是敌军的大营了。胜利就在眼前。

        看着对面犹如锥子般突破自己阵营冲过来的清军刘芳亮知道这场战斗结束了。自己身边是大量向后逃跑的溃兵。他无奈的摇了摇头终于命令部队撤退。虽然此时部队已经自行撤退了。不过让刘芳亮感到欣慰的是至少自己完成了皇上交与的使命。

        当清军清扫完战场时日头已经微微西坠了。虽然打了胜仗但多铎的心情却不怎么好。因为今天又白白浪费了一天。阿济格的人马已经快到西安了。这年也过了可自己还是在潼关打转这让多铎很不爽。原本他打算攻陷潼关后就直接去西安。如果行军速度够快的话自己甚至可以在阿济格之前进入西安。多铎很希望看看一向自命不凡的阿济格见到自己在西安城门前迎接他时的臭样。不过现在看来这是没可能了。但李自成就在自己眼前。只要拿到李自成的头颅那便是天大的功劳。自己的能力也将为众人所接受。想到这里多铎一阵兴奋。于是他立即命令孔有德和耿仲明连夜布置火炮准备明天攻城。

        *******************************************************************************

        1645年农历正月初一,同往常一样姜阿牛早早的就起来换岗了。固守潼关已经三个多月了。可是对于大顺官兵来说却看不到任何的希望。靼子这些日子猖狂得很。特别是前见天的那次炮轰潼关给守城的弟兄们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姜阿牛觉得自己的耳朵边至今还有那可怕的隆隆声。交接完之后他整了整已经破旧了军服。然后哈了口气对着身边的那个只有十来岁的娃娃兵问道:“小鬼,看什么呢?”

        “那,那。好多,好多…”那娃娃兵结结巴巴的说道。

        “好多辫子兵是吧。”姜阿牛掏了掏耳朵说道。真是的,娃娃就是娃娃。这些日子潼关外的辫子兵还算少吗?

        就在姜阿牛埋怨那娃娃兵大惊小怪时。那娃娃兵忽然大叫道:“好多大炮啊!”

        姜阿牛连忙趴到墙头一看下面果然已经一字排开十多门大炮了。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姜阿牛转身就想回去报信。可就在此时一阵熟悉的隆隆声在他耳边响起。紧接着“嗖”的一声象是什么东西从他的头上掠过了。还未等姜阿牛反应过来一声巨响之后他就被强烈的气浪甩出了几丈远。待到姜阿牛爬起来时只见刚才那娃娃兵站着的地方已经是废墟一片了。只有一只手还在那里抖动着。姜阿牛的胃不由的一阵抽搐。脚也止不住的发软起来。可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场罢了。紧接着更加猛烈的炮击开始了。炮弹呼啸着在大顺守军的身边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古老的潼关在清军猛烈的炮火下颤抖着。

        虽然经过一轮齐射城头上已经站不住人了。但很快的潼关守军便开始迎着清军的炮火开炮反击了。潼关的【创建和谐家园】比不过清军的红夷大炮。不过大顺的火炮是设在城头上的在射程上要略胜清军一踌。而清军则巧妙的将十几门红夷火炮分散开,集中轰击城头的守军。

        此刻在清军的炮兵营地。由于连续的轰击大炮的炮管都开始发烫了。几十个炮兵着将一颗颗炮弹以及事先准备好的火炮用药包传递上去。而开炮的炮手更是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了。这些炮手都是专业的炮手他们能熟练的操作矩度。因此清军的命中率也是大顺军所不能比拟的。专业的火炮药包更是恰到好处的控制了火药的用量。降低了炸膛的危险。相比清军大顺军使用的还是较为落后的散装火药。计量很难控制。没多久潼关上的一门大炮就炸膛了。这次巨大的爆炸使得潼关守军更是雪上加爽。

        多铎满意的看着眼前的潼关。这正是他要的效果。这种火炮齐射能使任何守军的心理彻底的崩溃。连续的炮轰已经一柱香的时间。从望远镜中多铎可以清楚的看见城头上已经没有活物了。他得意的一笑。转而命令耿仲明等人停止了炮击。接着便是步兵上场了。他们举着巨大的云梯来到了潼关前开始攀爬起城墙。可就在此时,一件让多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潼关守军忽然投降了。这倒是让多铎颇感意外。看来火炮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不一会儿尼甚就前来报告说对方要求多铎亲自去受降。多铎欣然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于是在护卫的簇拥下多铎来到了潼关前。只见对面已经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大顺士兵约莫有几千人。为首的几个武将穿着破损的盔甲站在那里显得垂头丧气。

        “豫亲王驾到。”随着这一声响亮的喊声。潼关前的大顺士兵突然骚动起来。多铎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从他们的身后又窜出一支军队向多铎的亲卫队袭来。

        “保护王爷!”多铎的侍卫长隆阿大声吼道。与此同时原本想病猫一样降兵也开始向周围的清军反扑。意识到对方是诈降的尼甚立即带兵向突袭的大顺军冲去以便解救被围的多铎。多铎则立刻在侍卫的掩护下想自己的大本营逃去。大概是知道只有杀死对方主帅才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大顺军几乎不计伤亡的向多铎的侍卫队涌去。眼看对方越来越近多铎不禁后悔自己如此卤莽的做出决定。

        此时两支羽箭擦着多铎的耳边飞去准确的射中了他身后的追兵。多铎一抬头原来是努山等人见自己这里不对劲赶来支援了。象是抓住救命稻草的多铎快马加鞭的向前面赶去。在努山等人掩护下多铎终于摆脱了后面的追兵。之后努山带队同尼甚前后夹击才解决了这些大顺军。事后他们才知晓原来潼关守军还有七千余人。知道这次突围无望的潼关守将马世尧决定诈降来突围。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了。

        当浑身是血的马世尧被带到多铎面前时,恼羞成怒的多铎不禁抓着他的衣服大声吼道:“说!李自成呢?”

        马世尧怒目圆睁一口鲜血吐在了多铎脸上。面对已经咬舌自尽了的马世尧多铎用手抹去了脸上的鲜血冷冷的命令道:“全体向西安进发!”

        1645年农历正月,多铎部攻克潼关。并于正月初九日进至西安。与此同时北路的阿济格部绕开大顺将领高一功据守的陕北重镇榆林,只留姜壤等明军降将围城。主力也直逼西安。腹背受敌的李自成于正月初六日再次放弃了西安。出蓝田,进入商州。于是见大局已定的多尔衮命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镇国将军巩阿岱、固山额真叶臣等部共五万余人继续追击李自成。留阿济格部五万余扫清陕甘宁地区的残留大顺部队和明军部队。另密令多铎部十万余人即日转兵东南,兵锋直指南明。

      第四章 第二十二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707

        1644年的正月底,当李自成被清军逼得在陕西乱窜时。在遥远的长江口的吴淞港孙露正等待着从台湾来的陈奇策的义勇军第三舰队和靖虏伯郑鸿逵的福建水师。站在码头上孙露欣赏着300多年前的家乡。此时的上海还只是松江府管辖下的一个小小县城。很难想象这么一个荒凉的地方在300多年后会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之一。不但是日后中国的金融中心同样也是重要的军事重镇。

        或许现在还没人会承认旅顺、青岛、天津、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政治重心正渐渐的自西向东的移动。一开始中国的政治重心处于关中;后来,在经历了一段摇摆之后,政治重心移至河北。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关中地位下降,而河北地位上升。这一变化给其它地域的地位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如在政治重心位于关中的时代,湖北是西北与东南之间衔接的纽带,地位比较重要;政治重心移至河北以后,随着关中地位的下降,湖北的地位也有所下降,而山东则成了南北之间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联系的枢纽,地位举足轻重。因此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不断东移沿海城市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了。而这种东移却是从明朝起就开始了。令人悲哀的是让中国的统治者认识到这点却是西洋的军舰和枪炮。

        如今孙露的到来势必会加快这种东移的速度。尽快控制这些重要的据点不但有利于海运的发展。同样也有利于义勇军北上的战略部署。眼前新建的吴淞港堪称整个江淮地区最大的军港。不但能同时停泊数十条大型远洋军舰。还修建了八处炮台以扼守长江入海口保护吴淞港。整个军港能在半年内完成一方面要得意于当地官府和乡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滑轮等工具的使用也大大的简化了修筑过程。

        同孙露一样感慨万分的还有户部侍郎沈廷扬。能亲自见证如此大规模的军港在自己家乡建成沈廷扬也觉得很自豪。这也使得他异常的佩服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女子。义勇军大型远洋军舰确实给沈廷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难想象前些日子自己所看到的那支庞大的舰队是由眼前这个女子一手建立的。不过这几日沈廷扬也反复思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义勇军的军舰确实厉害可就是太庞大了。根本不能在内陆的水道里航行。想到这里沈廷扬恭敬的问道:“孙总督,有个问题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大人太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对于这个300多年前的老乡孙露还是很有好感的。特别是那久违的乡音。沈犹龙虽然也是松江人但和孙露一样他们的官话说的太好了。已经听不出多少原本的乡音了。

        “这个广东的水师确实不错。可是孙总督也清楚这些战舰进不了内陆的水道。这样一来只能负责外海的安全。岂不是很可惜?”沈廷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点沈大人放心,待回儿等第三舰队来了估计能解答大人的问题。”孙露嫣然一笑道。

        见孙露如此的自信满满沈廷扬也很好奇那个第三舰队究竟有何特别。待到他再象进一步提问时一个中年文士走上前对着孙露行礼道:“阎尔梅见过总督大人。”

        “原来是阎先生啊。怎么?史督师今天不来吗?”孙露连忙扶起了那文士。眼前的这个中年文士正是史可法的幕僚阎尔梅。

        “回大人,史督师赶回南京去了。特命阎某前来通会孙总督即日回京。”虽然语气是恭敬得很可阎尔梅的神态却显得颇为不屑。在他看来孙露和那江北四镇都是听封不听调的一路货色。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争地盘根本就不把朝廷和史督师放在眼里。特别是眼前的这个女人还同马士英等人颇有瓜葛。

        “哦?史督师又有什么新的部署了吗?”孙露并没在意阎尔梅的表现。她只是在想史可法此刻要她回京究竟有什么事。现在李自成和清军在潼关闹得正欢呢。难不成史可法想乘机北上?想到这里孙露一阵兴奋脱口问道:“是否史督师打算北上了?”

        阎尔梅脸色微微一变显得略微有些尴尬不过他还是恭敬的回答道:“朝廷的事在下不知。相信大人到了京城自会明白的。”

        看着阎尔梅的样子孙露也不想争辩于是说道:“那里,阎先生这么远来送信真是辛苦了。”

        阎尔梅刚想客气几句。可就在此时沈廷扬忽然大叫了起来:“来了,来了!他们来了!”

        孙露和阎尔梅向着沈廷扬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长江口上出现了点点白帆。很快的这点点白帆就连成了一条线。为首的两艘舰船上分别飘扬书写着义勇军三个大字的红旗和“郑”字的狼牙旗。来的正是陈奇策的义勇军第三舰队和郑鸿逵的福建水师。和福建水师传统的沙船不同义勇军第三舰队的军舰显得特别的引人注目。除了拥有船帆外船弦两侧还有着两排船桨。船身狭窄象是一条梭鱼一般。而且在体积上也要比福建水师的军舰要来得小。这和义勇军以往大型的军舰有着天壤之别。熟悉水军的沈廷扬立即就看出了这种船的好处。如此小而灵活的军舰十分适合在江河湖泊里航行。就算是没有风也可以靠着船桨继续航行。沈廷扬不禁感叹道:“孙总督真是奇人啊。竟能想出如此利器。怪不得大人一直都那么胸有成竹。”

        “沈大人过奖了。这可不是我发明的。这是【创建和谐家园】船。”孙露解释道。其实她原本想造蒸汽轮船的。不过蒸汽机的研制过程一直不顺利。到目前为止样机只能用来抽抽水。

        一旁原本要走的阎尔梅也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住了。水天一线间突然出现如此多的船确实给人已一种震撼的感觉。而那些船很快的就到了他们的面前。随着一艘艘的军舰入港两个中年军官来到了他们面前。

        “报告司令,义勇军第三舰队向您报道。”

        “福建水师提督郑鸿逵见过孙总督。”

        “两位将军辛苦了。这位是户部侍郎沈廷扬大人。这位是阎先生。这样吧大家也都累了先到指挥部歇息歇息吧。”孙露一边介绍着一边将众人引到了吴淞港指挥所。

        一进指挥所一张巨大的地图立即就引起了陈奇策和郑鸿逵的注意。仔细的打量着这张地图郑鸿逵激动道:“孙总督这,这该不会是…”

        “不错,郑将军这是江淮流域的航道图。”未等郑鸿逵说完一个年轻的声音接口道。

        郑鸿逵一回头只见一个白衣书生正必恭必敬的行礼道:“学生杨绍清见过列位大人。”

        “哦,原来是杨公子啊。杨公子太客气了。什么时候吃你和孙大人的喜酒啊?”郑鸿逵哈哈笑道。

        “诶?祖润有这回事吗?你没告诉我啊。这可是你们不对咯。”沈廷扬惊讶道。

        “是吗?司令?”陈奇策也惊奇的看着杨绍清和孙露。

        杨绍清和孙露互相尴尬的望了一眼。心想这郑鸿逵还真是个粗人。虽然郑家也知道那件事但不用那么招摇吧。于是杨绍清清了清嗓子道:“如今正值国家危难之机。我和孙露都认为应该以国事为重。所以现在只是订婚。而且也不想搞得太招摇。请大家见谅。不过我们保证等情势缓和些之后定当请各位参加我们的婚礼。到时候再热热闹闹的办一场。”

        “恩,难得两位年纪轻轻就如此的识大体。如此的金玉良缘定能传为一段佳话啊。”沈廷扬赞叹道。其他人也附和着祝福杨绍清和孙露。而一旁的阎尔梅则上下打量了杨绍清一番后也客气的祝福了几句。

        “孙露在此谢谢各位了。不过目前情势紧张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江淮水路的部署吧。”孙露一边将话题扯开一边指着地图道:“众所周知淮河与长江表里相依,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战略意义。正所谓守江必先守淮。自古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瓜洲渡,分处南京的上下游。南岸分别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别有扬州和历阳,都置兵戍守,立为重镇。如今我军囤兵扬州实为‘守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清军正与闯贼交战。其势力仅能达到黄河北岸。所以我认为此刻应取更积极的态势控制淮泗水路。江淮的水路图已经在各位眼前了。不知各位意见如何?”

        孙露的一席分析使其他人不断的交头接耳。陈奇策和郑鸿逵由于对江淮流域不熟悉还在仔细研究地图。而沈廷扬和杨绍清由于在江淮水域测量了一年对于江淮水域很熟悉。则十分赞成孙露的分析。至于一旁的阎尔梅表情则要复杂的多。他一直都在认真的听着孙露的分析。当听到孙露说要取更积极的态势控制淮泗水路时更是激动的眼睛都发亮了。不过很快的他仿佛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最后反而安静的站在一旁不做声。

        这一切当然躲不过孙露的眼睛于是她恭敬的问道:“不知阎先生对此有何指教?”

        “这,在下只是一介书生。曾敢在几位将军面前班门弄斧呢?”阎尔梅一拱手谦虚道。

        “刚才见阎先生欲言又止。孙露不才刚才要是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望先生指点一二。先生不会让孙露失望吧。”孙露抓住不放道。

        听她这么一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阎尔梅身上。阎尔梅知道此时若是自己再没有一些表示。一方面他们会认为自己不给孙露面子;另一方面则会认为自己真是无能之辈。骑虎难下的阎尔梅只好勉强指着地图说道:“正如孙总督所说的长江与淮河互为表里。若想取其‘攻势’就必须经营淮河一路。诸位请看淮河一线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交汇口。在淮西,主要是凤阳和寿春,在淮东,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其中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因此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泗水方向,若能取得优势便可营徐州,出淮北进取中原。”

        “啪”的一声阎尔梅最后将手指重重的指在了徐州之上终于说完了自己的长篇大论。他一抬头却发现其他人正惊讶的看着自己。不由的老脸一红。原本只想敷衍孙露几句的没想到自己越说越兴奋。

        而孙露却不禁佩服的拍起手来赞叹道:“精彩,精彩。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阎先生分析的真透彻。孙露佩服不已。”

        “呵呵,孙总督过奖了。刚才孙总督提到要取淮泗一路。想必大人早就想到这一层了吧。不过目前淮泗一路是东平伯刘泽清和兴平伯高杰的势力范围。大人还是要注意同他们的关系啊。” 阎尔梅提醒道。现在的阎尔梅对孙露的影象已经有了大大的改观。从孙露想经营淮泗一路阎尔梅就可以看出孙露在军事能力上不是江北四镇可以匹敌的。甚至连史督师在这方面也比不过眼前的这个女子。而且既然孙露能想到这点就说明她是一心想要收复北方的。这一点也与史督师不同。

        孙露微微一笑道:“谢谢,阎先生提醒。不过无论是守还是攻。首先我们必须熟悉整个江淮航道。要象熟悉自己的家一样熟悉这里的每一条河道。待会儿我会将地图的副本给两位将军。陈提督三日后你们就北上扬州。到时候淮泗一线的航道就交由你负责了。郑将军剩下的长江口部分就交由您负责了。”

        “孙将军放心。这里交给我们福建水师好了。”郑鸿逵拍着胸脯保证道。来之前郑芝龙就已经告戒他不到迫不得以不要介入南京的战事。如今要他负责长江口当然是正中他的下怀。

        于是在安排妥当之后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原本该走的阎尔梅却意外的留了下来。在众人离开后他独自一人找到了孙露。

        “阎先生,还有什么事吗?”孙露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年文士。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什么秘密要说。

        “有。就是史督师新的北伐计划。”阎尔梅一脸严肃道。

        “哦?阎先生刚才不是说不知道吗?”孙露一挑眉毛道。

        “刚才在下不知道孙总督有没有这个资格知道。所以没说。”阎尔梅直言不讳的说道。

        “哼,那我现在有这个资格知道了?”孙露厉色道。

        “是的。”无视孙露的严厉语气阎尔梅镇定的说道。

        一瞬间孙露的眼中有了笑意。她指内堂说道:“既然如此。阎先生我们进屋谈谈吧。”

        这里柳丁要解释一下。由于主角驻守了扬州。明军的整体部署也改变了。整条战线向前推移到了淮河。扬州成了义勇军的基地。也就是成了后方。

      第四章 第二十三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543

        静静的听阎尔梅说完了一切。孙露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原来史可法打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正式北伐。作战目标竟然是西线的李自成,而不是收复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按照阎尔梅所说的史可法打算命令高杰提兵二万会同张缙彦直抵开、雒,占据虎牢;命令刘良佐贴防邳、宿二州;命令自己在襄阳的部队进驻淮阳、汝南配合清军消灭李自成。史可法的这一战略部署,矛头直指西线的洛阳,却对黄河北岸的满清豪格部视而不见。在他看来那是盟军和友军。史可法的这一战略和后世的张伯伦有得一拼。都是典型的靖绥主义!只不过面对德国的装甲师英国还有英吉利海峡可以挡挡。自己这边的长江可就不一定挡得住满清的铁骑。

        面对这样的部署若是换了以前想必孙露现在早已经气得跳起来了。但现在的她却不动声色的问道:“看来这次史督师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啊。既然史督师决定誓师北上。我等理当全力以赴协助督师完成此次北伐。”

        看着孙露听完部署后的表现阎尔梅觉得很失望。从先前她分析江淮流域情况看阎尔梅还以为孙露和自己一样认为清军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可现在的孙露竟然也同意了这种部署。难道自己看错了这个女人。不死心的阎尔梅脱口而出道:“孙总督没看出这个部署的缺陷吗?”

        “缺陷?史督师的部署有何缺陷?联合友军剿灭李闯。攘外必先安内有何不妥?”孙露看着阎尔梅明知故问道。

        “难道孙总督真的认为李闯之流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吗?殊不知满清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现在的李闯已经是强弩已末。特别是在总督的部队攻占襄阳截其后路之后。李自成已经没有机会翻身了。清军接下来的目标必然是我大明。孙总督还不知晓吧。‘九酋’多尔衮已经称我大明为南明。摆明了下战书了。可…可史大人还是如此的一意孤行。”说道激动处阎尔梅不禁有些哽咽了。想自己多次的劝建史大人可史大人就是不听。久而久之阎尔梅心都快死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6: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