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命运的抉择》-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孙总兵说的是。义勇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本官当然很放心。这些日子孙总兵辛苦了。”沈犹龙打着哈哈道。毕竟现在自己还是要靠着这个女人的。

        “大人过奖了。这些都是下官的份内之事。”孙露谦虚道。此时王兴赶了过来对着孙露敬了个军礼道:“报告司令,队伍已经准备完毕。还有第三舰队的粮草也已经装载完毕了。我们现在出发吗?”

        “你让第三舰队先出发吧。一师稍后就出发。”孙露命令道。

        “是,司令。”王兴又敬了礼便匆匆赶回部队了。整个过程中王兴都没有正眼瞧过他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沈犹龙。面对这样的情况沈犹龙也只好无奈的笑笑。这支队伍中大概没人会把他这个督师当回事儿吧。

        一旁的孙露注意到了沈犹龙的尴尬于是赔礼道:“刚才王将军多有得罪之处,请大人恕罪。都是下官教导无方。”

        “呵,孙总兵不必自责。王将军也是忙于军务嘛。无妨,无妨。”沈犹龙客气道。说实话对于这个可以做自己女儿的下属沈犹龙并不反感。虽然孙露在广东已经算得上只手遮天了。可是对于沈犹龙这个广东巡抚她依然保持着一个做下属该有的礼节。从不嚣张跋扈。这一点是很让沈犹龙佩服的。咳,要是个男儿身就好了。心中虽然无奈可他脸上还是挂着笑容道:“孙总兵,我们何时上船起程去淮安?”

        “回大人,我们这次不走海路。”孙露回答道。

        “不走海路?难道我们要走陆路?”沈犹龙惊讶道。

        “是的,就走陆路。横穿福建、浙江到南京。”孙露肯定道。

        看着孙露坚决的样子沈犹龙一下子没话好说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又涌上的了心头。看来浙闽地区的官员们要倒霉了。

        *******************************************************************************

        骑马行走于群山峻嶙中的沈犹龙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大批兵马不禁苦笑起来。正如他事先所想的那样。孙露分明是在利用这次北上勤王之机大肆扩张地盘。一路上义勇军一改以往韬光养晦的作风。而是大张旗鼓的从闽南的各个首府穿过。所到之处当地官府的官员无不战战兢兢如临大敌。沈犹龙清楚的知道现在的福建除了郑芝龙的部队外几乎没有象样的驻军了。再加上先帝殉国南京那里正忙着内讧没时间向这些地方任免官员。于是不少地区已经出现权力真空。一下子冒出如此一支虎狼之师。福建各地的官员当然是吓坏了。但是义勇军并没有象北方的那些军阀部队一样大肆掳掠乡里。反而向当地的难民派发了不少粮食以安民心。于是在义勇军这恩威并重的举动下。那些地区的官员和百姓纷纷表示就此接受广东的节制。广东的政务院则乘机向这些地区派发了不少的官员。往往由政务院的一个官员依靠着当地前明军军队,就能马上接收一府之地。

        作为福建的巡抚沈犹龙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很无奈。看来大明真的是完了啊。这些原来大明的官员们现在可是有奶便是娘。也难怪以前朝廷又是追加税收又是拖欠粮饷的。而现在只要接受广东的节制就能得到钱粮。对于那些已经不知所措的福建官员和百姓来说这无疑是根救命的稻草。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义勇军已经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实力。在乱世之中只有 “拳头”才是最硬的道理。义勇军的表现使他们相信跟着广东政府走至少他们的身家性命是有保障的。

        不过沈犹龙估计这样的情况进入江浙地区之后大概会好些。毕竟那里离南京近。南京那里应该已经派出兵马和官员上任了。此时的沈犹龙并没有想到由于南明朝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那些所谓的“义军”的奸淫掳掠。江浙地区的不少州府在与义勇军接触后就立即请求能接受义勇军的保护。甚至有些地方只是听说了些传闻便派来代表和义勇军商谈节制的事。

        忽然前面的队伍渐渐的慢了下来。沈犹龙刚想派人问问发生什么事了。孙露就已经骑马从前面过来解释道:“沈督师,前面就是福州城了。派出的斥候报告说郑芝龙郑总兵已经在那里等着迎接我们了。”

        “哦?到福州了吗?还真快啊。”沈犹龙揉着酸痛的肩膀说道。以前来福州他都是坐轿子的。哪象这次骑着马沿着山路从广州到福州。要知道沈犹龙年纪也不小了经过这段时间的旅途颠簸他觉得这行军打仗还真是累人。

        孙露见沈犹龙疲乏的样子忍不住关心道:“大人前面一段路一直到福州城都颇为平坦。不如我们加快行军速度到了那里之后大人就转坐轿子吧。”

        “这怎么行。这是行军打仗。我作为兵部右侍郎督师众军。理应身先士卒。怎能搞特殊化呢。”沈犹龙摇头拒绝了孙露的建议。虽然没人把他当回事。但沈犹龙还是坚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那大人就骑我这匹吧。我坐骑要稳一些。”见不能说服沈犹龙孙露便下马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他。这是去年托马斯从南亚给她搞来的【创建和谐家园】马。比起其他马来不但高大而且骑起来也更稳。

        “这怎么行。这可是孙总兵的坐骑啊。”沈犹龙极力推辞着。

        “这福建多是山路加上连日来的急行军。再说大人年纪大了。如此颠簸真是让大人受苦了。”

        在孙露的坚持下沈犹龙还是同她换了坐骑。骑上孙露的坐骑沈犹龙觉得果然舒适不少。孙露如此体贴入微的举动不禁让他想起了家中的女儿。怎么看都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女娃啊。要是在普通人家早就嫁人了。可是一想起孙露的种种作为沈犹龙不由的叹了口气“咳~~”。

        看着沈犹龙叹气的样子孙露估摸着知道他在想什么了于是故意说道:“大人,该不会是在想孙露这次北上勤王是假,趁机扩张地盘是真吧。”

        “这,孙总兵此话怎讲呢。老夫绝无此意。”虽然被说中心事但沈犹龙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异样。

        “其实沈大人不必忌讳此事。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人。对!我们这次北上就是为了扩张现在广东的地盘。”孙露直言不讳道。

        “孙总兵说笑了吧。”面对孙露如此直白的说法沈犹龙的脸色不禁尴尬起来。知道是一回事可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大人看我这样子象是在说笑吗?”孙露一脸严肃的看着沈犹龙道:“其实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过孙露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错。大人也看见了现在各地的官员都陷入了混乱之中。义勇军现在接管这些地区也是以安民心啊。现在天下大乱我们理应团结整个闵粤地区不是吗?”

        “这么说孙总兵想借机称霸一方咯。”既然人家已经开门见山了他沈犹龙也没理由再遮遮掩掩。

        “大人放心,孙露说过忠于现在的南京朝廷,就一定不会食言。孙露也一定会北上勤王。无论怎样现在的弘光皇帝都是大明合法的皇帝。也只有他的存在才不会使目前大明的这半壁江山发生分裂。如今国难当头我们理应团结一致共对外敌。所以孙露不会做出分裂国家的事。”孙露保证道。

        沈犹龙疑惑的看着孙露,他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难到到了现在这地步她还要做戏吗。想到这里沈犹龙哼道:“哦,那为何孙总兵这次只带一个师北上勤王呢?你的义勇军可是不下十万啊。”

        “既然大人这么问。孙露也就如实相告了。义勇军的大部队现在已经入湘了。”

        “什么!入湘?”沈犹龙大骇道。

        “是的入湘。湖北居长江中游,在上、下游之间居枢纽性地位。自古被人称为‘用武之国’故也有‘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之说。南北对峙之际,荆襄每为强藩巨镇,以屏护上游。自古未有失荆襄而保有东南者。西晋灭孙吴、隋灭陈、北宋灭南唐、蒙古灭南宋,局面均自荆襄上游打开。因此荆襄的战略部署实为重中之重啊。”孙露解释道。

        “恩,孙总兵言之有理。可是朝廷已经派左良玉固守荆襄了啊。”

        “大人不会不清楚左良玉同马士英之见多有间隙吧。而左良玉又是嚣张跋扈之人。若是俩者起了冲突。那不是给了清军和流寇以可乘之机吗?荆襄一失长江以南如何能守得住。”其实孙露只是说了这样部署的防守意义。湖北沿长江上溯,穿越三峡,不但是古代入川的主要通道之一;而且从湖北藉汉水北上,还可经略中原,进图北方。襄阳、武昌、江陵为湖北境内的三大重心,犹如鼎之三足,撑开湖北形势,使湖北在面向不同的方向时,显示出不同的战略意义。

        被孙露这么一说沈犹龙觉得孙露这么做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沈犹龙不懂军事但湖北的重要性他还是清楚的。但是他不知道孙露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么重要的事情。于是问道:“如此重要的军机孙总兵为什么要告诉老夫呢?”

        “因为大人是督师啊。”孙露调皮的说道。

        “好象是这么一回事哦。”沈犹龙苦笑道。

        “其实,我是要大人相信我。无论大人是否情愿。到了南京之后在他人眼中你、我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而且我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大人到了南京也只有我能保得住大人。同样的也只有大人能帮助我。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该荣辱以共。互相信任就是前提。不知大人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提议呢。”说完孙露一脸诚恳的看着沈犹龙。

        沈犹龙也知道孙露所说的都是事实。以他一个边官的身份到南京。虽说官职是升了但权利却连一个小小的知县都不如。更何况现在南京党争斗得厉害。没有孙露这样实力派的保护相信自己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压的。想到这里沈犹龙终于叹了口气道:“罢了。那就一切全听孙将军的吩咐吧。”

      第四章 第六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851

        此刻站在福州城城门前的郑芝龙能深刻的感受道从他面前经过的这支队伍散发出的杀气。当郑芝龙得知孙露率领一万多义勇军进入闽南地区时他着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初在台湾岛上义勇军四千人的战斗力已经是让他傻眼了。这次来的可是一倍多啊。以目前福建的兵力如何能挡得住这虎狼之师。何况郑芝龙也只是在海上有些实力。不过在台湾战役后他也不敢再打出“闽海王”的名号了。

        无论如何人家是打着北上勤王的名号进入福建本也无可厚非。况且这名义上的督师又是自己的上司沈犹龙。做为福建的总兵郑芝龙理应有些表示。在和手下的幕僚们商量后郑芝龙抱着是祸躲不过的想法。大大方方的准备起了迎接事项。并让福州城的乡绅们筹集了不少钱粮用来劳军。

        “沈大人和孙总兵远道而来。下官未曾原迎。失敬,失敬啊。”郑芝龙迎上前抱拳道。

        “那里,郑总兵公务繁忙。倒是我们给郑总兵添麻烦了。”沈犹龙打着哈哈道。

        “沈大人折杀下官了。大人这次挥师北上勤王乃是顺应民心之举。我等理应全力支持。这是福州百姓的一点心意还请沈大人和孙总兵笑纳。”说完郑芝龙一挥手后面的侍从端来了一盆白银。

        “郑总兵真是太客气了。”孙露毫不客气的就让勤务兵收下了那些银两。

        “这是下官该做的。沈大人请。孙总兵请。”

        “郑总兵请。”

        在安排完部队驻扎事宜后,傍晚郑芝龙又邀请孙露等人到他府邸洗尘。孙露和沈犹龙都接受了邀请。郑府中沈犹龙已经和郑芝龙聊了一回儿了。可是就是迟迟不见孙露的身影。难道那丫头爽约了。真是的,先前还说要共同进退呢。正当沈犹龙和郑芝龙尴尬的看着对方时。门外响起了孙露清脆的声音:“真是抱歉,孙露让两位大人久等了。”

        “那里,不…”未等郑芝龙那“晚”字出口他已经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了。当然一旁沈犹龙的表情也比他好不到哪儿去。

        只见孙露一改往装束身着一身月牙白色的短褂以及粉红百褶裙欣然赴约。未施粉黛,只是将乌黑的长发盘成了云髻。以她那永远那么轻盈而又稳重的脚步走进了客厅。就象是这月色下的睡莲显得婀娜多姿。

        面对两人夸张的表情孙露倒了一杯酒嫣然一笑道:“孙露在此给两位大人赔罪了。”说完她将水酒一饮而尽。

        “啊,没什么,没什么。孙小姐…哦,总兵坐,坐。”沈犹龙第一个反应过来了。

        “是,是。坐,坐。来人上菜。”郑芝龙也觉得自己的表现失体统连忙叫上菜。

        “怎么孙露有什么不对吗?”孙露以天真的表情问道。

        “啊,没有,没有。”沈犹龙和郑芝龙齐声道。不一回儿菜就上齐了。在互相客套了一番之后酒足饭饱的沈犹龙首先以当晚的月色作了首诗以做纪念。孙露也当仁不让的回了一首虽然在她看来更象打油诗。不过沈犹龙和郑芝龙仍在那里一个劲的叫好。眼看着宴席就要在这春花秋月的气氛中结束了。孙露却冷不叮的冒出了一句:“郑总兵,这次义勇军入闽大人一定很担心吧。”

        被孙露这么一问刚才还醉意朦胧的郑芝龙一下子就清醒了:“呵呵,孙总兵此话怎讲啊?”

        孙露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道:“郑大人,我们也是合作过的。这里没有外人我就不妨直话直说。不错,我现在确实需要闽北地区来保证义勇军的后续补给。所以先和大人知会一声。”

        “孙总兵,不觉得手伸的太长了些吗?”无论怎样福建都是他郑芝龙地盘。

        “我说过了,我只要闽北地区。大人不是一直在闽南沿海地区活动的吗?相信在陆地上我们也能象在海上那样合作愉快的。”孙露似笑非笑道。

        “这个我是无所谓的。沈大人才是福建巡抚。”确实闽北地区不在郑芝龙势力范围之内。现在义勇军只要不进入闽南地区郑芝龙就高兴得要烧高香了。

        “啊,两位大人不必如此。都是在为朝廷出力嘛。何分彼此呢?”沈犹龙和稀泥道。

        “行!孙总兵希望我们能在陆上合作愉快。来干了这杯。”郑芝龙爽快的举杯敬道。

        “好!郑大人够爽快。”孙露回敬道。

        郑芝龙在喝完酒后想了一下道:“孙总兵你真的打算淌南京这趟浑水吗?”

        郑芝龙这么一问沈犹龙的脸色立马变了一下。不过他也很感兴趣孙露会怎么回答。

        “这不是淌浑水不淌浑水的问题。孙露有着自己战斗下去的理由。至于为什么?孙露上次在台湾给大人的东西就是答案。”孙露正色道。

        郑芝龙不由的陷入了沉思。过了半晌他忽然站起身对着孙露抱拳道:“孙将军大义凛然,郑某自叹不如。若是将军日后有何差遣郑某定当尽力而为!”

        *******************************************************************************

        1644年农历九月,清顺治帝福临由盛京迁至北京。十月初一日,满清正式定都北京。至此满清控制的兵力共20余万,控制的地区仅为辽东和京畿附近。而与清军并存的,尚有三方势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其中李自成率大顺军的北方主力十三万众集结于在河南省西南地区;其大将白旺统率守卫“襄京”的南方主力的七万重兵,驻襄阳、承天、德安、荆州一带;西线入川的张献忠部有近二十万众;南明史可法督师的四镇兵力三十万,据守在河南李自成主力背后的江淮防线,与镇守武昌的左良玉部二十万军首尾相连。水军以及云、贵、两广、闽等处驻军兵力尚未计算。

        金銮殿上顺治小皇帝福临静静的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大臣们讨论着中原的局势。顺治今年才六岁对他来讲根本不知道那些大臣们在讲些什么。他只是想着可以早点下朝好去找颚娘。在龙椅的旁边还有一把椅子。上面坐的则是清辅政王多尔衮。此时的多尔衮正皱着眉头听着下面报告吴三桂部同李自成的交战情况。

        半年前的多尔衮怎么都不会想到现在的自己能坐在紫禁城的金銮殿上。就是在进入北京城之后他和众多的满清将领们也做好随时溜回辽东的打算。其实从一开始多尔衮等人是就抱着捞一把就跑的想法入关的。但在入关之后多尔衮发现一切进行的太顺利了。李自成号称百万的军队就象豆腐一般不堪一击。而南逃的明朝宗室也只是守着长江一线不敢北上。现在竟然自己跑上门来要求和?这种种的一切使多尔衮心中燃起了更大的欲望。既然如此何不进军中原呢?于是他以太祖有如果占领北京就迁都北京之遗命为由否决了其他贵族关于“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提议。坚持接小皇帝来定都北京。

        当然现在的情势也是不容乐观的。多尔衮还是要防着南明的反扑以及李自成的死灰复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吴三桂深入的太快了。进入陕西之后他就没有讨到过多少的便宜。也难怪陕西是李自成起家的地方当然不比别处。看来还是要拉吴三桂一把的。否则的话照这形势下去保不定会就会让李自成缓过气来。想到这里多尔衮看了看底下的豫亲王多铎道:“豫亲王,粮草之事现在进展如何?”

        “回辅政王。臣弟已经筹集粮食十五万但,草三十万担,钱十万两,可够我军半年之需。”豫亲王多铎出列回答道。

        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一旁的英亲王阿济格道:“英亲王,北京城现在修筑得怎样了?”

        “回辅政王,皇宫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至于内城被闯贼破坏的太严重。一时还无法修好。不过目前,京中无银两修城。”阿济格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的尴尬。李自成走时带走了城里的所有财物。只留下一个残破的北京城给多尔衮他们。

        多尔衮却并没支声,他转头问范文程道:“范大学士,南京来的那些人安排妥当了吗?”

        “回辅政王。奴才已经安排南明来的使节在驿观歇息。这次他们除了带来‘敕书’一封,还送来了‘岁币’共计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蟒缎二千六百匹。辅政王,现在就要宣他们觐见吗?”范文程小心翼翼的回道。

        多尔衮低头想了一下道:“不,先让他们在哪儿晾一段时间吧。”

        “喳。”

        “等等,先让他们把那‘岁币’献上来。拨出其中的白银一万两、蟒缎二千匹赐给吴王吴三桂。剩余的一律补充国库。”以目前南明的表现多尔衮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南蛮子。对于他们所谓划江而治的建议也没多大的兴趣。不过现在手头紧送上门的肉是没理由不吃的。

        听了多尔衮的决定范文程不禁抬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喳。”

        “皇兄,与我争天下者明也。现今明朝余孽在南京建立伪朝,拥兵百万,占据江南。难道皇兄真的要和他们结盟吗?若是他们在我们西出秦关打李自成时在后面捅我们一刀怎么办?”听到多尔衮说接下岁币多铎以为多尔衮真的要同南明结盟。于是极力反对道。

        “是啊,南蛮子不可信。不如就让我挥师南下直下南京吧。”阿济格也附和道。

        听了多铎的话多尔衮不置可否的笑笑道:“与我争天下者李闯也。现如今的闯贼已经是强弩以末。但只要让他稍有喘息。不久便又会卷土重来。因此此刻我们正该趁势追击给于其致命的打击使其翻不了身。至于南明,内斗不断,君臣懦弱。而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都是听封不听调之辈。况且左良玉还与南京多有间隙。多铎、阿济格你们说这些人是不是我们八旗子弟的对手?”

        “不是!”多铎和阿济格齐声道。

        “有没有信心战胜他们?”

        “有!”这次全殿的八旗将领们一起跟着呐喊道。

        “好!”,多尔衮满意的看着大殿上众将领群情激奋的表现。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于是他进一步问道:“豫亲王,再过几日可出征?”

        “五日后。”听到要出征多铎立马兴奋起来。

        “好!英亲王。”

        “在!”

        “现命你为靖远大将军,率镶白旗西出山西,向太原进军。”

        “喳。”

        “豫亲王。”

        “在!”

        “现命你为定国大将军率正白旗南下扬州,渡江击敌。”

        “喳。”

        “其余各位王爷报各部,随二位王爷出征。再令蒙古各部,出兵榆林,直指延安,配合英亲王作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4: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