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命运的抉择》-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级军舰为巡航舰,全长130至150英尺,定员250人。它们主要用于袭击海上商船。 因在这种舰上有捕获金可得,所以舰员都是些热心的“志愿者”。(柳丁的书中这种船属于可是最常规战舰啊。另外武装民船也是种规格,专门用于民间私掠。)

        四级军舰

        这级军舰全长150英尺,定员350人,两层炮甲板上装有50至56门火炮。该级军舰造价便宜(每艘26000英镑),定员少(350人)。它们主要担任海外巡航分舰队的旗舰。(hoho,本书中的“致远号”就属于这种规格,绝对价美物廉。各位想回到大航海时代“打家劫舍”又缺乏资金的朋友们务必要搞一条来啊。真是又便宜又实用。)

        三级军舰

        这级军舰分为几种型号,从三层甲板的80门炮炮舰到两层甲板的64门炮炮舰,舰上的定员从490人到720人。最常用的规格为74门火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时,英国海军的175艘主力舰中就有117艘三级军舰。(柳丁的最爱。也是目前书中明军所建造的最高级别战列舰。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火力上都配置得很合理,也是属于价美物廉型。估计三级军舰日后会成为明军的主力战舰。)

        二级军舰

        这级军舰比一级军舰略小。它全长195英尺,三层炮甲板上共装有90到98门火炮。它们的一个缺点——战列舰共同的缺点——在暴风雨天气,军舰的下层炮甲板的炮门不能打开。

        —级军舰

        聚光灯打出~~~各位鼓掌。隆重介绍帆船时期的巨无霸—级战列舰。这级军舰担任舰队的旗舰,定员875人。它全长(下层炮甲板)206英尺,装备了发射12磅至32磅炮弹的各型火炮100多门。因为这级军舰每艘造价高达1000000英镑,所以当时英国海军现役中一共才不到12艘。整个英国从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到美国独立战争败给法国,一共只建造了16艘,其中1半沉了。特地注明一下,当时的100W=现在的15亿左右。按此换算的话一艘船就要150亿(英镑?!美元?!还是RMB?)(555,天文数字啊。就算不换算也是个天文数字啊。简直比航母还贵。孙MM看到这份预算当场吐血ing。不过当时能造一两艘在海上已经很拉风的了。)

      作品相关资料 写在新年之前的话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8: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1170

        呼~~终于赶在元旦之前,完成了《命运的抉择》的第一部分。回头一看发现这书竟然已经连载了一年多,总字数也快接近130万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有点不敢相信。《命运的抉择》是偶写的第一部小说。老实交代—_—|||之前偶还没写过超过一万字的文章。刚开始写时纯属娱乐之作,当然现在还是为了娱乐。不同的是,以前是自娱自乐,现在是同各位书友一同完成书里的沙盘推演。其实本书一开始,无论是在文笔上,还是在立意上都是比较幼稚的。现在回头看以前写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不过,幸好有那么多书友一路拍砖着追到现在,而偶也一路挨砖写到现在。可以说没有大家的砖头,也就没有现在的《命运的抉择》。(那些纠缠于主角性别的沙猪除外,呵呵。)所以在此,偶衷心的希望大家日后能一如既往地砸偶。(啥米!?受虐狂?错!偶是砸不死地小强,嘎嘎。)

        言归正传,《命运的抉择》以孙露登基、全国统一为划分点,到目前为止第一部分算是结束了。这一部分以主角为主线,原始积累、组建军队、打败异族、夺取权利、统一全国,大致就这么一个模式吧。多数的历史架空小说走的都是这条路子。写起来也不算难,反正有许多前辈可以参照嘛。(脸皮好厚地说~~)如果书在这里结束也算是个比较完整的结局。(书友暴起曰:汝之前数坑,不填否?!)

        (啊,别砸脸,听偶把话说完先~~)按照偶的设定孙露登基称帝后为本书的第二段。虽然不少书友都认为全国统一之后就没什么好写的了。不过,偶倒是认为统一之后可以写的东西更为丰富,也更能体现出17世纪的时代特点。如果仅仅只是统一全国,那与战国、三国、隋唐、两宋时代的王朝争霸就没有什么区别了。17世纪的魅力在于当时世界群雄并起,逐鹿全球。除了欧洲群雄外,【创建和谐家园】世界还有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波斯萨法维帝国。17世纪的另一个魅力就在于它在历史上的承上启下作用。近代的科学、金融、法律、军制都起始于那个年代。翻一下历史书,你能发现这个时代涌现了不少近代***之父。而数种文明互相影响搏弈也是偶一直想写的东西。

        此外,对于书中国内金融、政体、法制、文化、思想的推演也是偶一直想写的东西。其实当初之所以会想写架空小说,就是为了圆自己看架空小说时的遗憾。本来偶是想学伯辰大大那般用前人的小说做平台,描写统一后国家的变迁。但在后来再三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糟蹋前辈的东西了。自己架空一个世界来糟蹋,呵呵。因此在本书的第二段中,主角孙露出场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多。更多的描写是着重于书中的社会。毕竟主角做了皇帝嘛,不可能乱跑,也不可能再带兵开拓疆土了。

        胡言乱语了这么多,算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2006年的展望吧。*^_^*在这里再次感谢诸位的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大吉!恭喜发财!(后面一句话就不用偶提醒了吧。)

      作品相关资料 有关书评区中西历法之争的回复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8: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351

        下班回来,发现大家还在讨论中西历法之争,而且是越说越跑题。有人连《崇祯历书》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里一个劲的喊打倒。既然如此,偶们就心平气和的用科技事实把这场跨越明清两朝直至今日的“中、西历法之争”表个清楚吧。偶们先从中、西历法之争的起源说起。话说在三百多年前的崇祯年间,围绕西历的准确性,夷夏两派曾大战过八大回合,有《明史。历志》记载如下:

        1.1629年日食

        崇祯二年5月乙酉朔,日食,礼部待郎徐光启依西法预推,顺天府见食二分有奇,。。。。。大统、【创建和谐家园】所推天食分时刻与光启互异。已而光启法验,余皆疏。帝切责监官。

        2.1631年日食:

        夏四月午望,月食,光启预推分秒时刻方位。。。。。已而四川报冷守中所推月食实差二时,而新法密合。

        3.1634年木星运动

        天经预推五星凌犯会合行度,言闰八月二十四,木犯积尸气,而文魁则言天经所报木星犯尸积不合。。。。。。天经又推木星退行、顺行,两经鬼宿,其度分晷刻,已而皆验。于是文魁说绌。

        4.1635年水星及木星运动

        天经推水星伏见木星所在之度,皆与大统各异,而与新法为合。

        5.1635年木星、水星、月亮位置

        (李天经)又推八月二十七日寅正二刻,木、火、月三曜同在张六度;而大统推木在张四度,火月张三度。至期,果同在六度。

        6.1636年月食

        (崇祯)九年正月十五日辛酉晓望月食。天经及大统、【创建和谐家园】、东局各预推河南、山西所见时刻,奏遣官员分行测验。其日,天经与罗雅谷、汤若望、大理评事王应遵、礼部李及监局守登、文魁等赴台测验,惟天经所推独合。已而河南报尽合原推。

        7.1637年日食

        (崇祯)十五年正月辛丑朔日食,天经等预推京师见食一分一十秒,。。。。。。。大统推食一分六十三秒,【创建和谐家园】推食三分七十秒,东局所推止游气侵光三十余秒。而食时推测,惟天经为密。

        8.1643年日食

        迨(崇祯)十六年三月乙丑朔日食,(李天经)测又独验。

        上述八次较量,结果是八比零,中国的传统天文方法“全军覆灭”告终。这八次较量,三次发生于《崇祯历书》编成之前,五次发生于编成之后。说到这里,水无月阳炎你应该明白了吧,不管是书里,还是历史上,中、西历法之争都不是你口中简单的西历元旦与春节大年初一间的争论。其中包涵了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等等诸多内容。

        接着就要提一提引起这场争论的核心书籍《崇祯历书》了。《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崇祯历书》编就后,因反对派的干扰与明代晚期的战乱,并没有得到颁行,直到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早期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压缩,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并进呈清政府后,才被采用,并改名《时宪历》,正式颁行。

        Hoho,提到《时宪历》大家应该熟悉了些了吧。这部历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至尽偶们民间仍惯用“时宪历”(农历)。水无月阳炎,现在你明白了吗,书里的《崇祯历书》就是偶们现在通用的“农历”!你在书评区一直叫嚷着要打倒的,其实是你家挂历上记载的农历。至于子乐所说的夏历指的是阴阳合历,也就是“黄历”。恩,举个例子就是那种地摊上卖的那种记载哪儿天哪儿宜开工动土啊,哪儿天哪儿天不宜出行的黄历。偶们办公室里有一本啦,老板开工前每次都要看地~~

        不过也有狭义的说法将农历视为夏历。偶觉得是不准确的。因为现行农历就是《时宪历》。去年是农历乙酉鸡年,正是先行农历正式出版360周年。

        现在回过头再来讲讲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偶们在先前坛子里讨论时,曾不止一次提到这三种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基础。估计大家咋一看会觉得太深奥。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啦。照例,咱们先做简略的名词解释。

        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浑天说到底是何时由何人首次提出,现在已不得而知。但作为一种宇宙学说,它的产生和发展却与一种实用的测天仪器──浑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史籍所载明确的浑天说直到东汉张衡造浑天仪并作《浑天仪注》时才提出来。张衡的宇宙学说被后世天学家多次引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天学家公认和遵用的宇宙学说。中国古代天学家就是以《浑天仪注》中所描述宇宙模型,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推算的。以后历代历法推算方法上常有改进,但基本模型仍是少有变化。

        盖天说——盖天说是比浑天说出现更早的一种宇宙说,可将其起源、发展的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原始的形象化比喻的‘天圆地方说‘,没有进一步关于天地结构的定量描述;第二阶段以《周比算经》为基本纲领性文献,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定量化天地结构,基本假定是天地平行,其间相距八万里。盖天说家以此解释天地结构和天体运行,并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

        宣夜说——宣夜说认为天是无限而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自由自在地运行着。这种说法与现代宇宙论颇有形似之处,所以往往被作适当发挥之后,成为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宇宙学说。(子岳你有关“宣夜说才是最符合我们当今宇宙观”的说法应该原于此处吧。)然而,宣夜说认为日月星辰自由自在地运行,所以对它们的运行规律也就无从谈起。这种对天体自由运行的夸大,使得宣夜说无只字片言谈到对天地结构的定量化描述,所以严格地讲,宣夜说还不能称作为一种宇宙学说。另外,史籍中关于宣夜说的记载现在只找到两条,其中一条还是斥责它‘绝无师法‘的。(呵呵,看来古人也不怎么同意这种观点啊。)

        因此只有浑天、盖天两说,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宇宙学说,而且两说各有合理成分,都没有完全被抛弃。因此子岳书友将浑天、盖天两说与西方的日心、地心两说相比较,这一点偶同意。但是,子岳书友声称“当年战胜浑天说观测的是托勒密体系,而浑天说是战胜和淘汰了周髀算经的盖天说的,而最早的宣夜说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虽然这个宣夜说才是最符合我们当今宇宙观”的说法,偶可不敢苟同,有混淆概念的嫌疑。

        虽然当年利玛窦向中国介绍的是托勒密地心说,没有介绍哥白尼的日心说。但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从一开始就对其进行了甄别。两者都是浑天说的学者,在翻译西方文献时都十分留意欧洲有关日心说的内容。在编写《崇祯历书》时也大量引用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所以仅从宇宙论层面上来说,托勒密体系自传入中国起就从未战胜过浑天说。因此为了拉拢中国天文学者,后来的法籍传教士蒋友仁才会不得第一次在他的《坤舆全图》一书中向中国人详细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大家或许要问偶前面举了那么多例子,不是证明了托勒密体系战胜了浑天说?在这里咱们分清楚一个概念性质的问题。浑天说、盖天说、日心说、地心说,这是些是宇宙论。中国古代天文学不是败在“宇宙论”上,而是败在了“推算方法”上。因此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欧洲的天文数学推算体系战胜中国的天文数学推算体系。(呵呵,好拗口地说。)那么中国的天文数学推算体系是啥米呢?

        答曰:“代数方法”。代数方法的使用是中国古代天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古代近百部历法中,所有的推算方法都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出来。历法中每一个基本量就是一个具体的数据,每一种推算方法就是把各种基本量代入用文字叙述的代数表达式,进行混合运算后,得到一个导出量,这个量或是最后结果,或还要进入下一步运算。(子乐你所说的“《周髀算经》这样具有一定的范式,可以对事物作出可观测预言”,应该指的就是这个吧。)

        不过,这种代数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历法中所涉及的每个基本量只有特殊性──只能取该历法给定的数据,而没有普适性。这样使得许多方法的继承性很差,并且不能深入揭示天体运行的内在规律(实在难以想象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能用这种办法发现的说~~)。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天文方法一再败北的主要原因。

        二是,宇宙学模型。盖天和浑天说中对宇宙结构的尺度从来没有明确、真实的描述,可以说中国古代从来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几何宇宙模型,所谓浑天和盖天说都是“代数式”的。这是中国古代天学的基本特征。相比之下同一时代的西洋天文推算就要完整严谨得多,不但包括了代数、几何方法,后来又发展到了微积分阶段。

        对此偶曾反问子乐“用周髀算经和混天说能算出行星的运行轨道吗?”子乐的回答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算出来的水晶球你认为就是行星轨道?”偶不知道自称熟悉天文历史的你是怎么得出这样结论的。偶只能说是很遗憾罢了。

        回过头来说明末的历法之争论。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最先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天文学在这两点缺陷。所以才会潜心研究西学,翻译《几何原本》、《明理探》等西方典籍。以求完善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推算体系。根本没有推翻中国传统宇宙论的意思。认为引入西法就是取代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朋友,其实是将概念混淆了。当然历史上也有人故意混淆过这些概念。他们往往是出于“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政治目的,害怕被西洋传教士取代其在宫廷中的地位。更深层原因是对“用夷变夏”的厌恶和恐惧,是中西文化在器物层面上冲突的缩影。

        呼~~以上是偶对中、西历法之争的全部了解。再深入偶也没办法探讨了。其实都是一些主流的基础概念而已。虽然篇幅长了点,但一旦说出来,道理其实很直白。总比老隔着层窗户纸故弄玄虚的好。偶是一个庸人,只相信经过论证的主流说法。至于某些专家的惊艳发现,偶是不感兴趣的。被忽悠次数多了,怕怕了。

        在这里偶说一下偶对这几天讨论的心得。每每提到中、西历法之争时,不少书友的书评里都会带上强烈民族自尊的色彩。这也难怪,之前的百年当中中华民族受过西方列强太多的欺辱。直到今天“醉心欧化”的风气依旧盛行,以至于许多书友只要一提到引入西学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反感。可请静下心来想一想,中国与欧洲的交流自明朝起就开始了。作为其中先锋人物的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从未经历过【创建和谐家园】战争,也绝不会认为西方文明优于华夏文明。他们为中国引入西方学术完全是出于学者对科学的尊重。更是出于对自身文明的自信,因为科学是共通的。没有谁比谁优越,只有谁比谁研究得深。

      作品相关资料 祭绍清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10-29 4:16: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1818

        其实这算不是上一篇祭文。只能说是偶的一点感受而已。老实说,写男1号的死不亚于写主角死。但这个想法偶很久以前就有了。也想过许多让他牺牲的桥段,想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最老套的一个,因为这个最干脆,也最能契合情节。这可能会让喜欢杨绍清的朋友觉得受不了。在这里偶说声抱歉。

        关于杨绍清这个人物,大家有着太多不同的看法。喜欢他的人,喜欢得要死;讨厌他的人,讨厌得要命。就偶个人看来,偶一直是将他当孙露的“一半”来写的。这里的“一半”并不是指夫妻关系,而是指孙露的理想与灵魂。在孙露登基称帝之后,她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一部分理想。杨绍清则是这部分理想的继承者。因此就某些时候来说杨绍清更像是个未来的影子在孙露忘记自己初衷的时候提醒她曾经执着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是不少书友一直在垢弊的东西。其实他们一直是在以一个政客的指标要求杨绍清。但谁都知道杨绍清是个学者。标准与位置间的差异让这位皇夫殿下充满了争议。

        作为一个女皇的丈夫,杨绍清无疑是合格的。他对科学的热爱使他能身处权利的中心而不为权利所左右。这一点相信是许多优秀男子所不能给予孙露的。此外这其中还有孙露与岭南财阀间政治联姻的关系。说起来,偶当初在写杨绍清的性格与爱好时,是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阿尔伯特亲王为原形的。历史上这位热爱科学的亲王改变了维多利亚女王对科学的偏见,全力支持工业革命,并最终促成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其实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小说里,做女主的丈夫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维多利亚女王阅读和签署各种文件,阿尔伯特则在旁边用吸墨纸将女王的签名吸干。正如杨绍清见到妻子时总要口称“陛下”。谁叫他们的妻子是陛下呢。

        作为一个科学家,杨绍清同样是拥有许多争议。在有些人看来杨绍清的学识是从孙露那里剽窃迩来的。有些人则认为他从欧洲带回了科学精神。其实偶个人认为杨绍清是一个勤恳的学者。他将孙露带来的知识点整理、吸收再发扬光大,虽然算不上创新,却也为书里【创建和谐家园】的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科学求实的精神,中国原本就有,杨绍清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不过也只是代表而已,杨绍清并不是什么圣人、贤人,同一时代还有许多像杨一样的人。

        不管是誉,是毁,杨绍清现在都已经离开了。有书友说,孙露在之后的表现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自责。这点偶十分同意,确实是自责。杀死杨绍清的凶手与其说是刺客、倭人、或是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幕后黑手”,不如说是【创建和谐家园】本身的贪婪。这种悲剧在【创建和谐家园】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起,其实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正如希伯来【创建和谐家园】所言:“以刀杀人者必死于刀下”。大家或许会为帝国吞并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地而感到欢呼雀跃。但我们在欢呼的同时却不能忘记背后仇恨的眼睛。当然有人会说,那偶们别学野蛮的欧洲人,善待殖民地人不就行了。可样的殖民地还有殖民的意义吗?有得有失,是偶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创建和谐家园】要成为日不落就必须付出代价。孙露则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丈夫。或许这些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说到这次的暗杀,除了诱因之外,另一个让偶感兴趣的是事件过后人们的反应。偶曾设想过暗杀发生后各色人等会有什么表现,怎样的表现才更富中国特色。最后大家在书评区里的反应给了偶启发。在看到暗杀之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原有人要替代女皇”等等之类的想法。似乎偶们在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时头脑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内部有问题,想到的是内斗、阴谋。然后再照着这个思路找幕后黑手。不管“幕后黑手”是否存在,反正就绕着嫌疑人找证据。偶在想如果米国人在911之后也照这“邻人遗斧”的思维模式对内行事,情况又会怎样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萧云。对于萧云在灵柩前对孙露的一番表白,不少人的反应都是认为是他的“专权”与“隐瞒”造成了这次的惨剧。这或许是萧云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吧。不管怎样对于向来不够理性的国人来说,证据什么的并不重要,关键得告诉人们谁是坏人,谁是好人。而对正在四处扩张的【创建和谐家园】来说,繁复的查证极有可能在中华传统思维下演变为内斗,明确目标也有利于内部团结。想到这里,忽然觉得真相有时候就像人体内的马钱子碱一样,在特定条件下并只有微小剂量时是药品,但在一般情况下却是致命的毒物。

        杨绍清的死给书里留下了许多问题。偶会继续根据当时的背景推演下去。当然杨绍清本人可能根本不在乎报仇之类的事。不过偶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给这个可爱的男人。

      作品相关资料 圣诞外篇——成人之美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7-1-21 17:33: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3464

        弘武十年冬月十一、十二日在农历上或许只是两个再寻常不过的冬日,但对【创建和谐家园】徒们来说1659年的12月24、25日却是【创建和谐家园】教世界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说起圣诞节,中华朝的绝大多数百姓脑中大概都不会有什么概念。就算偶尔有人有所耳闻,多半也会纳闷一个赶鹿车白胡子老头为什么要在半夜爬人烟囱。不过对帝都南京的老百姓来说这个西洋节日倒也并不算陌生。毕竟在南京城内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创建和谐家园】徒。他们中既有从欧洲来的商人、传教士,也有本地新近入教的中国【创建和谐家园】。每到这个特殊的日子城内教堂的唱诗班少不了要排演一些圣诞节的保留节目。而周围的其他中国百姓也乐得免费看洋戏,为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找个乐子。

        总之京师圣诞节的气氛是一年浓过一年。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冬日里酉时刚过,随着挂在鼓楼檐角上的夕阳一缕一缕地收尽,中华门西侧的荷兰会馆内一棵硕大的圣诞树被各种彩灯装点得如梦如幻,惹得从旁走过的人们纷纷驻足流连。与此同时,在京师的皇城之内,一场盛大的平安夜舞会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圣诞树、绒线袜子、玻璃球、缠有丝带的礼物、玻璃高脚杯、撒有糖霜的姜饼人、巧克力奶油蛋糕……偌大的宫殿被装点得极富异域情调。却见平日里那些对月弹琴,扫雪烹茶的大臣、士大夫们此刻个个身着各式华服穿梭其间。而他们的家眷则三三两两地聚在宫殿另一个角落的拉着各自的家常。这些女眷身上的服饰比起她们的丈夫来更加争奇斗艳。不少人的裙罗甚至还参照了西洋的胡服。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别的官太太给比了下去。

        不过今天舞会的主角却并不是在场的文武大臣及他们的家眷,而是一旁打扮得更为夸张的西洋宾客们。因为这场特殊的舞会正是弘武女皇为招待欧洲各国驻京公使及玻意耳等欧洲科学家特意举办的。虽说是这是场为圣诞节举办的西式舞会,不过讲究男女有别的中华朝大臣们还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下与女眷搂搂抱抱蹦蹦跳跳的。这多少让那些一心想来狂欢的“洋鬼子”颇感失望。好在参加舞会的不仅有大人,还有不少大臣的子女。这些孩子极大地活跃了舞会的气氛。他们那犹如银铃般的笑声,小鹿一般乱蹦的身影都为这场中式的平安夜舞会增加了一抹亮色。

        然而整场舞会的小公主杨念华却并没有同其他孩子一起玩。虽然这些孩子的家长想方设法地想让自己的孩子把沉默的公主逗乐。但好动的孩子们很快就对这位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的公主失去了兴趣。纷纷丢下了自己的“政治任务”跑去自顾自地玩耍了。最后只留下公主的贴身女官东莪陪她玩挑绳游戏。

        “殿下,您渴吗?”与杨念华玩了大半时辰的东莪关切的问道。得到的回答却只是杨念华默不作声的点头。见此情形东莪在心中不由暗自叹了口气。不过她的脸上还是挂着柔和的笑容道:“殿下乖,您先坐在这儿。东莪给你拿果汁去。”

        说罢东莪便起身招呼起了侍从。正当她从侍从手中接过果汁之时,一个熟悉身影映入了她的眼帘。那是一个身材修长有着灿烂笑容的年轻男子。东莪曾不止一次在科学院的门口看见过这个身影。而女人的直觉也让她确信对方一定同样在注意自己。东莪还知道对方叫陈辉,光辉的辉。事实上,这位陈公子在东莪就象是一道耀眼的光辉,让她渴望拥有却又无法注视。因为东莪知道以她的出身和身份,有些事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正当她以理智强压自己内心的情感打算转身离开时,对面的那个陈公子却像是心有灵犀一般突然回过了头。一瞬间两人的目光穿过熙攘的人群碰撞在了一起,却也再难分开。东莪甚至都忘记了为公主端果汁的事,当场就傻傻地站在了大厅中央。

        此时,这两个年轻人都不知晓他们那略显失态的举动完全被女皇与首席女官董夫人看在了眼里。却见一席宫装的董小宛悄悄凑到孙露的耳边道:“陛下,这就是妾身向您提起过的陈公子。”

        “这么说东莪看中的小伙子就是他咯。”孙露打量着两个年轻人道。

        “陛下,东莪过了年就二十二岁了。这若在宫外孩子都快桌子高了。”董小宛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这朕知道。”孙露说着又望了望角落里正茫然的女儿。在犹豫了一下后,她回头向董小宛嘱咐道:“让那两个年轻人过来吧。”

        “是,陛下。”董小宛恭敬地行了个礼后,立即便着人将还在发痴的东莪与陈辉喊到了女皇跟前。

        东莪与陈辉虽然没有了到女皇会来找自己,不过两人心中所掩藏的情愫很快就让他们在女皇面前产生了罪恶感。就在此时却听孙露沉声直接向他俩问道:“你们二人是否认识?”

        给女皇这么一问,东莪当即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告罪道:“陛下恕罪,这…这都是小女的错。与陈公子无关。”

        “不,是小生唐突冒犯了东莪小姐。还请陛下降罪。”那陈辉也跟着跪了下来将一切罪责一股脑儿地都拦在了自己身上。

        周围众人眼见这两个年轻人没头没脑地就跪地向女皇请罪,当即便好奇地围了上来。有几个女眷还乘机在旁掩口窃窃私语着这什么。见此情形,一旁的董小宛不由偷偷观察了一下女皇的脸色。但见孙露虽正襟危坐,可脸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甚至隐约间还点了点头。于是善解人意的董小宛当场便上前打圆场道:“瞧,你们这两个傻孩子都瞎说些什么呢。陛下只是随便问你们两句。你们就要死要活的。今天可是喜庆的日子,快起来吧。可别扫了大家的兴致。”

        “话可不能这么说。他们两个既然会说这种话,就说明他们心里本就有鬼。”孙露突然把脸一唬道:“陈辉你刚才说冒犯了东莪。这是怎么一回事?”

        “回陛下,小生,小生一直以来都仰慕东莪小姐。曾多次在宫门外偷睹小姐的芳容。”陈辉讪讪地说道。可谁知,东莪像是拨浪鼓一样摇起了头道:“不,不是的,是…是小女多次…多次在科学院外偷看陈公子。”

        眼见这两个年轻人神态扭捏,又互相为对方担责,就算是在场的欧洲人也都看明白了原由。然而孙露却并没有勃然大怒。只见她又回过头向陈辉问道:“陈辉,你家中可有妻室?”

        “回陛下,小生家境贫寒至今未娶。”陈辉望了东莪一眼回答道。

        “那可有高堂?”孙露又问道。

        “回陛下,小生自幼父母双亡,由南阳的叔父领养。”陈辉如实答道。

        “那好,你先修书一封询问南阳的叔父问其是否愿意接受一个女真女子入你陈家之门。”孙露一字一顿地说道。

        “陛下…”陈辉与东莪惊讶地抬起了头。

        “朕虽然认为两情相悦是两个人自己的事。不过朕也不希望东莪嫁到一户不尊重她的人家。现在东莪的家人都不在她的身边,朕希望她没选错人,朕也没看错人。陈公子你明白朕的意思吗?”孙露意味深长地说道。

        而听女皇这么一说,陈辉当即便与东莪双双叩首谢恩道:“谢陛下恩典,谢陛下恩典!是,小生这就回去写信。”

        眼见一对新人就此得到女皇的认可,现场的气氛立即就变得喜庆起来。一旁刚才还在交头接耳的女眷们立即就改变了态度纷纷上前向两个年轻人道起喜来。而那些个欧洲学者与公使更是比当事人还要激动,不仅频频碰杯庆祝,甚至还拉起周围的女官一起跳起舞来。可是突然间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现场喜庆而又略带混乱的气氛。

        “东莪,你不要走。”紧抱着布娃娃的杨念华无助地站在众人面前开口说道。一瞬间整个宫殿都陷入了一片寂静。人们纷纷以惊愕的表情看着眼前的小公主。而此刻的东莪更是又惊喜又害怕。惊喜的是公主在沉默一年后终于开了口,害怕的是自己极可能因为公主的这句话而与幸福擦间而过。

        正当众人尴尬之时,孙露却缓缓地从自己的龙椅上走了下来。却见她来到小女儿的面前,温柔地抚摩着她额前的秀发道:“东莪姐是不会离开华儿的。东莪姐喜欢华儿,也喜欢这个大哥哥。她是和自己的心爱的人在一起。所以她会像董姨一样和我们在一起。”

        “东莪姐是吗?”杨念华回头向东莪问道。

        “是的,殿下。东莪是不会离开殿下的。”东莪强忍着喜悦的泪水说道。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下雪了。现场众人赶忙将目光投向了御花园。却见天空中果然飘起了点点白雪。突如其来的雪花让在场孩子们顿时就兴奋了起来。他们不顾大人们的阻拦,欢呼着冲到了外头,一蹦一跳着想要抓住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知是同龄人的举动感染了杨念华,还是那洁白的雪花吸引了她。总之,她这一年来第一次主动向自己的母亲要求道:“阿母,我想看雪。”

        “好,我们看雪去。”孙露以颤抖的声音答应道。说着她便将女儿领到了室外。看着雪花在自己的手心融化,杨念华突然回头向母亲问道:“阿母,这是爹的礼物吗?”

        “是,这是爹给华儿的礼物。”孙露微笑着点头道。黑暗中不知是灯光的作用,还雪花的影响,女皇的眼角闪过了光芒。

      第一章 楔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