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也就在此时马车忽然停住了。“福克斯先生,我们到了。这就是香江商会驻香港的办事处。”下了车的汉诺船长指着一栋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的大楼说道。福克斯下意识的抬头望了望这幢高三层的房子。大门上挂着一块镏金的招牌。招牌上画着几个福克斯不认识的符号。在福克斯看来汉字就想是神秘的符号一样。而中国人也和他们的文字一样的神秘。就象眼前的这个香江商会。其实私下里欧洲的商人们都称这个香江商会为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关于他们的传闻现在在亚洲地区可以说是越传越神了。什么找到宝藏啊,什么与明帝国皇家有关系啊,甚至还有和魔鬼签契约什么的。福克斯当然知道没有“和魔鬼签契约”这回事。香江商会麾下的汉威公司倒是在英国注册过。前几年没少占英国便宜。不过这家公司上缴的税款也是颇为丰厚的。在伦敦的东印度公司总部还为这家公司的离开心痛过一段时间呢。无论如何自己的中国之行都要从这里开始了。想到这里福克斯整了整西装大步的走了进去。
*******************************************************************************
“副会长,你认为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派来的代表究竟想干什么呢?”陈家明对一旁孙露问道。三天前陈家明接到了詹母斯从香港发来的消息说是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想要见香江商会会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气陈家明也是早有耳闻了。毕竟汉威公司曾经借过他们的名头在印度洋上经商。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陈家明当天晚上便通知了孙露。孙露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决定在广州香江商会总部接见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
“那还用说。趁着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亚洲失势想要到亚洲来分一杯羹。希望能做生意,若是不用付税款更好,能贩卖【创建和谐家园】和人口那是最好了。当然他们最想的还是能象荷兰人那样在我们大明建立殖民地。”孙露直言不讳的将以后英国所做的勾当讲了一边。
“既然这些英国人如此的居心叵测。为什么会长还要见那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呢?”听了孙露的分析陈家明觉得与英国人合作无疑是在与虎谋皮。
“我知道你认为和那些欧洲人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但家明你也要换一个角度来想想。这么做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个机会。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孙露语重心长道。
“机会?”
“是的,家明。你有没有想过以荷兰、英国这样的小国竟然能在其国土之外拥有如此多的殖民地。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拥有那些殖民地呢?这地球上又没有刻着他们白种人的名字凭什么让他们瓜分这世界。要知道我们的国库急需殖民地黄金来补充。但我们还要面对内战。”孙露指着一边的世界地图说道。
“我知道了,会长。我们要利用英国人来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为日后的战争收集战略物资。为以后的国家建设积累资金。”陈家明想了一下说道。
孙露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年陈家明确实成长了不少。就在此时仆人通报道:“孙会长,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福克斯先生求见。”
“瞧,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孙露对着陈家明笑着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于是不一回儿,福克斯和一位随同的翻译就被带到了孙露的办公室。一进门福克斯就礼貌的说道:“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杰克•福克斯见过将军阁下。”
“欢迎你远到的客人,福克斯先生。不过我要提醒先生。今天我是以香江商会会长的身份接见阁下的。而不是以大明将军的身份。”孙露起身迎接道。
“哦,孙小姐不能代表广东官府吗?”四个人就座后福克斯问道。
“那福克斯现在能代表英国政府吗?”孙露反问道。
“这,我只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小姐。”
“同理。我也只是香江商会的代表。我们所谈的也只是一个公司同另一个公司的业务不是吗?福克斯先生。”孙露似笑非笑的回答道。
“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谈谈关于香江商会同东印度公司共同开发东亚地区的事吧。”觉得绕不过孙露的福克斯直接切入主题道。
“开发东亚地区?我们现在还需要东亚地区吗?福克斯先生,应该说是东印度公司希望香江商会帮助东印度公司开拓东亚市场吧。”一旁的陈家明说道。在多年来同西方商人的交往中他也渐渐的养成了直截了当的习惯。
“孙小姐,看来你们并没有合作的诚意啊。”面对自己的心思这么直接的就被对方点破福克斯有些生气道。
“陈经理讲的是事实。不过,福克斯先生放心。香江商会十分愿意同东印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东亚的市场。”见福克斯有些沉不住气了孙露微笑着回答。
“哦,那么说小姐是同意与我们合作了。”福克斯两眼放光的问道。
“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们还些条件。”孙露斯条慢理将一份协议递给了福克斯。
福克斯疑惑的打开了协议发现是用英文和中文写的。他仔细的看了一遍合起协议说道:“关于同香江商会合作开发非洲和美洲以及在欧洲建立中转站这样的条件我没权答应。而且你们同意在亚洲合作的范围并不包括中国。”
“哦,是吗?那很抱歉福克斯先生。我们的这次合作也就此告吹了。”说完孙露做出了送客的样子。
“孙小姐,请您再考虑一下吧。毕竟你们的条件太苛刻了。”福克斯争辩道。
“我可不认为这样的条件苛刻。现在在非洲和美洲有生意的又不是你们英国一家。相信法国人、西班牙人甚至惟利是图的荷兰人也会对此感兴趣的。”陈家明接口道。
“那请你们再让我们考虑一下吧。”福克斯连忙说道。
“福克斯先生,机会只有一次。要么现在就签。要么我们去找法国人去。恩,西班牙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孙露惬意的品了口茶说道。
此时的福克斯可以说是矛盾不已。虽然这份协议并不包括中国地区但就是这样也要比他事先想要的利益大得多。至于非洲和美洲地区确实除了英国之外还有其他不少欧洲国家在那里活动。或许英国可以反过来利用香江商会来谋求在这些地区的更大利益呢。而欧洲建立中转站只要不是建在英国管他屁事。于是考虑再三的福克斯终于一咬牙说道:“好,我签。”
柳丁认为国内的仗要打,海外的殖民地也要同步开发,双管齐下。葡萄牙在被西班牙占领期间他海外的殖民地依旧能正常运行。借鉴欧洲人的开发方式应该没问题。
第三章 第十五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83
崇祯十六年十月香江商会同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签署了一份关于贸易合作的协议。这份被日后的史学家称为《香港协议》的贸易协议充满了殖民色彩。在协议中香江商会同意帮助东印度公司开发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而做为报答东印度公司则要帮助香江商会开拓在非洲和美洲的市场。由双方共同维持海上的安全与自由。在这份协议中双方看似都牺牲了不少利益,但若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他们所牺牲的都是其他被殖民国家的利益。于是在往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份《香港协议》都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一方面不少学者(主要以被殖民地学者为主)对于中英双方随意买卖他国【创建和谐家园】的“空手套白狼”的流氓做法嗤之以鼻。而孙露更是被那些小国的学者们称为“流氓加骗子”。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中国学者看来《香港协议》的签定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海外殖民的第一步。为日后长达百年的大殖民时代奠定了基础。而这也成了孙露的功绩之一。
当然此刻坐在长崎城里欣赏着樱花喝着酒的孙露并不会想到日后的史学家对于自己的评论会如此的不同。此次孙露在与福克斯签定了《香港协议》后不久便随同香江商会的商队开始了她的东亚诸国之行。而这次旅行的第一站便是日本。17世纪的日本属于德川幕府时期。由于前些年日本岛原、天草等地的天主【创建和谐家园】举行武装暴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德川幕府实行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朝鲜以及荷兰这三国商人来日本通商。不过日本对中国贸易也是多方限制,整个德川时代日中贸易只限长崎一港,且贸易方法也限制甚严。宽永14年起,规定中国商人投宿日本人家,其投宿处称“差宿”。但自从战役之后荷兰人在日本的影响力低了不少这使得中国一下子跃居成为对日出口大国。香江商会则代替了郑芝龙成为了中国在日本影响最大的势力。
“孙会长,今天菜式还满意吗?我们这儿的厨子可是专程从广东请来的啊。”一旁的黑石一男一脸媚笑道。做为长崎城里首屈一指的商贾黑石一男不仅在日本各地都有产业而且还与德川幕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香江商会也是他的第一大主顾。在东亚混了这么多年黑石一男当然知道孙露在香江商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来访黑石一男当然不能怠慢。可拿什么来招待这个重量级人物呢?她是个女的那么日本的“国粹”是派不上用场了。钱财什么的想必她也不会看上眼。于是考虑了半天黑石一男只好收集了些特别的珠宝首饰送给了孙露。并且安排了这场很有中国特色的宴席。
“黑石先生客气了。这么好的佳肴配着这么好的景色真是让我如痴如醉。”孙露夸张的说道。(其实她原本想来吃生鱼片的。)
“孙会长。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黑石先生,我们上次谈的那件事不知德川将军考虑的怎样了?”看不得黑石一男献媚腔调的陈家明将话题叉开道。
“这?陈老板,你也清楚。如果只是以商人的身份很难得到德川大人的接见。当然若是孙会长以上朝将军的身份或许还有些机会。”黑石一男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陈家明与孙露对望了一眼又继续问道:“那么关于贸易的事呢?”
“这请会长放心。德川大人同意扩大上朝商人们活动范围。并且也同意会同上朝一起封锁胡虏。”
“光有口头上的承诺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能得到实质上的答复。至少幕府也该派相应的官员来。这点礼仪你们都不懂吗?”孙露大声斥责道。好歹她现在也算是个官员了。
“啊,请大人息怒,请息怒。我会再次禀德川大人的。”黑石一男连忙下跪道。
孙露轻蔑的看了黑石一男道:“我也不为难黑石先生了。这是广东巡抚大人给你们德川大人的信。相信看了这封信后德川大人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说完孙露将信丢在了桌子上便和陈家明一同离开了。
之后的几天孙露在陈家明的指引下拜访了生活在长崎的不少华人。跟昔日一样,僧侣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不过德川时代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侣很少,赴日的中国僧侣却很多。中国僧侣大多到长崎,住在“唐三寺”里。唐三寺是指长崎的兴福寺(南京寺)、福济寺(漳州寺)、崇福寺(福州寺)。这三所寺院是到长崎的中国船主所建,所以寺院住持必须是中国僧,由南京、潭州、福州三地名刹派僧担任。根据陈家明的介绍当初兴福寺开山为真圆,福济寺开山为觉海,祟福寺开山为超然。孙露还介此会见了兴福寺的主持了然【创建和谐家园】。讨论如何团结在长崎的中国侨民以保证他们在日本的利益。
就这样孙露在长崎游玩三天后德川幕府才派人同香江商会正式签署了一份文书。同意中国侨民在长崎自由活动不再限制与中国的贸易等等二十多条款项。并答应联合明政府一同封锁现在的满清。而孙露也在文书签定后的第二天便离开了日本。
看着眼前的这份文书想起昨天那个武士傲慢的态度陈家明不满道:“德川幕府欺人太甚了。枉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但从这份文书的内容上看根本没满足我们的需要。”
站在船头吹着海风的孙露转过身补充道:“非但没有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我可以打赌不出一年德川幕府就会毁约。”
“什么!你是说这份协议维持不了一年?”陈家明惊讶的问道。
“一年只是保守估计,能维持半年就不错了。”想到日后北京失陷清军入关孙露用脚指头都能想到惟利是图的倭人绝对会毁约。看着陈家明失望的样子孙露拍了拍身边的一门大炮说道:“家明,你要记住。从谈判桌上得来的东西往往是不可靠的。只有大炮才能给我们想要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就用大炮砸开日本的大门!”陈家明狠狠的说道。
“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还要面对日后发生在中原的战争。不过,家明。你手上的这份文书正是以后的敲门砖。”孙露语重心长道。
“恩,是的。只要小日本敢毁约。那么义勇军就有足够的理由进攻长崎了。”陈家明小心翼翼的收好了那份文书。这可是日后开战的理由啊。
看着陈家明认真的样子孙露不禁微微一笑其实要是真的想开战就算是没理由也能找出了理由来。“家明从长崎到朝鲜的瓮津需要多久时间?”
“大概三天吧。”
“哦,要三天啊。这样吧我累了。想回舱休息休息。有事找我。”
“是。”
当孙露进船舱前她又下意识的望了一下远处渐渐消失的长崎港。不禁在心中暗暗发誓道:长崎下次我再来时不会再搭乘商船了。而是该带着中国的舰队来了。你就等着吧。
*******************************************************************************
就在孙露忙着她的东亚诸国行的同时中原的战场上战火也开始愈演愈烈了。自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取得了朱仙镇大捷后。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趁势攻占了湖北、河南大部地区后,拥兵号百万。遂于襄阳设置任官,李自成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同年五月,李自成招部下集议推翻明王朝的作战计划,决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然后直逼京师。也就在此时,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任命孙传庭为兵部尚书,调集河南、湖广、四川等七省明军约 10余万(号称40万,汗~~~),分进河南,向农民军发动进攻。于是在崇祯十六年的八月,一场农民起义军与明军主力的生死决战就在汝州拉开了序幕。
当农民军得知明朝主力来袭,许多人都诚惶诚恐起来。但李自成对此却沉着应对立即改变部署,派兵一部往阌乡迎战,诱使明军主力至河南中部决战。同时,为阻击四川明军进入河南,又在内乡县一带加强防守,掩护翼侧的安全。
八月初十,孙传庭果然率师抵达阌乡。于是农民军且战且退,先走陕州,再退渑池,接着又经洛阳向郏县、襄城转移。但在九月初八,明军进抵汝州,由于农民军都尉李养纯叛降。李自成的计划就此透露。孙传庭根据其提供的情报,立即命主力进逼襄城。九月十四日明军进至郏县西南;与此同时,孙传庭又派一路兵马从间道袭陷宝丰和唐县,血腥屠杀了当地的农民军及其眷属。
而另一边李自成为了再次创造歼敌条件,一面在郏县、襄城之间,依托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以疲惫明军;一面派出精锐,袭取汝州西北数十里的白沙,切断明军粮道。由于连月来河南普降大雨,道路泥泞,致使明军运输困难,粮食奇缺,军心慌乱。九月二十一日,汝州的明军突然发生哗变。孙传庭不得已遣一部在后掩护,亲自率领大部队回洛阳筹粮。但是前军一动,后军就更加恐慌,纷纷逃散。见时机成熟的李自成乘机挥师杀向明军。次日,农民军骑兵与步兵密切配合,在汝州、郏县一带包围明军,并展开激战。战斗中明军用来专门对付农民军骑兵的“火车营”,首先仓皇溃退,3万辆载有火炮、甲仗的战车丢弃在路上,挡住了退路。农民军奋勇冲杀,昼夜追击,直达黄河边的孟津,歼灭明军4万余,缴获大量兵器。孙传庭只得率少数随从渡黄河转守潼关。此后起义军分两路进兵陕西,一路经淅川下商入陕南。另一路则由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孙传庭潼关。十月初,在农民军多次围攻下潼关陷落孙传庭战死。
孙传庭战败殉国的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汝州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明军在中原的主力损失滞尽。加上去年的松山战役的失利。除非调集关外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否则的话明朝已经没有象样的军队能阻止农民军的进攻了。此时京师北京可以说已经完全暴露在了农民军的面前。输红了眼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再次将战败的责任推给了底下的大臣们。首辅周廷儒与吴昌时俱被崇祯下令赐死。而之前周廷儒与吴昌时等人贿赂官员、买通内侍、谎报军情等罪证也一并被他们的反对派全盘揭露。一时间东林党和复社颇为舆论所诟。风雨飘摇的紫禁城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党争。
此时的李自成则在占领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大片的中原地区后,为了贯彻“三年不征”政治经济纲领政策,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但是后来因为“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在某些地区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
至于军费方面自从攻陷洛阳起,李自成便开始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因此他的军饷主要来自这种通过没收明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和对明朝官员实行所谓的“追赃助饷”。这样能够做到不扰民而补给充足,但是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军队庞大需要大笔的开销。所以在占领西安后,李自成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
由于农民军的这些激进措施。一时间河南各地的官绅贵族个个惶恐不可终日。于是纷纷放弃原有的土地房产拖家带口的向淮南地区迁移。而在这支狼狈不堪的南迁移队伍中竟还包括着明王朝的藩王福王朱由崧和他的侄儿路王朱常芳。
17世纪的日本是很菜的~~~柳丁不想因为打日本而打日本。以后攻击日本的计划将牵涉到在大陆上的战争。这些天看了满清进攻路线的地图以及他们的计划。怎么说呢?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啊。竟然在那种情况下也会被他们占领全国。唔~~~悲哀啊~~~实在是
第三章 第十六节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651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首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的古老歌谣道出了淮河两岸的富庶与美丽。淮河古称淮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淮河两岸曾经涌现出众多的文人豪杰。然而淮河又是一条极不幸的河流。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但是真正让淮河变成灾河的是在公元1194年。那年当时的金国统治者在阳武决口黄河,希望以水代兵,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夺淮历史。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淮河两岸民不聊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有雨无雨都成灾。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难民流浪于淮河两岸。
崇祯十六年的秋天也一样。只不过眼前的这批难民并不是因为这天灾流浪。而是为了躲避兵祸才举家南迁。在这支南迁队伍中有明朝在河南的大小官员、有地主、有学究、有书生。但最引人注目的则末过于明福王朱由崧、路王朱常芳以及他们的家眷队伍了。
眼前的朱由崧只有身上的那件紫色蟒袍还能揭示他所拥有的地位。现在的他完全就象一只丧家之犬。自从李自成取得朱仙镇大捷之后,意识到明王朝在河南已经大事已去的朱由崧急急忙忙的带着自己的家眷和侄儿朱常芳离开自己的封地向南京逃窜。一路上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他的福王府早就被李自成抄了个底儿朝天。朱由崧可以说已经是身无分文了。要不是明朝的那些官员们还顾念着他是皇族。相信现在的朱由崧连匹马都骑不上。
“不行了,不行了。孤王真的不行了。张公公,告诉底下人停下来。歇歇吧。”肥头大耳的朱由崧一边抹着汗一边命令道。朱由崧这个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福王朱长洵的长子。在明宗室中的声誉一直都不好。贪、淫、酗酒、不孝、虞下、不读书、干预有司,可以说是五毒俱全。在他看来这几天的逃亡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王爷,前面就是码头了。到了码头上了船就安全了。请王爷再忍忍吧。”一旁的张公公安慰道。
“什么再忍忍。你是王爷!还是我是王爷!死奴才!给我滚!”说完朱由崧狠狠的揣了张公公一脚。张公公“哎哟!”一声摔倒在地。而朱由崧则因为自己太过肥胖重心不稳也翻下了马。摔得浑身是泥的朱由崧不禁大怒抄起马鞭就朝着张公公劈头盖脸的抽去。一旁的众人看着朱由崧暴虐的样子都不敢做声。大概是这些天吃的较少再加上朱由崧缺少运动。抽了没几鞭子他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于是几个侍从连忙上去安抚朱由崧乘机扶走了张公公。筋疲力尽的朱由崧一【创建和谐家园】就坐在了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众人见此情形也只好陪他一起停下来了。
一阵秋风吹过朱由崧不禁抖了抖身子。忽然他仿佛在风中听见了锣鼓声。难道是自己饿昏头产生幻觉了。想到这里朱由崧抬起头对着四周扫视了一下发现其他人也好象听到了锣鼓的声音。不是幻觉?难道是有人来了?该不会那些流寇追上来了吧。想到这里朱由崧象兔子一般“噌”的一声跳了起来。连忙翻身上马。(呵呵,400多斤的兔子。)骑上马的朱由崧很快的就看见从河滩的东南边走来的一支队伍。人数并不多。但个个打扮得人模人样的不想是流寇。
“程统领,上去问问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想了半天朱由崧打算还是先试探一下吧。
“是,王爷。”程统领立马带着几个侍卫跑了上去。
过了许久程统领便带着其中三个人来道了朱由崧的面前。一个年纪稍大乡绅模样的人带头行礼道:“草民,冯贵参见福王千岁。福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恩,免礼吧。”朱由崧整了整衣服一脸严肃道。看这人的装束该是这里的乡绅了。说不定还能用自己王爷的身份敲这土包子一笔呢。想到这里朱由崧马上摆出了一副贵族的派头。
“谢王爷。”冯贵起身道:“禀王爷,小人应我家主人的命令。特来此地接王爷到碧云山庄歇息。”
“哦,你家主人是何人。他怎么不亲自来接本王!”朱由崧疑惑道。
“禀王爷,我家主人姓孙名露。乃是香江商会会长。现在在广东做生意。故不能来此地迎接王爷。特命小的这管家来接王爷。还请王爷息怒。”冯贵恭敬的回答道。
“哦,是个商人啊。看来还是商贾懂事啊。”想起一路上自己所遇到的冷遇朱由崧不禁感叹道。“这样吧,程统领你召集众人一同随冯管家去碧云山庄。”
“请等一下,王爷。”一旁的程统领警惕的反问冯贵道:“冯管家,你家主人如何得知王爷在此的?”
“我家主人虽为商贾却无时无刻的关心着社稷名生。这次自从得知闯贼在河南等地肆虐成性。想起王爷等人还身处险境。我家主人更是心急如焚。于是便派人多方打听王爷的下落。可去苦无音迅。我家主人为此常常在深夜痛哭流涕。感叹食君之恩,却让身为大明宗室的王爷流落在外。这次离开去广东时更是再三嘱咐小人一定要找到王爷。老天开眼,终于让小人得到了王爷的消息。所以小人日夜兼程赶来接王爷来了。王爷放心碧云山庄一切都已经为打点好了。”冯贵就这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完了上述解释。听得朱由崧是感触颇深眼泪汪汪。一旁的几个妃子更是已经哭得象个泪人了。
“孙爱卿,忠义感天。孤王一定会重重有赏,重重有赏的。”
“小人在此代我家主人谢过王爷了。王爷我们还是赶快动身吧。附近有流寇活动啊。”冯贵提醒道。
“是,是。程统领你还楞着干嘛。还不赶快动身!”朱由崧不耐烦的喝道。
虽然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碧云山庄心存怀疑,但程统领也不敢违背王爷的命令。于是只好一抱拳带着属下准备去了。
看着远去的程统领冯贵的嘴角扬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转而对着朱由崧说道:“王爷,小人在前面准备了马车。王爷连日来旅途劳顿。还是坐马车吧。”
“哦,是嘛。好好,冯管家你可真懂事。日后本王一定重重有赏。重重有赏。哈哈。”说实话朱由崧这些日子以来骑马骑得腰酸背疼的。一听有马车坐当然是觉得如临仙境。二话不说便随着冯贵上了马车。于是一行人随着冯贵等人来到了码头。此时河面上已经升起了薄薄的雾气。冯贵带着众人上了事先停靠在码头的三艘大船渐渐的消失在了薄雾之中。
*******************************************************************************
李朝又称“李氏朝鲜”。高丽后期,李成桂等武装力量与士大夫势力灭亡高丽,掌握政权。1392年,李成佳将军建立了李氏王朝。李氏朝鲜的统治者为了抵销在高丽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大肆宣传儒家学说。并坚持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而鄙视工商业。
孙露虽然来朝鲜才几天却能深深的感受到儒家学说已经渗透到了朝鲜人的生活中去了。这里的士大夫们对于朱理学说的崇拜甚至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与明朝的士大夫不同。朝鲜的士大夫并不会对原有的儒家学说进行反思。也不会去接受从西方来的外来文化。就象他们的铁甲龟船一样固执而排外。
例如眼前的这两个朝鲜官吏。孙露打赌这两个人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这个女人加商人。若不是她还有一个大明参军的身份相信他们都不会正眼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