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君九龄》-第24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我是蔡州府汝南的。”他说道。

      汝南?

      这两个字传出来,安静的茶棚里响起咦声。

      “汝南的怎么来我们阳城?”掌柜的已经先问道,看了眼马车。“而且还带着生病的老人家。”

      他问出这句话,小伙子反而露出奇怪的神情,似乎他的问题才是令人不解。

      “来看病啊。”他说道,“君九龄君小姐现在不是来阳城她外祖家嘛。”

      茶棚里一阵安静。

      小伙子并没有在意,放下茶碗给了钱。

      “请问君小姐住哪里啊?”他问道。

      没有人回答他。

      小伙子看着这些人也有些不解。

      “难道你们不知道?”他说道,“君小姐那么有名。”

      君小姐的确有名。但大家似乎理解的有名不是一个意思。

      掌柜的最先回过神,给他指路,那小伙子千恩万谢的赶车进城去了。

      待他离开有人抓着掌柜的询问车里的人是什么样,怎么吓了他一跳。

      “脸上长个疮。”掌柜的伸手比划,带着几分余悸,“这么大。”

      茶棚里立刻哗然。

      “真的假的?”

      “从汝南过来的。”

      “就跟说书先生一样,是方家请的托儿吧。”

      “才说是神医,就来了求医的人,这么巧不是托儿是什么?”

      “也不知道方家请了多少?请这一个可没什么意思。”

      这个人说的风凉话很快应验了,就在这之后,陆陆续续的有很多汝南人来到了阳城,所有人问路都是同一句话。

      君九龄君小姐的住处在哪里?

      这让阳城刚掀起的热闹更甚。

      “骗人?俺们吃饱撑的这么远过来骗你们!”面对民众的质问,在城门前问路的赶路又累又热的汝南人很是恼火,“君小姐是神医有什么可假的。”

      说罢又恼火又讥讽又可怜的看着这些人。

      “俺们原本还羡慕你们呢,君小姐就在你们这里,你们真是沾了大便宜,么想到,你们竟然瞎了眼都不知道。”

      说罢又带着几分本地人看外地人,城里人看乡下人的鄙夷。

      “真是么见识。”

      什么叫么见识?他们根本就没见识过好不好!

      一个只会闹着要跟阳城最有名的公子成亲的小姐怎么就是神医了?

      就算再有见识的人也没办法将这两者怜惜起来啊。

      阳城人倍感委屈又不平。

      “那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带着不服阳城人也跟着这些汝南来的求医人来到方家。

      但遗憾的是现在谁都见识不了,因为君小姐不在家。

      那些前来求医的汝南人都被方家妥善安置,方家少爷亲自接待,并承诺将他们的病情描述写信送给君小姐,如果愿意等的话就在这里等君小姐回来,食宿方家承担。

      这个承诺让阳城人再次哗然。

      “这不是托儿是什么!”

      “哪有求医的人,被当做祖宗供起来的!”

      “管吃管喝,是不是还免费治病送药啊?”

      但阳城人的哗然在汝南求医人的面前再次遭到鄙视,对于方家的承诺,汝南来的人都神情平静,并没有激动的晕过去。

      “这很夸张吗?”他们看着激动的阳城人,带着居高临下的鄙夷,“你们真是没见识。”

      这怎么又没见识了?

      这种事难道他们又见识过吗?

      汝南的人听着这质问都笑了。

      “当然见识过。”他们说道,“君小姐和方少爷在汝南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在汝南的时候。

      阳城的民众们都想到了,说书人讲过那奇女子携病弱,带老残,跋涉归汝南。

      那在汝南也有旧事传说吗?

      “当然有。”汝南的人们带着满满的回忆,“那汝南的旧事是一个传奇。”

      *****************************

      依旧加更。(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这是毋庸置疑

      ÎªÈýÔ·ãÜø´òÉÍÁéÊÞµ°¼Ó¸ü£¨28£©

      ***********************************

      阳城的说书人们最近很不高兴。

      刚开的玲珑人巧设玲珑计才说了没两天,原本应该正是最热闹最受欢迎的时候,结果茶楼里酒楼里听众都少了一半。

      这是因为城里来了很多外地人,虽然这些外地人不是说书人,但也抢了他们的生意。

      这些人是汝南人,是他们所讲的君小姐携病弱,带老残,跋涉归汝南一段书的事发地。

      而更没想到的是君小姐在汝南还有更热闹的故事讲。

      这些日子陆续有汝南以及汝南附近的人来求医。

      能跋涉这么远赶来看病的,必然很多是家中资产丰厚的,能保证病人路途上舒坦不至于疲惫劳累过度,病情加重。

      而且能长途行路的,也必然不是什么病重的即将要死的,那样还没走到阳城就没命了。

      所以得知君小姐不在阳城,虽然方承宇提供食宿,但很多人还是离开了,这些都是不缺钱财的,以及与其在这里等待,也还有时间再去另寻名医的。

      但也有一些人留下来了,或者是没力气再走修整一下,或者是钱财不多已经用完的。

      就是这些留下来的人闲居无事,尤其是发现阳城人竟然不知道九龄堂的厉害,是义愤填膺也是炫耀,在方家提供的居所外或者街头,热情的给阳城的民众讲述着九龄堂的种种事迹。

      君小姐重归旧居,严老爷推屋倒墙。

      君小姐不退不让,断壁残垣间重开九龄堂。

      一诺千金,行善扬名。

      残废人合家等死,三副药两行针大力重回。

      严老娘教子,九龄堂重修。

      当街巧遇故旧,君小姐强留有缘男。

      “打住。打住,这个不能说。”

      高谈阔论的男人说出上一句故事时,被旁边的汝南乡亲顿时喝骂。

      男人这才察觉失言红着脸咳嗽一声。

      “这个不说了。”他说道。

      正听得眼睛亮起耳朵竖起的阳城民众顿时嘘声。

      “说,说。就说这段。”他们起哄道。

      “这段没有,这段没有。”汝南的人齐齐的摆手否认,一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神态。

      君小姐是他们汝南人,不管怎么说,当街搂抱强留一个年轻男子的事总是不光彩。他们自己家知道自己家孩子的顽劣也就罢了,在外人前还是要维护的。

      “方家出多少钱请你们来啊,还分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是不是没提前编好啊。”

      但在这热闹里也自然少不了冷嘲热讽。

      事实上从汝南的求医人陆陆续续到来的时候,这种质疑和嘲讽就不断。

      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毕竟君小姐是神医这事太突然了。

      每一次发生质问和嘲讽的时候,汝南的人都会不解而愤怒,双方也因此发生口角争执。

      但随着汝南人从阳城人口中得知有关方家这一段的各种事迹,汝南人也变的冷静下来。

      “其实你们这样想也不奇怪。”。

      这一次一个汝南人制止了乡亲同伴们争执,站出来神情温和的看着那边一脸不屑的人。

      “君小姐带着方少爷刚到汝南的时候没人相信她会真的要开医馆。”他说道。“也没人相信她能在汝南站住脚,所以那胡贵才敢卖了房子,那严老爷才敢推倒了房子,因为她孤女一个,年纪又小,父母双亡,族亲皆无,这样的一人,真的很难相信她有那种对抗欺辱的本事,这也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吧。”

      这话让笑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你们对方家的种种揣测不也是如此吗?”

      他接着说道。

      “因为他们是商户。士农工商,最低贱,纵然有钱,也只是有钱而已。怎么可能拿着圣旨,让那么多官员们低头听从调派。”

      “但是你们到底质疑什么呢?”

      “圣旨不是真的吗?你们都看到了啊,官员们也确认了啊,是真的啊。”

      “就跟当初在汝南,君小姐在倒塌的房屋上宣布九龄堂重开,免问诊免医药费且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时。我们也不相信啊。”

      “她治好了一个人,治好了两个人,我们都认为她是用方家的钱买来的名医药方。”

      “但她治好了三个人,四个人,她能治的人都治好了,所有人都看着,没有任何的技巧回避躲藏,全是她一个人做到的。”

      “正因为我们看到了,所以我们才相信了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6 17: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