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的,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们打算给你定罪谋叛。”他说道。
李县令的眼稍微睁大。
方承宇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李大人你二十中进士,至今为官将二十多年。”他温声说道,“肯定知道谋叛是什么意思。”
他说着伸手指了指一个方向。
“你就会在阳城的东街口被当众斩首,不需要押解进京,不要重审。”
说着又笑了笑。
“也就是说我们不给你再见别人和说话的机会。”
李县令眼中闪过一丝冷笑。
“什么时候阳城多了一个山西王啊?”他淡淡说道。
这话让四周坐着的官员们神情有些不虞,其实他们本来的神情就不怎么好,只不过就如外边那些等候的官员所说的,苦主三代人都几乎折在这人手里,让人问个清楚也可以理解。
µ«ÎʹéÎÊ¡£Ôõô¾ÍÔ½ÙÞ´úâÒÁË£¿
还定罪问斩都出来了。
众人的视线飘忽看向坐在其中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五十左右,形容精瘦,此时神情肃穆看不出喜怒。
这就是太原知府马升之。
这次的事是他主导的。但自从进了牢房以后,他就没有再说过话。
现在亦是如此,并没有轻咳或者说句提醒注意分寸的话。
他不开口,其他官员也都收回视线不动了。
方承宇神情依旧,似乎根本不觉得自己说的多不合适。
“你不用觉得这话合适不合适。”他看着李县令微微一笑,“你只需要知道这件事我们能不能做到就足够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出这么多事,大人你心里多少也有个谱了。”
说罢后退几步。
“闲话不多说,李大人,这么说你是在二十多年前就盯上我们方家开始筹划了是不是?”
听方承宇这么说,方老太太从椅子上坐直了身子。
“随便你说。”李县令不咸不淡的说道。
方承宇也不在意他的装死。
“我拿到了你的履历。”他说道,似乎在思考也似乎在叙述,“你二十岁中了进士,先后出任鲁亭主簿、台州参军、庆阳知县、安阳知县、登县知县、卫辉节判。”
他流畅的说着,同时伸手在面前轻轻的点着,最后点了点停下。
“到现在阳城知县。”
一官任三到五年,这几处轮换下来二十几年就过去了。
“而且你历任的地方仔细的看起来都是在河南山西这里打转。”
方承宇手比划了一下。
“也正由此你结识了河南武将王才均,也就是王江的伯父。”
听到这里李县令笑了。
“你把我的履历研究的很透,但那又如何?我跟你们家也就是来到阳城后才结识的,也正如你所说,我历任这么多地方,结识的人多了去,文武混杂,地痞无赖众多,这有什么问题?你问问在座的官员,哪个不认识一些武将?”他说道。
方承宇对他摇头。
“不,不,这些都没有问题,如果非说有问题,就是别人都汲汲营营的升迁,而你这么多年汲汲营营的却是留在这一片地方。。”
他伸手再次画了一圈。
“离我们方家附近的地方为官,二十几年从未变过。”
李知县笑了要说话,方承宇摆手制止。
“我知道,这些都没问题。”他说道,再看向李知县,“这二十几年你从来没有跟我们方家有过任何的牵涉,除了有一年。”
有一年?
在场的人都看向方承宇。
“你有一个表姐夫曾任东平知县,在永显三年到永显六年,那时候你任台州参军,恰逢丁忧。”
他看着李县令,
“你就是在这时候盯上了我曾祖父吧。”
方承宇的曾祖父就是东平县人,三十岁时离开老家来山西。
李县令哈哈笑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我表姐夫做过你们方家祖籍的县令我就该跟你们有深仇大恨?”他说道,“你们方家是被害妄想症了吧?看谁都是害你们的人,你们问问,这在座的官员,或者他们的亲族朋友,有没有跟东平县有过关系的?”
这的确太荒谬了,在座的官员响起低低的议论。
方老太太看着方承宇有些担忧又有些不安。
方承宇面色依旧温和,看着大笑的李县令。
“永显五年,你到过东平县。”他说道。
“笑话,难道我不能去吗?”李县令冷笑。
“九月十八,你在伏牛山。”方承宇说道,“你看到了,对不对?”
此话一出口,方老太太猛的站起来,李县令也终于色变。(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附耳问生死
虽然依旧没人说话,但牢房里的气氛变了。
原本愤怒的方老太太有些紧张,原本装死的李县令也紧张。
在座的官员们都感觉到了。
很显然伏牛山是东平县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独特的吗?让着原告和被告,害人者被害者都紧张?
“你怎么知道?”
牢房里响起两个声音询问。
一个方老太太,一个李县令。
这更奇怪了。
方承宇说出这个地名,或许在这里做过亏心事的李县令惊讶也就罢了,怎么方老太太也惊讶。
难道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件事,方承宇也不该知道吗?
这是什么事啊?在座的官员们有些好奇。
伏牛山看到了什么?
“承宇,你”方老太太已经站起来了,神情有些忧急。
“这不是王江那边审出来的。”方承宇对方老太太做个安抚的神情,“这是我自己查出来的。”
不待方老太太再说话,又看向李县令。
“我想这世上的事横竖不过因果二字,有果必然有因,所以这事很简单,你一定跟我们方家有关系,我查了你以及你亲族的所有的信息,我还查了东平县志,我还翻了一些诗集,然后我找到了一首诗。”
“这首诗是东平县一个秀才做的,诗写的并不好,也就不用赘述了,吸引我的是这诗的小题记,他写的是记与县令曹尊永显五年九月十八伏牛山登高乐事,有友王子清,黄业,李长宏同行。”
方承宇说到这里看着李县令。
“李大人该不是说这是与你同名同姓的人吧?”
竟然是从诗里查到了李长宏出现在东平县的证据。
在场的人面色微微惊讶又有些动容。
说起来很轻松,但可以想象这需要看多少东西。
看来这瘦小的少年也很有些气力的。
李县令眼神闪烁飘忽一刻。
“那又如何?”他说道,“我去过伏牛山怎么了?你也说了,诗上写了我是与人同游登高,跟你们方家有什么关系。那是不是说当日那些同游的人都是害你们方家的人?”
对啊,去过伏牛山就怎么了?
最关键是,那天伏牛山发生了什么事?
听方承宇的意思,方家那天肯定也在伏牛山。而且发生了什么事,恰好被李县令看到,由此才结下了因果。
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人筹谋几十年害人?
在座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李县令面带冷笑不屑,眼神中还有几分期待。
似乎也期待他说出更具体的事来。
方老太太则有些紧张,人又上前一步。扶着她的方玉绣可以清楚的感觉到祖母紧绷的身子。
到底是什么事?作为受害者的他们反而不能拿出来指证害人者?
方玉绣心里闪过一个念头。
就在这微微的沉默窒息中,方承宇轻松温和的声音再次响起。
“李大人,你扯太多了。”他说道,“别人去过那里当然没什么,因为现在被绑在这里的不是别人,只是你啊,而且,我说这个不是要向你求证。”
不是求证?
那是为什么?
方承宇说话的时候就在负手后退,一步两步三步随着他的话音落停在了一旁的兵卫前。
他冲一个兵卫略一施礼。
“兵大哥,可否借你的刀一用?”他温声说道。
兵卫神情微微讶异。不由看向在座的官员们。
“方少爷,不可动私刑。”一个官员再也忍不住提醒道。
方承宇恭敬的应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