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辰凌问道:“此话何解?”
秦开顿了顿道:“时机,就是东胡左右贤王倾注全力争斗,两败俱伤的时候,那时候大草原上游牧的铁骑消耗殆尽,各部落混战,无力组织有效大军,就是我燕国出兵的时机。因为东胡人不论男女人高马大,体格彪悍,人人精于骑射,凶狠嗜杀,而且草原在极北苦寒之地,没有固定城池,一旦燕军深入,补给成了问题,不能持久战,要一举击溃东胡有生力量,然后逼迫胡人北迁,远离燕国边疆!”
辰凌点头认可,目前勉强凑够燕国一万骑兵数,但还是装备不齐,战马低劣,战斗实力低下,根本无法对东胡造成威胁,一直以来,燕赵秦只能依靠山川地势进行防御,而胡人也不擅长攻城,所以就形成千百年来,胡人不断南下掠夺,抢完就撤的风格,中原人也无法进行追击反攻。
按他的地域理解,现在东胡应该在内蒙赤峰和吉林一带,与辽西北部接壤,秦开的目标是把胡人感到外蒙古、俄罗斯一带,不错,让胡人以后远离中华大地,去抢夺沙皇俄国去吧!
秦开见储君神色认同他的观点,有了底气,继续道:“国力,指的是燕国的综合实力,包括物资、国库、军队、朝政等,臣将不太懂政论,但仍觉得国力是支撑大军作战、更换军备武器,粮食军饷的补充等一切后方的支援;最为重要,而目前,我燕国山河破碎,国土丢失,人口锐减,难民成群,流离失所,贫困如洗,百废待兴,无法支撑十万大军同时作战;如果要对东胡出兵,就必须在短短几年内迅速积攒国力,准备战需物资和武器粮草,才能对东胡造成致命一击,从而彻底赶走胡人。”
“所谓盟友,既是指与燕国相同境遇的赵国,也可以是草原上的部落,同仇敌忾,联合出兵,一方吸引东胡部队,另一方袭击王庭及部落,席卷各部落;胡人能打狠仗,却打不了恶仗,两者区别在于,狠仗凭的是一股凶狠之劲,而恶战是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不畏生死,视死如归,胡人大多生性贪婪,野性未化,一旦发现形势不利,无利可图,就会惊慌撤走,没有持久的耐劲儿!”
辰凌听完秦开的解析,心中有数,与他的想法大多不谋而合,从而看出这秦开,一是对东胡研究颇深,二是头脑清晰,的确有些真才实学,盛名之下无虚士,这秦开也算一位历史名将,果然靠谱!
“秦开,有一件事寡人要告诉你,那就是匈奴的三大族落之一,兰族正遭受着危机,须卜、呼衍两族合兵,野心勃勃,想要统一匈奴的草原部落,兰族酋长之女本来要去东胡求救,听闻东胡宫变之后,来了燕国求助,寡人也想通过这件事,与匈奴结盟合作,从此让匈奴逐渐归附燕国,为咱们养战马,以后燕国的骑兵,可以深入草原训练,日后跨入中原,必将横扫天下。”
秦开愕然道:“有这样的事?”
辰凌高深一笑,并不说明,拿起桌上他起草的盟约协议,笑道:“秦开,过来看寡人起草的‘燕国与匈奴结盟十约’,你在草原待过,看看这些,能不能对匈奴人造成诱惑,难以抗拒——”
第0302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秦开看过储君起草的与匈奴结盟的合约后,顿时眼光大放异彩,那个吃惊的表情,既滑稽又兴奋。
如果按照这个执行,以胡人匈奴的智商,肯定会心甘情愿,欣然同意,彼此结盟。
从此有匈奴的战马供给,燕军的军力迅速增长,以他在东胡学习的骑射训练的本领,加以改进完善,取长补短,再用上孙子兵法的战略,统领大军北上,定能对游牧部落造成致命威胁。
胡人的骑兵勇猛,声势浩大,速度极快,如雷霆震怒,正面冲击力强,机动灵活,骑兵阵如铜墙铁壁,万马奔腾之势,排山倒海之威,但是这种攻击无论多威猛凶悍,都只是手段和途径,是外在形式,不是根本的理论和战略。
身为帅者,秦开有自知之明,假如让他对东胡用兵,可以避其锋芒,诱敌深入,或围而歼之,或分而破之,出其不意,灵活战术,以战略挫败手段。
胡人只懂冲锋陷阵,盲目作战,少精谋略,中原诸侯国军力虽弱,体质不强,但只要有名将统帅,军纪严明,士气如虹,任东胡和匈奴部落如何强大,也不是对手,这是智慧的差距,无法弥补。
当然,这是倾国之力的军事行动,必须有明君支持,富强的国力,纯正的民风,否则像历史上纵有赵国李牧、西汉李广、南宋岳飞等抗胡名将,也无济于事。
秦开恭敬道:“储君,这些条约对匈奴太大了,看上去公平公正,美好蓝图,甚至好像我燕国在吃亏,但事实上,各尽所需,匈奴需要布、铁、盐、农具和粮食,而且没有文化传承,他们渴望中原的文明,而燕国恰恰缺少战马和后方牧场,眼下国力衰微,百废待兴,短短几年内无法经营牧场,饲养大批战马,发展骑兵。”
“因此结盟,是件互惠互利的事,更有利于我燕国在,逐渐在思想上控制匈奴的长远谋略,通过它制约其它匈奴部落,燕军今后还可以在草原上训练骑兵,将来联合兰族和其他匈奴人出兵,讨伐东胡,也容易多了。”
辰凌畅快大笑道:“哈哈,这正是寡人之意,秦将军,你再仔细想想,为合约补充一番,对于草原上的风俗和现状,朝廷内的官员没有比你更了解的。”
秦开闻言受宠若惊,储君如此信任他,令他心生崇敬、感激涕零之情,有如此年轻有为的君王,燕国焉有不兴之理。秦开认真阅读对这些论点咀嚼得越来越深,到最后越觉得储君的考虑入微,宏观方面、细节方面阐述得都很到位,许多见解独到,大胆创新,富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接着秦开认真考虑,渐渐提出几点,关于东胡和匈奴部落草原的习俗,行为处事风格,认知接受能力,如何与草原语言沟通,如何派驻大军修筑防线等,为盟约条款加一些补充,由此,合约每一条更有可行性了。
正当秦开与储君反复商谈之时,有内侍进殿通传:“启禀储君,苏秦丞相在宫外求见,说有大事要觐见储君。”
“哦,苏丞相回来了?也不知此次出使齐国谈判得如何?”辰凌心中一动,想到苏秦的历史威名,开口道:“快,宣丞相入殿!”
¡¡¡¡¡°ßö£¡¡±
“宣——,丞相进殿觐见储君……”
顷刻,苏秦大踏步如流星般,快速走入正乾殿的御书房,一进房就向储君贺喜道:“恭喜储君,贺喜储君,臣有大好消息从齐国带回!”
“哦,是什么消息?”辰凌吃惊问道。
苏秦站定后,扫了秦开一眼,微微点头一笑,接着恭敬道:“启禀储君,臣出使齐国,幸不辱命,已经游说齐王,即可全线退兵,归还侵占燕国的十六城邑,包括蓟城在内所有燕国城池,齐军在七日内全部退出燕国领地,就在臣赶往辽东襄平的时候,齐国金令使者已经去蓟城内传达齐王旨意了,估摸着,这两日,齐军就要撤退了,我方必须有大军前去接收,重新掌控燕国领土和王城,以及燕国同赵、齐、中山的边界防线。”
辰凌和秦开听完,一下子都愣住了,以为听错了,紧接着都是欣喜若狂的表情。
“齐国竟然同意退兵了?太好了,上兵伐交,不战而胜,这下燕国不必担心与齐国拼得元气殆尽了。”秦开激动大笑。
辰凌虽然通过历史知识,依稀地记得,苏秦出使,说服齐国退兵,并由赵王灵王护送公子姬职回到燕国登基,没想到历史虽然发生了偏移,但是很多事,没有被他这个‘外来人’直接影响到,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
“苏丞相,你是如何说服齐王的,他肯无条件交出这些得到手的城邑吗?”辰凌询问道。
苏秦潇洒一笑,接下来,口若悬河地把这次出使的大致经过讲解一番,先是去了赵国,说服赵武灵王支持燕国,抗衡齐国,得到头口协议后,苏秦直接去了魏国,谎称赵国已经完全同意出兵,利用魏国与齐国素有仇怨,加上秦国削弱后,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唯一强国,魏国很想趁机也削弱齐国,于是欣然答应对抗齐国。
在两国君王首肯之下,苏秦便胸有成竹来到齐国,与齐王交涉过程中,软硬兼施,先扬后抑,层层铺设,先把齐王夸赞一番,紧接着替齐国分析接下来的处境和危机,最后提出几国联盟要对付齐国,震慑住了齐王。
最后齐王走入苏秦提前设下的话机圈套,在外患之下,同意归还燕国的城邑,与燕国修好,避开诸侯国的目光,暂时避开锋芒,齐王觉得这样一来,化解齐国的危机,把接下来重点与五国协商,划分势力范围,讨伐本势力范围内的小国,扩大疆土,为日后的中原争霸做好准备。
辰凌和秦开听得频频点头,暗赞苏秦纵横捭阖的能力,不愧为鬼谷子高徒,六国名相张仪的师弟,三寸之舌,胜过了十万大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外交的重要作用!
“很好,这次苏丞相劳苦功高,使我燕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破碎的河山,眼看要到年关除夕,事不宜迟,秦开将军,明立即折返前线大营,率领三军做好防御,以防齐军临时有变,如果齐军果然要退兵,到时候,你就代寡人,接管蓟城,以及燕国西南与东南的边疆防线。”
“臣将领命!”秦开恭敬回道。
辰凌转向苏秦道:“苏丞相,这个消息一旦传开,燕国子民将要沸腾起来,然而这只是复国的第一步,赶走了齐军,接下来,国破山河在,满目疮伤,需要战后重建,寡人有意利用这次燕国的大变动,作为一次契机,进行全国彻底改革,首先是朝廷机构,还有土地分配,重建王城等,这些大事,需要与丞相讨论!”
第0303章 谈论变法
苏秦听到储君要实行变法,有些激动,因为他师承鬼谷子以来,就渴望有一天下山,能像周朝姜公、齐国管仲、秦国商君一般,能治国安邦,振兴一国,把自己的所学施展出来,出将入相,纵横捭阖,博弈天下。
想到这些,精神一震,苏秦激昂说道:“变法图强,是国之强盛的根本途径,自春秋以来,齐国管仲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都是转衰为强的标志,最为成功和彻底的自然是商鞅办法,他在变法前期,主张厉行严刑峻法,信赏必罚的原则,树立起法令统治的威信,又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以严酷的连坐法将乡野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一伍,十家为一什,彼此相互监视、检举或告密,又配合了旅舍宿客必须要有身份通行证件的办法,把全国人民都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便于统治管理。”
“另外商鞅主张,打击世袭贵族,剥夺其世卿世禄的特权,整理爵制,规定出二十级的爵位,依等级的高下分别可拥有多寡不同的田宅、奴婢、衣着服饰,草根百姓如要取得权位和财富,只要努力杀敌,建立军功一途,凡战中斩一敌首,即可获得爵位一级,如愿做官,可做五十石薪俸的官。”
“在经济方面,主张重农抑商,奖励男耕女织,生产量高的,可免除徭役,商人及怠慢至贫穷的,没入官府为奴隶,商人没有任何地位,受到官府打压,没收其财产。”
“在社会方面,强制有两个成年儿子的人家,必须分财而居,单独立户,以配合鼓励耕织办法的彻底推行,实行十年后,秦国初步稳定,商鞅又进行第二阶段变法,在朝政上,重新组编地方机构,普遍施行郡县制,迁都咸阳,建筑宫廷,在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制度。”
“同时禁止戎狄落后习俗,强迫中原化,对学术思想言论则严加控制,焚毁诗书,变法令下达之初,许多人议论新发,指责不便,十年后又纷纷赞扬,商鞅一律认为这些人都是‘乱化之民’,把他们统统放逐边疆,如此一来,秦国建成一个通知最严密,效率最高,秩序稳定的超级大国!”
“倘若不是这次秦武王不懂外交,赶走了师兄张仪,致使五国盟军伐秦,损伤元气,按照秦国的发展速度,日后统一六国者必是秦国,可惜,现在中原破秦,伤了元气,日后谁做霸主,还真难料定了。”
辰凌听他一番概括下来,对于商鞅变法,有了基本轮廓,只可惜他那时翻阅古书,只是草草浏览一遍,并没有细细研究,因此只知道商鞅变法很成功,也很严厉,动不动就斩杀一批人,而且极为残酷,血腥之路中变法有成,离不开他的铁血手段和乾坤大才,最重要的是秦孝公在幕后坚定不移地支持!
“丞相认为,当前燕国要实行变法,优势和劣势都有哪些,当如何变法?采取以什么方式治国呢?”
苏秦答道:“目前燕国击退了齐国军队,暂时没有了外国侵略,但是燕国现在弱小,很多周围邦国虎视眈眈,因此周围的形势,成为威胁变法的外在影响,很多诸侯国不愿意看到燕国变法图强,肯定会借机欺压。
“第二是内患,太子平带着一些参与人马,深入了长白山、小兴安岭山脉一带,随时都有回来复辟夺权的危险,他带走的一些人里,有一些地主乡绅的旧贵族,这些都是顽固势力,肯定不会同意变法危害他们的利益。
“第三是燕国贫穷,眼下难民数以百万,人口流失严重,当务之急,如何稳定下来,把这些人返回原籍之地,重建家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更艰难。
“第四,除耕田乡野百姓之外,其它士、工、商几方面,几乎全部停滞退后了,国无名士,工商消亡,人才凋零,无贤可用,这也是困难之一!
“至于优势,只有三点,一是燕国虽遭受创伤,几乎覆灭,但是保留下来,复国重建,破而后立,国内老旧势力,王族亲族,都遭受沉重打击,燕国是六百年的老诸侯国,很多观念非常落后守旧,老旧顽固势力盘根错杂,这次经过子之内乱和齐国入侵,对顽固势力是一次大冲击,地方很多旧贵族、世袭的爵臣,都在烧杀之中,四处走散,如果储君要变法,一定要彻底扫除这些旧贵顽固势力,重新划分燕国爵位,废除先前的制度,重新建立律法和政法,这样大换血,才能迅速崛起,日后或许能比秦齐赵魏楚都要强大!
“第二点是储君的雄才伟略,有决心振兴燕国,只有开明的君王,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如果秦国没有秦孝公,就是一百个商鞅,也无法推行改革,更别说成就千古流传的事业了,储君的开明见识,是日后燕国兴起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是地利,燕国地域辽阔,特别是燕国东北,有辽东、辽西、辽南、辽北,纵横数千里,都是黑土地,肥沃千里,而且有燕山山脉阻隔东胡,有渤海隔绝齐国,有易水长堤阻隔中山、赵国,地偏一隅,避开中原混战,可安心发展,练兵、造甲、养马、繁殖人口都可以在燕国东北广阔的大地上,而且那里冬季苦寒,适合锤炼体质,夏季温暖,气候宜人,燕国子民人高马大,加以训练,对抗南方中原诸侯士兵,有更强的武力,丝毫不弱于秦人,这是优势之三!”
辰凌心中一惊,暗赞苏秦的学识,看的非常准,与他思维不谋而合,四劣三长,的确就是燕国目前的大致情形,微微点头道:“丞相说的极有道理,这次燕国遭受大难,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利用对齐国的仇恨,号召燕国人变法、遵法、守法、【创建和谐家园】,拥护朝廷,推行变革,富国民强!”
“如果不是这样国难当头,贵族老旧势力肯定会百般阻挠,这次趁机一起根除掉落后的旧俗,把燕国推向一个新的环境,另外,太后曾跟我提及,燕国六百年来,历代国君都将一部分国库财宝藏入一个宝库中,等齐军退去,国家稳定之后,寡人就带人挖掘出来,充入国库,实行变革,建立学府,广纳天下人才,进行一次大革新!”
苏秦闻言大喜,即对储君的高瞻远瞩的目光感到欣慰,又对燕国有如此财富秘藏感到惊喜,建国之初,一贫如洗,要变革非常难,如果有了一定财富基础,推行变革,就相对容易一些,发展军队,重金聘请国士入燕,何愁大事不成?
第0304章 天地玄纵
辰凌与苏秦接下来重点针对变法、朝政、军防、农耕、土地等问题展开一番交流,各说其辞,尽管苏秦乃历史名相,最多时期曾佩戴过六国的相任,名动天下。
但他终究还是纵横家的代表,最擅长的是外交谋略,洞悉时局,谋而后动,而不是治国财政和农耕变法!
辰凌觉得如果燕国要推行变法,光有苏秦是不够的,毕竟还是要有法家人物参与,来修订法律,并且在土地、户口、财政、治国等各方面有大开展,而苏秦最适合做外交部长,并不适合做国政院右丞相。
提及当前战国人才,辰凌首先想到的是乐毅,这个历史上文武全才,助燕召公完成大业的名相,鼎鼎大名,很期待他的出场,春秋战国,管仲乐毅,并称于世,连后世诸葛孔明,都对二人敬佩仰慕,长拿来自比自己的才学和本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人令辰凌挂心的是范雎,尽管此时他还默默无门,但在史书中,他后来可是秦国的名相,对大秦的贡献不亚于后世李斯,推行‘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在逆境中迅速成长,长谋远虑,为秦统一天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把他秘密接回燕国,委以重用,必将有助于燕,同时还能夺走本应属于秦国的大气运。
相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国运,有气运则兴,气运散则亡,兴衰之中,国运是一种无形的命运。
辰凌自认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理论家、科学家,但他在武林世家长大,自幼习武,接受各种训练,平时喜欢翻阅古籍资料,对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基本的文化知识、科学论点还是挺熟悉的。
他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制’,重新分封土地,把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让所有燕国百姓都有田耕,保障农民的利益,因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乡野百姓数量庞大,只有调动起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巩固国家政权和综合实力,击败任何内在和外在的敌对势力,这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其次,辰凌要发展工业,推行变革,科技研究,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科研的国士,建立奇士府,把能工巧匠转变成发明创造的科研人员!
虽然辰凌他不懂具体的原理细节,但可以陈述一种先进思维,然后让一些臣子策士工匠师等,集思广益,只要聪明的古代中原人,有了尊重科学的思想,以超越时代两千年的理论指导方向,从而让古人避开封建思想束缚,投身于发明研究中,推动战国工业的革命。
两人商讨一番后,苏秦几次被储君的新奇想法和见解弄愣住,但仔细一想,往往又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石破天惊,拨云见日,令他茅塞顿开,还有一些甚至他根本就没听懂。
苏秦越来越汗颜,对储君的更加钦佩,最后叹道:“如果储君能与家师会上一面,讨论一番,肯定能交流融洽,相言甚欢,当世也只有神秘莫测的鬼谷家师才能博古通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鬼谷先生现在什么武学修为?年高几许?”储君有些好奇问道。
“家师已有一百多岁高龄,自身是武圣巅峰,随时有可能涅磐破碎,鬼谷门中有天地玄纵四院,天剑、地兵、玄学、纵横,臣与张仪皆出自纵横院,这里主学纵横百合之术,分析时局,应对外交。”
“天剑院是习武修炼场所,最高境界是百步飞剑,超凡脱俗,成就武圣,现在天剑院最厉害的剑道高手是盖聂,半步武圣修为,傲视天下青年才俊高手。”
¡¡¡¡¡°µØ±øÖ¸µÄÊDZø¼Ò£¬µ±ÄêËïë÷¡¢ÅÓä¸ÐÞϰ¹í¹È±ø·¨¸÷ÓÐËù³É£¬¶¼ÊÇÕ½¹úÒ»´úÃû½«£¬È˲żü㬽«²ÅÈçÔÆ¡£¡±
“玄学指玄术,与道家的‘玄’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文星象,先天卜算,唯物哲学堪称一绝,此院的代表人物是一位绝世奇女子澹台清儿,年仅二十一岁,便有家师七成的玄学之理,难能可贵……”
辰凌听到这些,对于鬼谷宗肃然起敬,这鬼谷子可是历史上诸子百家之一,而且是最为博学的一位,与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等齐名,只不过他的传世之作在后世逐渐流失,二十一世纪文学地位和影响力没有孔孟、老庄那么大,但是观其成就,不得不说,鬼谷子的徒弟,个个都是历史上的名人。
据说在鬼谷子的五百【创建和谐家园】中,最有名气的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剩下的毛遂、徐福、司马错、乐毅、蔡泽、邹忌、黄石、李牧、魏僚等一个个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奈何没有确切而权威的文献记载,是以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这些足以说明他名师出高徒,授业解惑之功。
相反孔子【创建和谐家园】门下三千【创建和谐家园】、七十二贤,事实上就没出过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大都不过是品德高尚罢了。要不是汉朝把孔子捧为了至尊,很难讲任由百家自由【创建和谐家园】下去的话,谁的思想学术更能光彩纷呈……
苏秦和秦开退出殿外,已经是晌午,辰凌起驾到慈宁殿,与易太后一起用午膳,同时把合约交给易太后,让她熟悉一番,明日将由太后来会面兰歆雅,谈燕国与匈奴结盟之事。
一切交待妥当后,辰凌换上便衣,下午出了临时王宫,只带着四名大内护卫,很低调地穿过街市,来到国府驿馆来见兰歆雅。
辰凌经过一日的歇息,不必舟车劳顿,气色有所好转,整个人显得硬朗,体魄孔武有力,一袭锦衣长袍,绸缎花纹,显得丰姿如玉,英俊倜傥,头扎一根逍遥巾系住洗过的长发,整个人有几分飘逸的气质。
他刚一入门,就看到院内正伫立着一位女子,上身是翻领式地鹅黄色襦衣,裙裳过膝,腰间束有的革带,革带上挂着悬有一组玉佩的组带,足穿长筒革靴,头发梳的是堕马髻,外披白裘坎肩,在寒风中伫立,目光发呆,神色焦虑,我见犹怜。
“兰歆雅!”辰凌一下子就认出了她,尽管兰歆雅从头到脚换上了一袭中原女子服,但她的独特的美丽,还是在绽放光彩。
兰歆雅呆呆凝望着他,红唇嗫嚅几下,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惊喜,满脸的焦虑和担忧,瞬间化成兴奋和欢喜,蹬蹬蹬跑了过来,一点也不矜持,一头就扎入了辰凌的怀抱内,连身边四大侍卫都没来得及阻拦!
“你总算回来了,歆雅好挂念你……”耳边温柔的呢喃声,让辰凌完全愣傻了。
第0305章 欢喜冤家
辰凌愣住了,感受着怀内草原美女佳人,以异域的风情,流露着她的真挚情感,或许还谈不上爱情,但是却有一种淡淡甜甜的滋味,在彼此心中诞生了。
要不要把她收服了,与匈奴兰族联姻,这样更加捆绑住匈奴人,友善往来,鼓励通婚,时间久了,两族融合,就会慢慢把游牧部落的威胁给同化过来了。
正当辰凌在想入非非时,兰歆雅从他怀内脱离,站在他身前一步远处,静静地看着他,问道:“晏,你怎么才回来,令我好担心,生怕你的提议,会遭到储君和太后的不满,怪罪于你……”
辰凌看着她关心的神情,担忧中带着几分柔情,丝毫不像伪装,使得他心中有些舒服,微笑道:“放心吧,昨日入宫后,向储君和太后讲述很多此行的事,因此耽搁很长时间,没有让出宫,今天总算把结盟的事说服了太后和储君,明就可以入宫正式商讨了。”
“真的?”兰歆雅惊喜交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不到燕国真的会答应,与她们草原这种落后的部落和民族,结缔盟约,按照她的理解,中原人对胡人蛮夷,山戎狄人都非常痛恨反感的。
中原与草原交界处,经常有摩擦出现,兵戎不断,草原人也时常南下掠夺,赵国、燕国、秦国都经常受到北方草原部落的侵扰。
辰凌看着兰歆雅,她今日的打扮完全是中原女子的穿着,身躯婀娜,美貌绝伦,可谓冰肌玉骨,如花树堆雪一般清新,他见多了古今各色美女,乍一见到这种草原异域风情,古代的华服美少女,体会到一种草原女神的韵味儿,无论打扮还是衣着,都能拨动人的心弦。
“是的,已经说服了储君和太后,答应与你见面,但是能否完全谈妥,还要看匈奴这一边有没有诚意,能做出的什么让步,为燕国带来什么,毕竟结盟是相互的,都需要利益的结合,才能同进同退,这一点,还希望你做到心里有数。”辰凌点出了关键,能否谈成功,要看她匈奴肯不肯答应一些合作条件。
彼此感情是一回事,国家利益是另一回事,作为储君身份的辰凌,首当其冲是把燕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兰歆雅高兴道:“晏,你放心,我都考虑好了,现在兰族处在生死攸关时候,即使做出一些牺牲,我也会促成这次结盟,解救族人,开放乌兰察布、察哈尔一带,作为燕国和匈奴之间通常之地,建立城池,在那里燕国人和匈奴人共同生活,相互学习,那里有湖泊内海,水草丰富,饮水充足,土地也适宜耕种,同时也能牧马放羊,对双方都有利……”
辰凌微微点头,她有心理准备就好,只要按照合约来谈,对双方都会有利,看着兰歆雅高兴欢喜的样子,流露出纯净如水的女儿之态,风吹着她的诱发,如丝如搂她浓她的脸撷旁飞扬,一种迷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