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司礼监》-第5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家伙…

      良臣还能说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创建和谐家园】、下流!

      视线中,那扬州小姑娘不知怎的冒了出来,羞答答的看了良臣一眼,然后捏着衣角进了房。

      ßУ¡

      良臣一阵纠结,他也感到痛苦了。

      我…我也不行了,谁来扶我上去的…

      第一百零六章 熊蛮子进京

      良臣,最终,违心了。

      他没有上去。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装逼不成反被打脸,而是昧着良心做事。

      不去和老乡唠几十个铜板的嗑,就是没有良心,就是虚伪,就是禽兽。

      人姑娘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在这京师北漂,身为老乡,却不能去嘘寒问暖,试问,这还是人吗?还有乡情吗!

      禽兽也不如。

      良臣就那么和衣躺在二楼,静静的凝听外界。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心如止水。

      道可道,非常道。

      静心,秉气,吐纳…

      任何杂音都影响不了良臣对大道的向住,许久,他叹了口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次日天还没亮,良臣就起了,然后迅速溜出了客栈。

      路过宋献策屋时,就听里面在呼呼大睡,他想敲门问问这家伙怎么办事,但想想还是算了。

      他倒不担心宋献策不替他办这事,因为这种事情对宋矮子来说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举手之劳的事。

      再说,还有一笔尾款没付,自己身后也站着宫里人呢。

      ÊÇÕæÊǼ٣¬ËûËÎÏײß×ܵõàÁ¿µàÁ¿¡£

      ………

      和伙计把账结了后,良臣到胡同外叫了辆马车,直奔巴巴那里。

      结果整整在门坎上坐了一上半,也没有见到巴巴的身影。

      客印月本是给良臣留了把钥匙的,可那把钥匙良臣在宫中逃跑的时候不知掉到了哪里。

      巴巴不回来,良臣无奈,便想先去找许显纯碰碰运气,若是运气好,就能解决原奏官的事。

      走到半道却犯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许显纯住在哪。

      寻思着武科会试早已结束,许显纯是今科武进士,想来没有回乡。良臣便准备去兵部打听武进士们住在哪里。

      兵部位于皇城南边,那里集中了大明朝廷的各大衙门,六部都在那里。内阁却在皇城之中,六部的六科值房也在皇城之中,除此之外,那日良臣在宫中还曾见到光禄寺衙门。

      因此,皇城并非如后世人以为的那样,只皇帝嫔妃和太监宫女住在其中。正常人还是不少的。

      车夫将良臣送到了紧邻皇城区的恭子厂一带,就让良臣自己下车过去。

      “小哥,不是我不送你过去,实是前面查的严,我这车若过去,多半是要被扣的。一旦扣车,我这半个月就白忙活了。”

      “没事,我自己走过去就行。”

      良臣没有和车夫争吵,很自觉的下了车交了车钱。不管前世今生,朝廷要害所在,肯定有诸般规矩的。

      恭子厂这里本身就是京师达官贵人居住之处,一路走来,良臣真是开了眼界。

      那些贵人家出来的奴仆走路都是趾高气扬,比他魏小千岁还能得瑟。

      等将来阔了,就在这弄几套房子,修几个碉堡,盖几处岗楼,养几只狼狗…

      .........

      兴冲冲的到了兵部后,良臣却发现自己压根进不去。

      “这位大哥,你知道今科武进士住在哪里吗?”

      “不知道,你到别地去问。这里是兵部大衙,不是你能进的。”

      门口的守卫还算好说话,没有二话不说上前就赶良臣。

      良臣没办法,兵部重地,他哪敢闯,只能讪讪回去另想办法。

      路过都察院时,前面来了两个御史,其中一个一脸不高兴的对同伴道:“熊蛮子真是不知道好歹,朝廷都已论功行赏了,他还闹什么闹?难道他以为,他能闹出天来不成?”

      “谁说不是呢。这蛮子,好好的做他的辽东巡按便是,大事自有辽抚主持,他一天到晚看这个不惯,看那个不顺眼,何必来着。”另一个御史附和道。

      “李成梁奏疏说的明白,放弃宽甸八百里地,将六万百姓迁到内地安家,实是迫不得已,毕竟宽甸悬于边外,难以长守。李成梁守边数十年,眼光难道还不及他熊蛮子?他熊蛮子懂个什么,除了整天骂娘,操人家祖宗十八代,还会什么?”说话的这个御史貌似对那熊蛮子一肚子意见,以至于提到此人就来火,连脏话都说了。

      “陈兄何必和那蛮子一般见识。”另一个御史笑了笑,却道:“只是,当初提议朝廷在宽甸设堡的也是李成梁,这次要放弃也是他,这位太傅到底怎么想的,也是叫人奇怪。”

      “怎么,你要帮蛮子说话?”宋御史有些不高兴的看着同僚。

      对方忙摇头道:“怎么会?我只是听宋一韩说,宽甸当地百姓不愿离开,李成梁便派大军强行驱逐他们,死了很多人。”

      “有这事?”宋御史愣了下,旋即摆手道:“百姓愚昧,不知好歹,只看着眼前一家利益,哪知道朝廷大计。若不撤离,将来万一有事,怎么办?”

      “这倒也是。”另一个御史点了点头。

      “此事已成定局,是好是坏便不去说他了。”宋御史有些不岔,“熊蛮子参辽东巡抚赵楫和李成梁便罢了,怎的连前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也参了呢,大家都是同僚,他这撕破脸皮为的是什么?听说总宪为此事可头疼的很,外人都在看我们都察院的笑话呢。”

      “他这人一向如此,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康丕扬拉着何尔健去找熊廷弼了。”

      宋御史一惊:“怎么,熊蛮子进京了?”

      “还不是为了宽甸的事,他是咽不下这口气。”

      “这可麻烦了,”宋御史眉头大皱,“老康和何尔健哪是熊蛮子的对手,莫不要再给揍了,”

      “不至于吧。大家好歹都是都察院的同僚,他熊蛮子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吧,真惹怒了总宪,谁能保得住他?”

      宋御史头直摇:“不成,不成,咱们快去看看,莫要叫老康他们吃了亏。”说完,不由分说就去拉同伴。

      另一个御史无奈,只得随他去了。

      “左光斗哪去了,他能说会道,也敢跟熊蛮子吵,叫他一起去。”

      “左光斗巡城去了。”

      “那算了。”

      “......”

      说话间,两个御史就急急慌慌的奔远了。

      熊蛮子?

      有意思,有意思。

      良臣眼珠子一转,悄悄跟了上去。

      平生不识熊廷弼,便称英雄也枉然啊。

      第一百零七章 不服?单挑啊!

      熊廷弼何人?

      老奴哈赤生平最怕之人,单枪匹马仅率数人就敢去收复失地,从而稳住关外防线,不致全局崩溃的牛人。

      可惜,被东林党搞死了。

      因为,他是楚党。

      楚党,在后来,是“阉党”的组成之一,或者说是盟友。

      原因是东林要一统江湖,唯我独尊,不给人路走。

      后世大能骨昊说,走别人道的同时,也得让人家有道可走,如此才是高风亮节的好道友。

      东林党却是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

      于是,最后,大家都没路走了。

      良臣记得明白,后世史书上说熊廷弼是被二叔害死,并且和东林党交好,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熊廷弼下狱时,朝堂还是东林党“众正盈朝”的时候。

      二叔则在宫里忙着和魏朝比谁能干,一时不分胜负,正在加赛。

      熊廷弼下狱,是因为和东林党成员王化贞意见不合,导致广宁惨败。

      这王化贞是东林党魁叶向高的门生。

      熊廷弼被论死,是左都御史邹元标上报的。

      这邹元标,是东林党其时几个领袖之一。

      故而,党争害人亦祸国。

      亦有传言称熊廷弼死前曾向汪文言许四万金诺言,要汪文言设法搭救于他,结果他拿不出金子,就被处死。

      这黑锅扣在了二叔头上,说是二叔收不到金子下令从速处决熊廷弼。

      然,众所周知,汪文言是东林党的智囊。

      当时的首辅、阁臣、六部科道也大半都是东林党,二叔直到天启六年才算真正的将东林党打压下去。

      因此,有关熊廷弼之事,在良臣看来,完全是降了伪清的那帮东林党人往脸上贴金,故意篡改历史,掩饰他们党同伐异,祸国殃民的丑态。

      性质和后世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样,做事本领没有,造谣篡改的本事,却是一流。

      嘴炮公知,一脉相承。

      有感熊廷弼死的可惜,良臣便想一睹其人面目,当下就跟着那两个御史一直到了正阳门的一家会馆。

      会馆是湖北在京官员共同筹资修建的,亦是朝中楚党官员平日交友宴请之地。进京会试的湖北籍举人亦可在此住宿,收费极低。

      熊廷弼是湖北人,又是楚党成员,家境贫寒,在家无居处,故进京为监察御史后,一直就是住在这湖北会馆中。

      此番因为上疏弹劾辽东巡抚赵辑和总兵官李成梁不见下文,熊廷弼一气之下竟然直接进京,他打算亲自到通政使司上表,务请皇帝重新评判六万军民弃守事。顺便追究他两个前任的包庇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2 0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