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行吧,进不了前十,总不至于落榜。”被唤作张名世的是个身材不高,但却很结实的年轻人。
赵时可看着很是很是憨厚,很难让人将他和武举人联系到一起。二人一进茶铺,便要伙计端来凉茶,大口一碗而尽。
边上有人给二人递上西瓜:“你俩功夫练得扎实,肯定不会落榜。不过这届武魁怕是那山东周鸿谟了。”
“杨宪禄,我看未必,袁兄刚才可是箭不虚发,考官都称赞,怕是不亚于那周鸿谟,这武魁花落谁家,还是未知数呢。”
一个矮胖子笑着将手中的瓜皮扔进木桶,然后拿起店家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水,骂道:“也不知上面怎么想的,这么个大热天叫咱们考试,没给热晕就算不错了,哪能考得好。”
“就是,兵部那帮人有本事自己上场去考了看看。”一个叫邓起龙的武举深以为然,对兵部的安排一肚子意见。
矮胖子叫张大斗,山西人,家里很有钱,可这人却不安心做个富家少爷,非要习武考武进士,家里拿他没办法,只好重金请了教习教他。
这张大斗还真争气,别看又矮又胖,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山西武举第二名的成绩入京会试。
同样家境不错的许显纯就没张大斗这般好命了,这回若不是偷偷溜出来,只怕都不能参加这届武科会试。
“行了,考都考了,有什么好埋怨的,咱们这些人若吃不得苦,这天下还有谁能吃这苦?”
赵时可笑着挥了挥手,要卖瓜的再送些瓜来,他请客。众人哄笑一声,领了赵时可的情。
“赵兄这话我爱听,咱大明要没咱们这些武人,能天下太平?”张大斗顺手拿过瓜贩送来的西瓜,咬了几口,然后点了点头,刚才他也只是发发牢骚而矣。
“对了,袁兄,你怎么不说话的?”
说话的是坐在张大斗边上的邓起龙,被他问的就是刚才张大斗说箭无虚发,有望和山东周鸿谟争武魁的袁见龙。
袁见龙笑了一笑:“有什么好说的,我辈习武不就是报效朝廷么,如今朝廷让咱们考武进士,给咱们机会,还有什么好说的。”
“袁兄你可是有望和周鸿谟一夺武魁的,论身手,我可不比你。”张大斗一脸佩服道。
“就是争了武魁又能如何?能骑马夸街,还是能在大内一饮琼林宴?”袁见龙摇了摇头。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心中一伤。朝廷对他们这些武举太是寒心了,堂堂武科会试,竟然就草率的设在此处,主持考试的也不过是兵部的几个郎中,这和文进士比起来,真是让人好不委屈。
片刻之后,邓起龙打破沉默,问袁见龙:“对了,袁兄得中之后,准备何处高就?”
袁见龙想也不想道:“我想去投奔刘綎将军。”
邓起龙点头道:“刘将军那可是好去处,袁兄日后必能有所作为!”
说到得中之后去处,众人又纷纷议论起来,有说去辽东的,有说去宁绥的,有说去西南的,天南地北都有。
这时,茶铺最里一个武举走到袁见龙面前,朝他一拱手,道:“袁兄,我是陕西吴文杰,我也是去投军刘綎将军处的,日后说不定咱们有机会一起上阵杀敌。”
袁见龙一喜,忙拉着吴文杰坐下,二人说些刘綎将军那的事。
张大斗一拍脑袋:“嘿,要是我们这些人都能得中,便都是同年了。他们文进士有同年之谊,官场上帮扶,咱们这些武进士就不说帮扶了,但愿将来有机会一同上阵杀敌!”
“对,有机会一同杀敌,杀出咱们这届武科的威风来!”
一众武举都是兴奋,武进士考中的录取率要比文进士高很多,甚少落榜的,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茶铺里的考生定是同年武进士。
赵时可注意到了混在他们当中,却什么话也不说的魏良臣,不由好奇问他:“这位小兄弟也是考武科的?”
“噢,不,”良臣忙摇摇头:“我是找人的。”
“找谁?”
“许显纯。”
“噢,还没轮到他考呢。”赵时可朝校场东边一指,“你若找他,现在进去在侯场那里便能见到他。”
良臣忙谢过此人,众人又聊了会,张大斗说要进去看看后面的考得如何,众人也都有心去看看,便呼拉一声散了。
一帮人走后,原先热闹的茶铺顿时冷清下来。
许久,良臣将手里的瓜皮放了下来,静静的回想刚才所听到的那些人名。
一幕幕画面在他的脑海中涌现:
“陈帅,我辈不能救沈阳,在此三年何为!”
“童帅,北营完了!”
“都死了,都死了,就剩我们了!”
“人死吊朝天,袁兄、赵兄,张某我先行一步了!”
“你个矮冬瓜着什么急?要死,一起死!”
“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辈不死,谁来死!”
“皇上,我们尽力了!”
“杀,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
箭雨之中,一百二十名明军最后的将校,向着前方毅无返顾冲去。
他们没有一个存活,都死了,死在了那个叫浑河的地方。
良臣打了一个颤,时间,不多了。
离萨尔浒还有十年,离浑河还有十二年。
………
本章所出现的人物,是我们的英雄。
他们都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武进士,需要,改为万历三十七年。
第五十三章 做个梦也能切
进内校场时,根本没有人过来拦住良臣,他一路畅通无阻的就进了考场。
这要换作是读书人的会试,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考场很大,分为策论场和弓马场。不过策论已经考完,现在主要是在考弓马。
五城兵马司的人用木栅栏隔了一大圈,里圈是跑马射箭场,外圈则是搭了几排看台供人观看,一些考试官员的桌子就摆在看台前。
校场四周,插着不少旗帜,只是良臣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什么武科会试,而是乡镇中学的体育比赛。
情不自禁的,良臣将脑袋抬了抬,视线在四面高处扫了下,幸好,没有高音喇叭,否则,真要吓他一跳。
这大明朝,还真是重文轻武的厉害,堂堂国家最高武科考试,竟然办得如此寒碜,真不知朝中那些大佬是任何想的。
没有武人手中的刀枪保护,大佬们能坐在那里谈笑风生,指点国事么?
良臣摇了摇头,现时现地,还轮不到他来书生意气什么。
眼面前,怎么帮二叔进甲字库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内场里,有好几个考生正在纵马习射,一些身穿红衣的兵丁拿着小旗在跑来跑去。
“好!”
良臣经过考试官员后面时,官员们倒没什么反应,坐在看台上的几十个吃瓜群众却是同时叫起好来。
良臣吓了一跳,转头朝考场中看去,只见一个大汉从马上跃下,远处的箭靶上赫然中着三箭,箭箭中心。
厉害,良臣暗赞一声,见考官们虽然没有叫好,但都在点头,有两个还凑在一块低声说些什么,便知那考生这一手的确漂亮。
良臣急着找许显纯,没有多看,往侯场那里走去。不过在侯场那里,他却没能找到许显纯。
许是许显纯已经上场,良臣左右看了看,想找个地方坐下等。
他一点也不担心许显纯考不中武进士,真要那样,历史就不是历史了。
可惜侯场这里没有什么地方可坐,能挡太阳的棚子里坐满了考生,良臣一个闲人哪里有的进。无奈,便原路返回,想去看台那里等。
路上,望见袁见龙等人都团在一起看考场,不时指指点点,想来是在评说场中考生的本领如何。
因为知道袁见龙等人日后在浑河大战的悲剧命运,良臣便想凑过去,哪怕不为攀交情、结识,也为能够多和这些汉家英雄相处片刻。
只是,那里却有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在,袁见龙他们是应试武举,自是没有问题,可良臣若去了,只怕就有麻烦。
不想被人撵走,良臣只能乖乖来到看台坐下。
场中考生不少,人来马去的,叫人看着眼花缭乱。
良臣看了一会,望不到许显纯在哪,便懒得再去看。论身手,他或许比那些考生要差,但要论骑马,他却是一点也不怕。
这一点,叔侄二人可谓一脉相承。
前面有五个考官,因为先前在茶铺听说了,所以良臣知道这些官员都是兵部的。
场中两个考生考完,考官们打完分后,有两个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腰骨,还有三人虽没有起身,但坐在那里都是捶腰捏太阳穴,想来十分辛苦。
良臣注意到,这五个兵部官员年纪都有些偏大,最年轻的那个看着都有四十好几。
内场有官员在组织新的考生进场,良臣估计许显纯就在当中。
“李大人,听说你又上辞呈了?”
那个最年轻的,正在伸展腰肢的官员随口问了句,此人是兵部车驾司的主事,姓王。被唤作李大人的那位是五人之中最年长的,官为职方司主事。
李主事没有回答同僚,而是叹了一口气。其余三人见了,都是露出同情之色。
王主事亦是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这都是李大人上的第十七封辞呈了吧?”
李主事点了点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要是皇上还是不准,李兄打算怎么办?继续上辞呈?”
“我意已决,不管皇上这次准还是不准,我都弃官不做归乡去了。”
李主事的回答让王主事和其余同僚都是一愣。
“这能行?”王主事很是担心。
“有什么不能行的?”李主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了,“有李阁老在,皇上也不见能和我这无名小卒一般计较。”
“庙祝阁老啊,这…唉…”
李主事说起这李阁老,倒让王主事他们很是无语。因为这位李阁老为了辞官不做,都得了个“庙祝阁老”的外号。
这几人说话也没有避着后面的人,良臣听得一清二楚,也有些想笑,因为他知道那位庙祝阁老的事迹。此人名叫李廷机,乃是万历十一年的会元、榜眼,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李廷机入阁时年纪大了,熬不住,又经不住言官们天天骂,所以决定辞呈归乡。不想向皇帝连上五十多封辞呈,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李廷机一气,把京里的房子给了别人,然后让全家老小铺盖先走,自己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继续向皇帝上辞呈。结果,和以前的辞呈一样,皇帝毫无反应。
时至今日,李廷机已经在庙里住了两年,给皇帝上的辞呈也已是101封了。论起来,李主事才十七封,离得远呢。
“兵部再不进新人,就我们这帮老骨头撑着,哪天我们都死了,看皇上他高兴不高兴。”李主事真是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
“这事,倒也不能怪皇上。”一个同僚苦笑一声,“皇上这是和外朝争口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