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呵呵,科长,你也知道,我这人花钱有点大手大脚,靠着倒腾点东西,还行。”

      自己工资因为一来就是正式工,干的还是外勤,每月86块5,还有每月12块的奖金。出差省外按每月38斤全国粮票领取,现金补贴县内每天一块二,省内一块八,出省每天两块二,这些就是饭钱。吃便宜的小店是够了,但业务采购员们可不能天天吃拌面、青菜下饭,拿回单据多个十几二十的也能报销。

      车费实报实销,不过火车只给报销硬座,这点最为出远门的采购员们抱怨——至于卧铺,自个贴一半吧。

      住宿每天两块五的标准,睡一块钱的大通铺你就赚了,至于张楠这种常住“高级房”的家伙,发票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不过采购员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出门在外都会预先根据情况预计,先领取一笔“业务费”,就是请客吃饭的资金,不然对方单位的人又不是你亲戚,谁给你办事?!

      丁建平哭笑不得的指了指张楠:“你呀!”

      业务科那帮子业务采购员倒腾私货,这事当科长的一清二楚,几年前发现了还得写检查,现在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张楠在那傻笑,他可真是不缺钱,这是连最亲的表姐都不知道,他真的很有钱!

      说着看到丁科长用手抓了抓头发,一看这动作,张楠面露苦笑的说道:“科长,说吧,是不是人手又不够了?”

      第六章 密码本?

      半个物资局的人都知道,这丁建平一抓头发一定有为难事不好开口,自己这小职工还是自觉点吧。

      科长同志一听立马眉开眼笑,“小张呀,原本这趟回来该让你休息个十天八天的,但煤炭公司有个5000吨烟煤的指标没人跑,火力发电厂那又等着米下锅。”

      张楠一听这话,心里嗤之以鼻,还十天八天?!有个两三天休息就不错了。不过还得接领导的话往下说:“东山省那彻底黄了?”

      江南省基本不产煤,煤炭全靠外运,多年来物资局煤炭公司绝大部分的煤炭指标,一般都是从东山省的几处煤矿采购,但今年上半年开始那边打死不给发货了。原因嘛——煤炭用火车皮拉来了,钱你就等着吧,和骗也差不多,这边都没个付钱的计划。都是这经济状态慢慢转变、计划跟不上变化给闹的。

      “黄了。老王都暂时安排躲他亲戚家去了,东山来的两个警察还在招待所里住着呢,都来了一个礼拜了。”老王就是原本跑东山煤炭的采购员。

      丁建平说到这外省警察不以为然,尼玛都习惯了——东山省的警察来了也没用,本地保护着呢!

      再过个五年,东山省的煤炭企业说起江南省的采购员,直接就叫“大骗子”!

      通缉令?外省警察也知道那玩样没个毛用,这会大伙还不知道身份证是神马东西呢!单位间的业务【创建和谐家园】一般也不会给经办采购员发通缉令,又不是个人诈骗——当然人最好别照面,不然也麻烦。

      “那老应呢?”张楠问。老应大名应才勇,是位经验丰富的老采购,但不专跑煤炭,业务比较广,还是自己表姐夫的铁杆好友。

      这下轮到科长同志苦笑了:“你还没见着你姐夫?老应这次麻烦了,他女儿都住你姐夫家好几天了。半个月前让闽省那边的一家空头有色金属公司骗了30几万货款,长住闽省准备和当地政府打官司。局长都跳起来了,大发雷霆!”

      真是你蒙我来我骗你,这叫什么事!

      得,这么一说张楠脑子里还真想起似乎有这么件事,原本还给忘了,不然早就提醒老应要防着点。不过记忆中这老应似乎最后还来了个咸鱼翻身、凯旋而归,不用为他太过担心。

      不过这接下去的大半年老应似乎就没回家,老婆又要上三班倒没法照顾孩子,老应那6岁和自己外甥同年的女儿,三天两头是自己表姐和表姐夫在照顾。

      “说吧科长,这回去豫省还是晋北?”危难时刻,这年轻人就得挺身而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业务这么忙,人家采购员个个拖家带口,这种超级远差,你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伙子不上谁上?

      “晋省,忻州五台县同兴煤矿。去年底老应带你跑业务的时候你去过一趟,没人比你熟悉那边的情况。之前老应已经帮你联系过了,对方能给发煤,支付用电汇,能先给三成,千万别出问题。”

      想了想,科长同志又道:“年底前最好能多弄个万儿八千吨回来,电厂那缺煤,功率才开了一半。电又紧缺,那帮家伙效益好得不得了,县里很重视。这回资金不是问题,热电厂有钱。”

      别看张楠年轻,跑起业务来就像个多年老手,领导放心。

      “够远的,那地方还冷的要死,11月就能冻死个人!”张楠也抽了口烟,心里有谱,去年去的时候他还没重生呢,而且记忆中自己接下来一两年内应该还往那跑了三四趟,熟悉。“我去,什么时候?”

      “后天晚上的火车,电厂已经托人给你在沪上买好票了。县团级待遇,软卧!到老地方取,就华东电力局传达室那,给看工作证就给票。”

      “嘿嘿,科长,你这是算计好了呀。软卧,发电厂那帮人这次真是下血本了。”

      没点硬关系,级别不够你有钱也买不到软卧票。

      “不光这样,发电厂还给100块服装费,免得你冻死,外加额外给每天8块特殊补助,回来他们也按照软卧票给你报销。要不是事都挤到一块,这好事还轮不到你小子。”

      “那我明天就得走。”去沪上就得差不多一天,要早一天到,免得出问题。“还有,科长,得想办法给弄个几十斤茶叶,好点的,煤矿上的就喜欢这个。”

      “早让发电厂的人拿来了,20斤珠茶外加10斤龙井,全部精包装,就放在业务科,皮箱都给你准备好了。”剡县是产茶大县、名县,北方那边又基本不产茶,煤矿上的人又少不了茶叶,准备点好茶叶一准没错。“还有,明天12点你坐食品公司的车走,在他们的停车场等,司机叫钱伯开,你应该见过,已经打过招呼了。我们局明后天没去沪上的车。”

      科长同志安排的还算周全。

      “那我先回去准备,衣服还没洗呢。”说完就走。

      “别忘了明天早点先把钱报了,还有电汇手续、茶叶和介绍信。”

      “哦,八点就来。”

      嗨,报销不积极,脑子有问题!这会快到下班时间,自个才不愿意去趟单位,反正财务那边交代电汇手续也要到明早,懒得多跑一趟。

      ……

      急匆匆回到家,从卧室床边放满课本的书架上取了个高中英文作业本,里边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

      万一有人看到这个笔记本,估计也不会注意,还会以为是自己的高中课本。而内容一样,只是更加详细的笔记本还有一个,那个倒是汉字书写的,被他直接封进了自己卧室的一处空心砖墙内,以防万一。他虽然学历不是特别高,但英文还行,在这个课本里写字就是张楠重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一切为了保密。

      自个可不是英文专业八级,课本里英文夹杂这部分带专业术语化的汉字,简直就是个只有他自己能够看懂的密码本!

      其中第一页第四条赫然写着:87,横县农业,培训楼。

      第五条:86,87,88药

      第六条:88春,五台,塔

      ……

      第七章 传说中的神兵利器

      一条接一条,或详细或简略,写满了数字与各种各样只有张楠自个能完全理解的关键词,有地名、物名,而有些角落里甚至只是纪录了一串简单的数字,比如“911”——10年后的时髦爱车人士看到,还会以为是保时捷的经典车型呢。

      这就是张楠一生的记忆,所有重生时能够想起,认为相对重要的大事小事,不管有没有用全给记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自己不负今生的最大依靠!

      “原本还打算明年抽时间去五台,看来这次就得干!”将课本放回书架放好,从床底下拖出个大纸板箱,哗啦一打开,里面露出一堆装备。

      对,就是装备!张楠亲手设计的绿色帆布带内部支撑骨架登山包,物资局金属公司仓库提供的高强度铝材为骨、剡县锻压厂八级钳工定型;生资公司能够搞到的最好的防水帆布;百货公司熟人提供的高强度拉链;城关镇集体企业镇箱包厂技术最好的技师定制!

      这年月就不知道登山包是个啥玩意,咱就自个设计!兄弟单位加业务单位一转悠这就成了,这会镇箱包厂正在对其设计进行简化仿制,当然设计费那是别想了。

      登山包旁边还放着小型大容量照明灯,五金机电公司业务员从沪上托关系弄来的,头灯、手提式全套西德进口货,老贵了。

      里边还放着套七八壶,边上还有两样大杀器:一柄锄斧,上山采集盆景树桩的最佳工具,能挖能砍,全县资格最老的铁匠老铺那弹簧钢定制。钢头上一边锄头一边是斧头,木柄用的是本地最坚韧的白檀木,连柄虽然才60多公分长,但十多公分厚的青石板都能砸开!

      还有一件就更厉害了!传说中的神兵利器——65式工兵铲,单兵格斗、土工作业之神器!和那套七八壶一样,帮县武装部采购紧俏物资时“敲诈”来的。

      大型登山包里外都有固定“大杀器”的困扎带,因为要坐火车,将工具都固定在登山包内部遮人耳目。这回是软卧票,安检应该不会很严格,再说现在是1986年,没X光安检仪。

      照明设备放入登山包最底部,一双搞不懂牌子的登山鞋从床下盒子里取出来明天穿,这还是托出差鹏城的业务员捎回来的,江南省市面上根本没有,质量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

      几套干净内衣和保暖用的秋裤、毛衣、线裤、羽绒服、帽子……,用布袋包裹后分类放进登山包,最后塞进一套鹏城搞来的进口户外冬季冲锋衣。

      将七八壶与几罐午餐肉、牛肉罐头、压缩饼干塞进登山包侧袋,还放了几盒防风防水火柴、望远镜、军用指北针、保温杯和一柄土制小猎刀。想想又塞了几罐百事可乐,这也是鹏城捎回来的稀罕东西。

      最后将一个长条形的绿帆布软包横的捆绑在登山包上头,里边装的是定制的单人帐篷和一件全身雨衣。这下除了没带户外用的火炉之外,全套专业户外探险装备就基本齐备了。

      ……

      “张楠,吃饭了!”楼下传来喊声,一听就是表姐张慧。

      “哦,马上就来。”

      匆匆下楼,看到表姐推着辆自行车等在院门外,也没进院。

      “走,去家里吃饭,你姐夫也回来了。”显然表姐回家看到桌子上的南方稀罕水果,就知道是出差桂省的弟弟回来了。知道这单身汉一般不自己做饭,都是在外边吃,干脆直接来叫人。

      从院子里拖出自己的26寸凤凰自行车,车胎还有气,骑车没几分钟就到了。

      表姐家是一楼,也有个小院,一进院门就看到两个小孩正在那吃桂圆。

      “舅舅!”说话的是表姐的儿子项佳楠,长得和表姐特像,小帅哥一枚。边上一个漂亮小女孩轻轻叫了声:“小张叔叔”,这是正倒霉的老应的女儿娜娜。

      “嗯,娜娜、佳楠真听话。”说着还摸了摸外甥的脑袋,“桂圆一下子别吃太多,热。”

      “妈妈早说了,最多吃10个。”说着还偷偷摸摸从口袋里拿出几颗,“舅舅,给,别让妈妈知道”

      显然这十颗的限制令对外甥完全没有效果。

      “呵呵,舅舅吃过了,你和娜娜吃。”自个可不好意思吃外甥的私藏,不过感觉挺好的,外甥就是和舅舅亲。

      菜是姐夫项伟荣做的,手艺不错。吃完饭,张楠私下里问姐夫:“姐夫,明天我又要出差,这老应那事怎么样了?”

      “你也听说了?耗着呗,大不了钱要不回来扣上半年奖金再加个处分。就是原本年底前老应能提副经理,让这事一闹是没希望了。”

      听到副房间里正在看电视的两个小孩叽叽喳喳的声音,张楠摇摇头道:“这一关老应应该过得去,他有这个本事。”

      老应算是张楠跑采购的半个师傅,对他一直挺照顾得,更不用说还是姐夫的铁杆弟兄。

      姐夫也没问张楠这趟要去哪,他早知道业务科的安排。

      这时表姐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刀钱。“阿楠,你要是有用钱的地方,这你先拿走。”

      “不用,姐,我不缺钱。”一看姐姐手里的是一刀“大团结”,整整一千,银行封条还没拆呢。

      表姐今年33岁,在县里重点企业国营绸厂上班,是最大的车间织造车间主任,管着几百号人,还是厂党委委员,厉害得很。当然这几年厂里效益好的爆棚,这收入也不错。

      姐夫是物资局车队的货车驾驶员,在号称“给个********也不换“的80年代中期,货车驾驶员正规的、灰色的收入的加起来能达到普通工人的五六倍,表姐家属于富裕户。

      “姐,钱别存银行,都换成新的两块的藏起来。”

      对于两元“车工”收藏的问题,张楠早就和表姐说过。

      “上个月你姐还去银行让熟人给换了整整一捆2000块,现在银行里没存多少钱,都放保险箱了。听你说最好是没有被拆散用过的,整捆的最好,原来百张连号的也全给换了,都还带着造币厂的专用封条。”

      “姐夫,你买保险箱了?”张楠记得这年月银行似乎没有保险箱服务呀?

      “旧的,台州老战友那搬回来的,银行淘汰下的旧货。他们那边新修了金库,就花了个废铁钱,不过绝对保险。”

      张楠急不可耐的去房间里参观了一下:好家伙,不是那种一两百斤重的小保险箱,而是个有大半人高的大块头!

      “800多斤重!装车卸货都用了叉车,搬进来花了大力气,还用了手推叉车。”

      还好表姐夫家是一楼,不然楼板都有危险。

      第八章 沪上的文物贩子

      这是个进口的老保险箱,铜质铭牌上清楚的刻着“1951”,还有两排俄文字母。双盘密码锁加双孔四角钥匙,姐夫还打开让看了看钢板厚度,这会的【创建和谐家园】百分之八百只能干瞪眼!

      “这保险箱据说还防火,不过你姐心细,房间里放衣服的柜子都搬副房间去了。”

      这样就算万一着火,主房间里着起来也不会温度太高——姐姐全部家当可都在这个保险箱里了。

      保险箱容积很大,里面除了几个银元、一个金戒指和几本整件之外,还有四个棉布袋。

      “都是两块的?”张楠转头问表姐。

      “都是,一共12捆,两万四。整箱的银行里有,我没敢要。”一箱十捆,外边包着厚牛皮纸,不开包看不到里边的钱。别说姐夫,张楠也不敢要。

      说着姐夫还打开了一个口袋,四捆“车工”老老实实在里面。

      整捆的“车工”,连张楠在2011年都只是听说过,没见过,至少三百万一捆!全品比旧的值钱,整刀更贵,整捆又上一个台阶。至于整件(就是整箱)的“车工”,大概只有人民银行总行仓库里有了!

      心里一算,“尼玛,至少三千六百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