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古城疑案三》-第3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往常,我和桂裕总到碰到三四回。”

      “您的意思是:荣桂裕早早回家去了。”

      1270.第六十三章 老陈头也有疑惑 荣桂裕有些反常

      “差不多吧!”

      “荣桂裕经常在古家大塘打渔吗?”

      “差不多吧!除了古里河,就是古家大塘。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但他和我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我靠打渔为生,荣桂裕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打打渔,眼下正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所以,荣桂裕才有时间出来打渔,我就是不明白,昨天早上——桂裕怎么会那么早就收网呢?”老陈头似有弦外之音。

      荣桂裕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确实令人生疑,打渔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了结的事情——荣桂裕结束的似乎有点早了。

      “您有道的时候,他在什么地方?”

      “就在你们摆放沉船的地方。”

      “是不是那个最大的弯道处?”

      “正是。”

      “您有道的时候,大概是在什么时间?”

      “八点半左右,我的丝网快要收完了。我收网的时候,听到了很大的动静,我就把船划过来了。我先见到了王主任,紧接着就见到了达有道。”

      “您见到王主任的时候,他已经开钓了吗?”

      “没有,他正推着自行车沿着河岸朝东走。他就喜欢在那里钓鱼,那里有太阳,风小,比较暖和,鱼也比较好钓。”

      “您在下丝网的时候——就是在遇到荣桂裕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达有道呢?”

      “没有,望月和我打招呼,我才他,荣桂裕是我随意,我在忙着下丝网,一般不会在意岸上会有什么人,再说,大塘北岸有几个弯道,还有树林和芦苇,就是有人,我也很难如果有人成心不想让我只要他蹲在芦苇丛——或者树林里面,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已经听出你们的意思了,如果有人想祸害望月的话,他是不会让别人。”

      老陈头所言不无道理。古立饶家三个孩子极有可能死于同一人之手,此人作案手法非常老道,而且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古家大塘为凶手作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大塘北岸茂密的芦苇和树林,为凶手作案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老陈头的一番话像一盆凉水一样,把同志们的心里浇得拔凉拔凉的。

      “我的渔船在水里面走,凶手想避开我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你们可以找有道好好谈一谈,有道经常在大塘周围的树林和芦苇丛里面转悠,我主任和有道的时候,是在八点半钟左右,有道可能早就呆在那里了,有道很可能会遇到什么人,不管是从那里下水,还是从那里离开,那里是最合适的地方。”

      同志们正准备找达有道好好谈一谈。

      “你们还可以到学校去找学生了解一下。有些孩子到学校的时间比较早,他们在上学的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人呢?在学校上课之前,在学校前面那两条路上,只会有学生,不会有大人——除了学校的老师,如果有孩子在路上遇见了什么人,这人就有些可疑了。那些学生到学校比较早,你们可以去问问老张头,他最清楚。”

      1271.第六十四章 老张头竹林等候 一行人路径油坊

      “学校前面的两条路是那两条路呢?”

      “一条是码头东边那条路,住在学校东边和南边的孩子走那条路;一条是学校围墙西边那条路,住在学校后面的孩子走那条路。”

      “学校早上第一节课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八点钟开始上第一节课。”

      “十七号不是星期天,古望月怎么会在家呢?她不是在县中读书吗?”陈杰突然道。

      “是啊!古望月应该在学校的。”董青青附和道。

      “这——你们要问问立饶。我估摸是望月她娘生病了——望月特地回家来。”

      刘大羽示意韩玲玲在谈话记录本上做一个备忘。

      “你们也可以找桂裕问问。”老陈头不是一个糊涂人。

      刘大羽已经在心里面记住了荣桂裕。从老陈头桂裕的时间来判断,此人正好卡在古望月出事的时间段内,所以,刘大羽有两个基本的判断:第一,荣桂裕就是凶手;第二,如果他不是凶手的话,那么,他极有可能手。

      “大爷,您亲自参加打捞古望月的尸体,荣桂裕在不在打捞现场呢?”

      “我没有。当时非常乱,人也非常多,也许我眼,你们再找其他人问一问。”

      韩玲玲在谈话记录上又做了一个特别的符号。同志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告别老陈头之后,大家顺原路往回走。走到一片小竹林的时候,老张头从竹林里面闪了出来。

      欧阳平打开手电筒手表,时间是九点五十五分。

      在前往达有道家的路上,刘大羽和欧阳平陈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欧阳平和刘大羽想到一起来了:“大羽,等和达有道接触以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晚上睡觉之前,我们可以议一议这件事情,和荣桂裕接触,我们的手上最好能有点东西。”

      “王主任是应该能桂裕的,如果他还在古家大塘的话。”陈杰道。

      “这说明荣桂裕在八点半钟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古家大塘了。照理,他是应该出现在打捞现场的。”刘大羽道。

      老张头领着大家一路向西,然后左拐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上,这条路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很多青石板已经裂成了好几块,可见这条路有些年头了。

      “这就是达家原来的油坊。”老张头指着一扇院门道。

      刘大羽打开手电筒扫了一遍。院门右侧的墙柱上用红漆写着“古里油坊”四个大字。旁边的院墙有一人多高,院子里面有六七间房子。房子的上方是如盖的树冠。

      空气中弥漫着油香味,有菜籽油的香味,有花生油的香味,还有麻油的香味。

      “解放前,达家的粮油生意做得很大,汤山镇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到达家油坊来榨油。”

      “油坊为什么不还给达家呢?”

      “没法还了。”

      “此话怎么讲?”

      “房子修过多少回了,院墙也是后来才有的,达家原来的机器早就换成了电动的了。”

      1272.第六十五章 老磨坊断墙残垣 院墙上杂草摇曳

      向南走了三四十步的样子,老张头指着一个黑暗处道:“这里原来是达家的磨坊,那时候,达家从宁波买了两台加工面粉的机器,那玩意可神奇了,小麦往机器里面一倒,一眨眼的功夫,面粉和麸皮就从两头出来了。”

      严建华用手电筒往黑暗处照了照,原来是一片废墟,断墙残垣,灌木丛生,一片破败景象。

      老张头不无遗憾道:“那时候,达家生意做得很红火,可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达家人就从天堂跌进了地狱。”

      在废墟的南边有一道低矮的院墙。

      很快,大家一个院门,院门只有门框,没有门。

      “进了门以后就是达家,我就不等你们了,待回儿,你们沿着这条大路一直向北,尽头就是达家的码头,到了达家码头,你们就知道回学校的路了。”

      “行,您慢走,小心脚底下。”陈杰道。

      “我没事,倒是你们回学校的时候要小心一点。”

      目送着老张头消失在黑暗中以后,大家朝院门走去。

      走到院门跟前,严建华用手电筒照了照院门右边的院墙,院墙只有半人多高,成坍塌状,院墙上还长了不少杂草,衰草在寒风中摇曳着。

      “什么人?”从院门左侧传了一个声音,此人大概是手电筒的光亮。

      大家刚站定,黑暗中走过一个人来,他的手里面提着一盏马灯,他将马灯朝上举了举,然后端详了一下大家,大概是同志们身上穿的制服,他愣住了。

      “请问,这是达有道的家吗?”

      “你——你们有什么事情吗?”此人应该是认出了同志们。

      “我们想找达有道了解一些情况。”

      “我哥哥已经睡下了。”从称谓上人是达有道的两个弟弟中的一个,他的年龄大概在五十五岁左右。

      欧阳平扫视一眼院子,院子比较大,房间也不少,有好几个房间亮着灯光,虽然灯光比较微弱,其中两间房子里面直往外冒热气,热气中还有人影闪动。

      “你们还没有休息吗?”

      “我家正在加工粉丝。”

      “你是达——?”

      “我叫达有峰。”

      “达有峰,请你把达有道叫起来,我们想和他谈谈。”

      “警察同志,我能问你们一件事情吗?”

      “你想问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达家的两条船是被人凿通的呢?”达有峰果然认出了同志们,今天上午,达家三兄弟都在打捞现场。

      “我们介入古家的案子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你们达家沉船的事情,觉得有些蹊跷,所以,就决定把两条船捞上来”刘大羽说了一半,留了一半。

      “我家的船是谁凿通的呢?”达有峰仍不罢休。

      “老二,别磨蹭了,这边在等你的水呢!”

      “你们等一下,我送一担水过去,这样吧!你们随我来,屋子里面暖和。”

      大家跟在达有峰的身后朝冒着热气的屋子走去。

      达有峰走到一个水井的跟前,拿起戗在水桶上的扁担,挑起两桶水。

      1273.第六十六章 厨房里热气腾腾 达有道默不作声

      两间房子原来是厨房。

      达有峰挑着两桶水走到厨房门口的时候,有一男一女两个人迎上来,一人接过一个桶水,走进厨房,倒进了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里面。

      灶膛里面有一个女人在烧火,火光映红了她的脸。

      大锅里面的水咕咕地冒水泡,一个人左手端着一个不锈钢漏斗,右手握成拳头,在不锈钢漏斗的抓手上均匀而有节奏地敲击着,漏斗里面放着一团面状物,漏斗下面,面条状的东西连续不断的落进开水锅中,一个人站在锅台和水缸边,右手拿着一双五十公分左右长的筷子,将大锅里面的“面条”捞进水缸里面,“面条”只在水中待一小会,就被挂在了左手臂上,此人左手臂的衣袖被卷到肘部上方。

      达有峰将大家让进厨房,在厨房的里面,有一个大桌子,大桌子四周放着四条长板凳。

      达有峰将长板凳一一挪开,让同志们坐下。

      平时,同志们吃过粉丝,但并不知道粉丝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今天算是开眼了。

      “你们在这里坐一会,我去把大哥叫过来。”达有峰说完,将扁担交给另外一个男人,然后走出厨房。

      当漏斗里面的面全部漏完之后,在水缸中捞粉丝的人将粉丝均匀地挂在了一根一米左右长的竹竿上——竹竿是放在一个木架子上的,

      粉丝分布均匀之后,两个女人抬着竹竿小心翼翼地走出厨房。

      拿漏斗的人又将一团揉好的面放进了漏斗里面。

      不一会,达有峰领着达有道走进厨房。

      厨房肯定不是谈话的地方。

      “我们能不能借一个地方说话?”刘大羽望着达有峰低声道。

      “请随我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16: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