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啊!小董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古里村有七百多户人家,在古家码头附近有很多码头,昨天早晨六点半到七点半之间,除了何翠兰在码头上洗衣服,有没有其他人在码头上洗东西呢?如果有的话,他们应该会什么?”严建华道,“我数过古家码头东西两边的码头,一共有七个,我们指的是能家码头的码头,我曾经试过,站在这几个码头上,能清楚地家码头上的跳板。”
“老严,你快说,有几个码头?”李文化道。
“西边有三个,东边有四个。”
“大塘北岸,学校东边也有几个码头。”韩玲玲道。
“不错,我正要说这件事情,学校的西边是树林和芦苇,没【创建和谐家园】头,学校和东边那座木桥之间有三个码头,木桥东边有两个码头。站在这五个码头上,都能家码头。比较而言,站在这几个码头上,更清楚一些。”
严建华所说的学校东边的木桥就是坐落在新河道和古家大塘交汇处的那座木桥。
“老严说的非常有道理,这些码头,有的是一户一个码头,有的是几户人家合用一个码头。所以,在案发当时,可能会有人在这些码头上洗东西。”陈杰道。
“不过。”刘大羽抽了两口烟,“即使有人在码头上洗东西,也很难手的身影。”
“大羽,把你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欧阳平道。
1267.第六十章 欧阳平信心满满 老张头前面引路
“凶手应该是潜水至古家码头附近的,他慢慢接近古望月,然后将古望月拖入水中,古望月的消失可能是在转瞬之间。 ( . . )”刘大羽道。
“是啊!”陈杰紧锁眉头道,“古望月出事的时候毫无声息,按照常理判断,她是应该呼救的,竟然没有一个人听到古望月的呼救声,这充分说明凶手的手法非常老练和娴熟——古望宇和古望云溺水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古望月溺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呼救。凶手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自从十年前古望宇和古望云出事之后,古家人非常小心,非常谨慎,他们几乎不让古望月到码头上去,这从荣桂花不让女儿到码头去洗衣服,后来又跑到码头去接女儿,就能。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凶手是不会放弃的。”
“我觉得达有道和老陈头——特别是达有道是关键人物。”从他的反常举动不是凶手,就是一个幸灾乐祸的人——如果他是一个幸灾乐祸的人的话,他也许知道一点什么——他不是经常像幽灵一样到处乱转吗。”董青青道。
“是啊,他转悠的地方好像总离不开古家大塘。”韩玲玲道。
“我们也不能把视线局限在达荣霍彭四家身上。古里村是一个七百多户的大村子,从古明槐到古立饶,除了我们知道的四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家和古家有积怨和仇恨呢?”刘大羽道。刘大羽没有沉浸在已经掌握的信息上。
“我同意大羽的相法。从某种程度上羽提到的这四家还不能算是藏在桌子下面,既然古家人和四户人家都心知肚明,虽然古立饶的母亲没有提到彭家的事情,但并不代表她不知道丈夫古明槐对彭家做了什么——事实是,老人确实向同志们隐瞒了一些事情,所以,这四家应该算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怕就怕,古家人浑然不知,连荣二爷都不知道,这种可能不是没有,此人隐藏的也许非常深,唯其如此,凶手才会肆无忌惮地对古家的三个孩子下手。”陈杰道。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但并非无迹可寻,是狐狸就一定会露出尾巴,是黄鼠狼就一定会有骚味。”欧阳平道,“这个案子很有挑战性,但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能把这个案子拿下来。”
案情分析会开到八点四十五分,时间尚早,欧阳平和刘大羽陈杰商量后决定拜访一下老陈头,然后接触一下达有道。
老张头同意给大家引路,但只认门,不进院子。
走到大塘东岸尽头的时候,一行人遇到了荣高棠,他正在码头上洗东西。
老张头一眼就认出了荣高棠,荣高棠蹲在跳板上行人从他面前走过,他并没有要和老张头打招呼的意思,是老张头主动搭的腔:“高棠,还没有歇着啊。”
荣高棠迟疑片刻,然后站起身:“是老张头啊!天这么晚了,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啊?”
1268.第六十一章 老张头躲进树林 陈副队上前摇门
“我领——同志们到——大塘上转转。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老张头不想让荣高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他也想早一点离开:“高棠,你忙吧!”
“哎,慢走。”荣高棠一边说,一边朝一片小竹林走去,在路的另一边,有一排人家,第一扇院门就是荣高棠家的院门。
老张头高棠进了自家院门,他显得非常的谨慎。
在荣高棠家码头的南边停着一条船。船在水面上不停地摇晃,水不停地拍打着船舷。
“这就是老陈头的船。”老张头指着船道。
岸边有几棵老柳树,在渔船的南边也有一个码头。
“张大爷,达有道家住在什么地方?”刘大羽道。
“你们边那几棵很高的树。”
顺着老张头手指的方向黑暗之中,不远处,果然有几棵突兀的大树。
“那就是达有道家的树,这就是达家的码头,过去,这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栈桥,达家的船就停在这里。”老陈头指着柳树旁边的码头道。
老陈头家住在荣光宗家的前面一排的最东边。走到大榕树和水井跟前右拐向南,穿过一排人家,然后一直向东。
老陈头家的墙是篱笆墙,门也是篱笆门。一根铁钩子搭在一根比较粗的门柱上。
老陈头家的灯还亮着,堂屋的门也是开着的。
“这就是老陈头家,我在不远处等你们。”老张头说完后径直朝一片树林走去。老张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不想被村里人撞见。
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浓重的鱼腥味,还有咸鱼干的味道。
陈杰摇了三下篱笆门:“请问这是陈大爷的家吗?”
不一会,从堂屋里面走出一个女人来:“谁啊?”
女人的声音比较苍老,因为光线比较暗,年龄。
“请问您,陈大爷在家吗?”
“你们是?”女人走到篱笆门跟前,仔细打量着一行人。
大家终于了,女人的鬓角有不少白发。
大家刚坐定,大娘就把茶端进了堂屋。
老人放在茶杯之后,便退出堂屋,关上门。
刘大羽开门见山:“陈大爷,我们深夜造访,是想请教您一些问题。”
“问吧!”
“昨天早上,您是什么时候到古家大塘去的呢?”
“六点半钟左右——我每天早上都是这个时间下塘。”
“大娘,我们是市公安局的。”
“谁啊?”又有一个人走出堂屋。
此人正是老陈头。
“陈大爷,是我们啊!”
“老太婆,快开门——快开门。”
院子里面横七竖八地搭着一些木架子,架子上晾着一些大网和丝网。
堂屋的中央放着一个火盆,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正在用针线将小毛鱼穿在一起,这些小毛鱼好像是刚腌制过的,空气中除了鱼腥味以外,还有明显的咸味。
两个小女孩动作麻利地端着木盆和竹篮子,拎着穿好的鱼走进了厨房。
两个小女孩是老陈头的孙儿。
老陈头让大家围着火盆坐下,与此同时,老伴在火盆里面加了一层木炭,木炭刚放进火盆,火就起来了。
1269.第六十二章 老陈头遇到四人 荣桂裕进入视线
六点半左右,正是古望月到码头洗衣服的时间。
“请您好好回忆一下,您的渔船都去过哪里?”
“去过哪里?我哪里都没有去,我只在大塘转了转,达家沉船的地点,我没有去,其它地方,我都去了。”
“您还能记得您的渔船是怎么走的吗?”
“记得,我每次下丝网,走的都是一条路线。”
“请您把船的行走路线回忆一下。”
“我的船沿着南岸一路向西,到达家沉船附近掉头向东,丝网下好之后,我又照着原来的路线收丝网。”
这条行走路线,应该是能碰到人的。
“您的意思是:您在古家大塘上转了两圈?”
“对啊!第一圈下丝网,第二圈收丝网。”
“那您在下丝网和收丝网的过程中有没有么人呢?”
“我四个人。”
“是哪四个人呢?”
“我第一个人就是望月。望月那孩子非常懂礼貌,她还跟我打了一个招呼。”
“您望月的时候,她在做什么呢?”
“望月在洗衣服。”
“古望月是面朝东,还是面朝西呢?”
“面朝东。”
何翠兰说,她望月的时候,古望月面朝西,她们俩还说了一会话。
这时候,何翠兰还没有来到码头上。
“您有没有翠兰呢?”
“没有。”
“您六点半钟左右上船,您的船从码头划到古立饶家的码头大概要用多长时间呢?”
“约摸一袋旱烟的功夫——也就十分钟吧!我一边下丝网,一边划船,船划到古家码头的时候,至少得十分钟。”
刘大羽想弄清楚古望月遇害的时间范围。
何翠兰是在古望月之后到码头洗衣服的,老陈头没有翠兰,这就说明老陈头见到古望月的时候,何翠兰还没有大牌码头来。而何翠兰在码头上洗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家中来了亲戚,所以提前离开了码头——何翠兰离开码头的时候,她的衣服已经洗的差不多了——何翠兰的表述是”衣服洗到一多半的时候”。由此判断,何翠兰离开码头的时间在七点钟左右。这也就是说,古望月出事的时间大概在七点至七点半之间。
“另外三个人是谁?”
“另外三个人是桂裕有道和供销社的王主任。”
“欧阳,桂裕是荣广宗的儿子,他们父子俩的水性都很好。”陈杰道。
“您是你在什么地方桂裕的呢?”
“在弯道的西边。就是古双喜家的码头附近。”
“欧阳,陈大爷所说的弯道就是葫芦腰的南岸。大爷,您桂裕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呢?”
“他在撒网——他在大塘中央撒网。”
“你们俩说话了吗?”
“没有,他忙他的,我忙我的,隔得太远,没有法打招呼。”
“之后,您有没有再见到他呢?”
“没有,我们俩就照了一面,后来,就再没有见到他。你们这么一问,我倒有些疑惑了。”
“您有什么疑惑?”
“往常,我和桂裕总到碰到三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