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古城疑案三》-第3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古里村人都认为达家的沉船事件和古家大塘不干净有关,在古里村,很多稀奇古怪的说法都和古家大塘有关——刘大羽一行进入古里村时间不长,但从荣高棠的言语之中多少领教了一些,所以,弄清楚达家沉船事件,对于厘清一些迷信说法至关重要。

      第三,警方用这种方式介入古立饶家的案子,这是在告诉古里村人,警方一定会尽全力侦破这个案子,希望那些喜欢藏着掖着的乡亲们能主动站出来向警方提供有价值的情况。

      九点二十五左右,从河道西岸的树林里面闪出来十几个人来,这些人站在距离同志们三四十米远的地方。

      九点半钟左右,一条一百吨级的打捞船从狭窄的河道缓慢驶进大塘。郑队长陈杰和赵大同站在船头的甲板上。

      打捞船上还有八个工人,他们正在忙碌着。

      和打捞船同时出现的还有走在河道西岸上的几十个人,他们是跟着打捞船一起过来的。

      1253.第四十六章 老陈头确定位置 十九米沉船深度

      很快,从大塘北岸的芦苇丛和树林里面窜出来很多小孩子,他们是古里小学的学生;不一会,又走过来三个大人,路所长一眼就认出来了,其中一人就是昨天下午大家遇到的王主任。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另外两个人应该是他的钓友,其中一个人的手上还拿着一根鱼竿。

      一两分钟的样子,从大塘的南岸的芦苇和树林里面窜出来十几个人,他们应该是村子里面的人,同志们进古里村的消息传播的非常快。

      这也正是刘大羽和陈杰的目的之一:警方已经介入古立饶家的案子。古里村的平静将被打破——也必须打破,善良的古里村人也该好好想一想发生在古家大塘的溺水事件了。

      陈杰朝老陈头招了招手,然后大声道:“陈大爷,沉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请您指点一下。”

      老陈头解下船绳,然后借助树藤和树干,下到船上,将船划到水中央:“船就在下面。”老陈头用手指朝水下指了指。

      打捞船慢慢接近老陈头的小木船。然后在距离小木船七八米左右的地方停下了。水面在晃动,老陈头的小木船晃动的非常厉害。

      郑长风从船上拿起一个浮标,浮标拴在一根绳子上,绳子大概有二十五米左右长,绳子上隔一段距离有一道红杠,红杠应该是刻度,用来测量水的深度的。浮标上还有十几个等距离的可以移动的塑料球,在绳子的另一头拴着一个铅疙瘩。

      老陈头将小木船靠近打捞船的船舷。

      郑长风将浮标绳子和铅疙瘩放到老陈头的小木船上。

      大家都了,郑队长想知道沉船的大概位置和水的深度。在打捞开始之前,必须先确定沉船的位置,然后抛锚将打捞船固定在水面上。

      老陈头抬头西岸和南岸的树木,最后河道与大塘的交汇处,老陈头是在找参照物,他刚才所指的地方只是沉船的大概位置,老陈头想通过河岸上的参照物再次确定一下沉船的位置。

      老陈头左前然后将船向西南方向划了十米左右。最后将铅疙瘩慢慢沉入水中,绳子随铅疙瘩一点一点沉入水中。

      两分钟以后,绳子放到倒数第六个塑料浮球的时候,绳子停止了下沉。

      郑队长道:“陈队长,水的深度在十九米左右。”倒数第六个塑料浮球所对应的绳子上的刻度是十九米。

      古家大塘的水果然很深。这么深的水,没有专业的打捞工具,没有潜水员的帮助,是没法进行打捞的。

      难怪老陈头的渔网缠绕在沉船上捞不上来呢。一般人,在没有潜水工具的情况下,只能下潜十米左右,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下潜到十五米,十七米是极限,老陈头常年打渔,水性非常好,最多只能下潜十七米。

      在郑队长的指挥下,打捞船慢慢挪到最佳位置,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打捞船的宽度在八米左右,长度在二十五米左右。

      打捞船固定好了以后,水面逐渐平静下来。

      1254.第四十七章 长吊臂缓缓竖起 潜水员依次入水

      船头船尾船左舷船右舷,八个大铁锚慢慢沉入水底,船被固定在水面上之后,准备工作同时进行:六个人正在穿潜水服和调试潜水器械;轮机司机在驾驶室里面按动电钮。 随着“嘟——嘟——嘟”的声音,两根吊臂的前端慢慢升起。吊臂的平均间距在四米左右,下面宽六米左右,中间宽五米左右,最上面宽四米左右。吊臂的长度在二十五米左右。在吊臂的前端各有一个铁葫芦,铁葫芦上各有一个铁链子,在铁链子的下方有一个铁挂钩。

      吊臂上升到七十五度角的时候,停住了,这时,驾驶室里面的卷扬机开始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很快铁葫芦开始转动,铁链和铁挂钩开始下水面降落。两个铁葫芦之间的间距在四米左右,它们所对应的地方正是塑料浮标所在的位置。

      吊臂的角度调试到位的同时,三个潜水员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岸边的人越积越多。突然,学校的钟声响了,站在河道东岸和大塘北岸的孩子们一窝蜂地消失在芦苇丛和树林之中。

      郑队长走到三个潜水员的跟前,和他们简单交代了几句之后,三个潜水员坐在船的左舷上,然后依次潜入水中。

      很快,从水下冒上来三串气泡。

      三四分钟的样子,从水下冒上来一阵又一阵浑浊的水,两分钟以后,整片水都浑浊起来。

      一分钟以后,三个黑色铁头罩依次浮出水面。

      三个潜水员游到船的左舷边,郑队长和陈杰蹲在甲板上。

      “聂中华,水下情况怎么样?”郑队长问。

      “船,我们已经,是两条船,船的长度在十二米左右,宽度在四米左右。其中一条船的船头压在另一条船的右舷上,船上有很多淤泥,淤泥下面是口袋,口袋里面的东西已经凝结成块。”

      “船的腐烂程度怎么样?”

      两条船在水下已经呆了将近五十年,腐烂的程度可见一斑。

      “船的表面已经开始腐烂——只是表面腐烂,就目前的情况体打捞,应该不成问题——船的完整性比较好。”

      “达家的船是刚买的新船,桐油刷了五六次,至少能在水下保持二十年不腐。”老陈头也在打捞船上。

      “把船上所有东西全部清除干净,水下的能见度很低,你们三个人注意一点,先清理上面的船。”

      三个潜水员很快消失在水中。

      很快,又有三个潜水员沉入水中。

      三四分钟以后,水越来越浑浊,上面的人能想象的到:船上装的是面粉,面粉虽然已经凝结成块状,但人一触碰,就会迅速溶解在水里,再加上淤泥,这水能不浑浊吗,水一浑浊,能见度就低,人在能见度很低的水下作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水越来月浑浊,而且面积越来越大。一些鱼大概是受不了了,纷纷窜出水面,然后又窜入水中。

      突然,在南岸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些骚动

      还是赵大同的眼睛好使:“是达有道。”

      1255.第四十八章 达有道也在现场 栏杆上渔网缠绕

      达有道嘴上含着一支卷烟,他头发蓬松,嘴上和下巴上长着很长的胡子,一件打满补丁的老棉袄用一个布带子系在身上,棉袄的右下摆还露出了一点棉花。

      达有道孤立地站在一边,平静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他不和任何人沟通和交流,其他人也好像有意识地避开达有道。从荣高棠的叙述中可知,达有道和乡亲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了。

      半个小时左右,六个潜水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浮出了水面。

      其中一个潜水员举起右臂,朝打捞船上挥了一下手。

      郑队长和另外两人将两捆一点五公分粗的钢丝绳的头部递到两个潜水员的手上。

      两捆钢丝绳是固定在两个转盘上的。

      郑队长还将两个钢扣递到另外两个潜水员的手上,这两个钢扣是用来固定钢丝绳的接头的,钢丝绳不同于普通的麻绳,要想在钢丝绳上打结,肯定要用钢扣。

      四个潜水员每两人为一组,相隔五米左右依次潜入水下。两个潜水员浮在水面上控制钢丝绳的走向和位置。

      钢丝绳在迅速地往下走,转盘在迅速地转动。

      按照郑队长的安排,四个潜水员要将两个钢丝绳分别固定在沉船的两头,然后借助于吊臂和卷扬机,将沉船拉升出水。虽然木船的表面已经开始腐烂,但不会影响木船的整体起吊。

      转盘上的钢丝绳还剩下五六米的时候,钢丝绳停止了下沉。紧接着,大家丝绳在水中不停晃动。这是潜水员在水下固定钢丝绳。

      两分钟左右,钢丝绳渐渐停止了晃动。这说明潜水员已经将钢丝绳的另一头固定在了沉船的两头。

      郑队长将两个钢扣递给浮在水面上的两个潜水员。

      两个潜水员分别将手中的钢丝绳的绳头弯成圈,然后用钢扣固定锁死。

      吊臂上的钢钩迅速下落,在快要接近水面的时候,两个潜水员将钢丝圈挂在了钢钩上。

      郑队长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哨子。他将哨子放在口中吹了三声,卷扬机开始工作,很快,吊臂上的钢钩缓慢上升,不一会,水中的钢丝绳被拉成了直线;打捞船的吃水线开始迅速上移——船体至少下沉了三四十公分。

      很快,钢钩和钢钩下方的钢丝绳在逐步上移。水下面的污水慢慢向上涌,同时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数不胜数的气泡,在涌上来的污水之中,还有一些块状的灰黑色的物体,这些块状的灰黑色的物体应该是面粉在口袋中被长时间侵泡所致。

      二十分钟以后,水越来越黑,黑水一个劲地往上涌,大家虽然没有船,但能感觉到木船就在水下不远的地方。

      先浮出水面的是四个潜水员,紧接着浮出水面的是船头——准确地说,先浮出水面的是固定在船头上的铁护栏。

      老陈头一眼就认出了船头上的铁护栏,准确地说是老陈头一眼就认出了缠绕在铁护栏上面的渔网。

      1256.第四十九章 船底部一个孔洞 老陈头终于明白

      “那是老陈头的渔网。 ”大塘南岸传来一个人尖叫的声音。

      铁护栏的高度在七八十公分左右。紧接着,船头终于现身,很快,船尾也浮出水面。

      五六分钟以后,船舷也露了出来。

      又过了四五分钟,船底渐渐离开水面,当船底整个儿脱离水面的时候,在船左舷中间接近船底的地方,有一股浑浊的污水在向外流,随着船体逐渐升高,水流如注。

      同志们知道,流水的地方就是马二管凿的洞。

      站在岸上的乡亲们也从左船舷漏出来的水,但他们未必知道船为什么会漏水。

      轮机司机按动电钮,吊臂向船尾做一百八十度缓慢转动,郑队长要把捞上来的船暂时放在船尾,等第二条船打捞上来以后,再将两条船放到岸上去。

      十五分钟左右的样子,吊臂转到了船尾。两分钟以后,第一条沉船稳稳地落在了船尾的甲板上。

      陈杰赵大同郑队长和老陈头走到沉船的左舷中间,漏水的地方还在往外冒水,老陈头用手将洞口和洞中的淤泥清理干净之后,便个和小孩子拳头一般大小的凿洞。

      老陈头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站在大塘北岸上的人从老陈头的动作和陈杰赵大同的表情中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而站在大塘南岸的人还有点茫然,因为他们距离打捞船的船尾比较远。

      但达有道好像明白了什么,他突然朝老陈头大声喊道:“老陈头,你快把船划过来。”

      打捞现场原来嘈杂喧哗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自从达家的两条船出事之后,达有道就不说话了。现在,达有道突然出声,这是大家没有想的的。

      老陈头愣了一会,然后道:“有道,你要作甚?”

      “老陈头,你快把船划过来,我要过去”

      “你要”

      “船上是不是有一个洞?”达有道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达有道说话的时候,人已经站在了水边。

      “有道,你莫着急,先上去,这边正忙着呢?你待会儿再。”

      “老陈头,你能不能告诉我,警察同志到古里村来查古立饶家的案子,怎么会打捞我家两条沉船的呢?”达有道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四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达有道恐怕一直有疑惑,达家衰败,达家的命运的转向,就源于那次沉船事件,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于是,沉默了四十几年的达有道终于出声了。至少,从表面上这样。

      达有道突然发声,同样出乎古里村人的意料。有几个人好说歹说,将达有道拉上岸,因为达有道的一只脚已经站在了水里,水已经漫过了他的裤脚。

      一个小时以后,第二条船也打捞出水。在第二条船的左舷中间接近底部的地方也有一个和第一只船同样大的洞,洞里面也往外冒水。随着船体的不断上移,从洞中流下来的水形成了一条越来越长的弧线。

      1257.第五十章 达有道痛哭流涕 达有春打听情况

      老陈头说:达家的码头在古立饶家的东边,从古立饶家的码头数,是第六个码头。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过去,达家的码头是古家大塘最的的码头,其他人家的码头是用来淘米洗菜洗衣服的,达家的码头主要是用来停船和上货卸货的。所以,达家的码头建有栈桥,两条船就停在栈桥边,卸货的时候,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装货的时候,则相反,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船的右舷靠着栈桥,马二管和他的手下为了躲开人们的视线,只能在船的左舷上凿洞。

      现在,达家的码头和所有人家的码头大同小异,栈桥早就不见了。

      半个小时以后,打捞船将两条沉船转移到古家大塘的北岸,就是学校码头西边,即古望宇溺水身亡的地方,也是刘大羽一行遇到王主任钓鱼的地方。

      两条船摆放在一片比较空旷的地方,船的表面有一层淤泥,刘大羽用树枝在船体上划了几道印子,木船表面确实已经腐烂,但比较浅,树枝在船体上留下的划痕的深度在零点五公分左右。

      古里村人都,在两条船的左舷各有一个直径在五公分左右的孔洞。所有人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达有道和他的两个兄弟在孔洞前久。达有道双膝着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老三达有春把赵大同叫到旁边的树林里面:“赵公安,警察同志不是冲古家的案子来的吗?他们怎么想起打捞咱家的船了?”

      “这——这,我也不太清楚。”

      “赵公安,明眼人一道,四十八年前,咱们达家的两条船是被人凿沉的。你跟他们在一起,你肯定知道一些情况?把咱家的船凿漏的人是不是古家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13: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