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此话怎么讲?”
“达有道他爹自己不信古明槐那套法术也就罢了,可他还在暗地里怂恿乡亲们不要相信古明槐那些骗人的鬼玩意,他还说,自己从不相信古明槐的法术,他家盖磨坊油坊都不请古明槐,生意照样做的很大很顺,他还说古明槐的是下三滥,干的是下九流的营生。”
“那件事情,是古明槐指使你做的吗?”
“是的。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古明槐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我就提出帮他教训达家,他没有反对。我们就在一起商量了对付达家的办法。本来,我想安排自己的手下做的,可古明槐说人越少越好,而且必须找自己信得过的人做。我就决定自己带三个心腹做了。”
1246.第四十二章 转弯处水深风大 马二管打渔出生
“作案的是四个人?”
“对。”
“你把作案的过程交代一下。”
“达家经常用船运粮食到镇上去,每个月要运三到四次。古里河和古家大塘交汇的地方,水非常深,达家的船很大,肯定要经过那里,那里不但水深,而且风大。”
“那里水很深,这我们知道,那里怎么会风大呢?”
“那里是风口,风无论是从古里河刮进去,还是从古家大塘东边刮过来,都会在那里找到出口,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点风,那里的风就会很大。水深,加上风大,这样,达家才不会怀疑有人在暗中捣鬼。”
马二管和古明槐对古家大塘的环境进行过仔细的研究。
“那里的水从来没有干过——那里的水非常深,船只要沉下去,就没有办法打捞。到现在,那两条船还躺在水底下睡觉呢?”
“船是怎么沉下去的呢?”
“我在船底下凿了一个洞,然后用木塞子堵上,等船行驶到转弯处的时候,再把木塞子拔掉。船转了十个圈子以后,就沉下去了。”
“那里的水确实很深,但并没有漩涡,船怎么会转圈呢?”
“要想让达家人和古家村人相信是古家大塘有古怪,就必须要让船转起来,而要想让船转起来,就必须要有四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
“船进水下沉以后,只要有两个人在水下让船转起来就行了。在船进水的情况下,只需要两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让船转起来,达有道亲自条船旋转了十几圈,然后才沉下去的,这样,达家就不会怀疑到古明槐的头上去了。”
马二管说的很专业。
“你在当土匪之前是干什么的呢?”
“打渔的。”
难怪马二管说的这么专业和在行呢。
“为什么一定要让达家两条船都沉呢?”
“只有两条船都沉了,达家的生意才做不下去,达家运粮食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只开一条船,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才等到达家开两条船。古明槐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么不打,打就要一击致命——让达家永远翻不了身。”
“你还帮古明槐做过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就这一件。”
“做这件事情,古明槐给了你多少报酬呢?”
“两根金条。”
“你和古明槐狼狈为奸,害得达家从此一蹶不振,穷愁潦倒,达有道还因此精神错乱,整天疯疯癫癫的。”
“我有罪,我愿意跟你们走。”
谈话结束以后,欧阳平一行没有在汤泉寺多停留,欧阳平一行拜见了抚平住持,然后带走了明空监事。
同志们走出汤泉寺山门的时候,身后传来低沉悠扬的诵经之声,一天一次的晨会开始了。
明空在佛门参悟因果轮回的真谛,今天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欧阳平一行将马二管临时关押在汤山镇派出所,然后直接去了古里村。
在去古里村的路上,欧阳平拨通了郑长风郑队长的电话。
1247.第四十三章 最窄处十五米宽 郑队长奉命出发
下面是通话的内容:
“喂,是郑队长吗?我是欧阳平。 ..”
“欧阳队长,你好,冯局长已经跟我说过了,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正在等候你的命令。”
“郑队长,您太客气了。”
“怎么样?欧阳队长,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动身?”
“我们正在赶往古里村的路上。”
“行,我明白了。你只要告诉我进入古家大塘的河道的最小宽度就可以了。”
“我明白。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我们有四种规格的打捞船,只要你告诉我们水道的最小宽度,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行,您等我的电话。”
前面,笔者已经交代过了,连接古里河和古家大塘的水道有两条,一条是老水道,一条是后开挖的水道。选择什么规格——即什么吨级的打捞船进古家大塘,要根据两条水道的宽度来决定。
在赵大同的印象中,老水道比新水道要宽一些,但老水道最窄处是多少米,赵大同不知道,所以,欧阳平和刘大羽要进行实地目测。
二十分钟以后,三辆汽车行驶到码头上。
荣二爷的渡船正停在码头上,船上有五六个人。
荣二爷车以后,立马跳下船,迎了上来。
“欧阳,这位是荣二爷,就是他向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况,昨天晚上,我们还在荣二爷家吃了水饺。荣二爷,这是我们欧阳队长。”
欧阳平疾走几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荣二爷的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荣二爷,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不用谢——不用谢,你们这是要过河吗?”
“对,我们现在就想过河。”
“上船吧!我现在就开船。”
一分钟以后,船向河对岸驶去。
荣二爷只用十分钟,就将渡船撑到了河对岸。
欧阳平刘大羽匆忙和荣二爷告别之后,留在陈杰和赵大同在码头等郑队长的打捞船,然后和其他同志们古家大塘走去。原来过河的老乡也随大家去了古家大塘。
从木桥走到古家大塘,大家只用了五六分钟,经过目测,老水道最窄的地方在十五米左右。
欧阳平拨通了郑队长的电话。几句简单的沟通之后,电话的那一头传来了“突——突——突”的声音,打捞船已经出发。
这一次,刘大羽走的是西河岸,最后,大家来到了古家大塘的西岸边,就是刘大羽一行昨天有道的地方。
明空说的没错,大家走到西岸边的时候,确实感受到了一股气流,这股气流沿着连接古里河和古家大塘的河道一路向南,然后在大塘的西岸和南岸相连的地方拐向东去。水面上波浪起伏,岸边的芦苇不停摇曳,风在树梢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站在岸边朝西林里面有很多坟墓,有的坟墓有墓碑,有的坟墓没有墓碑,所有的墓碑都朝着南边。中间还有一些坟墓坍塌的很厉害,一部分腐朽的棺材板已经漏出来。这些坟墓应该是无主坟。
第四十四章 老陈头及时赶到 徐校长爽快答应
不一会,老陈头划着渔船过来了,船沿着大塘的南岸边,小心翼翼地划了过来——刘大羽正要派人把老陈头请过来。
老陈头的船上有一些捕鱼的工具,船舱里面还有一个木桶,桶里面养着一些刚捕上来的鱼。
两条沉船的位置,只有老陈头知道——在古里村,只有老陈头到水下去过。
老陈头在路所长和赵大同的帮助下爬上了十分陡峭的河岸。
上岸以后,老陈头将船绳拴在一棵紫檀树的树干上。
“陈大爷,沉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刘大羽问。
老陈头从杂草和树叶下面拨出一块砖头,朝水中央扔去。
砖头落在距离岸边四十几米的地方:“两条船就在那下面。”
沉船的地点距离河道和大塘交汇的地方大概有一百米左右。
在交汇处,河道的西岸和大塘的北岸成相对的直角。
老陈头指着直角道:“那里的水比较浅,像我这样的船能从那儿走,再大一点的船就要往这边拐了,达有道家的船比较大,上面又装了很多面粉,所以,必须走深水区才能拐到河道上去。
在等候郑队长的空档里面,欧阳平刘大羽和路所长商量了同志们吃住的问题。
老陈头说学校有几间空房子,稍微拾掇一下就能住人,学校有一个食堂,有几个老师在食堂搭伙。
霍子庭就在古里小学教书,以古里小学的地理位置看,同志们住在那里是比较合适的。
于是,欧阳平刘大羽和韩玲玲随路所长去了古里小学。其他人在现场等候郑队长。
接待路所长一行的是徐校长,徐校长满口答应。他说,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在古里小学都非常方便。学校的最后一排是老师的宿舍,不少老师家住在汤山镇和汤山镇附近,不经常在宿舍住,长时间住在学校的老师只有三个人,两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所以,有三个宿舍经常空着;中午在学校食堂搭伙的有十五位老师,早中晚固定搭伙的有五个人(三个老师,厨师和门卫老张头。)食堂里面有一个师傅,饭菜弄的不错,人也很干净。
徐校长还领着四个人到厨房看了看,厨房里面收拾的确实很干净,所有炊具和碗碟都摆放的非常整齐。
最后,徐校长领着大家去了宿舍。每个宿舍里面放着四张简易的木床,只要有铺盖就能睡觉了。刑侦队是九个人,七个男人,两个女人,三间宿舍,绰绰有余。
在宿舍里面,刘大羽顺便了解了一下霍老师的情况。
徐校长说,霍老师就是古里村人,他从二十三岁开始就在古里小学教书,他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眼下,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在退休手续办好之前,他仍然坚持到学校来,学校里面刚来了几个年轻的教师,学校领导想让他带一带,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霍老师平时言语不多,也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
...
1252.第四十五章 老太太非常坚强 打捞船驶进大塘
至于霍老师的水性,徐校长认为他是学校老师中水性最好的。
徐校长还提到,古望宇和古望云溺水的时候,霍老师也参加打捞了。
刘大羽能听出来:徐校长的意思是,以他对霍子廷的了解,霍子廷不大可能是杀害古家三子的凶手。
从徐校长口中得知,霍老师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女儿在姑母子燕的绣坊里面帮忙,子燕的姑母已经过世,锈坊交给子燕打理。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绣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汤山镇,不管哪家的姑娘出阁,都要到子燕的绣坊买一套床上绣品,这些年,绣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所以,要想买绣品的话,必须提前预定。
分手的时候,欧阳平说好同志们今天晚上就住进学校,至于搭伙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突然增加九个人,应该让食堂的师傅准备一下。
告别徐校长之后,欧阳平和韩玲玲原路返回,刘大羽和路所长则去了古立饶家,古望月的丧事应该照常进行,尸体老摆在家里也不是事。
古立饶听说警方已经决定介入此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古立饶的母亲神情凝重,为了古家,为了两个孙女,老人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凶手的复仇行为已经超出了老人心理承受能力,困兽犹斗,俗话说的好,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奇怪的是,老人竟然已经起来走动,这位坚强的老人正在张罗孙女望月的丧事,古立饶的老婆荣桂花一直躺在床上,刘大羽和路所长始终没有见到她。
刘大羽和路所长没有跟古立饶提打捞沉船的事情。古立饶不在跟前的时候,刘大羽倒是和古立饶的母亲说了。
老人坚持把两个人送到村西口的老槐树下。
打捞沉船,刘大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马二管虽然已经承认当年达家的沉船事件是他做的,但还缺少相应的证据,沉船就是证据。所以,必须打捞上来。
第二,古里村人都认为达家的沉船事件和古家大塘不干净有关,在古里村,很多稀奇古怪的说法都和古家大塘有关——刘大羽一行进入古里村时间不长,但从荣高棠的言语之中多少领教了一些,所以,弄清楚达家沉船事件,对于厘清一些迷信说法至关重要。